借著制茶的理由,周鈞最終還是將陸羽留了下來。
既然陸羽沒有離開,同為友人的李季蘭和聶玄鸞,自然也不打算返回江南。
周鈞在城中尋了一處尼庵,將這二女安置了下來,又在官所旁選了一宅子,讓陸羽住了進去。
安排好這位茶聖,周鈞找來孔攸和郭子儀,開始商量接下來的方針策略。
當下,燕軍大將田承嗣佔據潼關,阻隔了唐軍去往洛陽的通路。
郭子儀有意令唐軍休整一段時間,再一鼓作氣,繼續攻打潼關,徹底解決長安之困。
但是潼關易守難攻,戰事如果一旦拖長,南方淮陽的燕軍,就會趁虛而入,直攻長安。
如果出現那樣的情況,唐軍就會腹背受敵。
所以,郭子儀的提議是,等待後方輜重隊,運來更多的重炮和火藥,以火力優勢盡快突破潼關的城防,將戰局轉為主動。
說到戰局,周鈞想起一人,開口問道︰“燕軍大將安守忠呢?”
孔攸︰“在爆炸中傷了內髒,如今在囚牢中靜養,每日里不吃不喝,說是要為偽燕皇帝盡忠。”
周鈞︰“為偽燕皇帝盡忠?就怕安慶緒等不到了……隨他去吧。”
听見周鈞這話,郭子儀和孔攸都是一愣。
周鈞言者無心,郭子儀和孔攸卻都將這話,記在了心里。
布置完軍事安排,周鈞開始商議民生和政務。
周鈞先是問道︰“逮捕了那些與偽朝勾連的犯人之後,長安城如今怎樣了?”
孔攸︰“海捕犯人之後,城中貼出了安民令,如今算是安定了下來。但長安剛剛平息戰事,城內滿目瘡痍,在戶丁口已經降到十萬左右,而且城中尤其是南城,流民聚集,缺衣少糧,有了暴亂的隱患。”
“不僅如此,朝務繁重,如今三省六部,九寺五監的差事,都是軍中典吏在代職,一番通算下來,人手還是不足,到處都是缺人。”
周鈞︰“我已經向涼城發了文書,讓高適領文官和吏差,速速趕來長安,承擔起朝中的大小事務。”
說到這里,周鈞心中也是慶幸。
還好當初安西都護府,對于人才儲備一事,做的還算到位。
封常清一方面將中原遷來的百姓,按照職業、履歷進行區分,再從中挑選出一些家世清白、又念過書的人,去移民區的政務崗位工作;另一方面,焉耆等地設有大型的封閉性鎮集,要求每個進入鎮集的官奴婢,讀書寫字,學習技能,也為安西的人才庫做出了許多貢獻。
正是由于安西人才濟濟,在涼城兵亂、朝中文臣致仕之後,周鈞才能下令,將大批的安西官員遷至涼城,來填補空缺。
同理,長安平定,周鈞拒絕了宗室和閥貴的效忠,安西、涼城兩地的新晉官員,也是他管理長安的最大底氣。
說完了官員崗位的安排,周鈞打算和郭子儀和孔攸,談一談城內的民生。
周鈞︰“城內有多少流民?百姓尚能溫飽?”
孔攸︰“長安北城鮮有流民,但那些定居在北城中的百姓,個個都是窮困潦倒,今早有巡衛來報,有人甚至餓死在了街口;至于南城,情況更是嚴重,那里的流民雖然尚無具體統計,但根據派去官員的探查,流民搭棚遮天蔽日,市井人山人海,數量怕是過萬,家家戶戶幾乎都沒有什麼食物。”
周鈞︰“怎麼會這樣?這些百姓從前是怎麼活下來的?”
孔攸︰“燕軍尚未敗退之時,長安人心惶惶,商道幾乎中斷,市集久無客商,長安百姓缺乏生計,只能依附于偽朝臣工、閥貴門戶、將領軍士,為其做工效力,混得一份職事。”
周鈞︰“眼下燕軍敗退,門閥破除,他們就沒了生活物資的來源?”
孔攸點頭道︰“燕軍走的時候,不僅從百姓手中劫掠了大量的錢糧,而且還一把火燒了糧倉。長安百姓如今無糧可吃,唐軍雖然設了救濟,也雇了不少長安百姓代工雜務,但是畢竟杯水車薪。”
周鈞點點頭,陷入了沉思。
郭子儀開口說道︰“丞相先前收繳宗室和閥貴的財產,可以拿出部分,贈給百姓,只要能撐到涼城的糧隊抵達長安,情況就能有所好轉。”
孔攸︰“宗室和閥貴在長安城中的錢糧,如今已經整理出了闞冊,丞相倘若同意救濟……”
周鈞說道︰“十萬百姓忍饑挨餓,錢糧必定是要放下去的;但是即便救濟,也當定下一個章程。”
孔攸知曉周鈞要說要務,找來紙筆,又鋪在了案台上。
周鈞︰“既要讓百姓不會挨餓,又要有事可做,最好的辦法還是以工代賑。”
郭子儀拱手道︰“丞相說的,可是工賑?”
周鈞︰“不錯,城池在戰爭中破損,亟待修復;官道久未維護,大多中斷;城中建築倒塌,需要重建;河道積淤嚴重,理應疏通;綠植雜草叢生,也要拔掉重新種植,這些都是工賑的項目。”
孔攸將此一一記下。
周鈞又說道︰“以工代賑是第一步,接下來第二步,便是以工代訓。”
『以工代訓』這一名詞,郭子儀和孔攸都是第一次听到。
周鈞解釋道︰“以工代賑,大多都是體力勞動,從事這些工作的對象人群,一般都是青壯男女。這種做法,有幾個弊端。”
“一、只有青壯才能獲取到工賑的報酬,老弱病殘往往無法得到幫助。”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