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下掾,是州牧或太守自己選薦的屬吏。
一般會掛上州郡從事等職位,因常居門下,故得稱。也意味著,非心腹之人不能任。
因而,華雄對陳調的態度很客氣。
不僅好生感慨了一番漢中太守甦固的慷慨與辦事高效,表示日後得了空閑,必然親自前往漢中當面致謝。還讓十名隨從部曲讓出戰馬,作為禮物讓陳調帶回去給甦固。
並且還加了一句,不收下就是看不上他華雄這個西涼鄙夫。
也將陳調以自己奉公而來,不能接受私禮的理由,變得蒼白無比。
好嘛,華雄這個豎子,是看上了漢中的糧秣。
想借著贈送戰馬的契機,先和甦固結個善緣,為以後效仿上祿王家用河曲戰馬換物資。
待交接物資完畢,華雄托付武都太守劉躬,讓兵卒護送回西縣,自己則是帶著部曲運送環首刀、長矛等物,疾馳往羌道而去。
時間已經很緊迫了。
若是在秋九月時,都沒有馳馬在叛軍控制的地盤上,天子和袞袞諸公絕對再度下詔問罪。
一路無話。
華雄到了羌道,以元棘亓為首的部落首領,就已經精挑細選出了隨征的一千騎。
是的,挑選。
在上次劫掠王國狄道塢堡獲利頗豐的刺激下,他們一听杜縣尉先行傳達的消息,個個熱情高漲,夸勇自薦。
而他們也迎來了好處。
華雄將帶回來的軍制環首刀,按住出征的名額,全部派發了下去。
這也是朝廷在詔令中,只提到軍械糧秣,並沒有讓武都及漢中調動兵力協助的原因。
在“地處西方,常寒涼也”的貧瘠涼州,兵源一直都是不缺的。
只要有錢糧,只要能踐行承諾,就會有無數人趨之若鶩,為之效死!
至于危險嘛......
生于邊陲的鄙夫,只要還活著,什麼時候不在拼命!
八月中旬,華雄率領約莫兩千騎,一人兩馬,浩浩蕩蕩的踏上了臨洮的土地。
在望曲谷屯田自食的華車,也帶來了百騎。只是奇怪的是,華雄和他耳語一陣後,他卻又率領部眾折道返回去了。
就連杜縣尉和龐德等親近之人,都沒有知曉緣由。
“人多口雜,軍機不可泄露。”
華雄是這麼解釋的,還一臉決絕的信誓旦旦,“你們不顧性命隨我征戰,我就會拼盡全力將你們帶回來!”
關于這點,龐德和趙昂等知曉內幕的人,都一笑釋之,也不再打探。
反正都是抱著必死的信念隨軍來的,又何必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去質疑呢?
給彼此留個念想,不是更好嗎?
不過對于此戰是如何執行,他們都是知道的。
也毫無異議。
華雄直接引用了《孫子•軍爭》作為答案。
那就是︰“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對!
疾如風!
侵掠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