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授二年冬,廢太子劉無忌以謀逆、弒父、叛國等十項大罪被判死刑,于天聖節當日在京城處死,家產全部充公,余黨亦被斬首、流放,不及贅述。
先前,廣德皇帝已廢除連坐制度,天授女皇對叛賊家眷沒有斬盡殺絕,經過漫長的公審,大多數叛賊家眷得到了寬宥。
否則,天心城將要血流成河,不知又要死難多少人。
和長公主一樣,廢太子最終得以體面,被安葬在了他父皇廣德皇帝劉堪陵寢旁。
“他到底是朕的兄長,還是要有皇家的體面!”
依照大齊法令,像劉無忌這樣的亂臣賊子是沒資格進入皇陵,更不可能進入太廟。
然而天授女皇不顧康光緒等老臣勸諫,憑借岌岌可危的皇權,堅持將他哥哥葬入皇陵。
康光緒撫須顫抖道︰“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難道只有陛下有兄長至親嗎?”
首相言下之意是說,因為劉無忌的叛亂,百姓失去親人者,何止百萬。
然而天授女皇態度堅決,就如當初她平定叛亂時一樣堅決,手指群臣,如潑婦罵街︰
“此乃朕之家事,不容爾等置喙!太子當初不過是想恢復太祖舊事,恢復極圈主義體制,他,並無私心。何必對死人挫骨揚灰!”
此言既出,群臣默然。
也就是說劉無忌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底下人在執行過程中出了錯。
~~~~~~~~~~~
臘月十九日,廢太子的生母,自靖難後便困守後宮的瑞典女人克里斯蒂娜,在絕望與恐懼中病逝。
老皇後死後三日尸體才被宮女發現,幸而是寒冬臘月,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有傳言說,克里斯蒂娜是被人投毒毒死的。
女皇立即派御醫前往慈寧宮驗尸,最終沒有查出任何中毒跡象。
最後,女皇下令將這位瑞典皇後也葬在了廣德皇帝陵寢旁。
這樣一來,廣德皇帝一家人整齊排列在一起。
瑞典皇後的去世,標志著新政反對勢力的土崩瓦解。
一個時代已經落幕。
天授二年底,女皇昭告天下,表示將遵守廣德皇帝遺願,將新政推行到底。同時宣布將永遠放棄澳洲、殷州、日本等海外之地,各地駐軍亦將逐步撤回。
天授三年元旦,群臣照例朝賀。
賀禮剛剛結束,女皇問計于群臣︰
“先帝改革未半而中道崩殂,今新政尚未完成,國庫空虛,民不聊生,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太祖皇帝劉招孫窮兵黷武,四海鼎沸,當年籌措軍費攻打日本、安南等,將賦稅收到了武定九十年也就是天授二十九年後,終廣德皇帝一朝,也未能償還完這些債務(準確說連利息都沒還完)。
“債台高築,外商催收,急于星火,听聞德意志銀行正式拒絕了展期的請求,要求必須三月前還款,否則將撤走所有工廠•••••其他各國亦是如此,不知眾愛卿有何良策救國?”
群臣默然。
康光緒、陳名夏、江百齡等老臣更是神色凝重。
群臣對債台高築早有耳聞,只是沒想到局勢竟會糜爛到這地步。
受戰火波及,天心城、廣州等地對外貿易驟然減少,移居大齊的外國人紛紛離去,一起帶走的還有天文數字的黃金白銀。
朝廷擔心引發外商恐懼心理,對這些外資出逃並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完全听之任之。
跟隨歐洲人一起消失的,還有成千上萬的職位活計,單單是廣州的十四行,一夜之間便有上千名通事丟了養家糊口的飯碗。
更別說江陵的縴夫、天心城的腳夫,百萬曹工衣食所系,這些事情想想都讓人頭皮發麻。
“康首相,您有何高見?”
康光緒神色凝重︰“陛下,各國都擔心大齊會重新走向封閉•••••”
“不!”女皇拍案而起,“告訴歐洲人,大齊將和從前一樣,和廣德皇帝在位時一樣,朕將和父皇一樣!致力于開放包容貿易•••”
“陛下!”陳名夏忍不住打斷,“先皇熱愛歐洲文化。”
天授女皇情緒激動道︰“朕也可以愛歐洲!”
“陛下您••••”陳名夏欲言又止。
女皇掃視群臣,意識到氣氛有些不對,連忙辯解道︰“皇後之死,和朕沒有任何關系,所謂投毒,不過是謠言!卿等也信?!”
康光緒小心翼翼道︰“臣等自然不信,可是那些駐守京師的外國使臣相信,遠在倫敦巴黎的老爺們相信。”
天授女皇頹然坐在龍椅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今大齊百業凋敝,百姓窮苦,非一朝一夕之事,先前廣德皇帝曾減免三年佃租賦稅,雖然皇恩浩蕩,然不過杯水車薪,去年各省多有歉收,貿易也被迫中斷,想要還清歐洲人的款項,難啊。
女皇轉頭望向財政大臣陳名夏。
“陳大人,總共欠他們多少銀子?”
陳名夏如數家珍道︰“回陛下,加上今年為征討叛軍所發行的長期戰爭債券,拖欠內外債務七千八百七十八萬兩白銀。”
康光緒在旁補刀︰“朝廷現在連利息都還不上了。”
剎那間,女皇後悔听信這些大臣鬼話,舍棄清修,下山來做這個救火皇帝。
“事已至此,洋人不可信,諸位有何良策,但請說來。”
康光緒上前道︰“陛下,臣曾听聞,先帝在世時,曾有計劃將大齊分為若干小國,令其各自為政,如此,既可避免腐敗叢生,又可因地制宜,實現大治••••”
“讓大齊分裂?”
康光緒點點頭︰“行散而神不散。”
天授女皇咬了咬嘴唇,示意首相繼續說下去。
“臣的意思是,既已廢除六部,不如將財權、人事大權,也分割給各州府,允許各地依照本地情況制定律法,賦予州縣長官更多權力,當然這些長官都須各地選出,由陛下任命••••••總之除了軍事大權,很多權力都可下放,如此,各省才能聚精會神,彌補缺漏,各人化解各人債務。”
女皇倒吸一口涼氣。
雖然她父親、她爺爺都曾倒吸過一口涼氣,不過這次,天授女皇還是感覺到了震驚。
她努力讓自己不表現出驚訝或是憤怒之色,而是示意討論繼續。
想要讓新政繼續推進,想要在大齊真正實現自由、平等、人權、多元主義、民主、憲政等,皇權就必須繼續讓步。
細小的讓步不夠,那就讓更多一些。
天授女皇喃喃自語︰“王在法下,王在法下。”
她知道自己終將成為帝國的一個符號,而不是像爺爺和弟弟那樣,成為掌握生殺予奪大權的獨夫。
康光緒懇切道︰“陛下,唯有如此,方能鞏固信心,渡過危機,保皇權永固。”
女皇眼前浮現小時候父親帶她誦讀《道德經》的畫面。
道可道,非常道。
她沉吟片刻,長嘆道︰“茲事體大,當從長計議。你等先細細規劃。”
康光緒提出的這個改革方案實在太過激進,分裂大齊,由後極圈體制直接過度到君主立憲制,不止是天授皇帝自己,很多人恐怕都難以接受。
可是不從現在開始,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新政的初衷是要所有人都獲得獨立、自由和平等,個人的尊嚴和權利得到保護。
女皇相信,這是齊人由野蠻進入文明的標志。
如果說太祖時代是不斷練習馴化人,將人變成機器變成牛馬和野獸,那麼廣德皇帝主持的新政,則是要實現人馴化皇帝,保障人的尊嚴和權利。
“父皇在天之靈,一定保佑女兒此次改革順利推行。”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