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太子劉無忌假傳太上皇遺旨,在襄陽城下殺了鄧君友,奪了中路軍兵權,如今齊軍進犯河南,各地縉紳紛紛歸附劉無忌,劉無忌許諾這些人三年不納稅,還說他能說服劉堪,在河南保留三年科舉••••”
“一群鼠目寸光的泥腿子!這都是劉無忌收買人心的詭計!科考本來就有,被劉堪廢除,如今還要他兒子做假好人!”
“當初就不該派鄧君友去攻打襄陽!”
開封,周王府邸。
一眾將領聚集在長公主周圍,煙霧繚繞的客廳中響起此起彼伏的咒罵聲。
靖難大軍所依仗的中路軍,于十天前在襄陽城下反水。
五萬兵馬幾乎全部投降劉無忌,掉頭過來攻打河南。靖難軍在豫南的府縣全部淪陷,劉雨霏等人精心組織的中原攻勢就這樣化為泡影。
不止是中路軍,其他兩路兵馬進展亦不順利。
陝西兵團在鄖陽城下遭到守軍激烈反抗,東路軍進入運河河道後遭受沿線守軍猛烈炮擊,原先已經準備投降的宿遷、淮安齊軍,在听說叛軍中路軍潰敗後,立即改變態度,對叛軍水師發動猛烈炮擊。
漢王劉謙勸道︰“長公主,鄧君友既死,中路就指望不上了,淮揚一帶也不支持我們,如今只能在西路做文章,重兵攻打鄖陽,然後居高臨下,一舉蕩平天下城。”
此話一出,立即遭到眾人反對,鄖陽雖小,卻是易守難攻,又是天心城的西門戶,直接攻打鄖陽,損失必定慘重。萬一不能速戰,這些各懷鬼胎的軍頭,難保不會相互拆台,自己先敗了。
劉雨霏低頭俯視鋪在桌子上地圖,眾人議論紛紛時她一直沉默不語,眼中露出堅毅的神色。
此戰,只許勝不許敗,父皇的遺願,大齊的未來,此刻都緊緊攥在劉雨霏手中,機會稍縱即逝。
劉謙在旁催促︰“長公主,那個紅毛夷傳教士前年去馬尼拉,不是什麼商談貿易,而是要向歐羅巴人搬救兵!所以不能耽誤,無論如何必須盡快進入湖廣。既然中路進攻不利,那就該集中力量攻打鄖陽,只要佔據鄖陽,優勢仍舊在我。”
劉雨霏沉默許久,終于下定決心。
“那便將宿遷淮安的兵馬都先撤回,全力圍攻鄖陽!劉堪若得紅毛夷援助,仗就更難打了。”
~~~~~~~~~~
廣德十九年十月,北方各省靖難大軍齊聚鄖陽周邊,長公主對這座小城志在必得。
鄖陽地處陝、豫、楚三省交界之處,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
作為襄陽城西北門戶,鄖陽府城居民不足四千,數百里荊榛,地方凋敝,民眾窮困。
大齊建立後,劉招孫對鄖陽頗為重視,武定皇帝特意下詔擴建鄖陽城池,增派守軍,還從四川、河南、武昌等地遷徙萬人口充實府城。
到廣德十年前後,鄖陽城中軍民數量達到五萬,城高池深,其堅固程度不在襄陽之下。
長公主“靖難”之時,鎮守鄖陽的明官有按察使高斗樞,守令徐啟元,督率守軍的主將王光恩。
此三人皆為廣德皇帝劉堪舊部,加上其田宅家眷皆在天心城,因此對朝廷可謂忠心耿耿。
高斗樞善于安撫、激勵將士,徐啟元善于出謀劃策,王光恩驍勇善戰。
山雨欲來風滿樓,叛軍洶洶而來,徐啟元接連向天心城求援,望眼欲穿終于在開戰前盼來了三千援兵。
這三千兵馬已經是劉堪最後的預備隊,他深知鄖陽一旦陷落,天心城將很難守住,全國各地還在觀望的州府,也將投向叛軍。
所以劉堪這次下了血本,不僅增派兵馬,還將天心城壓箱底的火器援助給鄖陽,只希望高、徐、王三人能夠撐住。
十月初六日,劉雨霏統兵開至鄖陽城下,長公主先祭出太上皇的遺詔,督促守軍立即投降。
“太上皇在位時,大齊無處不均勻,無處不飽暖,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天下皆一家也,天下土地歸于天下人,天下金銀歸于天下人••••劉堪,妖女張嫣所生,出身微賤,竊取大位。先皇尸骨未寒,便詆毀先皇,倒行逆施,揚言什麼官權分割,裁撤軍隊•••如今竟要勾結紅毛夷,屠戮長公主及各藩王。似此大逆不道桑心病狂者,人人得而誅之!”
上百封勸降書被弓手射入城中,不出意料,鄖陽守軍果斷拒絕了長公主的一片苦心。
高斗樞在藤牌的護衛下登上迎恩門城牆,隔著百十步距離,沖城下叛軍大喊道︰
“長公主的好意,本官已然心領了!可是廣德皇帝說了,還政于民,是大勢所趨,不是幾十幾百個人能阻擋的,便是太上皇再世,也不能阻擋!”
雙方在城郊青龍寺一帶展開激戰。
出乎劉雨霏預料,鄖陽守軍士氣高漲,他們裝備雖然不算精良,然而個個悍不畏死,爭先向城下投擲手雷,燃燒瓶,炮手發瘋似得和城下野戰炮對轟。
靖難軍還以顏色,同樣用燃燒瓶手雷野戰炮轟擊迎恩門,戰斗到最激烈的時候,雙方都升起了熱氣球,兩只巨大的熱氣球在雙方頭頂上不斷投擲炮彈,迎恩門周圍火光沖天,大片寨柵、據馬、軍帳被引燃,攻守雙方損失慘重。
戰斗持續到傍晚時分,隨著迎恩門城頭火炮的增強,叛軍炮火逐漸被城頭壓制,在最前面一片營帳被守軍摧毀後,叛軍不得不開始後撤。
叛軍首戰失利,次日繞到城北懷遠門,繼續猛攻不止。
劉謙等人沒有想到,高斗樞預先在城北做了周密部署。
高大人在看似最薄弱的城牆前面埋設了上千顆地雷,這些地雷采用的是聯發設置。
也就說叛軍前鋒斥候踩到地雷上並不會觸發爆炸,而等到成百上千人進入雷區後,懷遠門上事先埋伏的數百火槍手一起擊發,方圓一里之內上千顆地雷同時炸響,正埋頭進攻的叛軍被炸得人仰馬翻,血肉飛濺。
漢王意識到北門也不易啃下,遂轉向西門,然而剛剛鳴金收兵,迎恩門忽然城門洞口,城內騎兵呼嘯而出,乘勝追擊,叛軍早已無心戀戰,紛紛潰逃,自相踐踏而死者不計其數。
激戰一日,劉謙麾下兵馬損失過千,城下遺尸累累,血流成河,然而鄖陽孤城兀自屹立不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