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簽到刑警隊

形意拳動手不是硬踫而是往最薄弱地方鑽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我喝毛峰 本章︰形意拳動手不是硬踫而是往最薄弱地方鑽

    形意拳是一門很有特色的拳。形式很簡單,三體式再加五行拳,常人半個小時就能學會。

    外型一點不奇異,動作也不顯得有多瀟灑。

    可是問題就出在這里了,一學就會的東西往往就是最難的東西。

    因為里面肯定有它深奧的道理,而它的道理卻不是初學者所能理解的。

    因為它的道理是練出來的,那是給有基礎的功夫接近的人看的。

    形意拳的拳理就象是前人給我們描述的一條道路。

    你只有走到那里了或者靠近那里了,才能理解感受到里面的細節與精妙,單是靠大家聰明的頭腦來想象是一輩子也到不了目的地的。

    初學者就只能去苦練自己能挨上邊的東西,走自己該走的路。想直接走在前輩們的路上是不可能的。

    其實,前輩們早就把路子告訴大家了。先是按要求把動作做規矩做順了,一手一劃,切不可有逾越。

    就象老師教學生寫正楷字一樣,那時學生什麼也不懂,他只能把字的筆畫框架先安排整齊妥當。

    在這個基礎上先下著功夫。此時的一筆一畫都是工整明了的,還不要求學生求速度求連貫的轉折。

    而對于形意拳來說,此時就是它的明勁階段,一個打基礎立框架的時候。

    總不可能連規矩都未把握住,就開始任意發揮了吧。

    這個時間有多長,那要看大家下的功夫有多大,有人一兩年,有人三五年也還在這個階段,更有人一輩子都還是初學者的水平。

    這段時間,我回憶起來其實就是不斷的站三體式打劈拳而已。就是為了讓自己越練越規矩,越練越整齊劃一。因為沒有其他捷徑可走了,要說真有捷徑的話就是得竅之後苦練。

    幾年之後,自己覺得動作越發順暢自然。

    但是此時的身上還是沒有好東西的,不過卻出了一點整體力,對付業余練拳的人還是很好用的。

    要說能把五行拳用的自如能打專業練散手的人那是假話。

    因為形意拳非常有個性,它一定要你力起腳跟,主宰于腰,發于脊背,而我們平時用慣的拳頭是最不能使勁的。

    拳頭不但不能使勁,還要把它的勁降到最小。

    你一旦管不好它了,它還會起反作用,因為它會影響整體的發揮。

    這就是“五行四梢要合全,手打三分腳打七”的道理。

    否則,你想靠你幾下笨拙的五行拳就把散展騰挪的對手打敗那是不可能的。

    我在習練形意拳之初,也很郁悶。別人能奔奔跳跳的,一會兒是組合拳一會兒是連環腿的,打得多瀟灑。

    可是我就要用別扭的劈拳來贏人,這能行嗎?

    要不是大家說形意拳好,我才不會練它呢。

    後來才知道,形意拳為什麼這般厲害,是它身手合得太好了,氣息走轉的太柔和了,神意運用的太到點了。

    它自然的就象十二形里面的動物一樣。

    撲向對手時,就象猛虎一樣的輕靈松沉,它向後含住了蓄好了,整個身體如壓縮住的彈簧一樣,瞧準時機,突然一縱整個身體都如離眩的箭一樣彈射出去。

    如果獵物突然改變躲閃的方向,它也會瞬間做出反應,隨時在空中變換角度和勁道。它那一撲是全身在撲,身上和順的毫無阻滯,神意與氣息動作揉捏到了極至。

    你不把自己練的象動物一樣,你是無法自如的去贏別人的。

    時間一久,身上自然的如水般柔順了,那你功夫就可怕了。

    因為你用的是野獸的功夫,而別人的拳腳都是人打出來的功夫。

    人怎麼能贏的了野獸呢?

    形意拳的“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從上到下都是動物動作的最精華部分。

    而此時的功夫一旦更加柔順了,就自然過度到形意拳的暗勁階段。

    初練五行拳的時候,身上象穿了一件很窄的衣服一樣,處處都被繃住牽扯住的。

    而隨著自己練功日久,肢體韌帶拉開的越多,這種感覺逐漸沒有了,身上只是象穿了一件很有彈性的薄薄的緊身衣。

    哪里都能感覺到它的存在,卻哪里都不會牽扯住你。

    此時,你內外越合拍,柔若無骨,肢體與意識能瞬間聚在一個點上。

    是真正的“靜靈整聚動”,“內外如一”。用軍隊的話來形容,就是一萬人整齊的就象一個人一樣。

    此時,已不在乎什麼五行拳十二形了,因為你太內外如一了,你用什麼東西都是好東西,你已經無招了,一舉一動一遞手一抬腿都是功夫。

    你渾身都會听勁,哪里踫到哪里就會用東西。

    身上合適的就象機輪一樣,一動就是全身無有不動,全身又都象水一樣,一有空檔就會往里鑽,這就是“進如流水鑽窟”的機輪功夫。

    所以我們要知道形意拳不是要靠渾厚霸道的整體力贏人,它也不是靠天天站樁站出一身的剛勁就能無可匹敵的。

    它自然也不是不用力的,只是要用腰腿的力,上肢只是听勁用配合著它往里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上肢若用上力氣了,腰腿的力自然會被憋住用不出來。

    形意拳不是不用力,只是不願和人對頂,它一遇頂就變向往不受頂的地方鑽,再頂再變,這才是高手用出來的形意拳。

    而更厲害的則是,一搭手就不跟你正面硬踫,直接就往你有破綻的地方鑽。

    所以快的看起來就象本來就是這樣的,一搭手你就出去一搭手你又出去,你總是準備不好,沒有機會使力氣,自己就象小孩一樣被撥弄著。

    因為人家身上太合了,總是擰成一條的,又總是往你的弱點鑽,你哪里受得了,就算是大個子也沒有用。

    形意拳身法力,內家拳登堂入室的法寶!

    只有真正具備了身法力,內家拳才能稱得上登堂入室。

    那麼身法力指的是什麼呢?指的是“六藝”上身後,所具備的功力!

    那麼什麼是“六藝”呢?六藝指的就是形意拳的“雞腿”“龍身”“熊膀”“虎豹抱)頭”“鷹爪捉)”“雷聲”。

    形意拳將“鷹捉”定為“母拳”“三體式”定為“母式”),刪去“雷聲”將“雞腿”,“龍身”,“熊膀”,“虎豹頭”稱為“四相”。

    那麼“四相”的內涵是什麼?又如何練成呢?它須要丹田內氣充足,並能氣貫周身。

    軀干內氣血充盈,內勁在軀干內膨脹,並脹開各大關節,有的人把它叫做內在的抻筋拔骨。

    傳統練法有︰“開肩”“開胯”“開胸”“開背”“開肋”

    現在的武術界大都得窺一斑,而很少有人知全貌老一輩的武術家雖得其要,但大都秘而不宣。

    記得筆者剛學藝時,曾問恩師,上盤,中盤和下盤,哪一盤是修煉的重點。

    恩師說,是中盤,中盤若要領錯誤,下盤永遠練不成!後來在漫長的修煉過程中,我慢慢地明白了這個道理!

    因為修煉中盤最關鍵的要領,是要做到“腰馬合一”,即是軀干和下肢筋力連結,勁力貫通。

    而做到這一點的關鍵在于“開胯”,有的門派叫“撕胯”當胯練開後, 骨下插。

    人體總重心降低,下肢的力量才能真正提得上來,軀干的力量也才能真正傳導至地下,“雞腿”的功能才能真正體現!

    舉步輕如狸貓,落步穩如泰山!身不受力的間架才能真正形成!這叫做“七星拱梁遞重力”。

    開胯,松胯,松尾閭等功法在各大門派中都有,但都在秘傳非入室弟子而不傳!唯我除外!

    “雞腿”練成之後,是練“龍身”,我們練的“龍身”可不是“龍折身”!

    練的是周身的勁力在軀干內暢通無阻!練得周身勁力在體內,上下貫通!左右貫通!交叉貫通!

    練的自身在前伏後仰,左歪右斜,上下起落,前進後退,整體旋轉和進攻受阻時,自身身形在常有看來,已無法用力的“錯誤”情況下,內在要領依然正確!

    周身仍然勁力貫通,得機得勢!

    “龍身”與“虎豹頭”須同練!我們只所以不用“虎抱頭”一詞,是有我們的道理的,我到目前為止,收集到的武術資料中,僅見到李春嶺在他老人家的《李氏形意太極》中與弟子們表現了這種功夫恕我孤陋寡聞)!

    即是在單腿獨立的情況下,頸部可以懸起體重超出自己的人,而自身不動不搖,這說明頸部所受之力已經傳導至腳下,從頭到腳下勁力已經初步貫通!

    試觀虎豹頸部之情形,始知筆者所言不虛!“虎豹頭”是指虎豹的勁力直貫頭頂,尚須有”頂心暗縮”之意)!

    前賢之意是為了讓我們體認虎。豹頭頸部的用力狀態,讓我們領會仿生學的原理!

    試觀“四相”或“六藝”中的要領,有哪一個不是身體部位所應體現的功能),為什麼時候偏偏要加一個老虎的動作呢?

    這多麼的不倫不類啊?錯誤之處請各位前輩多提寶貴意見!!)

    那麼“熊膀”又是什麼呢?經過長期的樁功鍛煉,背部會慢慢變的如同鋼板一樣堅實。

    斜方肌與背闊肌向兩側拉伸,肩胛下沉後橫開,並被肌肉固定在拉開的位置,微微向前束裹。

    背圓胸實肋骨根根開張而兩膀充滿力量,如熊膀一般,使間架更為圓整,軀干內部氣血充盈貫注周身。

    周身鼓蕩帶動背部和肋部筋肉的膨脹和收縮,使其具有極大的彈性,這就是身裹之力。

    這時就能體會到人體上這幾個最死的關節雙肩,雙胯及24節脊椎骨)里蘊含著最強的力量。

    這就是原始的野獸之力、習武人夢寐以求的本能之力。

    這時人體的生理結構以趨于猛獸的狀態!

    (本章完)

    喜歡開局簽到刑警隊請大家收藏︰()開局簽到刑警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開局簽到刑警隊》,方便以後閱讀開局簽到刑警隊形意拳動手不是硬踫而是往最薄弱地方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開局簽到刑警隊形意拳動手不是硬踫而是往最薄弱地方鑽並對開局簽到刑警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