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練形意拳的武者,首先站樁練三體式,然後是伸手打拳就是鷹捉。
鷹捉是五行拳之母,鷹捉練的是鑽翻摩挲勁,也就是翻浪勁。
然而很多人都只知道是這個名稱,卻很少有練明白的。
能練到在用時得心應手者就更少啦。
我走了很多地方看到不少練形意拳的老師、名家有很多練的樣子也相當不錯。
甚至在教徒時也能將弟子一巴掌放出丈許弟子不做技擊狀態時)。
然而真到了和人動手時就打不出發掌如奔雷,靜若處女,動如脫兔地力量和速度。
關于鷹捉有很多前輩已經寫過許多,我不想寫前人寫的東西。
我講的是伸手要有螺旋勁,踫到對方時要有擰裹勁並且下沉,也就是出手要有螺旋、擰裹、墜的勁,即劃勁化勁)。
現在公園里有許多人還在練出手如刀錯的“推勁”,結果有練了30年形意拳功力的人和人動手時還挨打。
練形意拳的推勁,那只是在練功力,練傻勁。
要勝人需要的是化勁,和人動手把對方打來的勁卸掉化開,才能伸進打擊對方。
怎樣才能練明白化勁?
“拳經”講形意拳當年打死人,所以練明白也就只是一年左右的時間,三兩年就應該少遇敵手。
初練時先要練順、合、順胯、前膝要有頂勁,但不能前弓,後膝要扣,兩膝要在一個平行線上夾剪勁)。
後腳要有蹬勁,身體不要長個,後腳的勁直接挺到前手前手至後腳與地面形成45度角),打拳時有如汽車剎車乘客前撞的感覺。
出手又如火車頭輪子的連桿動作,打出的手要象兩條蛇或是面條而不是棒子一樣硬,沾到對方,听勁變勁化)再換勁。
要有急如風,快似箭的速度,這樣才能達到“沾上倒,踫上飛”腿在運動中要練磨脛雞行步的功夫,出手要象“虎豹頭”一樣威猛。
鷹捉一出拳都練的是鑽拳,但是幾乎都沒有捧勁和抖擻勁,如果有了這兩種勁,伸手就可以贏人。
第一拳到位不要撤,要等到第二手和第一手到一塊時,兩手再急速分爭發力,向前翻浪似打出和向後擄勾如撕布一樣。
鷹捉可以進步、退步、拗步、左右、閃展、轉身、變勁、換位無所不能。
練明白、練精,形意拳的五行拳及套路等也都極易練成。
再練只是內氣,也就是正統的內家拳,你一伸手就由意捧住,氣發力直接打人內三合)。
首先要練明白固住氣有說抱氣),身體各部位都有氣捧著,能經得住對手打可經得住拳、腳、棍、棒、鈍器等)。
不怕挨打,沒有後顧之憂,和人動手心理素質自然就好,可以任意出手,變招進步贏人。
我若學得混元藝,那怕他人會全功
蹲猴猴
蹲猴猴這個功法的真名叫乾坤六合混元一氣功。
拳譜講︰我若學得混元藝,那怕他人會全功。混元藝指得就是這個功法。
確實是有了蹲猴的身法,不管對方會千招萬招,什麼方法,我只一個束身就全化掉了,一進一展人就飛出去了。
戴家的傳人們都講,蹲猴是戴家的先人從武當山得到的功法,屬道功,戴家拳譜里充滿了道家理論,就在于此。
所以戴家練的和河南心意拳不一樣。
主要區別就是戴家有蹲猴。
把心意拳,螳螂拳,少林心意把等東西和蹲猴結合到一起。
就蹲猴而言,其核心就練丹田。當然也練身法。
一般的拳法站樁都要將身子撐開,而蹲猴卻是恰恰相反,要把身子縮住,乃是以縮練展之妙法。
縮得越緊,發出來的勁才能越大。
這與別家練法正好相反。以縮練展,以收練放。
更重要的是練丹田,養丹田,丹田為其核心。使丹田充盈。
只有丹田氣足了才能一做到一枝動百葉搖。真正摧動四稍。
練蹲猴時不能死練,不強調像其他拳法一樣,一站樁就要站多長時間。
而是要留有精力,使身體始終都有彈性,不疲乏。累了就起,或走走。
其實蹲猴只是丹田功的一種。
除蹲丹田外,走路時可以練射丹田。
坐著時可以練坐丹田。
躺著可以練睡丹田。
什麼時候想練都可以練,而且不露外形,別人並看不出你是在練功來。
這樣練功的時間就是別人的數倍,練一年,會相當于別人練三年、五年。
出功極快。而這種功法不是意守丹田,而是真正丹田要養出來。肚子里會有個球在滾,養足了摧動四稍。
發出強大的無堅不摧的暴發力來。並且可使勁力非常靈妙好用。
丹田一滾,隨化隨發。拳譜講要想靈和妙全憑腰內翻即為此意。
功力的高低主要看你肚子里的那個氣球足不足,滾得好不好,靈不靈。
上下左右全能滾。用丹田帶動身體四稍。隨心而動。
心意一動,斯拳乃作。是為心意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早上起來,來到場兒上,先是略微打掃一番,再稍微活動一番,練一遍軟十盤,將全身的筋骨關節撐開。
身體微熱之後,面向東方,蹲練猴樁。
站在那里,雙腿並立,雙臂自然下垂,舌往上卷。
一搭雀橋,呼吸之間,意念日月之輝光由頂門照入,腦中一片玉明,渾身四肢百骸之氣,都往丹田中斂收。
等平心靜氣之後,雙肩就向前合,這在戴家心意拳里,叫包肩。
雙肩盡力前合,雙手背就在腹前靠在一起,然後雙手臂往上,雙肘緊貼自己的肋部,往兩邊屈起。
雙手手背相貼,慢慢地從丹田往上經過心口,直到咽喉之後,再從下頜順嘴吧往前。
雙手掌翻轉朝前,掌心朝上如托盤盛物一般,然後就往下降。
隨著手臂下降,身體就仰頭、裹臀送胯,膝蓋就自然彎曲,丹田小腹上翻,骨盆小腹如同一個鍋子,將丹田盛在腹中。
這樣,隨身體下蹲,雙手掌心就翻向前面,手背貼在自己膝蓋上方。
此時,頭雖然仰起,看眼楮卻向前看。
這時整個身體,有頭頸、腰胯、膝蓋三處彎曲,呈現出龍身三折之勢。
一身三折,收臀弓腰實腹地包天,此為天地翻。
而頜尖、膝尖和腳尖相對于一線,此為三尖相照。
在蹲體束身天地翻的時候,要先從尾閭卷起,先是尾巴骨,再是第一節脊椎,然後第二節,這樣一直向上。
隨著身體束蹲,一節節拉扯,直到頸項之處自然被拉彎,讓人的頭面自然朝天。
此時在感覺上,丹田處要像一個發條的繞軸,腿胯和大脊。
分別就像是繞軸上的兩根發條,緊緊地纏在繞軸上,隨著一呼一吸,要有愈來愈緊的念頭。
這時,身體要盡量往後仰坐,直到腳上五指本能地趴住地為止。
這是猴樁中的束勢。就這樣靜靜地呼吸一陣,直到人感覺有些累時,就開始展勢!
先是臀尾驚挺,一條大脊就隨著驚尾閭的運作,從前弓轉向反彎。
此時丹田之氣息,要一分為二,上沖下塌。
上沖的要翻襠過背,氣貼背走,順著大脊節節向上。
下塌的要翻腰過腹,丹田里,順著腹直肌的位置,沿腹球滾動,往下沖壓,然後順兩腿直沖地下。
隨著這個動作,身體直起,頭懸頸豎,雙肘貼肋回拉,將手掌由掌心向前,翻轉為掌心朝里,拍向丹田。
與此同時,四梢齊驚,發欲沖冠、舌欲摧齒、齒俗斷金,指甲足甲欲透骨而出。
同時,氣沖穴竅,滌蕩身心,氣沖牛斗,不由地發出一聲“噫!”來。
猴樁用祁縣的土話來說,叫蹲猴猴。
因為從外形來說,猴樁仰面、包肩、裹臀、頂胯,小腹上翻,僅從外表看,就像是一只仰面望月的猴子。
這個是外形,猴樁中,主要還是氣機運行。
而氣機的運行,則主要來自于內外天地翻。
內外天地翻主要表現在頭、腹、足的外形上,頭仰頜朝天,腹仰丹田朝天,足仰腳尖朝天。
這是外在的形狀,內在的,則是丹田的氣機。
整個腹部,以丹田、命門和會陰三點,形成一個三角形,翻丹田時,這三點要保持身體直立時的位置,不能縮腹。
在經過無數次翻轉之後,漸漸地會在身體里找到一個似乎存在而其實不存在的軸。
當出現這個軸的感覺時,就會讓腹部的翻轉變得協調、自然。
這樣就算完成了第一步的功夫。到了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始練閘氣。
具體的作法,就是在猴樁的束勢中,將一口氣吸入丹田中,隨著吸氣,將腿胯和脊柱這兩根伸入丹田中心的發條擰得更緊。
然後呼氣時,這兩根擰緊的發條,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更進一步緊起來。
在緊的過程中,無論是吸氣還是呼氣,都要有將部分丹田存納的氣機,分散于四肢梢節、以及背部脊柱上的意識。
而在一次呼吸之後,還不放松丹田,而且要在第二次呼吸中,進一步將氣納入丹田,使丹田更加鼓漲起來。
但在呼氣時,丹田照樣不能放松,重復第一次呼吸的動作。
閘氣就是這樣一口一口地閘,最開始可能閘兩三口氣小腹就撐不住了,閘不住時,就要展身。
展身時,就要由內外天地翻的束勢,回復到正常的狀態。
起身時,丹田中閘好的氣,要像以前沒有閘氣時一樣,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向上沖,另一部分下塌。
身形束展,氣走開合,就是猴樁。
而這中間要注意的是,開始練猴樁閘氣時,不能強練,因為戴家拳就是講一個靈字。
靈勁上身天地翻!如果強練,則身僵氣孥,不僅不能長靈勁,反而會因孥氣傷身。
當閘氣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丹田氣足,小腹會膨起,對氣機的感應和控制能力加強。
這時候就可以將翻丹田當做日常生活中,行走坐臥的一部分,練丹田存氣用氣的習慣和持久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就好像練力量時,一種練法是將力量暴發練大,而一種練法是要將力量練持久一樣。
只不過這個是練的丹田氣機,而不是力量。
在祁縣戴家拳,有三年猴猴兩年步的說法,意思正式練拳之前,先在蹲三年猴樁。等猴樁練出來,丹田氣足,身法到位,就要開始將猴樁丹田束展的身法動作,合到步法上。
戴家拳譜上有話,行如槐蟲,起如桃擔。
起如桃擔,其實就是猴樁里練出的束展勁最形象的描述。
如果我們練猴樁展勢時,找不到感覺,就想像一下身上挑個擔子起來的感覺,找到這個感覺就對了。
而戴家拳的步子,是槐蟲步。
重心在後時,是前腿出,後腿蹬,重心前移。
而重心一到前面,就要前腿出扒勁,將後腿拖上去。
這個走步的樣子,有點像夏天時槐樹上,農村人俗稱吊死鬼的小青蟲。
而槐蟲步也是雞腿法,前腿出則提踩趟頂,後腿拖則尖膝刮扒。
在動勢中,要有兩腿並一腿的緊急。
三年猴猴兩年步,一般是指一個人從沒練過拳,到練出丹田勁,進入戴家拳大門的大概時間。
但對于已經練武多年,本身精氣神意已經相當足備的人來說,自然不可能要花這麼長時間。
拳行里雖然有話,學拳容易改拳難,但那一般是對初習者而言。
對于一個練功已經練到勁力順達的人來說,已經不需要改拳。
而只是將所學的東西,校正融入到已經上身的功夫中。
所以雖然開始學習戴家拳,但壓根就沒有想放棄先前東西的意思。
這不是改投門派,只是一種融入式的學習。
想法很簡單,就是想學習戴家拳的短打法,而且能將戴家拳的丹田勁應用到自己的技擊中。
因為身體並不是非常強壯的類型,雖然對付大塊頭對手時,能以一些個技巧來彌補自己力量上的不足。
但在對付力量超強的對手時,似乎戴家拳這種以丹田氣機為神意,以腰身為一臂,用身勁打人的打法,在這方面似乎更強一些。
畢竟一個人手臂四肢力量再大,也大不過腰胯勁。
練這練那先後會不會沖突呢?
活人咋能讓死功把住?天下武術,殊途同歸。
當初戴二閭不也跟半拉廟李政學拳了嗎?
戴二閭不照樣將李政的拳法以及螳螂拳都融入到了戴家拳當中了嗎?
戴家拳本來就是集數家拳法之長的拳法,又怎麼會不融于其他拳呢?
因為有多年武術基礎,所以對戴家拳接受很快,越練越感覺到了猴樁的神奇。
因為隨著鍛煉發現,猴樁這個姿勢,是最容易開胯的動作。
臀尾一收,丹田一翻,胯骨一頂,自然就是一個圓檔開胯的動作。
而且,這個動作,最容易讓勁上脊背,也最容易節節貫通脊椎。
內家拳,一旦勁能出胯上背,那就出了龍虎二勁,也就是豎橫二勁了。
另外,不說那些玄之又玄的內力,僅就從物理力量上來說,猴樁的動作也充滿了科學性。
在這個身法中,胯骨盆腔就好像一個雙向凸輪,一邊的傳導杠是脊柱,另一邊的傳導桿是雙腿。
長期的蹲猴訓練,一是能加強腹直肌和臀背腰肌的力量,
另一方面,讓丹田小腹鼓漲圓起,一是也能擴大凸輪的直徑,使腹直肌和臀背腰肌起作用的力臂加長。
這樣一來,力量就是不算氣機鼓蕩時帶來的力量,也會使人的勁力成倍增加。
而且,練一段時間,練順後,加上幾次試拳的感覺,越發感覺到猴樁是戴家心意拳的身法絕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一種科學的認知。
因為,這個束展勢用于技擊中接手打人,簡直太科學了。
蹲猴有雙重的蹲法,有單重的蹲法,單重時不光腿是單重的,單腿坐滿,就連丹田也要分開虛著,丹田是兩個,一虛一實。
這就涉及到秘傳了,丹田是兩個的,分前後丹田,前丹田是任脈的關元穴臍下三寸)。
後丹田是督脈的命門穴,在單重的時候是後丹田往外鼓,前丹田是虛著的。
當重心轉換時內里翻轉,就變成了前丹田實的了,往外頂了,這時無論膀或手臂的勁力都有了。
功夫深者直接腹打,這是門中劈拳入暗勁時著重練習的功夫。
練雞腿提步,沒有把前腳推出去,動作幅度小些。
但里面是相通的,後丹田到前丹田不是直接過來的,是轉過來的,向兩腎頂,有充盈之感。
以順和逆的方向旋轉,與練者出左右步子相合著。
丹田也可說是三個,分開是兩個,合起來是一個。
這個叫三粒丹。
因為戴氏講得是兩肩松開,身上一點力都不用,腿上分清虛實。
說得分清虛實是真正的能分清,即內里對虛實轉換有了切實的認識。
這樣身上不用力,靠兩個丹田的虛實轉換和腿上的虛實轉換來應用。
而所有的內力都來自丹田,所以丹田分開虛實身體的虛實就真正的分開了。
(本章完)
喜歡開局簽到刑警隊請大家收藏︰()開局簽到刑警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