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崇禎大一歲

新三百四十四章︰希望就在前方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實在閑得疼 本章︰新三百四十四章︰希望就在前方

    興和軍不佔升斗小民的便宜,絕對做到了公平買賣。

    牽頭人王三淨賺了三兩多銀子,挑著擔子跟來來的十幾人最少的都能夠純賺四五百文。

    升斗小民賺到錢了,干勁兒自然足,當然想方設法進貨再來興和軍營地交易。

    有了賺錢效應,自然有更多人參與。

    歸師途中的興和軍居然能夠大量購進糧食、蛋品、豬羊、雞鴨鵝,伙食標準蠻高。

    打下登州城的黃毅真的發了大財。

    又因為耿月如已經建立了糧食供應體系,緊急情況下能夠滿足一個月內運送不低于二十萬石糧食到達張家口。

    而且是以稻麥為主的糧食,以麥子為例計價,到達張家口的價格不低于一兩二錢不高于二兩二錢銀子一石。

    價格不一樣不僅僅是因為買價有波動,還因為路途有遠近,還有個重點影響糧食價格的因素,那就是蝗蟲般的流寇。

    但凡流寇過境,幾萬幾十萬原本活得下去的升斗小民徹底絕望,一斗米十兩銀子也不希奇。

    明末的糧食越來越貴,明朝初年江南一石精米的價格才五錢銀子。

    這麼高的糧價,必然導致社會秩序崩塌,直接釀成人吃人的悲劇。

    如果黃毅沒有靠繳獲積攢下幾百萬兩銀子,也買不起這麼多高價糧食。

    一個月二十萬石糧食意味著什麼?

    以一人兩大碗厚粥計算日消耗,意味著能夠多養活至少一百五十萬人口。

    所以黃毅更加豪橫,不僅僅把所有的俘虜和一部分幸存者帶回根據地,

    還下達命令沿途收留所有願意去根據地安家落戶的饑民、流民。

    居然有這等好事,被流民、饑民折騰得如坐針氈的文官老爺們樂開了花!

    歡迎興和軍過境,保證該提供的本色足數且保質保量!

    然後這些州城府縣主官都有了默契,把他們管轄地盤上的流民、乞丐全部往興和軍回師的必經之路趕。

    黃毅需要人口,多多益善,根本不擔心收到懶漢。

    強制勞動不是說說而已,抗拒勞動的懶漢有被打死的可能性。

    本著不強迫自願跟隨的方針政策,只要來了就肯定供給兩頓,每頓能夠領到一大碗立得住筷子的雜糧粥。

    但是興和軍不能被饑民、流民影響行軍速度,青壯年男女不可以坐馬車,跟不上隊伍的算自然淘汰。

    然人的潛力真的無窮大,這些饑民、難民、流民看到了和顏悅色的興和軍,吃到了一大碗厚實的粥心中充滿了希望。

    他們舍不得丟下壇壇罐罐破被子爛衣衫,每個人的負重未必低于興和軍輔兵。

    然他們少有掉隊的,希望就在前方,有些人寧可累得號啕大哭,也一邊哭一邊不停邁步向前再向前……

    黃毅是崇禎六年正月初二率領人馬離開登州,是最後一批離開的平叛隊伍。

    相對于前幾批,這批人馬有足三個把總正兵外加一個百總女騎兵。

    因為絕大多數難民已經跟隨前面的隊伍走了,黃毅親領的隊伍里只有三千多。

    誰知道因為興和軍美名遠播,一路上來投奔的升斗小民絡繹不絕。

    沿途的村子和寨堡都願意接納興和軍駐扎,得知興和軍在哪個村子宿營,這個地方就自然形成了夜市。

    為何?

    興和軍白天要行軍,宿營後軍需官才有時間購物。

    有些升斗小民只是知道興和軍行軍的大體方向,不知道在哪兒停留。

    說不定跳著擔子追趕,一直到半夜才能夠追上。

    興和軍很人性化,不僅僅傍晚把小商小販升斗小民挑來的食品全部購買,每天一大早還購買一次。

    所以來晚了的人都得在營門外等一宿,

    村子里的村民來看小商小販帶來的商品,

    有需要的或拿雞蛋雞鴨交換或花銀子銅錢購買,自然而然誕生了夜市。

    第一個跟興和軍交易的王三從軍需官口中得知以後還有好幾批人馬經過。

    他不僅僅拿出所有的積蓄,還把能夠借到錢的親友都借了一遍,湊了十幾兩銀子的本錢。

    然後他采取付款一半賒賬一半的方法收購臘肉、雞蛋等等。

    接下來就是在官道邊登高遠眺。

    果不其然,只等了三天而已,又一支人馬浩浩蕩蕩而來,旗號軍容跟上一次的差不多。

    王三又是第一個交易,他拿到銀子後居然連夜進貨一大早交易,賺了兩次錢。

    興和軍的人馬從王三的家鄉過境十幾次,由剛開始的王三一個人主動做交易,變成了來自四鄉八壤的幾十幾百人挑著擔子來賣東西。

    很多村民賺到了錢,第一個吃螃蟹的王三簡直是發家致富了,他賺到手的雪花銀超過了一百兩。

    這些村民都發出疑問,這個世道怎地會有真的對老百姓秋毫無犯的軍隊?

    如果天下的軍隊都是這個樣子,老百姓該有多麼幸福?

    這支軍隊叫做“興和軍”,一定要記住。

    于是乎許許多多不識字的升斗小民能夠分辨出兩個字——興和。

    有了銀子的王三對這支軍隊充滿好奇,他想好了,過段時間收購幾車大棗、臘肉運去軍需官說的興和城。

    如果那兒真的如同軍需官所說的那般好,就在那兒租個門面做買賣。

    做生意能夠賺到養家糊口的銀子,就把妻兒老小接過去在那兒安家落戶。

    興和軍一路行軍一路宣傳,太多升斗小民耳濡目染。

    他們終于知道,並不是所有的軍隊都魚肉百姓殺良冒功。

    還有一支來自宣大的興和軍一直在救苦救難!

    收留的饑民越來越多,黃毅命令麾下不拋棄不放棄任何自願追隨的升斗小民。

    幾萬人扶老攜幼而來,馬車坐不下了,行軍速度當然受到影響。

    所以黃毅決定率領一個把總騎兵一人雙馬疾馳回根據地。

    接納難民的工作由耿月如總負責,有阿琪多蘭的一個百總女兵照應,沒啥不方便。

    阿琪多蘭這段時間已經選拔了兩百女子作為輔兵,還有三百多女子自願成為勞役。

    世道艱難,明朝不比唐宋,女人更加艱難。

    成千上萬被叛軍禍害的女子當然是難上加難!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比崇禎大一歲》,方便以後閱讀我比崇禎大一歲新三百四十四章︰希望就在前方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比崇禎大一歲新三百四十四章︰希望就在前方並對我比崇禎大一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