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荼龍部住了一日,周鈞打算踏上歸途。
臨別時,周鈞親筆寫了一封信,交給族長龍茂元,叮囑他派人帶上此信,前往西域龜茲鎮的安西都護府,去尋金家長行坊。
找到之後,將此信交給長行坊的坊主申叔公。
信中主要說了兩件事情。
第一,令金家長行坊回程時,分派出一只商隊,不走伊吾商路,改隨羅荼龍部的向導,走一遭敦煌古道,看看兩只采用不同路線的商隊,究竟哪一只能夠先回到涼州。
第二,走敦煌古道的金家商隊,在離開龜茲鎮之前,采購糧食和用度,倘若順利走過了沙州的大海道,便將商隊的貨物運送到羅荼龍部,饋贈給族人。
龍茂元听完周鈞的話,知曉對方這是在考驗羅荼龍部。
倘若龍部向導能夠順利完成任務,就證明了敦煌古道的優勢,日後羅荼龍部必得重用。
龍茂元想通這些,向周鈞保證,定會派出族中最優秀的向導,帶著長行坊穿過大漠。
安排好這些事情,周鈞帶上眾人,順著來路,在七月處暑之時,趕回了涼州。
回到涼州的第一件事,周鈞先是去了都督府,找來孔攸,問了康家一事。
孔攸拿來一本厚厚的文冊,放在周鈞的案台上,說道︰“勾結馬匪,襲擊長行坊,戧殺坊衛,搶奪官家錢糧,私販蠱藥……這里面任何一條罪名,都夠得上滿門抄斬。”
“都督府已經擬好了罪訴狀,當下怕是已經送入了尚書省,由于案件涉及面太大,犯人又多,刑部、大理寺已經在聯手準備案宗,再上報待批。”
“涼州、甘州、肅州、瓜州,所有與此案有牽連的康家族人,共計一千七百五十五人,全部被收監,康家名下財產、土地、商鋪和奴婢,也已被扣押闞冊。”
周鈞一邊看著文冊,一邊朝孔攸問道︰“康家被抄沒,其它昭武九姓就沒有什麼動靜?”
孔攸︰“康家家主康宗昌為祆教薩保,位高權重,康家被查,其它昭武九姓自然會抗議。”
“但後來,祆教聖女遣人送來一份信,信中說道,康家家主勾結叛徒,違背教義,故而剝奪薩保之位,再逐出祆教。有了這封信,其它昭武九姓便不再反對。”
周鈞听了不禁點頭,拓跋懷素的這封信來的及時,算是幫了大忙。
又看了一會兒文冊,周鈞皺眉問道︰“收監名冊之中,怎麼沒有康家家主康宗昌的名字?”
孔攸︰“他逃了。”
周鈞︰“逃了?!”
孔攸無奈說道︰“就在攸收到主家來信的前一晚,康家家主攜帶家私,又領著部曲,違反宵禁,逃出城外。”
周鈞心中猜測,怕是剿滅馬匪的那一晚,有人逃了出去,又向康宗昌通風報信。
孔攸又道︰“都督府已經派下了通緝,又分發給了各大關所和津渡。”周鈞嘆了口氣︰“康宗昌在河西經營多年,怕是狡兔三窟,此番逃脫,很難再找到他了。”
孔攸躬身道︰“讓康宗昌逃出城,乃是攸之過錯,還請主家責罰。”
周鈞︰“此事與你無干,無須自責。”
說完了這些,周鈞放下文冊,對孔攸說了羅荼龍部之行。
孔攸听了,朝周鈞說道︰“倘若敦煌古道能通商,將來便可利用此路,遷移人口和物資,這樣一來,便可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周鈞︰“我有意上書朝廷,尋匠作重建敦煌古道,但這奏疏必須言之有物,需要想些由頭。”
孔攸思考片刻,對周鈞說道︰“倘若要重建敦煌古道,理由其實有不少。”
“一、吐蕃和吐谷渾的軍隊,往年都是從龍勒山入沙州,再北上敦煌。墨離軍和豆盧軍常常需要面對十倍于己的敵軍,萬一前期戰事不利,只能龜縮于籠城之中,苦待援軍。由于沙州路途遙遠,又道行艱難,所以河西的大唐援軍,往往要在趕路上耽擱不少時間。如此一來,便使得大唐與吐蕃的北方戰線險象環生。所以,快速應對來自吐蕃的威脅,便是修整敦煌古道的第一個理由。”
“二、天竺和大食商隊,東向大唐。由于高昌、伊吾、晉昌這條絲綢之路,位于中線,西方商隊不得不北行繞過大漠,路途遙遠,耗時太多。所以,有不少來自西方的商隊,寧可借道吐蕃,走高原商路,再從隴右進入大唐。這樣一來,吐蕃可以從中坐收關稅津費,平白截取了本該屬于大唐的稅金。所以,重開敦煌古道,可以將吐蕃奪取的關稅,重新收回至大唐,既增強了國力,又削弱了敵人。”
“三、安西四鎮駐軍只有兩萬戰兵,卻要面對大食、大小勃律、吐火羅、九姓之國等等多方勢力,局勢復雜又補給困難。所以,倘若能重建敦煌古道,可以增強中原與安西的聯系,加強對西域的控制能力。”
周鈞听完,拍手笑道︰“伯泓說的這三個理由,個個都是關鍵。”
孔攸又說道︰“主家,光是有理由還不夠,朝廷問起來,怕是還要拿出一個可行的方略。”
周鈞︰“不錯,金家長行坊此番去往西域,在完成安西都護府的契單之後,我便讓他們跟著龍部向導,從沙州大海道返回,重走一遍敦煌古道。”
孔攸︰“倘若此行順利,便可闞記商路和地圖,再報于尚書省。只要能批下來,接下來便只剩最後一個問題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