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丹巴特爾和喀 圖都有一件寶貝,那是黃毅送給他倆的禮品——簍金雕花望遠鏡。
他倆利用這個寶貝分別帶領三百輕騎兵尋覓後金軍大部隊。
赫丹巴特爾和喀 圖等等千夫長、百夫長商量好了,發現後金軍的前鋒不超過一千,就率領全部人馬撲上去干一家伙。
然後就帶領所有的人馬繞過林丹汗的大部隊往西轉進。
接下來是否再戰,就得看看林丹汗跟後金軍交手的結果。
赫丹巴特爾和喀 圖包括莫日根、胡赫魯、舒爾圖、都麼合等等都是文盲,思維方式簡單。
別人真心對待,他們就願意赴湯蹈火。
反之,他們就會變成翻臉比翻書還快!
原本的漠南大草原上是林丹汗、後金兩大勢力角逐,實力不濟的部落必須選邊站。
赫丹巴特爾並不是對林丹汗心向往之。
而是因為跟建奴有殺父、兄之仇,沒得選!
所以不惜千里迢迢往歸化城而來。
被林丹汗安置在勢力最外圍,赫丹巴特爾沒有實力所以沒有話語權,認了。
這里距離歸化城幾百里,時時刻刻面臨後金軍或者投靠後金的左、右翼蒙古殺戮。
幸好有黃毅聯合大明宣大邊軍打垮了周邊投靠後金的蒙古部落,才使得赫丹巴特爾部不僅僅立足且逐漸發展壯大。
赫丹巴特爾和喀 圖等等已經意識到,大草原上察哈爾、後金兩方角逐的時期將要過去。
黃毅領導的根據地勢力必然崛起。
以後的大草原是三方鼎立,還是兩家相爭,又或是一家獨大?
接下來的大戰必然揭曉謎底!
赫丹巴特爾原本是想協助察哈爾打敗千里遠征的後金軍。
看到了林丹汗的為人處世後,赫丹巴特爾相當失望!
他都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察哈爾有十幾萬人口,出動了三萬控弦人,瞧上去實力不弱于滿蒙聯軍。
人馬數量不能說明什麼,得打過才知道。
赫丹巴特爾不可能在察哈爾背後捅刀子,兩害相權取其輕,他心底里是希望林丹汗能贏。
所以他不跟林丹汗翻臉,找機會打贏一陣討個彩頭再做計較。
…………
黃毅的人馬也不可能在登州城駐扎太久,一直有人馬陸續西歸。
剛開始時基本上是一個把總正兵押送俘虜和物資帶領幾千難民上路。
用不著擔心兵力不夠,因為興和軍正兵在正常情況下都有相同數量的輔兵隨軍。
這還不夠,還得在難民和俘虜中挑選老實且身體強壯的男子作為勞役。
所以出動一個正兵把總,能夠參與管理的實際人數肯定超過一千。
不會有山賊、土匪敢動這樣的隊伍。
因為有興和車馬行的四輪馬車參與運輸,老人、婦女和兒童沾光了,她們走累了可以坐車。
俘虜和難民中老人很少,兵荒馬亂一年有余,有可能是老人跑不動、不願意跑,又或者是把活下去的機會留給了孩子。
根據地需要人口,當然是能夠勞動的人口,但是這只能心里想想,哪能把老人拋棄?
黃毅要樹立愛民如子的形象,要做這個時代的“偉光正”,當然要宣傳尊老愛幼,表彰孝子賢孫。
西歸隊伍將要穿過半個山東、整個北直隸和小半個山西,行程兩千余里。
長途漫漫,不僅僅能夠鍛煉興和軍的組織力和執行力,檢驗機動力,還能夠向大明千萬百姓展示興和軍的風采。
興和軍從來都是高標準嚴格要求!
制定的行軍計劃是平均一天走八十里,每六天修整一天,戰士們包括輔兵即便都有三十幾斤的負重,也能夠做得到。
老人、婦女和兒童都是一多半時間坐馬車,一小半時間走路,他們用不著負重。
想要爭奪天下,就得把自己的隊伍鍛煉得更加強大,別家營伍一天行軍六十里就怨聲載道。
興和軍一天八十里依舊軍歌嘹亮!
對于騎兵的要求更高,達到勇士級別的騎兵在配備雙馬的情況下要做得到一天奔襲三百里。
西歸的隊伍旗幟鮮明,一路上穿州過府,剛開始嚇得沿途老百姓東躲西藏。
各級文教員組織起了宣傳隊打起山東快板!
“老鄉,老鄉別慌張,興和軍從來不搶糧!……”
“打叛軍、打山賊、滅土匪,興和軍從來不擾民!……”
“沒飯吃、沒衣穿,跟隨興和軍有活路!”
耳听為虛,眼見為實,漸漸的就有老百姓發現這支打著“興和軍”旗號的隊伍真的紀律嚴明,對老百姓秋毫無犯。
不對!不對!何止是秋毫無犯,他們還收留接收家里斷了糧眼看著就要凍死、餓死的升斗小民。
這簡直是活菩薩啊!
很快沿途老百姓就不躲著興和軍了,有不少腦子活絡的還挑著擔子售賣農副產品。
兵荒馬亂,糧食緊張物資匱乏,不管是大戶人家還是升斗小民,都把糧食和值錢的家當藏起來。
這不僅僅是為了防盜匪、防流寇、還得防官軍。
賊過如梳兵過如篦就是這個道理。
經常有開拔中的明軍因為缺糧少餉嘩變、潰散並不表示這支軍隊經過的地區完全沒有糧食。
有人煙的地方就會有食物,只不過陌生人倉促間找不著而已。
興和軍不搶劫還治病救人,當然有人拿出藏起來的食物壯著膽子嘗試一下。
剛開始是一個叫王三的村民拿著兩條臘肉售賣,兩個結伴而來的村民遠遠的看著。
結果很好,和顏悅色的興和軍軍需官當場給雪花銀,出價比市價還高了兩成。
軍需官還告訴王三,雞蛋、蜂蜜、豬羊、谷子、麥子,只要是食物我軍都給好價錢收購。
不是我軍的糧食不夠吃,是因為主將黃毅見不得老百姓凍死餓死,下達命令一路上救濟窮人。
王三親眼看見了興和軍收留乞丐、流民,當然相信。
他拿到銀子後和幾個結伴而來的村民連夜去其他村民加敲門買東西。
本地人知根知底,哪家有些啥心里有數,所以第二天一大早,軍需官收購了十幾擔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