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形意拳有三個層次可尋︰拳不離手、拳不離身、拳不離心。這三個層次不僅體現了形意拳的修煉過程,也揭示了其內在的精神追求。
拳不離手︰初學者的喜悅
初學形意拳時,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拳不離手”。每天堅持練習,逐漸體會到其中的樂趣。這種樂趣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放松,更是心靈上的愉悅。一旦習慣了這種狀態,一日不練就會感到渾身不適。這是形意拳帶給我們的第一個階段——得味。
拳不離身︰融入生活
隨著練習的深入,形意拳不再僅僅是一種體育活動,而是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無論是在工作間隙還是閑暇時光,都可以隨時打上幾拳。這種狀態被稱為“拳不離身”,意味著拳法已經與日常生活融為一體,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
拳不離心︰身心合一
最高境界是“拳不離心”。在這個階段,無論是行走坐臥,一舉一動都蘊含著拳法的精髓。眼楮里看到的是拳,耳朵里听到的是拳,動靜之間皆是拳。這種境界要求修煉者達到身心合一的狀態,將形意拳的精髓深深植根于內心。
勁法與胯勁
形意拳的勁法分為豎勁和橫勁。豎勁起于足而發于手,如同猛獸撲食一般迅猛。練拳的關鍵在于打通勁路,尤其是胯部的作用至關重要。無胯者上實下虛,看似凶猛但稍加引發必倒。胯勁則是重力的反復,通過沉胯蓄勢,再由尾椎爆發,形成強大的沖擊力。
丹田之力
橫勁則依賴于丹田內勁力的鼓蕩。養氣之丹田在氣海,發力之丹田在臍後。通過長期的站樁和鷹捉練習,可以逐步培養出丹田之力。這種力量源自丹田,通過全身的傳導,最終在四梢頭、手、腳、舌)表現出來。
練功禁忌
練功時最忌諱旁邊有人打擾,特別是說話。開口神氣散,動意火工寒。因此,練形意拳時應選擇安靜的環境,避免外界干擾。此外,內家拳不崇尚表演,平日里應找無人的地方專心用功,享受自我提升的過程。
形意拳不僅是身體上的鍛煉,更是一種精神上的修行。通過長期的練習,可以達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希望每位愛好者都能在形意拳的道路上不斷進步,體驗到其中的無窮魅力。
遇敵一沾即發,勁力直透對方內髒
勝人一靠身步靈活,使彼不能沾已,故能得勢得機。二靠內勁精粹,出手無式無拘,故能因敵制敵。內家勝人只在一沾之中。倘若不能在一沾之中勝人,便是功夫不濟。每遇勁敵,一沾即發,其勁直透彼之內髒,無論彼是化是打,皆受內傷,稱為內家絕手。
內勁者,不用意而神自明,不運氣而氣自周,不加力而力自彰,所謂應物自然,感而遂通。用力淺緩,其應之亦柔,發力深重,其應之亦猛,此為內勁之性也。實戰打法,一接手,勁就要入到他體內,使他回不得手。把人向遠處發,不過是玩勁兒而已,能有多少勁兒滲進去。
打拳即是練功力,能短勁才能制外家高手。化者須練到沾觸即化打看不到化,圈小至無圈,實戰中才能發揮內家之能。內家無論截(形意撞抖震顫搓)順(太極履發)閃(八卦閃抹)三法都不離一沾,只越高者沾之無形,彷佛閃過卻攻者已飛跌。形意抖震勁、烈勁、炸勁,初功者身首皆顫,此勁直接施于人身即可殺人。尹氏八卦稱干冷勁,太極稱冽勁,鶴拳稱駿身震身縱身宗勁,心意稱戰勁顫勁。無非沾控間一滑顫即拉回,彷佛無動,以極高速之能為,故初者顫腳,二者顫腦,三者顫脊椎,四者顫人神氣氣血。
剛分整拙,柔分真偽。拙剛易出,練力便可得之。形意初成于剛,剛至貫通則達柔,真柔者乃是轉運剛整之勁于周身,求其貫通而不發也,欲發則隨時隨處皆可,故真柔是以剛整為基。剛柔互濟可生奇勁。如震抖之勁,即順、截二勁合一所生。震頭即頭昏眼黑。震胸即心顫血亂。震周身即四肢欲散。欲得此勁,第一自身整勁出得要快。第二對彼之勁听得要靈。第三認彼骨縫認得要切。用時先順摧彼勁,即刻以整勁截之。前後只是一瞬,兩手一抖而己。
欲震其頭,先要順摧其重心,繼而以截勁向其頸椎骨縫處走。欲震其胸,截勁要走彼腰椎骨縫處。勁打不到彼脊椎骨縫處,震勁不生。順不離其重心,截不離其椎縫。上下一線貫穿,如抖繩子一般。然震勁傷人深矣,可使脊椎骨節錯位,乃至傷中樞神經,彼即廢矣。
形意拳形體規範是不傳之秘,百煉鋼成繞指柔
“練形意拳首要在形,形體動作的規範是真正的不傳之秘,只有將形的精微練對,才能練出整勁,其次在意,意來自于形又引導形,需將意落于實處,尚雲祥所傳形意拳是五行拳和五行刀槍棍棒配套來的,練五行拳中必練五行刀,以體會意並將此用于五行拳的鍛煉,可很快求得形與意而得整勁!練拳中在不憋氣不使拙力的前提下在輕松自然中逐步做到迅猛剛實的爆發力方能實戰中以致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迅猛剛實解析︰迅猛即啟動快,速度快,丹田擤氣助力,剛實即動作中,接觸敵身時渾圓六合,渾身整勁如鑄,大小關節無打軟處。
01
很多人大談練功、練拳必須從“松”字開始,從“松”字而終。要從頭松到腳,從腳松到頭,從左手松到右手,從右手松到左手。仿佛練功就是練松,要松得全身無一絲力氣,松得如枯葉飄落在地,松得如綢似鍛,以期“全身透空”••••••更有甚者,排斥負重等訓練,認為一負重和使勁會練僵了,就好像內家拳不練器械一樣,刀槍棍棒哪個不是負重,好像那如鋼似鐵、摧枯拉朽的武功境界只要有個“松”字,就可以不期而至,不練而得。
任何拳術從來不排斥力量的訓練,比如拳擊,散打、泰拳、空手道等等,更有大量的功力訓練,而且練完了也沒見把身體練僵了,反而更加靈活。而內家武功更是如此,真傳形意中更有與現代體育訓練截然不同的內家功力訓練秘法,與拳術練功相結合。神氣領起,骨節舒展,節節貫穿;以心行氣,刻刻留意;起動輕靈和順。重點全在里邊,神意毫不外散。倘能如此,渾身自是不松自松,不展自展。請問,這時還用顧及渾身是松是緊,是硬是軟嗎?如一味顧及肢體是否“松”了,是否“松”透了,注意力全在外面,就是求枝葉而忘根本,舍本求末,遠離了內家武學之正道。
02
那麼,練內家武功有沒有“松”呢?有。但不是練武功的規矩,不是練武的方法,而是練功到一定程度自然經歷的階段,是不求而得的結果,不期而至的境界。把循正道久練而得的“結果”和“境界”誤當做方法和規矩,豈不是緣木求漁!
初練之人,身體是松不下來的,當做規矩硬讓他“松”,必失真意。學者定不知所從。如能不硬逼其“松”,把注意力全放在里邊,放在呼吸上,則正好得不懈不僵,不軟不硬,不重不浮,不努不泄,全以神意貫之的中和之象。剛剛好!久練之後,自然會感到骨節松活之樂趣。再練之,由松活而和順,由和順而順達,由順達而柔順,由柔順而漸趨輕靈沉實••••••循階練去,趣味無窮,漸悟拳道合一之內家正道。大道至簡!
孫祿堂先生精通形意、八卦、太極,並創立孫氏太極拳,可謂內家拳學之代表人物。他所著《拳意述真》,記述了各位拳學大家以及自己的經驗和總結,無一人把“松”字掛在嘴邊,更無一人強調非松不能練武,練武必得松,而且要松透,全身透空••••••只是在講到郭雲深先生總結的內功的“三步功夫”易骨、易筋、洗髓),“三種練法”明勁、暗勁、化勁)時,才涉及到松的問題。而且是講到練功的第三個層次高級階段),即煉“化勁”時才講到“練之周身四肢動轉起落進退皆不可著力,專以神意運用之。雖是神意運用,唯形式規矩仍如前二種不可改移。雖然周身動轉不著力,亦不能全不著力,總在神意之貫通耳。”即到了練武功的松柔階段化勁),從內到外都能展現松柔的風姿和趣味的境界之時,也不可“一味地松,徹底地松”,要“雖然周身動轉不著力,亦不能全不著力”。可見,“松”不是練內功者必須遵守的規矩,而是練功過程中的一個結果,一個階段。至于“全身透空”更不是“全身放松,松徹底,松透了”的意思。那是武功修煉的高級境界——“煉神還虛”階段。渾身空空洞洞,毫無牽扯之處,肢體動蕩,如風擺楊柳,極其柔順輕靈;及至用時疾如弩箭激發,銳如鐵棍鋼斧。這是武功修煉的“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最後階段,這是武學家畢生追求的境界。
“松”是武學修煉追求的“結果”,不是武學修煉必須的“規矩”。練拳不能把“松”當做規矩硬去放松,不能把注意力都放在“松”字上,應把注意力放在呼吸和神意的貫穿上。身上不僵、不拙,不較勁,和順就好。如此練去,逐漸化去後天的僵拙之力,自然得松活和順之樂趣。入了正道,功夫自然如春起之草,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該怎麼練就怎麼練,先不研究“松”的問題。那麼,以後呢?以後也不用研究,因為到了“以後”已經不必研究了。只有真松了,才能練出內家拳的武技和達到養生的效果。
誰都知道“松”好,練拳松能得圓活柔順之趣,搏擊松能得變化快利靈活之利,但都不是想松就松得下來的。松只能在久練之後才能得之。很早以前,我看過一篇小說,有一個情節印象深刻至今不忘︰有一個青年,跟一個水平很高的前輩學趕大車。前輩先讓他練鞭子,每天上千次雙手甩大鞭子,雙臂由酸而疼,由疼而腫,疼得晚上脫衣服都脫不下來。堅持不停練,逐漸不腫了,不疼了,不酸了,雙臂肌肉隆起,強健粗壯沉實。堅持不停再練,隆起的肌肉消失了,胳膊又恢復到原來勻稱自然的樣子。可力道卻有了質的飛躍,輕柔沉重,鞭稍精準。再烈的馬在他手下,一鞭服帖,渾身戰栗不敢撒野,于是百里聞名。雖是小說,卻道出武學的真諦。生動繪出武功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漸進歷程。雖然都是“無”,可前一個“無”與後一個“無”相差何止千里之遙!同理,沒有武功而模仿的故意的“松”,與武功極高的自然地“松”相差又何止千里,或者本質上就不是一種東西。
這如同尚雲祥在晚年說︰假如我還有三十年陽壽,還要練三十年剛勁。這是一個道理,練多了自然百煉鋼化為繞指柔!這個松跟松散的放松有本質的區別,這才是真的松!
形意拳本身就是撐筋拔骨的內功拳,無處不撐拔,練拳初期筋骨不展必然會緊,但需要在不憋氣不用拙力的要求下放松身體,輕松自然中逐步做到迅猛剛實,尤其是胸口務必放松,肌肉不要繃緊過度,逐漸筋骨舒展,真勁出現,自然會做到真松。
刻意做出的“松”不是松,是假“松”,不“松”之松才是真“松”。凡打就要猛狠用力,猛狠用力中的松才是搏擊需要的真正的“松”。就如散打直拳,初練時有力僵硬,熟練時輕松迅猛,再練後運用隨心,人之常理耳。那麼,這種松如何得來呢?自然也是從“猛狠用力”中得來。拳經雲︰“練打之時,要雄狠盡力,從硬打做軟,從有力打做無力,方有精法,開始就以軟打,後來終無精法,故拳要軟中硬者此也”。柔軟無力不配稱作“柔”,柔里有剛才是真“柔”,剛里有柔才是真“剛”,剛柔渾然合一。
(本章完)
喜歡開局簽到刑警隊請大家收藏︰()開局簽到刑警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