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拳要系統地學,不能指望有個什麼秘訣一蹴而就;練拳要整個地練,注重局部就練不出來了。
比如常有人問松這松那的,告訴他沒有局部的松,松都是一體上下內外身心,真松下來就是專氣致柔如嬰兒。
練拳一開始就是把規矩心里都擺正了,其實你壓根做不到,待身心逐漸轉化才會內外合一。
比如胯松了全身關節都會松開,自己當然會有體會,身柔筋軟,冷暖自知啊。
六合,是合到那個一,最後無所合,便是歸返無極。有老人說功夫是撿來的,也有說撞上的,反正沒有說練出來的,何不悟之?
李仲軒老說的都是門內的方法,就是現在也都密不外傳,這點是最寶貴的。
各家門派的說法不一樣,但東西是一樣的,過來人看了就會心一笑。
比如他說內功和拉屎撒尿有關聯,其實是說內膜鼓蕩。
他說力丹田,其實是描繪一氣的景象。形意拳到孫祿堂這真正實現拳道合流,並進行了總結,上升到理論了。
以前都是口口相傳,每個人悟性文化不同,說出來就各式各樣,因此說形意拳有點神,師徒間像打啞謎一樣,教一幫徒弟沒幾個悟的。
練是把自己搞明白,打是把別人搞明白。練要含蓄,把功夫上了身。打要放縱,把功夫撂別人身上。
練得挺好不會打,是用練的心態和方法去打。打人是門學問,得過來人提點,多打幾次就轉化了身心,逐漸得心應手了。
練,要有得才叫練,不知為何而練、練而何用,為什麼還要練?應該是練一拳有一拳的心得,走一步有一步的體會。
似是而非,懵懵懂懂,練之無益。打,重要的心態,其次才是方法。
高手剎那之間就分勝負,庸手兜來兜去找不著空子。
最好的方法一定是最簡單的方法,其實就一下,但這一下後頭還有一下,所謂連綿不絕不容喘息,對方不繳械決不停手。
我們主要是練身,胳臂腿是附帶的一個整體,或者說是整個地練,自然也是整個地用,沒有局部。
散打搏擊是掄起來打,用的是身體的一部分,所以胳臂腿上下的功夫大。
明白了整體,才真正明白了傳統武術。
傳統文化重師承,因為精神層面上的東西佔多數,只能靠師徒間心心相印,無法行之于筆端,就算寫出來,也是一時之心境,非此彀中人無從體會。
故無師不得真學問,頂多是點自悟的小聰明。
揭秘尾閭的奧秘︰練拳者不可錯過的必修課,探索內家拳之門
脊椎末端的尾閭,不起眼卻蘊藏著奧秘。由 骨和尾骨組成,形狀獨特功能重要。
武林中,各家門派都把尾閭看作修煉的關鍵。
道家、佛教的修行也離不開尾閭。尾閭究竟有何神奇之處,為何修行者如此看重呢?
一、尾閭的重要性
尾閭主導人體氣機。活開尾閭後,練拳站樁或打坐修禪將進步神速。
尾閭與 骨緊密相連, 骨形似棗核,上有裂孔布滿韌帶。
尾骨動時拉動韌帶,推動時尚震動直至腦部。
內髒懸掛于脊椎上,里面有各神經叢。
骨穩定決定骨盆和脊椎的穩定。
副交感神經中樞位于 骨,內科疾病與神經失衡相關,馬尾神經也貫穿其中。
三、尾閭與練拳的聯系
尾閭在人體正中擔當骨盆脊柱“靠山”,支撐體重與平衡,與練拳密切相關。
無論外形運動還是內在氣機運轉,依賴尾閭發揮作用。只有打開尾閭才能內家拳入門。
真正打開尾閭後,體驗翻天覆地的變化,練功更上一層樓。
四、活開尾閭方法
活開尾閭非易事,需正確方法持之以恆。松開腰胯是前提。
松開 骨和 骼關節,最後才能活開那“小尾巴”。
外形打開尾閭才能掌握體重,體驗內氣和重心控制。
內氣打開尾閭讓任督二脈相遇,搭起“下鵲橋”,正直脊背擴身材腔增肺容量。
五、尾閭的修煉方法
修煉尾閭需“尾閭中正”。站樁要求尾閭下垂與身形不隨斜。
隨深入可練習扣尾閭,托起丹田內氣充盈。尾閭轉練習,需排除雜念,畫弧轉圈要細心領悟。
六、驚尾椎的功法
形意拳大師尚雲祥傳授驚尾椎功法給軍官,後在戰場上受益,表示感謝。突然驚嚇時需驚尾椎反擊。
神意上功夫才能真正驚起尾閭。尾閭作為重要部位在練拳中至關重要。掌握尾閭奧秘才能享受練拳樂趣。
尾閭在武術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理解並練習尾閭,才能提高武術水平。
傳統武術愛好者應將尾閭作為重點練習對象,通過努力和正確方法逐步提升自己的武術境界。
人人想知道的形意拳絕密
技擊中為什麼用崩拳?因為崩拳直線距離最短,最快,力量最大。
崩拳為什麼和其它五拳不同,是半步?出前腳走半步是先下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打崩拳得象得神經病,腦子一激靈渾身一抖、一炸翎子拳頭已經到肉了。
打崩拳不是用胳臂,而是用身子。還用想拳頭怎麼出去?
身子到拳頭就到,親上對方嘴,看著對方眼,沾上了馬上就回來。
打人用拳頭只是手段,關鍵是身法。兩人試手,你慢了那是你身法慢。
就是普通人打架,要是學過的別管有沒有功夫,一說開打先左右一晃對方基本就傻了,因為摸不著你。
有的老師傅動手一晃對方就倒了,都不用下頭的�@率攏 褪欽飧齙覽懟 br />
有些東西必須得在練習過程中才能體悟明白,用文字是很難說清楚的。
前手拳起來眼楮要盯著小指頭,為什麼盯著小指頭呢?
神光指引!前手拳用小指頭指引外翻與前腳外翻是一體的,翻到一塊去,就翻出來一種東西,很整的東西。
右手上來盯著食指,為什麼盯著食指?和盯著小指頭一樣,都是個指引的作用,同時還有個挑通經絡的作用。
上手劈打與下手回帶也是一塊的,因為是一塊的才整。
一個拳架,沒有一絲一毫的動作是沒用的,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才能琢磨出東西來。
就這麼打著,一個標準的三體式,連你自己都覺得整,沒有多余的了。
歸根到底最後都要落在身法上,練出了身才有拳可用,光有拳也能打人,但只是局部。
形意拳要求思想上做到腳跟外扭、膝蓋內扣、大腿根里裹、坐胯頂懸、背圓胸涵、沉肩墜肘,很多人知道這麼練,卻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練,我知道了。
就是奔著脊椎骨去的,或者說沖著尾椎骨去的。
下三路做到了尾椎骨就撅起來了,全身做到了脊椎骨就活了。
老師傅說形意門練的就是脊椎骨這條大龍,沒錯!
打太極拳,有了細若游絲的感受,便覺渾身上下十分通透,前後左右一氣貫通,舉手投足顧盼自若,自此方得太極真味,感嘆前輩創拳之偉大也。
打形意拳,于左右顛倒間忽得細膩感受,便如肥皂滑不留手,一氣渾然忘我,體內蒸騰勃發,興致盎然,腿不是腿,胳臂不是胳臂,只是筋脈驅動,天地間唯我一心使然。
突發現身體里面有發空的景象,這個空好像是個未動的風箱,很明顯地感覺到空空如也,而四肢的運動則變動空空松松。
注意,不是軟軟塔塔,是空空松松,並非無力,卻也非拙力。
此時精神逐漸旺盛,尤其走路,很不著力,就是不使勁了,感覺好像走得很慢,實際和平常一樣,有時候感覺自己能融化在空氣里。
這時就很喜歡走路了,因為怎麼走都不累,因為你不用力,不使勁的就走很遠,這就是內勁漸生了。
在這之後,行拳練功便覺身體有了通透的感受,特別是太極拳,幾乎每一式都是如此。特點是什麼呢?尾椎骨活了。
打每一式尾椎骨都成了發動機,尾椎骨抖起來了,如果你加意,則尾椎一晃,全身顫動,似彈簧。
尾椎骨活了以後,緊接著就是脊椎骨整個的活了,打每一式就不是胳臂腿的勁力,而是都從脊椎骨來了。
嚴格地說,是尾椎骨發動,脊柱發力,送于四肢。
脊柱此時就可以晃動了,尾椎骨一動,脊柱骨晃動,你想怎麼晃就怎麼晃,就會感覺到力量是從脊柱中來,有時候來點情緒,晃得一厲害就如風魔一般,動作奇快。
練習內家拳,由其太極,講究用意不用力,前面我說道,開始是去浮力,也就是去掉你肌肉用力的習慣。
當年把浮力去掉,會出現一個什麼狀況呢?困倦、無力、昏沉、想睡覺,會持續一個階段。
之後新力漸生,此新力為筋膜骨之合力,不用時寂然無聲,用時則如驚天霹靂有階段性)。
給你個自信,這麼快有誰能看得住?其實還只是在中途啊。此是身體浮力盡去,內勁初得的景象。
再從頭捋一遍,關鍵就是用意不用力,去掉浮力,度過昏蒙階段,漸入明堂。
尤其是太極拳,每一式都如此,因為尾椎骨和脊柱活了,身體就全活了,胳臂腿往哪去都行了,自己就象個萬向節,隨便去,隨便打,自在!
當浮力已去,新力初生,練形意拳把自己胳臂腿練短了,感覺上像個精矬子,動作越來越小。
越練越舒服了,打起來就不想停下來,好像站渾圓樁那種享受的感覺。
練得自己有點像小孩,對什麼事都有點躍躍欲試的想法。
心里頭有股子勁往上拱,有點咋咋呼呼的勁頭,遇見什麼非得去張羅張羅。這就是順中用逆,往回走了。
形意拳譜里有“消息全憑腳後蹬”一句,今日明白其道理了,這是把全身勁力練整的一個關鍵,但卻非思想做作可得,是自然而然隨著長功夫而出現的。
一開始要去全身的浮力,浮力去盡則全身有發空之景象,隨後新勁漸生。待化開了尾椎骨,體會到了脊柱發力之後,行拳中慢慢發現發力之腳後跟與脊椎的連帶關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後,腳後跟的發力通過尾椎到脊柱發于上肢,全身勁力漸漸成為一個合而不破的整體。
到這個階段,行拳時身上再無拙力,一切姿態隨著身法自然而然到達,思想成了指揮整體的司令。想發力,發多大力,怎麼發力,想就有,心與身同步。
不僅練功如此,生活中亦不用拙力,身體處于輕輕松松的狀態,不著力。
在我看來寅時練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此時陽氣逐漸生發,又是夜深人靜思慮少,較容易出功夫。
李忠軒老提到他們師兄弟這個時候練功都是面向東方,這個我是知道原因的,因為寅在先天八卦中的方位即為東方。
以此類推,午時練功要面向南方,申時則要面向西方,而子時練功則要面向北方。這是天人感應的融合。
昨晚夜讀薛顛武學錄,其中提到練拳三害,其中有拙力一條,其造成的後果之一就有虛火上升。
而巧的是,薛顛所傳內功中也是要求雙眼上翻的。
這個我在練習少林易筋經時已經有過體會,收功時也要雙眼上翻,要求內視後腦。
看來雙眼上翻是應對練功產生虛火的通用方法,而練功不當產生虛火也是普遍現象。
想起南懷瑾先生在提到佛家的內功修行時也是要把眼楮翻到後頭,想來這是個修行的大秘密。
許多年前曾經看過一本內功修煉的書,在談到小周天時,講到雙眼上翻自腦海接引直下十二重樓。
把這些東西融會貫通一比較不難得出結論,這個雙眼上翻的法決的確是個竅門。
我建議大家都讀讀薛顛武學錄,里頭東西真多。
至于說上火的問題,我看倒不如說是怎麼練是對的問題。
我之前說過如今很多人練形意拳打明勁,打得象怒目金剛一樣,腳出去踩得地咚咚響,拳頭出去帶著渾身力量,胳臂上練得青筋直露。
這個就是薛顛所謂三害之一的拙力了,不上火才怪,而且容易得心腦血管病和高血壓。
孫祿堂先生與薛顛先生都講過,打拳如射箭、如抽絲、如撕綿,怎麼理解?
射箭是指蓄力而發、空而中的;抽絲則指勁力輕巧連綿不絕;絲綿則指雙手交錯緩緩帶勁而發。
薛顛傳出來的拳路慢練,慢到甚至如打太極一般,這還是形意拳嗎?
孫祿堂先生晚年為什麼只打那套太極拳了?
這是真正弄明白了內家拳。打明勁不是打得 直響,是明白清楚。
李忠軒老其實透露了一個形意拳的大秘密︰他說練拳的重點應該在收而不在放,打出去只是輕輕一劃拉,但收要回到丹田里。
這就是內家拳的絕密了,也就是我前面說的順逆之說。
內家拳其說是拳,不如說是道。它練得的不是打人,打人只是練成了捎帶腳的。
無奈前人已去,今人不識,也只好各發宏論,只當缶響了。
再用更普通的話來說,內家拳本是修道的輔助,是道業的一部分,真正的用意是以拳輔道。
而如今的人們卻是把它當成了好勇斗狠的拳術來修習,想得都是怎麼快、怎麼狠、怎麼打人省事,怎麼著效果更好,你不上火才怪。
要我說啊,上火還是輕的,因果還在後頭。前輩高手不得善終的有多少,還不引以為戒?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
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
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喜歡開局簽到刑警隊請大家收藏︰()開局簽到刑警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