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大學考古

第187章︰開始編撰燕園建築史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莫韃 本章︰第187章︰開始編撰燕園建築史

    (佔坑,爭取今天晚上熬夜搞完兩章。)千與千尋的故事講完了。

    然而,甦亦的事情並沒有完。

    黎新葉跟方靈強烈要求,他出一本漫畫集,嗯,就是千與千尋的故事。

    因為甦亦跟她們描述的故事太有畫面感了,就好像真實發生在這個世界上一樣。于是,方靈就提議甦亦可以把整個故事都用漫畫的故事畫出來。

    屬于魔改版。

    甦亦也沒有拒絕。

    他在畫千尋的漫畫形象的時候,並沒有按照原版形象,而是把黎新葉部分臉部輪廓融入了千尋的形象。

    這樣一來,千尋的大包子臉,就變成黎新葉的鵝蛋臉了,只不過有點嬰兒肥。

    這個形象好不好?

    對于甦亦或者黎新葉來說自然是極好的,就是他們兩人之間的一個小互動。

    甚至,故事結束以後,黎新葉還說,自己可以把這些故事整理成文字,到時候,配上甦亦的漫畫集,有機會都可以投給出版社出版了。

    當然,這只是美好幻想了。

    這年頭,想要出版一本書極難。

    北大這些大佬一大堆作品都排隊出版,哪里等到他。

    但內部流傳肯定沒有問題,又不是嚴肅文學,這種神話小故事,還有漫畫插圖,肯定很受歡迎。

    甦亦可以想象,他這個北大的小師兄,未來肯定會多了一些奇怪的稱號。

    漫畫集,這事不是抄寫詩歌,這貨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構圖,設計人物形象難度,就是需要畫大量的手稿,時間有限。

    因此,這玩意也急不來,有時間就畫,沒有時間就不畫。

    類似于漫畫更新,一周能更新一集已經相當難得了。

    故事流傳的速度,比甦亦想象之中的還要快,他周一回到文史樓上課的時候,歷史系都在流傳千與千尋的故事了。

    尤其是,方靈說的河神考上北大考古研究生這個梗,竟然真的流傳起來了。

    搞得王訊這貨,都一本正經問他,“小師兄,你前世是不是白龍?”

    甦亦沒好氣的給他一個白眼。

    甚至,歷史系的姑娘強烈要求甦亦再把故事講一遍,不能厚此薄彼。

    甦亦義正言辭的拒絕了。

    再講下去,就真的變成我在北大講故事,而不是學考古了。

    不過,他還是承諾,到時候給大家整理文字版,反正這貨葉子同學都承擔過去,他頂多就是借花獻佛。

    周一,上午是理論課,下午是考古技能課。

    啥技能課?

    對于大家來說,極為新奇的考古照相。

    而給大家講授這門課程的老師就是趙思訓先生。

    考古專業這個學期開設的課程,只有兩個先生的課甦亦還沒有上,第一個高銘先生的古文字學,還有一門就是趙思訓先生講授的考古照相課。

    嗯,說考古照相有點土,洋氣一點的說法應該是考古攝影。

    甦亦對趙思訓先生了解的不多。

    前世翻看過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的時候,關于這位先生的介紹也不多,只是提及他是最早選修北大博物館專科課程的史學系學生之一,1948年畢業後留北大博物館籌備處工作。

    52年考古專業成立,趙先生才從博物館轉入考古教研室,不過讓甦亦印象深刻的並不是,他講授的《考古攝影》,而是趙思訓先生曾經給北大考古專業的學生講授過《中國美術史》這門課。

    對于跟美術史這個關鍵詞沾邊的東西,甦亦絕對是不會忘記的。

    在上這門課之前,甦亦都沒有跟對方打過交道,但從高銘跟俞偉朝兩位先生的口中,對趙先生的情況多少有些了解。

    知道對方在考古專業,是資格比較深的老人。

    當年,北大還在沙灘紅樓的時候,除了文史哲三個傳統的老牌專業歪,還有兩個專修科,分別是博物館專修科跟圖書館專修科。圖書館專修科,後邊成了北大的圖專、圖書館系。

    博物館專修科在院系調整以後,直接並入歷史系當中,當時,專修科的教師也不多,其中最為著名的老師就是韓壽萱,他是當時專修科的負責人,專修科就是他一手創建的。

    韓先生也是北大的學生,後來去美國留學,先後在華盛頓大學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物館學,獲碩士學位。還曾經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工作多年。直到1947年回北大任教,1948年籌辦北大博物館專科,後來調任歷史博物館去了,一直干到館長。

    因此,博物館專修科的老師,人數也不多。

    其中,一個就是趙思訓先生,他是從專修科並到歷史系的,然後又考古專業成立以後,又被調入考古教研室。

    實際上,北大考古系的底子,就是專修科打下來的,因為專修科有文物,歷史系啥都沒有。

    除了專修科擁有文物之外,宿白先生待的文科研究所也有文物,這些東西後來都歸于現在的考古專業,也正是因為有了博物館專修科,開設過相關的課程,因此,北大創辦考古專業的時候,才變得順理成章。

    比如古器物以及古文字等相關課程。

    俞先生他們就是從專修科並入的考古專業。

    趙思訓先生就是這種背景下調入考古專業的,自然是考古專業的老人,資格很老,因此,大家對趙先生也都很尊敬。

    當然,趙先生也值得考古的學生尊敬,他雖然跟宿白先生他們這些做考古文化研究的老師不一樣,人家是走技術流的,但,他的技術是真的牛。

    之前,曾經說過趙先生講授過《中國美術史》這門課程。

    詢問以後,甦亦才直到趙先生當年的畢業論文寫的就是董其昌。

    董其昌是任何人啊?

    理工科的學生可能不知道。

    稍微對中國美術史有過了解的人,都知道這位是一個牛人。

    之前,甦亦曾經跟黎新葉他們說過中國連環畫十大名家,但,要真的給中國古代名家弄一個排名的話,董其昌應該是位列前十的。

    因為這位爺是真的出名。

    他的書畫影響著國內一批又一批的畫家。

    不管是他的師爺關山月,還是啟功先生,都曾經受到董其昌的影響,肯定都有臨摹過他的書畫。

    他老爹甦哲,就沒少臨摹董其昌的畫。

    趙思訓先生一個學歷史系的,都跑去研究董其昌,可見他對美術史是真愛。

    如果當年北大有美術史專業的話,估計他學的就是美術史,而非歷史學了。

    趙思訓先生資格老不是說說而已,從他們老師的老師開始,就听過對方的課,跟宿白先生他們一樣,都是北大考古專業這些老師的老師。

    因此,老先生上課很有自己的風格。

    趙先生原本學的跟考古攝影啥關系都沒有,但是他興趣廣泛、鑽研能力強,自學了攝影。

    當年,想要學攝影可不容易,最大的難度,就是沒有設備。

    當然,有了設備也不一定懂攝影,這玩意還是跟用心與否,趙先生調入考古教研室以後就專門負責管照相、管暗室。

    為啥讓趙先生來管,因為一開始,北大就沒人會攝影。

    甚至,北大考古專業最開始成立的時候,攝影課程都是甦秉琦先生去外面照相館找來老師傅講授的。

    趙先生的出現,才彌補了整個空缺。

    攝影課程,應該講個啥?

    如果是前世大學的攝影課程,一般來說,第一堂課肯定不是講器材,而是一大堆理論,比如攝影有啥用?為啥要攝影?它對人類文明的傳播以及藝術價值的創造有什麼作用?

    此外,還可以講一些攝影發展史。

    這是大部分攝影基礎教程的編寫步驟,理論部分完了,才開始講器材。

    講完器材,然後就是光學原理,跟構圖技巧,已經攝影類型,到了最後,估計還要講p圖軟件的使用,比如ps什麼的。

    這是常規的攝影課程內容。

    那麼考古攝影講個啥呢?

    內容也大同小異,不過更多是技術工種,類型攝影,不需要去扯攝影發展史,以及對人類文明傳播藝術發展有什麼作用這些廢話了。

    一來就直奔主題,干啥大家啥是考古攝影,考古攝影有哪些分類有哪些要求。

    這是理論部分。

    甦亦去上課的時候,78級考古版這個部分已經講述完畢,因此,開始講述攝影的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就包括相機的工作原理,器材等方面的知識,器材,包括相機、膠卷、鏡頭之類的,也包括濾鏡、曝光這些相機的基礎概念。

    甚至,還包括相機的使用常識。

    一上課,趙先生就讓學生幫忙去搬相機,考古專業經過多年的發展,也攢下來一些家當了。

    相機可比他之前在粵博多了。

    著名的鷗牌雙鏡頭照相機赫然在列,在這個年代,這玩意已經高檔貨了。此外,上海58-1型照相機。

    甚至還有一款紅梅h-1型相機,其原型為上海照相機二廠的上海202型相機。最早期的紅梅h-1就是拿來上海202的部分零件組裝的。

    模仿到啥程度?

    除了外殼不同,快門鏡頭總成部分是完全拿來的上海202。其實在h-1型開始生產的時候,上海202型已經因為產品的升級換代停產了。

    但為啥用模仿這款相機?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款,簡單便攜便宜。

    甚至這款機器都不要票,全國上下都可以買,平民機器,定位偏低,但因為是折疊皮腔照相機,因此,外表看起來很酷。

    因此,價格也便宜不到哪里去,價格也要五六十塊。

    甦亦之前還打算購買一台過來糊弄,但,又有些猶豫。

    畢竟他的理想機型不是這玩意,甚至不是海鷗4雙鏡頭相機,而是,紅旗20。

    那麼紅旗20照相機,跟紅旗汽車有啥關系呢?

    其實啥關系都沒有,這就是獻禮作品。

    好吧,紅旗20什麼的,就是想想罷了。

    這玩意是獻禮作品。

    上機二廠為國慶20周年獻禮,共生產了271台,被國內外相機收藏家爭相追捧。

    這玩意,甦亦也只是听說過,唯一一次見過就是在博物館櫥窗里面。

    紅旗20就是仿照來徠卡,當時中國相機工業剛剛起步不久,技術力量缺乏,生產規模不全,听說鏡頭都是用八級工親自手工打磨的。

    其珍惜程度就可想而知。

    尤其是相機身上刻下的“紅旗”二字,逼格滿滿。

    這似乎是上機廠的傳統。

    比如海鷗501,也課下“為人民服務”幾個字,到了後來,好多相機都刻下為人民服務。

    就算如此,國內也有一大堆人在鄙視紅旗20的水。

    然而,那依舊是國產相機的天花板了。

    到了後世,國產相機連個水花都濺不起來。

    咱們國內的照相機工業起步于五十年代中期,到五十年代末,照相機年產量達到了10萬架,以後上海照相機廠生產出著名的海鷗df照相機。到了七十年代初期,全國的照相機廠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林林總總的品牌照相機如海鷗、鳳凰、華夏、長城、青島、華山、珠江、紅梅、牡丹、友誼、東方,等等等等,可謂繁星璀璨,光芒耀眼。

    嗯,長城就是北京產的。

    在課堂上,見到這些相機的時候,同學們都雙眼發亮了。

    因為這個年代,相機太稀罕了。

    甭管相機品質好壞,便宜與否,只要有自己的相機都是爺。

    為啥前世,那麼老頭拎著長槍短跑,躲在公園拍夕陽。

    是因為他們閑著沒事干嗎?

    很多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不足年輕時候的遺憾,這個年代,相機太奢侈。

    奢侈到啥程度?

    奢侈到78級考古班的學生,在趙先生把相機搬到講台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都不敢上台去摸。

    也不是不敢,是不好意思,因為不會,擔心出錯弄壞機器丟人。

    這一幕,讓甦亦會想到自己初一生生物課,老師拎著一台顯微鏡上台讓同學們上台感受的時候,竟然沒人敢上前,只好老師來點名。

    這一次,也是如此。

    大家都在催甦亦上台試一試。

    似乎真的感覺他們小師兄,無所不能了。甦亦本來打算讓他們別鬧,不曾想趙思訓還朝著他招手,“甦亦是吧,我知道你,趕緊上來。”

    這一招呼,甦亦不想上去,也得麻溜得上台了。

    終究還是逃脫不了被點名的命運。

    《我在北大學考古》來源

    ,報送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

    <scrpt>();</scrpt>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在北大學考古》,方便以後閱讀我在北大學考古第187章︰開始編撰燕園建築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在北大學考古第187章︰開始編撰燕園建築史並對我在北大學考古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