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軒老說練形意拳先打劈拳一年,然後練鑽拳。
當然,悟性不同,時間可能有長短,如何判別劈拳練出來了呢?
李老說了兩個標準︰一是感覺身上的皮膚似大象皮;二是手心好像有吸力就想攥著。
我要告訴大家,人家說的是對的。
所謂大象皮是感覺自己手上的皮膚增厚了,手也確實老想攥著,因為有了勁的緣故。
你練了這一段時間,浮力盡去,新勁漸生,關鍵是氣血越來越旺盛。
尤其是身體的肢段,手和腳就覺得好像膨脹起來一樣,胳臂腿上的筋鼓起來了。
氣血在下頭頂著走,給你的感覺就是皮膚增厚了。
這種勁隨著功夫加深越來越大,反映到手上就是覺得沉重感,和以前不一樣了,不自覺就要攥一攥。
而且人也開朗起來。
練內家拳不可操之過急。內家拳沒有速成法,需要慢慢成就。
無論是站樁還是行拳,一定不要有操之過急的心,否則短時間內上量一定適得其反。
拳道一體,悟道之後好練拳?
一定要有個悠游人間的輕松意思,思想上才能近道,練拳也才能事半功倍。
練內家拳如存錢,不怕多就怕停,日積月累方顯功夫,切忌急躁。
打五行拳,可能有人會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往回收這一下。
只記得往出打這一下,往回收無所謂,簡單比劃一下過去了,這是錯誤的。
事實上,五行拳最重要卻是往回收這一下,而往出打是在往回收的基礎上發出去的。
往回收是個蓄力的過程,蓄足了才能打得出去。
回收做不好,打出去的是半截子拳。蹲身,蓄力,胯部要往後不露聲色地微微一坐,把精氣神都收攏到丹田里。
同時足跟一沉,尾椎骨一撅,勁順著脊柱到頭頂和兩膀發出去,發完了再往回一收,這個勁就整了。
你可以想象拳頭和丹田之間有兩根橡皮筋相連,總是互相呼應的。
不但勁整了,連精氣神都是整的,這樣練才能所謂煉精化氣,才是內家拳。
形意拳練至中高級階段的標志
這個階段的訓練重點是連連貫)圓圓活)柔柔韌)整完整)四點。
郭雲深先生稱這個階段為“暗勁”功夫。
“神氣要舒展不拘,運用要圓活不滯”,“練之以騰其膜,以長其筋,起勁縱橫聯絡,生長無窮”。
在訓練中,要著重把基本姿勢,基本動作連貫起來,熟練運用,使動作圓活,舒展。
連貫是指每一招式,即頭、肩、肘、手、膝、胯、足相互配合,彼此呼應。
圓活完整則要求做到內外六合,以首領身,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足,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以手催指,周身渾然一體。
這個階段的身法訓練要側重柔韌性,靈活性。
打拳可快可慢,快慢自如,勢斷勁連,勁變意連,既有明快節奏,又有斷而復連,綿綿不斷的氣勢。
勁力運用要剛柔相濟,含而不露。
握拳不要過緊,發拳如拉彈簧,既堅實又有彈性。
劈掌如同向前劈物。
兩手不論怎樣運用都要含有韌性,較前階段的“明勁”、“剛勁”有所不同。
前者明快剛烈;後者含蓄,沉實,柔韌。
邁步落腳的聲音也由大變小,由明轉暗微有音響)。
這樣練習,表面看來力量好像減少了,其實周身肌肉群的調動反而增強了,突出了周身完整性。
勁力由表露于外轉為蘊藏于內,提高了身體的反應能力和速度,以及柔韌等素質。
暗勁者,拳中之柔勁,即煉氣化神易筋之道也。
先練明勁,後練暗勁,拳中所練之勁是將形、氣、神合住,兩手往後用力拉回,其意如拔鋼絲。
兩手前後用勁,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後拉,或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回拉,其意如撕絲綿。
兩足用力,前足落地時,足跟先著地,不可有聲。
然後再滿足著地,所用之勁如同手往前推往下按物一般,後足用力蹬勁,如同邁大步過水溝之意。
拳經雲腳打踩意不落空”是前足,消息全憑後腳蹬是後足,馬有疾蹄之功,皆言兩足之意也。
兩足進退,明勁與暗勁之步法相同,唯明勁有聲,暗勁無聲。
形意合一階段這是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意識、動作 度結合,形神融化為一的高峰階段。
郭雲深先生稱之為“化勁”功夫。我們可以把它說成是形意合一,輕松自如的自動化階段。
這個階段練起拳來,要求不為形式所拘,“身體轉動,其輕如羽”,“清虛其心,輕松其體”,意領身隨,意到手發。
著重“意”的方面多,著重“形”的方面少。
全身各部不可有絲毫拙力。在輕松柔和的活動中,隨時可以調動身體各個部位,集中力點,結合呼吸,發出爆發力。
過去武術家講技擊的發勁和意、氣、力合一,都是指的這種動則變,變則發,快速集中,隨心所欲的勁力技巧和高度協調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一階段的訓練重點,應突出輕輕松)靈靈巧)虛虛靜)合形意合一)四個要領。
其運動特點和用勁方法雖然跟以前階段有所不同,但手眼身法步的基本要領是一致的。
只不過在動靜、剛柔、虛實的變化方面,更充分體現了前述的“內外六合”,“形意合一”的要求。
化勁者,即煉神還虛,亦謂之洗髓之功夫也。是將暗勁練到至柔至順,謂之柔順之極處,暗勁之終也。
拳經謂之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
形意拳不坑人,坑人者在于傳授者
有朋友詼諧地說20年練不出來,形意拳真坑人!
看後數日深思,形意拳真的坑人嗎?為何那麼多人趨之若鶩,花費大半生精力研習呢?
古人常說藝成者少如麟角,但並沒有說坑人。形意拳是干枝梅,理論體系完備,藝術韻味深厚,確實好學難練,成為共識。
李洛能以來,形意拳家輩出,但最有成就的也就那麼幾個人,能超過前人的很少。
究其原因,一曰練起來枯燥,大多數習練者認為其不好看,不好出成績,一旦找不到樂趣,往往知難而退。
一個三體式就站跑很多人,足見其對大多數人不具賞識力。
不練拳的常說,蹲在那里難看,不如長拳舒展大方,姿勢優美;
二曰保守,有東西的得之不易,不願輕易告人,心得體會更是守口如瓶。
三曰得真傳的極少,一個門派里只有那麼一兩個,大多數的都是對套路下功夫,對于什麼是形意拳不明所以。
以會多少套路、姿勢優美為掌握形意拳程度作為衡量水準,失之偏頗;
有的以能應用為樂事,認為會很多奇巧招數能打就認為是高手了,得了真傳,在明人看來,也是偏離正軌。
古雲︰六合自古無雙傳,多少奧妙在其間,設若妄傳無義人,招災惹禍損壽年。
兩層含義︰一曰藝術是單傳,做師傅的考察徒弟們,唯有一人能繼承衣缽;
二曰六合藝術真藝術只有一個,並無二致,舍此之外都是假的。
何謂真的藝術?那就是六合。
我的師兄跟師父練了幾年,到外面一練,震撼了很多功深年久者,都感到練得比他們好。
當一問才練了數年,不禁仰天長嘆,痛哭流涕,認為自己下了十數年功夫,白下了!
何以如此?未得真傳耳!
別說十幾年,就是畢生精力付出了,概念不清,真傳不得,也是糊涂一生,徒具形意拳架勢,沒有真藝。
而得真傳的就是打太極,練長拳,舉手投足間也是形意拳。
有的長輩看了師兄練得,對人說︰人家那才是正經形意拳!
但是大多數人不識,不懂得大道至簡的道理,買櫝還珠的事情時有發生,屢見不鮮。
形意拳不坑人,坑人者在于傳授者,自身不具六合,往後授徒,只能以訛傳訛,偏離正軌。
因為沒有相應的標準和準確概念,對于何謂六合,很多人張口就來。
但是真能講清的代不數人,練出來的更是鳳毛麟角,很多人是畫家不解漁家苦,好作寒江釣雪圖,曲解本義。
更有沽名釣譽、見利忘義之徒妄加解釋,以致後學更摸不著邊際,致使20年乃至一生不得其門而入。
形意好學難練,不下功、功夫不到不行,不動腦子不行,沒真傳不行,悟性不具慧根不行,跟錯了人、機緣不到不行。
凡此種種,能摘取皇冠明珠的就真的是鳳毛麟角了。
即使如此,誰不想領略珠穆朗瑪風光?
誰不想自己是那個幸運兒,得窺珍寶,藝術上身?
只是六合自古無雙傳好像一句讖語,為什麼其它拳種不這樣說呢?
是珍貴抑或是前輩辛苦磨練的總結?
形意拳是內家拳,內家拳當能有內勁,也是吸引人的主要魅力之一。
但是很多習練者都是本力,打得虎虎生風,力量駭人,但不是真勁。
對于何謂內勁,如何練成,知者不言,不知者妄言。
以致很多名家講不清楚,也練不出來,其追隨後學者也只能是瞎子摸象,無法全面詮釋和習練。
這位朋友所說可能無心,但是坑人說是不正確的,形意拳不坑人,魅力無窮,三百年來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就像蘭亭序等國寶字畫,後人如過江之鯽,不管如何努力習練、臨摹,古往今來鮮有能超越者,我們能說蘭亭序坑人麼?
顯然不能,真要能人人寫出來那個水平,蘭亭魅力也就沒了。
形意拳也是如此,也能稱國術,因為她的藝術至臻至誠,是無價瑰寶。
所以後人才舍得花費畢生精力尋求,樂此不疲,當回味以往走過的路,當能見識到真的藝術。
當能結識到真有本事的人,能小有成就也是很開心的事,這位朋友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啊?
(本章完)
喜歡開局簽到刑警隊請大家收藏︰()開局簽到刑警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