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御座上,李隆基盯著放在案台上的賬冊,久久沒有動作。
高力士侍在一旁,輕聲說道︰“陛下,夜深了,該回宮休息了。”
李隆基翻開賬冊,看著上面一個又一個刺眼的數字,沉聲說道︰“王 上任不過才一年多,前前後後斂得財貨,居然如此之多!此人實乃大唐之蠹,朕從前怎麼就沒有看出來!”
高力士垂首不語。
李隆基︰“這賬冊中寫道,世家大戶們擠破頭,想要在大磧商路中購置產業,故而紛紛向王 行賄,少者數千貫,多者數萬貫,這才使得王 得財無數。”
高力士︰“王 罪大惡極。”
李隆基疑惑道︰“這賬冊中還詳述了王 與李林甫的賬目往來,與那些世家不同,李家商行經營大磧商路,沒有向王 贈送一文錢,反而卻是王 向李林甫贈送了大批財貨,這是為何?”
高力士︰“王 當年司掌大磧商路,多虧了右相舉薦,投桃報李也是尋常。”
李隆基︰“還有最後這一部分,王 暗地里向宮中送錢,這受贈者,其中有內侍省、有掖庭局、有司農寺,甚至還有禁苑宮闈。最古怪的是,這些出項,統統記在了李林甫的賬上。”
高力士聞言,心中一凜,閉口不言。
李隆基揉了揉額頭,繼續說道︰“適才那王準說了,王 所斂錢財,倒是有一半多,都用在了李林甫的身上,右相要這麼多的錢,意欲何為?那些贈給宮人、卻又記在李林甫賬上的出項,又是怎麼回事?”
高力士小心說道︰“陛下,倘若想要查清,倒也簡單。”
李隆基看向高力士。
後者說道︰“按照賬目上的名冊,挨�查上一遍,倘若搜出大批錢貨,對方又無法解釋清楚來路的,便將其押入宮獄,審訊一番,自然會水落石出。”
李隆基沉吟片刻,頷首說道︰“就這麼辦。”
上元節剛過,皇帝派出大批宮衛,按照王 的名冊,無論內侍省,還是禁苑,將所列者的住所、職司徹底搜查了一遍。
最後的結果,果然如賬冊所述,搜出了大批不明來路的錢貨。
經過初步審理,犯罪的宮人們交代出了同黨,再順藤摸瓜,通過這些連罪之人,又將案情從宮內引至宮外,最終燒到了三省六部、諸多監寺那里。
案子審到這里,負責主審的高力士,心知事關重大,不敢再繼續下去,只能回宮向李隆基匯報,再請示下一步的舉動。
李隆基听了高力士的匯報,一方面心中驚愕,未想到賬冊之事居然能牽涉到如此之多的部司,另一方面,也是勃然大怒,皇帝身處的禁苑,居然藏了如此之多潛偽窺私的惡疽,當真是令人不寒而栗、頭皮發麻。
于是,聖人下旨,勒令徹查。
高力士手持聖旨,親自下場,又找來刑部、大理寺、御史台等諸多官員,設立別院,專審大磧賬冊一事。
此案由于源自一件綬衣,故而在之後的史書之中,被記為『綬衣藏書案』,成了天寶年間影響最大、波及最廣的一樁案件。
案件審理,總共耗時八十余天,審訊犯人,超過四千,涉及三省六部、內侍省、宮苑局等等多個部司,幾乎涵蓋了整個大唐所有的官僚體系。
當案件結果最終出爐之時,長安城中,嚴寒早已退去,窗外已是暖春,城中積雪消散,象征著希望的幼芽,紛紛破土而出。y
理政殿中,李隆基先是看著案下跪伏的諸多官員,又看著案台上三司共署的奏疏,深吸了一口氣,最後拿起來慢慢翻開。
即便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李隆基僅僅只是大略掃了一眼,就閉上眼楮、丟下奏疏,用手撐住案台,腦中感到一陣天旋地轉。
一旁的高力士見狀,連忙上前扶住他,又關切說道︰“還請陛下小心龍體。”
李隆基用力擺了擺手,強忍著不適,再次翻開奏疏。王 通過大磧商路的貿易,利用交易貨品的價差,前前後後一年多,暗地里向右相李林甫輸送了五十多萬貫的財貨,又用炭薪、給藥、備衣等等名義,向宮中內侍省、掖庭局和禁苑等等,贈送了大批的錢財,兩廂通算下去,所值超過了百萬貫。
當然,行賄受賄只是小事,關鍵在于,這些錢財究竟起了什麼用處。
根據那些被抓來宮人的證詞,犯人們收下賄賂,所要做的事情,只有兩件。一是將宮中的情報,比如皇帝去了哪里,御書房中寫了什麼文稿,和什麼大臣見過面又聊了什麼,寫成暗文傳將出去;二是在適當的時候,幫上一點『小忙』。
接下來,根據這些宮人所提供的情報,禁衛出動,將所有與宮人交接情報的接頭人,統統抓了起來,又捕回牢中,嚴刑逼問。
這些接頭人五花八門,有向宮中拉貨的販夫,有司理倉庫的掌固,有看守宮門的侍衛,甚至還有三省六部中的職官。
上刑之後,陸續有接頭人吃受不住,將情報去向一一供述了出來,最後所有源頭,統統指向了一人,大唐當今的右相——李林甫。
就此,一張遍布長安、上至禁苑、下至市井,縱橫交錯宛如蛛宮一般的情報網,也就此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
根據審案結果,在整個長安城中,直接或間接為李林甫提供情報的人,保守估計超過了三千人。
右相府中設了十二院閣,用來存放來自各地的情報,是為情報網的最上頭。
在此之下,根據坊市、宮闈、皇城等區域,情報網又分了諸多內司,每處內司之中,又有管事、虞侯、典差、巡風等職務,除了內司,又有落口、折人等外司,以及護行、督署等等這類似部曲私兵的組織。
通過對這些人進行審訊,數件李林甫曾經主持的陰謀,也徹底被揭發了出來。
首當其沖,就是周鈞與貴妃的私通案。宮婢繡釧所謂感念皇恩、投繯自盡,不過是獄卒被買通,又支開旁人,先是威脅利誘,使得繡釧寫下血書,接著又下毒手絞殺此婢,最後造成自殺的假象。
除此之外,一起被揭發的,還有許多不被人知的陰謀,有些更是涉及了宮中的密辛。
天寶十一載,四月初,右相府上。
偃月堂中,被禁足長達數月的李林甫,頭發花白,面容憔悴,整個人因為適逢大變,眼神渙散,精神恍惚。
李岫捧著一碗粥,入了偃月堂,跪在李林甫面前,哀聲求道︰“父親,吃一口吧。”
李林甫抬起頭,視線越過李岫,看向了院中。
庭院之中,雜草叢生,活水干涸,蛇鼠橫行,再也不見往昔的繁華。
將手伸入懷中,李林甫顫顫巍巍的拿出一物,將其放在了地上。
李岫定楮看去,只見那物,卻是一對道家卜卦的陰陽雙茭。
李林甫盯著陰陽雙茭,面露遲疑,猶豫了很久,最後終于下定了決心。
只見他先是念了一聲無量,接著將雙茭拿起,置于手心,最後輕輕擲下。
雙茭落定,兩陰(雙凸),此乃大凶之相。
李林甫臉頰抽動,又拿起雙茭,再次拋下。
第二次又是兩陰,大凶。
手指發顫的李林甫,面色絕望,第三次拋出了雙茭。
雙茭在地上旋轉不停,最後慢慢停穩,顯示出的卦象,再一次呈現出兩陰之相。
李林甫慢慢閉上眼楮,渾身上下仿佛被抽干了力氣,嘴角顫抖,只是輕輕說了二字︰“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