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慶宮中,楊玉環素手調琴,一邊看著案台上抄好的詞令,一邊柔聲唱道︰“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唱了一遍,楊玉環覺得調子還是有些平泛,拿起雞距筆,在詞令上不停改動著曲徵,接著又開始唱起了第二遍。
待最後一個音落下,院外傳來了喝彩聲。
楊玉環聞聲,皺起了眉頭,有內侍快步走來,小聲告道︰“貴妃娘娘,楊家三位夫人,前來拜會。”
楊玉環有些不悅︰“我說過,圖個清靜,不想被人打擾。”
內侍面色為難︰“娘娘,倘若是其他人,定是不成的……但來的幾位夫人,都是楊家的勛貴,也是您的姐妹,奴婢們實在是攔不住。”
楊玉環還想再說些什麼,楊氏三姐妹入了院中,又笑著向前者行了萬福。
楊玉環點點頭,想要令下人收拾案台。
虢國夫人眼尖手快,取了案台上的詞令,朗聲念了一遍,念完之後又贊嘆道︰“這樂府詞,寫的當真是極好,娘娘好文采!”
楊玉環淡淡一笑︰“這詞不是我寫的,卻是摘抄自它處。”
虢國夫人一愣,又低下頭細細看了一遍詞令,接著不動聲色的將紙放回了原處。
楊玉環讓下人們收拾了案台,又搬來了折椅和瓜果,接著問道︰“今日怎麼有暇,來了我這里?”
楊氏大姐韓國夫人說道︰“安祿山新宅落成,請楊家上下前往游樂,我們得了邀,便想著請娘娘同行。”
虢國夫人笑著說道︰“听說他那宅園里,有著不少稀罕玩意兒,即便是在宮中也難瞧見。”
楊玉環輕輕搖了搖頭,又說道︰“這些日子,身子有些乏,不想多動,你們去吧。”
虢國夫人聞言,奇道︰“貴妃娘娘從前最愛玩樂,怎麼如今卻像變了性子一般?”
韓國夫人在一旁勸道︰“貴妃娘娘總是留在宮中,別是悶出了病來。”
楊玉環︰“也不知怎麼,每日里多愁善感,玩鬧的念頭也慢慢淡了。”
虢國夫人說道︰“貴妃娘娘從前喜愛樂舞,每日里無憂無慮,臉上總是不見愁悶;也不知道何時轉頭愛上了戲文,看多了戲台上的悲歡離合,興許是陷得有些深了,之後才不願再出門玩鬧。”
楊玉環一怔,自言自語道︰“是這樣嗎?”
韓國夫人︰“戲文中的情節,不過都是文客們胡亂寫下的牢騷,當不得真的。”
楊玉環笑了笑,卻沒有接話。
就在這時,有宮婢急急忙忙沖進院中,向楊玉環說道︰“娘娘,陛下向後苑來了。”
楊玉環眼楮一亮,站起身來︰“三郎回來了?”
見宮婢面色緊張,楊玉環皺眉問道︰“出什麼事了?”宮婢快步來到楊玉環身邊,壓低聲音說道︰“陛下心情煩悶,奴婢們都是小心伺候。”
楊玉環剛想問怎麼回事,苑門處傳來內侍的唱告。
見李隆基快步入了後苑,楊氏姐妹站起身來,紛紛行了禮。
李隆基心不在焉的揮了揮手,腳步未停的走進了堂中。
楊氏姐妹本來還想向李隆基請安,見皇帝心情不佳,便識趣的向楊玉環告辭離去。
待楊氏姐妹離開後苑,楊玉環走入偏廳,見李隆基閉著眼楮坐在御座上,面有倦色,便出言讓下人們離開,只身來到皇帝的身邊。
伸出縴縴玉手,楊玉環按揉在李隆基的肩頭,藕臂出了襦袖,旁人看來,當真是珠環約素腕,玉體映羅裳。
李隆基長長吁了一口氣,又伸出手,拍了拍楊玉環的柔荑,輕輕說道︰“多事之秋。”
楊玉環蹲坐在李隆基的身邊,柔聲問道︰“三郎,玉環不識國事,但亦是聞者,倘若不嫌,不如說與我听?”
李隆基微微點頭,只是為了傾訴,開口說道︰“天寶十載,這大唐的邊疆,哪里都不太平。先說南詔吧,鮮于仲通將兵八萬,從戎州和竂州分兩道出發,至曲州和靖州,對上那叛賊閣羅鳳,本以為是手到擒來。不料前線傳來戰報,南詔抵抗異常頑強,唐軍陷入了苦戰。前幾日,楊國忠諫言增兵,朕許了,打算下制大募兩京及河南、河北兵以擊南詔。”
楊玉環︰“妾身早先曾听族兄提起過,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知兵事又多謀略,南詔叛賊難成氣候,平叛不過遲早的事。”
李隆基嗯了一聲,又說道︰“又有安西都護府上書,大食勾結西域眾胡,屯兵于弩都,意圖染指安西四鎮,高仙芝領了安西軍兩萬余人,又扈軍五萬人,打算擇日迎敵。”請下載小說愛閱閱讀最新內容
楊玉環︰“大食,妾身倒是听過這國家,卻是不知道位于何處?它怎麼敢有膽量進犯大唐?不過是以卵擊石罷了。”
李隆基點了點頭,自信說道︰“蠻戎之邦,也敢忤逆,朕應該下旨,令高仙芝好好清理西域了。”
停頓了片刻,李隆基繼續說道︰“河北也不安生,奚、契丹大部叛亂……朕就不明白了,許了他們土地,又減了他們的稅賦,為何還是不肯安分營生,非要作亂?”
楊玉環︰“奚?契丹?那里豈不是安祿山的轄地?”
李隆基︰“正是那里,祿山得了消息,向朕來報,又說叛部勢眾,恐難以應付,故而求兼河東節度使,以便統領三地之兵,增加勝算。”
楊玉環︰“三郎是如何說得?”
李隆基︰“河東節度使韓休 年事已高,又外職多年,朕打算將他調回長安,任左羽林將軍,以祿山代之。如此一來,可保河北局勢萬無一失。”
楊玉環應了一聲︰“還是三郎思慮的周詳。”
李隆基︰“只是可惜,朕本來還想留安祿山多住些時日。這�胡人說話有趣,又憨直忠心,實在是個妙人。”
談到安祿山的笑料,楊玉環說了些下人听來的傳聞,惹得李隆基哈哈大笑起來。
笑了好一會兒,李隆基握住楊玉環的手,柔聲嘆道︰“這世間,只有玉環深知吾心。朕不管在外面如何操勞,回到你的身邊,總好似入了避風之所一般,心安無憂。”
楊玉環微微一笑,將頭靠在了李隆基的膝上。
二人這般,如同入畫一般定格在了那里,久久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