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視完工坊和學塾,周鈞回到了金家之中。
吃完晚飯之後,周鈞陪著朝暮游戲,听聞下人來告,說是孔攸攜公文求見。
周鈞將朝暮交給鳳娘,去了書房面見孔攸。
孔攸先是拿了重修敦煌古道的薄賬,遞到周鈞的面前,又說道︰“敦煌古道廢棄百年,重修諸事繁雜,攸做成闞計,請主家一觀。”
周鈞點頭,示意孔攸繼續說。
孔攸︰“先說錢糧。沿途驛站、商道建設、貨棧啟用等等,林林總總加在一起,差不多需要一百三十萬貫。這筆錢,倘若向朝廷請款,即便磨破嘴皮,最多也只能撥下個零頭。”
周鈞︰“先前曾說過,與其向朝廷伸手要錢,不如我們自己想辦法,湊足這筆資金。”
孔攸︰“沒錯,在上呈的奏疏之中,攸是這般寫的,這一百三十萬貫,打算采用民間借貸,再加上分期建設的方式,來籌備錢糧用度。一來不用增加朝廷和州府的財政負擔,二來也循序漸進,不至于壓力過大。”
周鈞︰“重修敦煌古道的這筆錢,當下可有著落?”
孔攸︰“康家抄沒已經統計了出來,大約有六十多萬貫,主家內帑差不多有三十多萬貫,剩下的缺口……”
周鈞此時想起一事,便將河西安家想要結盟的意圖,對孔攸說了。
孔攸沉思片刻,又說道︰“河西安家身為昭武九姓,恐受制于宗室之交,對主家而言,雖然可堪一用,但也不得不防。”
周鈞听見這話,以為孔攸說的是河西安家與安祿山的親戚關系,便寬慰道︰“河西安家忠于大唐,曾數次上書朝廷言道安祿山欲反,知曉大是大非,可以信任。”
孔攸搖頭道︰“攸說的不是河西安家與安祿山的瓜葛。”
周鈞一愣︰“不是說河西安家和安祿山?那是說什麼?”
孔攸︰“攸說的是河西安家與昭武九姓的關聯,換言之,粟特人的宗室關系。”
周鈞有些疑惑︰“粟特人?粟特人怎麼了?”
孔攸︰“今年初夏之時,朝廷以不尊大唐、依附吐蕃為由,下制安西副都護高仙芝為行營將,討伐小勃律。”
周鈞听了更是困惑,剛才還在說河西安家,怎麼突然又扯到安西的高仙芝了?
孔攸繼續說道︰“高仙芝領一萬兵馬,踏破連雲堡,殺了不少親善吐蕃的小勃律大臣,又俘虜了小勃律王和吐蕃公主,凱旋回師。”
周鈞點頭道︰“開元末年,吐蕃國王將公主嫁給小勃律王。那次聯姻,使得小勃律及其周圍二十余國皆歸附吐蕃,不再向唐朝貢。在這之後的數年里,唐幾任安西節度使,如田仁琬、蓋嘉運、夫蒙靈 ,數次派兵討伐,皆不勝。高仙芝此番大勝,卻是立下了不世之功。”
孔攸︰“功勞倒是不假,但是身為安西副都護的高仙芝打了勝仗,沒有先向安西節度使夫蒙靈 發去捷報,反而跳過主官,直接將捷報發去了長安。陛下得了捷報,大喜過望,已經有傳聞,欲以高仙芝取代夫蒙靈 ,遷任安西節度使。”
周鈞聞言,不禁點頭。
高仙芝身為高句麗人,能夠升到安西副都護的位置,全是靠著安西節度使夫蒙靈 的慧眼識珠和大力提拔。
按理說,高仙芝打了勝仗,于情于理,都應該先向夫蒙靈 發去捷報,再以安西都督府的名義,向朝廷上奏大勝。
然而,高仙芝打贏了小勃律之戰,未向夫蒙靈 發去任何只言片語,而是直接向朝中發去了捷報,意在攬功請賞,此舉也被史書評價為急功近利。
孔攸︰“此戰大勝,高仙芝聲名大噪,怕是安西節度使的遷令,很快就能下來了。”周鈞听到這里,忍不住問道︰“即便高仙芝遷任安西節度使,那麼又和河西安家有何關聯?”
孔攸從帶來的文冊中取出安西輿圖,鋪在案台上,對周鈞說道︰“安西都護府轄有四鎮,分別是龜茲、于闐、焉耆和疏勒。高仙芝身為胡將,一心求功,又不尊上官,可謂有戰勇卻缺謀略。此人倘若接任安西節度使,怕是不謀大局,只想尋釁立功。”
周鈞听了孔攸的評價,也不禁點頭贊同,高仙芝在作戰方面,放眼大唐,的確是個中翹楚,但是在外交和謀略方面,卻乏善可陳。
孔攸先將手指向北方︰“高仙芝想要尋功,有三處可以思慮。首先,安西北方乃是葛邏祿部,但路途遙遠,又隔有北庭都護府,所以高仙芝不大可能北上接戰。”
孔攸再將手指向南方︰“其次,安西南方乃是吐蕃,高仙芝滅小勃律,倘若再想南下去滅大勃律,那麼軍隊勢必就要深入吐蕃腹地。一來補給受限,二來小勃律新滅,吐蕃也有準備,所以短期之內,高仙芝必定不會出兵南方。”
周鈞盯著輿圖,慢慢說道︰“如此看來,高仙芝倘若想要尋求戰功,就只能領兵西向。”
孔攸點點頭,用手敲了敲安西都護府的西方,那里一大片土地,被分割成了數個小國。
周鈞看著那塊地圖,上面標識著吐火羅、康國、安國、史國、何國、石國等等。
孔攸說道︰“高仙芝一旦掌權安西,倘若想要尋功,不能向北,也不能向南,就只有向西攻伐,首當其沖的對象,就是吐火羅和昭武九姓的諸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