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率領的三千偏軍,離開中軍大營,日夜兼程,一路向北急行軍,在第二日的黎明時分,趕到了蒙赤山區東側的隘口。
天微微發亮,戰鋒營的斥候,在隘口外探了一遍,回來報向李光弼,說是有一處吐蕃營寨扎于其中,敵軍尚不足五百。
李光弼只是思考片刻,便下令讓戰鋒營領頭,三千偏軍列為鋒矢,直接沖入營寨。
天未大亮,隘口又久無戰事,所以看守營地的吐蕃兵,大部分都在呼呼大睡,只有少許負責守營的士卒,依然堅守崗位,但也是困頓不堪。
李光弼領兵借助隘口外的石壁,潛至距離營口不足百米的地方。
戰鋒營中負責狙殺的士卒,架起擘張弩,又瞄準了門樓上的吐蕃士兵。
伴隨李光弼的一聲令下,弩弦炸響,一波弩矢勢如閃電,準確刺入每一個目標。
在吐蕃人的一聲聲慘叫之中,李光弼抽出兵刃,大聲吼道︰“戰!”
唐軍發出震天的戰吼,宛如潮水一般,沖入吐蕃的營地之中。
有數十名悍不畏死的吐蕃守軍,還想抵抗一番,卻在大批唐軍的沖擊下,猶如落入火爐中的雨滴,剎那間就沒了蹤影。
僅僅只是一盞茶的功夫,吐蕃營寨的守軍大半死傷,剩下的也紛紛向隘口後方的峽谷逃去。
三千偏軍的副將名為褚良山,乃是右廂軍中頗有威名的戰將。
面對一名倒地求饒的吐蕃士兵,他揮動起手中的連枷,將前者的天靈蓋直接砸了個稀碎。
回身看了一眼,發現再無站著的敵兵,褚良山抹了一把臉上的紅白之物,快步走到李光弼的面前,唱了一喏,接著說道︰“將軍,有敵軍逃入峽谷,怕是去通風報信。我軍應當抓緊時間,搶先一步通過峽谷,進入蒙赤!”
李光弼聞言,沒有回答,反而蹲下身來,仔細查看起吐蕃人的營灶痕跡。
褚良山見狀,焦急催道︰“將軍,此處不可久留,不然敵人援軍至,就為時晚矣。”
李光弼用手抓起一把灶爐中的灰燼,眉頭緊鎖,接著站起身說道︰“軍勢由鋒矢變為圓陣,騎兵落于後廂,斥候都派出去,提高戒備!”
圓陣不利于行軍,又將機動力最高的騎兵放在後陣,對于這些安排,褚良山不解,但主將這般說了,也不好再行質疑。
隘口後的峽谷,兩旁的山壁高聳而又陡峭,最狹窄處抬頭看去,只能看見『一線天』這般的奇景。
李光弼看向四周,心中不安的預感越來越是強烈,最後索性令軍隊停下了行進。
副將褚良山見李光弼遲遲不下軍令,剛想行過去諫言,卻听見山崖上傳來震耳欲聾的崩塌聲。
數十塊磨盤大小的巨石,被人從高處推落下來,攜著萬鈞之勢向山下沖來。
李光弼一聲大吼︰“後軍變前軍,維持陣型,退向隘口!”
話音剛落,滾落最快的巨石,已經沖向了唐軍的陣型。
巨石與盾牌、鎧甲撞擊發出刺耳的巨響,盾面和甲片四處橫飛,被巨石正面沖擊的幾名唐軍,口吐鮮血,直接被撞飛了出去,眼見就是不活了。
但是,訓練有素的唐卒們,臨危不亂,很快就將陣型的空缺給補了上去。
就在此時,密集的箭雨也從山頂射落下來。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