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奴牙郎

第589章 新氣象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夜盡長 本章︰第589章 新氣象

    就在涼州城準備著秋闈之時,遠在安西的龜茲鎮,迎來了自大唐建國以來,整個城鎮的一次人口最高峰——五十二萬人。

    唐初時,龜茲鎮人口為八萬一千人。

    天寶十二載,中原流民為了避災而開始遷入安西,龜茲鎮人口一再上升,在安史之亂爆發時,鎮內人口已經達到了十五萬人。

    在那之後,流民一再涌入,龜茲鎮人口穩步上升,在天佑二年終于超過了四十萬。

    如今,『天佑舉賢令』出台之後,龜茲鎮作為北唐秋闈的第二考場,工商雜類可以在此地參加科舉。

    而且科舉類目,在秀才、明經、進士等科目的基礎之上,又新增了兩科,分別是格物和商學。

    如此一來,大半個大唐、再加上不少其它小國的工商雜學大族,不遠萬里,費盡心思,將家中小郎送至安西,來參加北唐舉行的科考。

    其中,甚至有些工商雜學家族,干脆將族產,從外地直接遷入了安西。

    正因如此,在秋闈之前,龜茲鎮的人口居然突破了五十二萬大關。

    城中由于居住空間和生活空間緊張,不得不在原有舊城的基礎上,向南北兩個方向進行拓城。

    以東川水今庫車河)為城中主河道,龜茲鎮向北拓出白山城今伊西哈拉鎮),又向南拓出赤沙城今烏恰鎮),兩座偏城分別有一座戎堡,剩下的都是不設城牆、供百姓居住的鎮集。

    如此一來,龜茲鎮在天佑年間的城鎮規劃,大約是後世庫車鎮的二分之一,但人口規模,已經與其相差無幾。

    此時的龜茲鎮中,建築鱗次櫛比,人口織羅密布。

    東川水上,有數不盡的貨船和游舫漂泊其上,兩岸的宴會和歌舞,連接成片,將整個河岸圍的密不透風。

    經歷過龜茲鎮秋闈的詩人,曾經作詩曰︰“萬千家火入城秋,縱橫長街似羅繡,鴻雁在雲魚在水,九天衣冠拜冕旒。”

    龜茲鎮繁華,經此詩可見一斑。

    剛剛上任安西節度副使的郭子儀,自從來到安西之後,心中的震驚就沒有停止過。

    在他的印象中,安西是如同蠻夷一般的存在,這里的人民未經教化,邊疆小國戰亂四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但穿行過大磧商路,真正抵達安西之後,郭子儀才發現自己如井底之蛙,錯的離譜。

    行至石城鎮時,郭子儀看見鎮門外,聚集了上千名迎接流民和遷戶的本地商戶,正在不計成本的招攬人才,甚至在鎮內,還有專門負責推薦就業的說行。

    行至焉耆鎮時,鎮外有專門容納河北、長安、洛陽等地奴戶的鎮集。這些奴戶在鎮集中不僅有吃有穿,而且還要學習讀書寫字和格物算術。一旦學成之後,就會被放至安西四鎮,去填補各地的人力缺口。

    當郭子儀行至龜茲鎮時,他騎在馬上,看到了這座巨大的城市。

    這里沒有洛陽那般堅固的城牆,也沒有長安那般嚴整的規劃,但是龜茲鎮上上下下,每一個角落,卻體現出大唐中原少見的一個特征——活力。

    大唐、安西、大食等等多國的文化,在這里交融並且匯聚。

    各種各樣的行業,在這里有著日新月異的發展,每一天都有新的工坊開業。

    這里沒有所謂的良賤之分,出身賤戶的工匠、商人、樂伎,不僅財產可以得到保障,而且只要有一技之長,在這里就能掙得一份尊重和榮譽,出門在外,無論去哪,都能聞得別人稱呼一聲大家。

    這里的一切,對于郭子儀而言,是如此的陌生。

    陌生到讓他心中升起了疑惑,安西的這一切,究竟是何時發生的?又是如何發生的?

    在與上一任副使封常清交接完工作之後,郭子儀也沒有急著干預都護府的運行,而是每日里帶上下屬,在龜茲鎮中閑游。

    在郭子儀看來,封常清在任時,整個安西都護府運作的很好,每一個官員都各盡其職,彼此之間的協作,也是無礙。

    這其中,有一個人的作用不可忽視,他就是封常清走後,在安西都護府中統管全局的判官——柳載。

    郭子儀曾經听過柳載的名字。

    後者曾經擔任過監察御史,又在敦煌任過刺史,但名聲在朝廷中並不顯赫。

    郭子儀听過他最大的功績,也不過是經營大磧商路,治理沙州敦煌,協調族民矛盾,使得敦煌作為安西和中原的連接地,在數年之間獲得了長期的發展。

    但真正與其相見之後,郭子儀才看出柳載此人,除了無法帶兵打仗之外,在其它例如外交、民生、農業、商業等領域,都有建樹,卻是大賢之才。

    再加上身邊那個多智近妖的孔攸,郭子儀有時候真的在懷疑,也不知道周鈞大浪淘沙,慧眼如炬,究竟是怎樣找來這麼些個人才。

    這一日,郭子儀在府所之中,正在查看這些年來的安西戶籍闞錄。

    判官柳載和長史孔攸,一起來到房門外,又遣人來報。

    郭子儀听見之後,不由覺得奇怪。

    柳載和孔攸,作為安西副使的左膀右臂,很少會同時來報。

    這一次同時出現,怕是有要事商談。

    郭子儀下令,將二人迎入偏廳。

    柳載從懷中取出一封蓋著火蠟的皮質卷筒,呈到了郭子儀的面前。

    後者接過卷筒,有些不解的問道︰“這是……?”

    柳載︰“郭副使,這里面是丞相親筆撰寫的秋闈試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唐奴牙郎》,方便以後閱讀大唐奴牙郎第589章 新氣象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唐奴牙郎第589章 新氣象並對大唐奴牙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