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九八五

第一八二零章 全球第三條7代線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解剖老師 本章︰第一八二零章 全球第三條7代線

    到2010年,曙光通訊集團規劃年產2.6億部手機和3.2億部座機;國智電腦公司規劃年產8000萬台電腦(包括筆記本電腦)和3000萬部Gpad,到時全部配置精工牌液晶顯示屏和液晶顯示器。

    Gpad就是國智平板電腦。

    &ns公司制造成功第一台商業化平板電腦,並命名為GRidpad,操作系統基于mSdoS。

    從20世紀6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期,平板電腦仍然處于初步探索階段,由于核心芯片等硬件技術的限制,平板pc僅在小範圍內得以推廣和使用。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化要從千禧年微軟的t戰略發布會算起。

    2000年6月,微軟在“t戰略”發布會上首次展示了還處于開發階段的tabletpc。

    2000年11月,在全球3大電腦展之一的美國拉斯維加斯電腦展上,蓋次進行了平板電腦專題演講,將平板電腦定義為“基于windows操作系統的全能pc”。

    2002年12月,微軟在紐約正式發布了平板電腦專用操作系統windowsxptabletpcEdition,標志平板電腦進入商用階段。

    2003年3月,第一代10.5英寸的Gpad在國智電腦公司問世,當時一塊10.5英寸的液晶顯示屏要350美元,相當于2891元;市場價4998元,相當于一台中低端台式電腦的價格,普通人買不起,年銷量約78萬部。

    去年11月,第二代10.5英寸的Gpad問世,液晶屏降到255美元,相當于2065元,市場價3998元,銷量同比增長104%。

    1998年9月,恆基偉業公司推出一款掌上電腦(pdA)、商務通,上市價格1980元,隨著彩屏手機和3G手機上市,如今市場價588元,也無人問津。

    到時,4G已經面世,手機顯示屏都達到6英寸以上,甚至8英寸;pad達到12英寸,甚至13英寸;tSLc再建設一條4.5代FFS液晶面板生產線,也可以供應Iphone4和ipad。

    如今建設一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4.5代FFS液晶面板生產線,tSLc只需要3億美元左右,比市場便宜25%。

    一條生產線少25%的投資,這就是其他液晶面板廠量產後要虧損二、三年,而tSLc第二年就能夠盈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tSLc打通了上下游產業鏈,產品供不應求,也是第二年就能盈利的重要原因。

    液晶手機屏、液晶座機屏、液晶pad屏、液晶鐘表屏、液晶顯示器和液晶電視屏的發展前景廣闊,tSLc現有的液晶面板產能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

    2005年年報顯示,tSLc營業收入282.75億美元,淨利潤42.16億美元,每股收益0.99美元,總資產163.52億美元,淨資產118.72億美元,每股淨資產2.78美元。

    tSLc如今佔據國內手機液晶顯示屏市場份額的42%(第1位),國內座機液晶屏的32%(第1位),國內手表液晶顯示屏的42%(第1位),國內液晶顯示器的25%(第1位),國內液晶電視屏的43%(第1位),還出口日本、歐美、東南亞國家和地區。

    在液晶手機屏、液晶ipad屏、液晶顯示器、液晶手表屏和液晶電視屏的市場份額,tSLc位列全球第一。

    在液晶面板領域,tSLc的全球主要競爭對手是三星、LG、夏普、飛利浦、友達光電、群創光電、奇美電子和中華映管。

    群創光電成立于2003年,隸屬于鴻海集團(富士康),在台灣竹南有一條3.5代線和一條4代線。

    在液晶顯示器(顯示屏)領域,tSLc的全球主要競爭對手是三星、飛利浦、LG、優派和明基冠捷。

    2002年5月,上廣電和NEc在滬海成立合資公司,投資近100億元從NEc引進了一條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去年4月,三期工程完成後,月產能達到5.2萬片玻璃基板。

    去年5月,京東方投資12.4億美元建設的第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宣布實現量產,設計產能為6萬片玻璃基板月。

    京東方b股和A股分別于1997年6月和2001年1月在鵬交所上市;截止2005年,總股本是2,195,695,800股;主營收入為79.62億元,淨利潤為11.87億元。

    京東方收2003年斥資3.8億美元收購了現代集團的液晶業務,拿到了IpS技術高級版本FFS,卻沒有規劃相應的(FFS)廠線;上廣電和龍騰光電受限于合資模式,缺乏核心技術與自主研發能力,三家產線的主力產品仍然是低端的tNLcd,而不是更高級的廣視角VA和IpS面板,低端tNLcd市場競爭激烈,京東方短期內實現盈利很難。

    液晶面板行業投資巨大,也是一個周期性行業,遇到下行周期需要持續燒錢,還需要政策扶持。

    前世,京東方在液晶面板出貨量全球第一,前後在股票市場上融資近千億元,是用錢堆起來的。

    如今,華星光電公司還沒有影子!

    tcL是tSLc第二大液晶電視面板客戶。

    前世,倪總下台後,新任領導趙總成立了等離子顯示器公司;tcL成立了液晶公司華星光電。

    最後,長紅選錯了賽道,投資等離子顯示器失敗;華星光電大放光彩。

    “孫先生,東芝總部同意了我們的投資臨時協議。”

    4月25日,東芝(中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中村太郎和淘寶東芝彩管公司(ttcp)副董事長鈴木拓海一起來到江城總部,見到孫健,面帶笑容。

    去年10月,東芝(中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中村太郎卸任曙光東芝晶圓公司(ttFAb)副董事長職務,專心處理東芝公司在中國的事務;原ttFAb日方總經理渡邊橫山出任副董事長,原日方副總經理佐藤林泰出任總經理。

    2005年度,東芝(中國)有限責任公司的營業總收入和淨利潤分別佔到東芝株式會社的33%和47%。

    4月18日,全球第二條7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在tSLc成功量產,在全球液晶面板行業引起不小的反響。

    三星、LG和夏普等韓日液晶面板巨頭紛紛表態,願意向中國大陸出售液晶面板6代和7代生產線,願意同中國公司合資建設液晶面板6代和7代生產線。

    中村太郎也接到東芝株式會社指令,從京城來到江城,向孫健建議,由ttcp的三方股東按照股份共同投資18億美元,從tSLc引進一條液晶面板7代生產線,生產的40英寸、42英寸、43英寸、46英寸、50英寸的液晶電視面板,率先供應東芝電視和長紅電視。

    孫健同倪總商量後,同意了中村太郎的建議,三方擬定了投資臨時協議。

    中村太郎回了一趟日本。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的一九八五》,方便以後閱讀我的一九八五第一八二零章 全球第三條7代線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的一九八五第一八二零章 全球第三條7代線並對我的一九八五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