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里有一句拳彥︰形無形,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有個朋友把這句話理解為,在實戰中把練拳時保持的外形和內意全部丟開,這就是拳彥中的真正含義了。對于這個結論,我認為很是膚淺。形意拳練的是什麼?不外乎外形內意兩個方面,它的形也就是三體式之形含四象之體,意指的是精神和內外高度統一,達到一觸即發之勢。
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苦練,才能達到形意合一,此時“形,意"全都上身,成為了一種本能,就像老虎撲食一樣,是自然而然的動作,無需思考,無需擺出姿勢,機會適合,即一撲而獲。我們只有把招法練至純熟自如,形成本能,才可能做到在防身御敵時,招法成為一種下意識的快速反應,這就是體用合一了。
曾見一武友練習傳統武術多年,與一散打練習者切磋,動手時似一截木樁呆立在哪,任對手隨意起腿出拳,毫無反應。功夫練到這一地步,叫人感到悲哀。不禁聯想起了小時候听過的一個故事︰一個書呆子讀書入迷,凡事都要參照書本中的教導去做,他路過一條一米寬的水溝,不知怎樣過去,于是拿出書,照著上面關于“跳”的解釋︰“雙足離地向上躍起•••“,一下就掉入水溝里了。書死讀能叫人發呆,武死練也同樣叫人失去本能的反應。
我贊賞李小龍說過的一句話︰“與人搏斗時,應放棄一切拳理姿勢,與對手一拼到底”。這就是練武不丟本能的方法。
傳統武術習練者多是業余練習,體能羸弱,基礎不扎實,缺少實際打斗經驗,練打脫節,只有放棄拳理姿勢,全力以赴才是正規的途徑。當然最好的方法是把拳中技術練習純熟,形成一觸即發的本能,多打實戰。如此才是形無形,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了。
現代形意拳練習者大多數人無法與散打運動員抗衡,這並不說明形意拳不具備實戰因素,而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形意拳習練者多是以強身健體為主,大多數人沒有更多的時間來練習功力,以及實戰。故此在功力上不可能達到散打運動員的水準。拋開技術上的問題不說,單是一拳一腿的較量,一個直拳或是一個邊腿,散打運動員可以達到多少斤?形意拳練習者一個崩拳或是一個正蹬又可以達到多少斤?
過去形意拳師們十分注重功力的練習,當然各家有各家的秘密練法。有些通曉形意拳打法的老師就曾很明白的說起︰“拳不打人,功打人”,功力才是贏人的關鍵。
現代有很多人“以今推古”,認為現代形意拳練習者普遍缺乏實戰能力,因此那些過往的前輩多是後人吹噓的結果,其實遠不比現代散打運動員厲害。這個理論成立嗎?
其實有些前輩功力之強遠非現代人可比,這些前輩所下的苦功更不是三十歲前就只能退役的現代選手所能相提並論的。
形意拳在當代主要的作用就在于健體強身,一些人熱衷于研究實戰就該從功力上多下功夫,缺乏功力,即使招式學得再多,也都是表演項目。在急功近利的當下,誰能多少年如一日苦練不輟,這畢竟是得不償失的運動,我們既要工作,又要生活,只能把它當成一種愛好來業余練習了。
傳統武術的秘密,偷著練的東西
因受拳擊、散打、泰拳影響,之前在實戰中我比較喜歡打點找漏,避實擊虛,走中打。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和實戰交流,我開始注重“打實”的手段了,以前總覺得內家的勁力和速度在實戰中頗具優勢,但打實的東西用不上。現在可以用上一些了。當然,只會打實,不會打虛顯然還不行。學武有年,經驗靠自己摸出來。沒有辦法,實戰老師是教不了,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去體會。
比如,練拳者常講︰變招不如變勁。十年前我就曉得這句話,請教過多位民間高手,仍一頭霧水不得要領。在專業隊,發現那些散打王也不知此言,卻技擊水平極高。後來,豁然明白︰此言只適用于一定條件下,比如接觸上了。否則無用。我近年來一直致力于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的結合,多次與各類人等實戰交流,積累經驗,總結教訓,以求提高技藝。願有志于此之同道,多多交流,多多賜教。
內家拳譜言︰胯催肩,肩催肘,氣力到手。此為練。稍節起,中節隨,根節追,是為用。拳擊亦如是,講“身子追手”,手如鐵錘,身如後牽之細線。其理一致。不明此,內家之拳不可用矣,也難用得上。內家拳三體式、劈崩拳,練時一定要注意間架不可錯亂,頂力、支力、三角尤須保持。練時把這些東西作出來了,用時松開即可,任何角度、隨時隨地、前進後退皆可,與拳擊也無差別。只是勁力比拳擊要整、要重許多。此為內家拳之優勢。內家拳里有個猴蹦,動作簡單,練身法卻極有效,也極實用。
武術是一門學術,要實事求是,否則早晚要穿幫的。我只說自己看到的事實,對事不對人,絕不是有意與哪位同道過不去。今天,有個朋友在qq上告訴我,他日前與一練拳擊朋友切磋,面對對手快而密的刺拳,這位練內家多年的朋友竟無還手之力。問我有何辦法。我說,你用拖步擺拳先退後進,左右連擺或擺勾連擊,足可破他。他說,你也是用拳擊對拳擊啊!若用內家拳怎麼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告訴他︰內家拳制勝之法寶是樁功和整勁。你用炮拳和鷂形貼進去打,他就崩潰了。他說︰炮拳不就一下嗎?我說︰否!否!內家拳是最快的,心到意到力到。不招不架就是一下,一犯招架就是十下。炮拳可變直拳擺拳栽捶削掌,隨心所欲,怎麼好使怎麼來,焉為一下兩下?但前提是︰你的內家拳必須有一定的造詣。且有良好的距離感、虛實感。
內家拳是打實功夫,但要懂虛,知陰陽。內家拳講究練“驚炸力”,難道還有比“驚炸力”更快的力嗎?但不懂距離感,打不上又有何用?距離感何來?多打而已。剛才有個網友說︰用蛇形好。我說,非也。因為蛇形的動作幅度太大,萬一一步走空,接下來不好轉換。下棋看三步。炮拳和鷂形簡單實用,易于轉換。打打專業隊就清楚了。千萬不要想著一下就解決問題。那是傳統武術的痼疾。
打過實戰的人都清楚重拳重腿的重要性。其實,真正的搏擊往往三兩下即解決問題。泰拳叫ko。以拳而言,後手拳右拳)當為重拳,如何打好後手拳呢?真正的拳擊高手和內家拳、獨流通背拳的後手拳打法基本相同。其關鍵點是步子。即帶步。如果按市面上一般的拳擊手後手拳的打法是打不出這種穿透力的。
拳帶步的過程中,後步轉換為前步,後拳轉為前拳。因為在實戰中基本是前拳開路,所以,這種轉換往往不易發現,正是這種突然性,才使後拳既重且準,殺傷力倍增。說到後拳,必須談談步法。郭雲深先生的崩拳為什麼能打遍天下,就是崩拳的步子倒騰得清楚。他倒騰得清楚,別人倒騰不清,或稍慢一點,他的崩拳就到了。
何用之有?其二是︰打不動對方的重心,他打上對手時人家也能打上他,成了拉鋸戰。人家打的多,經驗豐富,節奏把握得好,他當然要吃虧。一句話,他缺少內家拳“打實”的功夫。我所以要寫下這件事,也是要大家關注一下小林的教訓,可能也是不少人的教訓。
打虛是本事,打實是功夫。前者要轉換得快,後者要有實力,要下笨工夫。打虛打實缺一不可。
內家拳講三節要明,太極拳說節節貫串,三節明方能胯、肩、肘、手相催,內家拳謂之“三催勁”。節節貫串,當然不是一節,更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節節串成整體。三節自然也不是一塊,也是把勁一節一節地催成一個整體。就像火車的一節節車廂一樣。雖然內家拳講要練成一個整體,一動俱動,但固有的身體結構,要求必須通過“貫串”的形式將其形成整體。
所以,三節不明,就作不出三催勁來。三節怎麼才算明,李存義的內家拳對此有細究,練內家拳者不可不明。練武術的老講氣啊、丹田之類,什麼“力由丹田發,打人靠丹田”,言之鑿鑿。
內家拳也講練氣。煉精化氣嘛!實際,人本身就有氣,何須練?丹田亦如此。不練拳者,肯定想不到呼吸練氣之類的復雜問題。每天起來正常呼吸就是了。練拳者呢,在練拳的過程中,把練拳的動作與呼吸自然地協調起來就對了,所以拳譜講︰起吸落呼。這就是練拳時的自然呼吸。但一開始練拳,容易緊張,造成某種程度上的憋氣。所以,仍須有意地把動作與呼吸協調起來。等協調自然了,自然氣沉丹田。也就是“胸中空洞洞,腹內沉甸甸”。這里要注意的是,這個過程要貫穿始終。
(本章完)
喜歡開局簽到刑警隊請大家收藏︰()開局簽到刑警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