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簽到刑警隊

尾閭正中,一動百動,節節貫串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我喝毛峰 本章︰尾閭正中,一動百動,節節貫串

    內家拳是中國幾千年格殺技術經驗的總結。很多武術習練者由于沒有掌握內家拳的根本法則,因此不具備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導致國內對中國傳統武術的格殺威力持強烈懷疑態度。

    甚至網友調侃︰“武術再高,也怕菜刀。”這是對傳統武術,尤其是對內家拳的曲解和褻瀆。也有人認為,目前傳統武術精華已經失傳,這是對中國的傳統武術缺乏深入的了解。

    這兩種錯誤的認識,根源于對內功拳的核心技術無知。

    幾十年來,本人在研究內家拳的過程中,深深地感到一些所謂的名家對內家拳的核心“一動百動,節節貫串,整體發放混元勁氣”認識不清,從而在實踐中不能把這一核心作為衡量內家拳行功走架的根本法則。

    從而導致以上兩種錯誤認識的泛濫。

    當代,在內家拳招式標準、聚氣發勁與古拳譜要求存在著很大差距。原因在于︰

    一是沒有很好地研究祖先給我們留下的武術瑰寶精髓,一味追求拳姿招式學習的多少,以此論高低,而不追求基本功法的錘煉;

    二是門戶之見、拳師生存原因導致的保守或者交流甚少;

    三是西方強勢體育文化的侵蝕,加之國人的急功近利,以致于數千年積累的格殺功夫——內家拳只停留在“紙上傳,口中談,練中無,擺架子”上,可以說“只有皮肉,沒有骨血”。

    從這個意義上說,內家拳已經到了刻不容緩地進行搶救、正本清源的時刻了。這既是繼承發展中華傳統武術文化的必要,也為了使內家拳格殺技術水平駛入快車道的需要。

    那麼,如何才能迅速提高它的技術水平呢?首先要解決“一動百動”中什麼是“一”的問題。長期的身操體悟使我感覺到,“一動”即是尾閭正中前提下的“脊柱動”,脊柱不動,百梢不動。

    即使勉強用力,自身勁氣阻抗只能是肢節勁,無法發出整體勁,絕不會達到無堅不摧、克敵制勝的效果。

    欲使“一動”實現,必須尾閭居正佔中。尾閭不正不中,導致立身不中正,勁氣散亂于四肢,自然不能聚整,更達不到拳經所要求的“中正安舒,力撐八面”的效果。

    也就是說只有尾閭正中,才能氣沉丹田。然而,在教習內家拳中每個人對氣的理解是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四種︰

    1)有人把氣運全身理解為意守丹田,在入靜上下功夫;

    2)有人把運氣理解為情緒和全身肌肉放松;

    3)有人把氣理解為將腹腔吸凹如鍋底,呼凸如扣鍋;

    4)還有人把氣當成武術中玄而又玄的高深功夫,可望而不可即。

    以上四種誤解直接影響到內家拳核心技術的承傳。當然不少內家拳愛好者都會感到,長期練習內家拳,身體會漸漸地健康起來,這是內家拳對人體氣血運行氧化還原作用加強帶來的效果。但是,距離內家拳“一動百動,節節貫串”整體勁氣蓄和發的要求有天壤之別。

    氣是內家拳身法上必須始終保持的運動法則,不是簡單的氣。而是通過人體尾閭的正與中的內在運動達到勁氣蓄發的目的。不能把他理解為始終氣聚小腹、刀槍不入的武術玄學。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練氣呢?我認為只有“尾閭正中”才能有基礎。

    “尾閭正中”是在自然狀態下的尾椎梢部向前收起,尾椎根部向下卷沉如運動到位時有直插入地之感),從人體的側面,至耳廓下方的耳垂中心線為宜。

    不及是為突臀,過則為挺胯,此為“正中”之中。而“正中”之正,即臀部從脊後觀察,不左右搖擺,即股骨的大轉子不得突出胯的側面,這實際上就是立身中正不偏的基準線。

    形成腹實胸寬,周身之勁氣團聚于小腹狀態,所謂的“勁從襠中翻,力源此。

    從髒腑上講,凡了解一些醫學知識的人,都清楚人體平時的內髒是由于腹壓的作用,使得髒腑各離其位。造成腸子侵犯了胃的位置,胃侵犯了肝脾的位置,肝脾侵犯了肺的位置,肺侵犯了心髒的位置。這就是章乃器先生《科學的內功拳》一書中稱謂的“提心吊膽”。

    尾閭的正中使腰脊的彎曲得以掙直,腹腔容積增大。因此,胸腔的緊張點移向腹腔,形成了所謂的“水深火降,氣沉丹田”。

    尾閭正中、氣沉丹田在技擊中起到“一動百動,節節貫串”、周身一家、催發四肢運動到位、穩定人體重心平衡的基礎作用,達到內家功夫整體混元勁力蓄發自如的效果。

    比如,在格殺中,勁氣發放的瞬間,腹壓驟然升高,腹部就像是充足氣的汽車輪胎,內氣由內向外鼓脹。

    與此相反,腹壁的肌肉群由外向內收縮合抱,由此牽動脊柱轉抖催發四肢運動到位,整個形體呈現向丹田收縮的趨勢。

    氣呼得猛,脊柱亦轉抖得快,勁力即發放得絕,內壓就升得快。氣呼得緩,脊柱亦轉抖得慢,勁力即發放得綿,內壓就升得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而,腹壁肌肉群的收縮與合抱,總是與內氣的變化相對應、相互依存,形成人體內部矛盾的對立與統一。

    可是,當今不少武術傳習者,對武術的真正內涵根本就不懂,終日只知比比畫畫,口中背譜,而練不合譜。

    中國傳統武術文化沒有得到很好的繼承,更談不上發揚了。

    比如,“沉肩墜肘”的行功標準,凡是教習內家拳者對這一名詞可以說無人不知,但對于如何做到沉肩墜肘,標準是什麼,以及沉肩墜肘在養生方面、技擊方面起什麼作用?

    很少有人知道。實際上,沉肩墜肘是腰腿之勁氣上行傳遞到梢節的助推器,是固定鎖骨使膀臂生根于脊一體前後運動、出手見紅功夫的第三個關鍵環節。

    因為沉肩墜肘不是本篇文章的主題,有機會再單獨論述。但是,內家拳的核心——“一動百動,節節貫串,整體發放混元勁氣”是中國功夫的基本內核和基石。

    傳承內家拳的“聚氣結整”,必須先把自己的勁氣結整,進而與對手的勁氣結整,做到無縫對接,把人體的蓄發相變,皮膚觸覺,體內預知的靈敏性發揮到極致,從而達到“運勁如百煉鋼,無堅而不摧”,“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上乘境界。

    這對于發揚數千年積累的格殺功夫——內家拳是萬分必要的,也是中華民族實現強族強種的必由之路。

    歷朝歷代的英雄,之所以稱得上英雄,除了智慧之外,在武術都掌握了這個核心技術。

    相反,沒有掌握這個核心技術的,就不可能真正地懂中國武術。在那個時代,他也不可能成為英雄。正所謂“武術,智勇之術也”。

    綜上所述,我們完全可以說,內家功夫整體混元勁氣的蓄發源泉和養生原理,來源于對“尾閭正中”的科學理解,只有做到“尾閭正中,一動百動,節節貫串”才能全面掌握內家拳拳理拳法,迅速提高人體的平衡能力和格殺技術水平,有效地進行內家功夫整體混元勁氣蓄發的錘煉。

    以尾閭正中的外動,帶動氣沉丹田的內動,以氣沉丹田的內動催動脊柱的一動百動、節節貫串的外動,確有提綱挈領的作用。

    以尾閭正中為綱,將可收到綱舉目張的功效。

    (本章完)

    喜歡開局簽到刑警隊請大家收藏︰()開局簽到刑警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開局簽到刑警隊》,方便以後閱讀開局簽到刑警隊尾閭正中,一動百動,節節貫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開局簽到刑警隊尾閭正中,一動百動,節節貫串並對開局簽到刑警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