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杜縣尉分道而行後,華雄又讓姜敘等人先行一步。
自己則是和尹奉,馳馬去張都尉屯田養兵的地方,打個招呼。
告知張都尉一聲,如果自己回不來了,到時候照應一下西縣諸位舊識的家人等等。耽擱了一下,再度回到行伍中,卻發現王靈和姜敘並肩笑語而騎。
看樣子,是等了他好一小會兒了。
在秋七月初的時候,王國撤兵解圍了西縣,華雄就帶著心腹兩百騎,化身為賊寇進入廣漢屬國,將雷姓氐人部落狠狠的劫掠了一番。
並且還很惡趣味的,留下一面寫著“賊子赤氐膽敢冒名劫掠,今日義士來討還公道”的牌子,樹立在雷姓氐人的牧場上,狠狠的打了屬國都尉高頤的臉。
算是完成了對上祿王家的承諾。
也不出意外的,獲得了王靈的欽佩之請。
今日,他在此等候華雄,就是知道了華雄任職護羌司馬的消息,特地來自薦的。
上祿王家上下一致覺得,讓王靈跟著有“朕之虎臣”名聲的華雄,要比當個武都道的縣尉副手要有前途得多。
尤其是,王家和羌道那邊的羌胡部落,關系十分融洽。
有先天優勢。
好嘛,他們是不知道天子還有一道詔令的。
有人慕名聲棄了官身來投,對于華雄來說,是第一遭。
頗為驚詫,也心生歡欣。
因而,他的處置也很慎重。
沉吟了一會兒,便將王靈拉出行伍,私語告知了一番,然後才言辭很誠懇的勸說,“此去隴西,凶多吉少,還望文善見諒,我不能接受好意。若是我能安全歸來,屆時必然掃榻恭候文善大駕。”
對這種推心置腹,王靈說不感動,那是不可能的。
然後呢,秉著西涼男兒的豪邁,請求任職麾下的態度,就更堅決了。
還拋出了讓華雄無法拒絕的理由︰有他在護羌營里任職,可以安羌道的羌人軍心。
畢竟華雄的打算,還要從羌道招攬一些羌人隨征的。
華雄思來想去後,便讓王靈暫時充當護羌司馬門下督,心里卻想好了理由,讓王靈留在臨洮一帶。
人以誠相投,己當坦蕩以對。
生而為人嘛,最基礎的品德總得有。
小插曲過後,王靈得知華雄此去武都治所下辯的意圖後,便講述起太守劉躬的為人來。
現任武都太守劉躬,年近五十,在任數年,不出意外的話即將調任。
為人倒是不錯,屬于那種潔身自好、憫惜民力的好官僚。
在這種“畏威而不懷德”的邊陲之地,能讓武都郡內漢、羌和氐人三方一直都相安無事,就是施政能力的證明。
就是很可惜,官聲政績這塊,在朝野不過爾爾。
無他,之前有位武都太守官聲太大了,至今都壓得他抬不頭起來。
那是建寧三年公元170年)至熹平元年公元172年)在任的太守李翕。
漢陽郡冀縣人,字伯都,出身于官宦世家。
任職武都太守期間,先後主事修建了西峽道上祿和下辯之間)、 閣道武興道一帶),以及修繕棧道,讓涼州與益州的通行便利許多。
加上勤政愛民,讓黔首百姓們交口稱贊,並且做了《西狹頌》和《 閣頌》來贊譽。
【注︰《西狹頌》石碑至今保存完好。】
有珠玉在前,劉躬的這點官聲,還真沒辦法顯眼了。
因而,他也有些郁郁不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