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從三流主播到頂尖食神

第10章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南牆先生 本章︰第10章

    “這後堂樓布置得真漂亮,很有那個時代的特色。”張悅東說。

    林一飛看著屋內的陳設,好奇地問︰“這孔令貽結婚的時候,有什麼特別的儀式嗎?”

    李瀟說︰“具體的儀式我也不太清楚,但孔府作為名門望族,婚禮肯定是非常隆重的。據說本來主婚人是蔣公,後來因為西安事變沒能來。”

    離開內宅後,他們又參觀了孔府的東路和西路建築,欣賞了孔府的家廟、花園等景點。在花園里,他們看到了著名的“五柏抱槐”,一樹生五枝,中生槐樹,甚是奇觀。

    “這五柏抱槐真是太神奇了,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林一飛驚嘆道。

    張悅東也笑著說︰“是啊,這也算是孔府的一大奇景了。”

    從孔府出來後,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他們決定先找個地方吃點東西,品嘗一下曲阜的特色美食。在當地人的推薦下,他們來到了一家餐館,點了幾道曲阜的傳統名菜,如孔府一品鍋、孔府烤鴨、帶子上朝等。

    “這孔府一品鍋看起來好豐盛,里面都有什麼呀?”林一飛看著桌上的孔府一品鍋,好奇地問。

    服務員笑著介紹道︰“這孔府一品鍋是孔府名菜,里面有海參、魚肚、干貝、雞肉、鴨肉、豬肉等多種食材,用老湯炖制而成,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听起來就很美味,我要趕緊嘗嘗。”林一飛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嘗了一口。

    “嗯,這味道果然不錯,湯汁濃郁,食材鮮嫩。”林一飛贊不絕口。

    張悅東和李瀟也嘗了起來,紛紛對這道菜表示贊賞。

    “這孔府烤鴨也很好吃,皮脆肉嫩,和北京烤鴨有不一樣的風味。”張悅東吃了一口孔府烤鴨,說道。

    李瀟說︰“曲阜的美食也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孔府菜是我國延續時間最長的官府菜,烹調技藝精湛考究,色香味形獨具一格,體現了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哲學。”

    除了孔府一品鍋和孔府烤鴨,他們還品嘗了帶子上朝等其他美食,每一道菜都給他們帶來了獨特的味覺體驗,讓他們對曲阜的飲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吃完飯後,他們來到了一個廣場,這里正在舉行一場民俗表演。他們找了個位置坐下,準備欣賞表演。

    首先登場的是祭孔樂舞。表演者們身著古裝,手持樂器和道具,隨著悠揚的音樂,跳起了莊重的舞蹈。他們的動作整齊劃一,表情肅穆,仿佛在向孔子表達著深深的敬意。

    “這祭孔樂舞太震撼了,感覺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儀式感。”林一飛說。

    張悅東也點頭表示贊同︰“是啊,通過這個樂舞,我們能感受到古人對孔子的尊崇和對儒家文化的傳承。”

    李瀟介紹道︰“祭孔樂舞是祭祀孔子的樂舞,起源于公元前 478年,是中國古代祭祀樂舞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融合了音樂、舞蹈、詩歌等多種藝術形式,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接著,又有山東琴書的表演。表演者們一邊彈奏著揚琴,一邊用山東方言演唱著故事,曲調優美,歌詞幽默風趣,讓人听得津津有味。

    “這山東琴書真有意思,以前都沒听過這麼好听的民間音樂。”林一飛笑著說。

    “是啊,山東琴書是山東地區的傳統說唱藝術,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李瀟說。

    表演結束後,三人意猶未盡地離開了廣場。他們在附近的商店里購買了一些曲阜的特色特產,如碑帖、楷雕、尼山硯等。碑帖是曲阜的傳統工藝品,是將書法作品刻在石碑上,然後拓印下來的字帖,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楷雕是用楷木雕刻而成的工藝品,造型精美,工藝精湛,是曲阜的著名特產之一。尼山硯是用尼山的石頭制作而成的硯台,質地細膩,發墨好,是文人墨客喜愛的文房四寶之一。

    “我買了一些碑帖,回去可以好好臨摹學習。”李瀟說。

    “我買了一個楷雕的擺件,做工很精細,打算送給朋友。”林一飛說。

    張悅東也展示了自己購買的特產︰“我買了一方尼山硯,以後寫字就用它了。”

    “這次曲阜之行真是收獲滿滿,不僅參觀了孔廟、孔府,品嘗了美食,觀看了民俗表演,還購買了特色特產。”李瀟總結道。

    “是啊,曲阜不愧是文化聖地,每一處都讓人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張悅東說。

    三人帶著滿滿的收獲和對儒家文化的敬仰之情,回到了酒店。他們期待著明天的旅程,相信在接下來的行程中,還會有更多的驚喜等待著他們。

    曲阜之行,文化與美味

    在曲阜的第二天,李瀟、張悅東和林一飛一大早就來到了當地頗有名氣的一家羊肉湯館。剛一進門,濃郁的羊湯香氣便撲鼻而來,讓人垂涎欲滴。店內坐滿了食客,大家一邊品嘗著羊湯,一邊熱烈地交談著,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都說曲阜的羊肉湯好喝,今天可算能嘗嘗了。”林一飛興奮地搓搓手,眼楮盯著菜單,迫不及待地想要點單。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是啊,這羊肉湯可是曲阜的特色美食之一,來曲阜可不能錯過。”李瀟笑著說。

    他們點了三碗羊肉湯,還配上了剛出爐的燒餅。不一會兒,熱氣騰騰的羊肉湯就端上了桌。奶白色的湯汁中,漂浮著鮮嫩的羊肉片和翠綠的蔥花,讓人看了就食欲大增。

    “哇,這羊肉湯看著就誘人,我先嘗嘗。”林一飛說著,便舀了一勺湯放入口中,“嗯,這湯太鮮了,羊肉也很嫩,一點羶味都沒有。”

    張悅東也嘗了一口,贊不絕口︰“確實好喝,這湯濃郁醇厚,味道真是絕了。”

    李瀟喝了一口湯,細細品味著︰“這羊肉湯不僅味道好,還有滋補的功效呢。在寒冷的冬天,來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整個人都暖和起來了。”

    他們一邊喝著羊肉湯,一邊吃著燒餅,感受著曲阜美食帶來的獨特魅力。

    “這燒餅也很不錯,外酥里嫩,和羊肉湯搭配在一起,簡直是完美。”林一飛咬了一口燒餅,說道。

    “是啊,這就是曲阜的飲食文化,簡單而又美味。”李瀟說。

    吃完早餐後,他們來到了孔廟附近的一家糕點店,準備品嘗一下曲阜的傳統糕點——孔府糕點。

    孔府糕點是孔府內自制的糕點,有著悠久的歷史,分外用、內用兩大類。外用糕點主要用于進貢、饋贈、恩賞,造型華麗,風味獨特;內用糕點分為應時、常年、到門、宴席、節用五類,各類皆獨具特色。

    走進糕點店,琳瑯滿目的糕點擺滿了貨架,讓人眼花繚亂。有春季的藤花餅、百合餅;夏季的薄荷餅、荷花餅、綠豆餅;秋季的菊花餅、桂花餅;冬季的蘿卜餅、豆沙餅等,還有常年食用的大酥合、菊花酥、百合酥等。

    “這些糕點看起來都好精致啊,都不知道該選哪一種了。”林一飛看著貨架上的糕點,有些糾結地說。

    “要不每樣都來一點,這樣就能都嘗嘗了。”張悅東提議道。

    “好主意。”李瀟表示贊同。

    他們點了幾種不同口味的孔府糕點,找了個位置坐下,開始品嘗起來。

    林一飛拿起一塊藤花餅,輕輕咬了一口︰“這藤花餅外皮酥脆,內餡甜軟清馨,還有淡淡的花香,太好吃了。”

    張悅東也嘗了一塊菊花酥︰“這菊花酥也不錯,形狀像菊花一樣,口感酥脆,香甜可口。”

    李瀟品嘗著手中的百合酥,說道︰“這孔府糕點果然名不虛傳,不僅味道好,而且制作工藝也很講究。每一種糕點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體現了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哲學。”

    在品嘗糕點的過程中,他們還和店主聊了起來,了解了更多關于孔府糕點的知識和故事。

    “這孔府糕點歷史可悠久了,明清兩代,孔府糕點口碑曾一度超越bj名點。按照定例或遇有喜慶大典,孔府每年幾次向皇宮進貢的貢物和賀禮中,就必有孔府糕點。”店主熱情地介紹道。

    “原來是這樣,怪不得這糕點這麼精致。”林一飛說。

    “這孔府糕點的制作工藝也很復雜,從選料、配料到制作、烘焙,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要求。”店主繼續介紹道。

    “學到了,學到了。”李瀟笑著說。

    品嘗完孔府糕點後,三人來到了孔廟前的廣場,這里即將舉行一場祭孔大典表演。廣場上早已聚集了許多游客,大家都滿懷期待地等待著表演的開始。

    不一會兒,祭孔大典表演正式開始。只見一群身著古裝的演員邁著莊重的步伐,緩緩走上舞台。他們手中拿著各種祭祀器具,臉上表情肅穆,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古代祭祀孔子的場景。

    “這祭孔大典表演真是太震撼了,感覺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儀式感。”林一飛看著舞台上的表演,不禁感嘆道。

    張悅東也點頭表示贊同︰“是啊,通過這場表演,我們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古人對孔子的尊崇和對儒家文化的傳承。”

    李瀟介紹道︰“祭孔大典是祭祀孔子的大型廟堂樂舞活動,起源于公元前 478年,是中國古代祭祀樂舞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融合了音樂、舞蹈、詩歌等多種藝術形式,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在表演過程中,演員們演奏著悠揚的古樂,跳起了莊重的舞蹈,同時還朗誦著《論語》中的經典語句。整個表演莊嚴肅穆,讓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祭祀現場。

    “這音樂和舞蹈真是太美了,每一個動作都恰到好處,讓人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林一飛說。

    “是啊,這祭孔大典表演不僅是對孔子的祭祀,更是對儒家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李瀟說。

    表演結束後,觀眾們紛紛鼓掌,對演員們的精彩表演表示贊賞。三人也沉浸在表演所帶來的震撼中,久久不能忘懷。

    離開廣場後,他們來到了曲阜的一家特產店,準備購買一些當地的特產帶回去。店里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特產,有碑帖、楷雕、尼山硯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李瀟拿起一本碑帖,仔細地端詳著︰“這碑帖可是曲阜的傳統工藝品,上面的書法作品都是古代名家的真跡,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我覺得這個楷雕擺件也很不錯,做工非常精細,造型也很精美。”林一飛拿起一個楷雕擺件,愛不釋手。

    張悅東則對尼山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尼山硯是中國名硯之一,石色呈柑黃,有疏密不均的黑色松花紋,石面細膩,撫之生潤,下墨利,發墨好,久用不乏。”

    他們挑選了一些自己喜歡的特產,準備帶回去送給家人和朋友。在挑選特產的過程中,他們還和店主聊了起來,了解了一些關于曲阜特產的知識和制作工藝。

    “這碑帖的制作工藝很復雜,需要經過選石、刻字、拓印等多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工匠們的精心制作。”店主介紹道。

    “這楷雕也是曲阜的傳統工藝,選用的是楷木,這種木材質地堅硬,紋理細膩,非常適合雕刻。”店主繼續介紹道。

    “原來這些特產背後還有這麼多的故事和文化內涵。”林一飛說。

    “是啊,這些特產不僅是商品,更是曲阜文化的載體。”李瀟說。

    購買完特產後,三人帶著滿滿的收獲,離開了特產店。他們在曲阜的旅程也即將結束,但曲阜的文化和美食卻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次曲阜之行真是太難忘了,不僅參觀了孔廟、孔府,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還品嘗了美味的美食,觀看了精彩的祭孔大典表演,購買了特色的特產。”林一飛感慨地說。

    “是啊,曲阜不愧是文化聖地,每一處都讓人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張悅東說。

    李瀟笑著說︰“這次旅行讓我們對山東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讓我們更加珍惜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相信這次曲阜之行會成為我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憶。”

    三人帶著對曲阜的不舍和對下一站的期待,踏上了新的旅程,他們相信,在接下來的山東之旅中,還會有更多的驚喜等待著他們。

    (本章完)

    喜歡打卡︰從三流主播到頂尖食神請大家收藏︰()打卡︰從三流主播到頂尖食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打卡︰從三流主播到頂尖食神》,方便以後閱讀打卡︰從三流主播到頂尖食神第10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打卡︰從三流主播到頂尖食神第10章並對打卡︰從三流主播到頂尖食神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