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發人
形意拳發人必須要挨緊了對方,腳踏中門,在對壘的一瞬間感覺自己身上有一種很舒服的感覺,感覺無論從哪個方位都可以將對方發出。
自己感覺越舒服,對手就會越別扭,自己越感覺舒服,佔的主動就越大,發對方就會越遠。
發人靠的的是有利的技巧,如果和對手接觸感覺別扭,說明佔的方位不對。
傳統武術必須要口傳心授才可以練好,並非靠看書,看視頻,看圖片就可以練習的。
形意拳也是如此,因為同一個動作看似非常的相似,但是里面細微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大的框架一看就知道,但精華的部分就在細微的地方產生。
所以要想學好形意拳必須要手把手老師帶.形意拳是為了實戰而產生的,沒有技擊就失去了靈魂。
形意拳的技擊效果並非完全是靠體力去完成的,里面存在著很多的技巧,速度和力量是技擊的前提,但是如出拳的速度再快,如果角度不對,也是枉然。
鑽拳的訣竅
鑽拳的六個變招中,學會了兩個就全有了。
一個是前手壓住對方,扯帶得後手攆錐子似地攆進去。
另一個是,前手一晃,你就撞在他後手上了,變魔術一般,不是障眼法,而是他換了身形。
兩者的前後虛實不同。鑽拳不是鑽拳頭,是鑽身子。
冬天商店掛著沉甸甸的棉簾子,人進商店,前手一撩門簾,身子就往里鑽,身子一動,手上搭的份量就卸了,人進了門簾子也剛好落下,有道縫就進了人。
形意拳是內家拳,它首先看重于內功意念的練習,故它具有理明,易悟,易成的特點。
三體式與十二形
形意拳的樁是三體式,在三體式中要求做到外三合和內三合。
在外形姿勢上要體現出十二形來,要有熊頂,龍頸,猴眼,烏嘴,燕膀,鷹瓜,蛇腰,虎胯,雞腿,馬足,龜尾,蛤蟆肚之勢。
熊頂是指頭部的後腦骨即百會穴後一寸左右的發圈處)往上頂,象站立的熊似的,重心穩重。
龍頸是脖子向上伸直,有青龍出水升天之勢。
猴眼是指眼楮在站樁時,其精神狀態象猴子似的,要外精內靈。
在內要內視丹田,要跟隨或領著意念精氣走,要隨著或領著精氣,意念進行穴位間的開合或經絡的運轉。
在外要看對方的三尖。重力線的兩極三尖指兩肩和頭頂)。
烏嘴是指嘴巴象烏鴉的嘴巴似的,要舌頂上鄂,氣沉丹田。
燕膀是指肩膀象燕子似的沉肩墮肘。
鷹爪是指手型象老鷹的爪子似的,虎口要撐圓,有擒拿姿勢,小指和無名指要自然彎曲,可起攜帶作用,中指要伸直有點穴的功能。
蛇腰是指腰椎要垂直中心,腰關節要自然松開,活動起來要靈活,快捷有力,象蛇飛行時的腰椎一樣。
虎胯是指坐胯象老虎在縱跳山澗之時往下胯一坐的姿勢。
雞腿是指前腳下為平直,後腳與前腳成45度角。
後腳的內側腳跟在前腳的內側線的延長線上,有雞走一條線之勢,用以保證自身的重力線落在兩腳支撐點的邊線上。
馬足是指兩足象騎馬時一樣︰上馬時,打開兩胯,坐在馬背上奔跑時,兩足要用力夾緊馬肚,以防被摔下來,也象一把打開的大鉗子。
兩足的意識直插地下,緊抱地球球心,兩胯的意念要通過兩膝蓋,兩足的涌泉穴直指地球球心。
龜尾是指我們的脊椎尾骨的形態要象烏龜的尾骨似的,尾閭骨往里收提,谷道內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身體中正,任督二脈暢通。
蛤蟆肚是指小肚子要象青蛙,蛤蟆的肚子鼓起,氣沉丹田。
竅的作用和九竅的位置
理法︰
竅是練氣功的三要素,練功不但要明理知法,還須要懂竅。
竅有三田上、中、下三丹田),三關尾閭關、夾脊關、玉枕關),三竅陰竅、陽竅、中宮竅),共為九竅。
其中上丹田是練功的主竅,……認為得此一竅,可以窺探天地之奧秘,把握造化之玄機。
竅與經絡穴位有著聯系,但它又不是穴位,因為穴位只能影響局部,竅則聯系整體。
九竅”各有其實際的位置和不同的作用,……“竅”的存在不能離形,“竅”的作用不能離氣,“竅”的運用不能離意。
意、氣、形是練竅的基礎,所以竅與•靜功的“三層九步功”有關,它包含著“九竅”的練法。
各竅位置和作用︰
1、上丹田︰即主竅,在兩眼之間,此處是“意”的中心,真氣的根源,此竅至為重要。
因為精神意識是生命的主宰,真氣是生命之根本,能意識中定,才能感應到整體,其氣歸根才能運化全身,此竅是生命活動的核心,守之可祛病延年,失之則衰老衰亡。
意的活動都是通過此竅,是識神的“出入之門”,出則死,入則生,故又有“生死戶”之稱。把握了它,就等于主宰了自己的生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2、中丹田︰在胸部“羶中穴”上一寸五分,是形的中心,此竅開則心胸開闊,形體舒展,經氣通順。
人在突然受到驚嚇,形散氣亂之時,常不自覺地用手去撫胸部,即與此竅有關。
經絡學有氣會“羶中穴”之說,因此有人就把“羶中穴”當做中丹田,但注意“羶中穴”不能產生整體全面的舒適感。
3、下丹田︰在肚臍下一寸五分小腹內部),是衛氣的中心,力的根源。
氣如不歸中心,則氣散浮,力無根,所以練功第一步就要求氣沉丹田,但不能氣壓丹田,或意守丹田,只要做到“舒胸松腹”,氣就自沉丹田,從而遍布全身,達乎四肢。
4、尾閭關︰又名“命門關”,是勁的中心。但它既不在尾閭處,又不是“命門穴”,它是在與“下丹田”前後平行相對的腰椎之間。
太極拳稱之為腰際,它是勁的中心,四肢的活動都與腰勁有關系,腰一動,整體都動,所以有“腰為第一主宰”之說,腰如歪扭,則勁不整,腰有損傷,則全身不能用力。
處腰椎骨大都是稍向內凹,凹深者不能發揮整體勁。練功要求“掖胯斂臀”。
丹田之氣自然貼背,此處自會慢慢凸起,與整個脊椎骨形成一條微向內合的弧形。
腰際中正則此竅開,自然上下通順,力達四肢,發揮整體一致之勁。
5、夾脊關︰它的位置在兩肩胛骨之間,與“中丹田”前後平行相對的脊椎骨之中。
此處是勢的中心,它處在兩肩的連接點上,一般人兩肩胛骨突出,不但影響勢的舒展。
而且有礙督脈的運行,能做到拔背肱弓,則肩胛收,脊背圓,兩臂展,督脈通,此竅自開,而有包容一切之勢。
6、玉枕關︰在後腦枕骨的之間,它與“上丹田”前後平行相對,是“神”的中心,此處是生命之根,如受損傷,輕則神志不清,重則死亡。
此竅之下,有一凹陷,陷深則竅閉神萎,能注意“頂頭直項”,則凹處飽滿而竅開神旺。
意與此竅相聯,即意與神合,自能“意定神旺”,普照內外,而加強神的作用。
7、陰竅︰亦名“海底”,在襠部兩陰之間相當于“會陰穴”),它是形與勢合、統一于“虛”的關鍵,形屬陰,形松勢展,達到“虛”,則陰氣降“海底”,而陰竅開。
此竅閉,必形緊勢縮,內實而不虛。如能注意“圓襠合膝”,可開此竅,自會產生“外包內撐”,松展如一,形空勢虛之感。
8、陽竅︰亦名“靈台”,在頭頂“百會”與“鹵門”之間,它是氣與勁合、統一于“靈”的關鍵,屬氣展陽。
陽竅開則氣順勁合,陽氣升靈台,此竅不開,則氣滯勁呆,下重而不靈。如能“頭頂虛靈”,可開陽竅,自會有周身勁利、虛靈之感。
9、中宮︰亦名“泥丸宮”,在“上丹田”與“玉枕關”的中間,居陽竅上下垂線之上,故又稱“十字架”,它是意與神合統一于“空”的關鍵。
守此竅能使神意交合,真氣歸正,整體統一,全面平衡,自然會產生神照全面,氣潤周身,內外清澈,意靜性空之感。
九竅分布于身軀的前、後、上、下、中,組成九宮八卦之象,蘊含著太極陰陽之理。
前身屬陰,上、中、下三丹田,陰為柔目,主收藏,是養生之處,應含蓄于內,運化周身。
後身屬陽,有尾閭、夾脊、玉枕三關,陽為剛,屬金,主開放,是運營之所,應擴延于外,衛護形體。
陰竅居下身,為降,屬水,主靜,應穩定。
陽竅居頂上,為升,屬火,主動,應靈活。
泥丸宮居中,中為定,屬土,主中和,土為太極之體,它統四象,合八卦,是陰陽相交之處。
守此一竅,即可聯系其它八竅。能九竅相合,則九九歸一,有無混化。
即所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自會產生形如太虛,身似宇宙,無內無外,無邊無際之感;
到此境界,即無所謂中心,而處處都是中心,也無竅可守,而處處都在竅中,也就是達到了“意無意、竅無竅、無意之竅是真竅”之境。
(本章完)
喜歡開局簽到刑警隊請大家收藏︰()開局簽到刑警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