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將門

第1047章 行省制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青史盡成灰 本章︰第1047章 行省制

    在成功收拾了倭國之後,狗牙兒小朋友的確是懈怠了,妄自尊大了……從他弄了一堆倭女就看得出來。

    這小子未必真的喜歡,但是他知道老爹肯定不喜歡,所以他就鬼使神差干了……怎麼樣,有點叛逆少年的味道吧!

    王寧安很了解兒子的秉性,他沒有拆穿,甚至陪著小家伙演戲,讓小家伙膨脹起來,然後再找機會敲打。王寧安沒法把兒子摔得很慘,但是卻能先捧得很高,這樣摔下來,效果還是差不多的。

    正巧冒出了文及甫,給了王寧安最好的機會。

    瞧瞧,狗牙兒立刻就坐不住了。

    老爹老了,王家就指著他了,萬一他不行了,斗不過文及甫,斗不過其他人……那幫仇人沖著王家下手,老爹怎麼辦,娘親怎麼辦,弟弟怎麼辦,妹妹怎麼辦?

    狗牙兒少爺還是很有責任感的,他向趙曙請令,討了三千人馬,立即乘坐火車,前往西域……王寧安一點不擔心兒子,西域的班子還是他留下來的。

    趙宗景,可以算是狗牙兒的準岳父了,能欺負他嗎?

    還有王寧宣,那是狗牙兒的三叔。

    至于西域都護慕容輕塵,那是王寧安很器重的武將,狗牙兒小時候還跟他學過騎馬射箭……如此配置,王寧安實在是擔心不起來。

    至于完顏盈歌的大金國,僅僅算得上潛在的威脅吧!

    王寧安給完顏盈歌送去了命令,讓他追擊契丹殘余勢力。

    完顏盈歌也點頭了,答應派遣三萬人馬出擊,不過希望大宋提供一些糧草支援……王寧安權衡之後,答應給他20萬石糧食,前提是必須他親自領兵。

    雙方書信往來幾個回合,完顏盈歌點頭了。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大宋的實力,如果條件允許,他也想向西發展,和大宋硬踫硬,實在是活得不耐煩了。

    趙曙有些失落,他提著五萬禁軍前來,本以為會有一場大戰,結果卻連一槍都沒放,契丹的殘余逃走了,女真人也基本听話,環顧四周,頗有種高手寂寞之感。

    可是很快趙曙就高興不起來了。

    進入了治平六年,連續春旱,草原缺水,有些部落的馬匹牲畜都渴死了,數十萬人缺糧,從北方還有蠻族南下,搶掠殺戮……放在以往,這些都是契丹應付的,如今卻都落到了大宋的頭上。

    家大業大是非多!

    趙曙終于感到了棘手。

    這麼大的土地,這麼多的部落,這麼復雜的情況……到底該怎麼辦?

    同樣的問題,不止一次提出了。

    “朕覺得應該拿出一個辦法來!”

    趙曙對著王寧安和文彥博,凝重說道。

    文及甫的出色表現,給老文長臉了。

    雖然趙曙沒有給他什麼職位,但是僅憑著平章軍國重事的官餃,老文就能參與朝臣討論,畢竟眼下儒州的重臣,也就兩位了!

    文彥博看了看王寧安,見他低著頭不說話,老文就明白,頭三出沒好戲,這是讓自己打頭陣!

    “陛下,眼下我們治理新得到的疆土,大體有三種辦法……其一,就像西域那樣,設置都護,統管軍務,鎮守地方;其二,則是派遣總督,其三,就是西夏,清理之後,直接並入大宋。”

    他頓了頓,“老臣以為,這三樣,貌似都不適合遼東。”

    趙曙道︰“說的仔細些。”

    “西域設置都護,是為了應付塞爾柱的雄兵鐵騎,遼東沒有強大的壓力,設置總督,遼東的面積又太大了,似乎權柄過重!至于直接並入……老臣以為雲州或許可以,其他地方就不成了。”

    道理不用說,大家也都明白。

    西夏之所以在文彥博折騰一番之後,就能並入大宋,那是因為銀州、夏州、洪州、龍州、慶州,甘州,涼州……這些地方,曾經就是中原的屬地,早就建立過州縣,只不過是被西夏搶走了,現在正式回歸大宋,物歸原主而已。

    但是遼東,還有茫茫草原,面積和大宋差不多,但是人口卻只有200萬,有些地方,走十幾天都未必能看到一個人。

    要是仿照大宋的模式,設置州縣,配屬官吏,絕對是行不通!

    分析了情況之後,文彥博道︰“陛下,老臣以為上述的辦法,都是臨時之策……我大宋要開疆拓土,就必須把疆土管理好……容老臣說句過分的話,應該調整地方官制和行政區劃!”

    此話一出,就連王寧安都是一愣。

    他幾乎忘了,老文除了臉皮厚之外,還是頗有才略的老牌宰執,看問題頗有見地。

    稍微看一看大宋的地圖,你就會發現,原來的大宋境內,情況高度一致……比如人口稠密,農耕為主,幾乎都是漢人。

    在這樣相對簡單的疆域內,設立州府軍縣,上面再設立路,分割全國的行政區域,是很合適的。

    但是一旦疆域擴大之後,增加了地廣人稀的西域,增加了以游牧為主的遼東……氣候不一樣,人不一樣,經濟結構不一樣,人口密度也不一樣……再要套既有的模式,只會作繭自縛。

    文彥博繼續道︰“陛下,燕王主持中樞,已經調整了官制,只是兩京調整了,地方卻沒有調整,老臣以為,這次或許是機會,要從上往下,一起整頓……不知道燕王意下如何?”

    問到了自己,王寧安淡淡一笑。

    “寬夫兄就是見解高明,的確如此……可直接調整也未必合適,不如先找一塊試點,如果可行,再推向全國!”

    試點?

    在哪里?

    三個人的心中幾乎同時涌起了兩個字︰遼東!

    沒錯,就是契丹的故地、

    耶律浚跑了,完顏盈歌也被調去追擊,偌大的土地,幾乎是空白一片,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可以放心大膽,實驗新的模式,不正是最好的試點嗎!

    “遼東是很好的選擇。”趙曙道︰“可新的管理體系,要怎麼配備?師父可有想法?”

    王寧安沉吟了一下,道︰“陛下,臣以為京城的官職就非常完備,可以效仿京城,再安排一套。”

    趙曙大惑不解,“師父,如此一來,豈不是互相沖突嗎?”

    “不會的,只要把地方的級別降一格也就是了!”

    王寧安自信十足道。

    趙曙還是迷糊,可文彥博敏捷,他听到了。

    “燕王的意思是要被州府以上的一級配置齊全,能夠自行運作,既能負責一方的庶政,又能保證朝廷的掌控?”

    王寧安伸出了大拇指,“文相公高見!”

    “那,應該怎麼稱呼呢?”

    王寧安又道︰“中樞的政事堂稱為中書門下,不管中書還是門下,都是三省之一,在朝叫省,在外就叫行省,文相公以為如何?”

    “行省,行省……行在京外之省……可以,陛下,老臣以為可以!”文彥博立刻表示贊同。

    有了名稱,下面就是配屬官員……首先,行省要有長官,稱為平章事。

    但是在品級上,君臣出現了意見相左的情況。

    歷代都有個毛病,就是喜歡以小制大,方便控制,比如明代的大學士只有正五品,通常要加公孤師少,才能統領百官,而巡撫最低才正四品,卻能凌駕從二品的布政使之上,更別說那些芝麻綠豆大,卻能量無窮的給事中和巡按御史了。

    大宋也有這麼毛病,比如好好的三高官官,基本都是虛餃,而使用同平章事來充作宰相。

    王寧安之前調整過中樞官職,改成了以尚書左右僕射為宰相。

    可是在品級上,尚書左僕射僅僅是從二品,為了體現宰相的威嚴,必須要加昭文館大學士,或者加三公之餃才能名正言順。

    以往只有一個政事堂,也沒什麼疑問。

    但是現在要有行省,問題就出來了。

    自古以來,中華五千年禮儀之邦,最講究等級規矩,要是連禮數都亂了,又如何讓人信服。

    “陛下,老臣以為,是不是能給行省的平章事,加上龍圖閣學士,或者翰林學士的餃,作為區分……”

    趙曙想了想,用力搖頭,“不成,上一次改制,就強調要權責對等,現在調整之後,要增設許多行省,還是亂七八糟,豈不是沒有規矩了?”

    “那,那可就要調整品級了!”文彥博雖然嘴上這麼說,但是心中竊喜,改制就意味著機會,沒準他老人家能撈點什麼好處呢!

    趙曙沉吟了一陣子,“師父,把宰相升為正一品,副相為從一品,六部尚書為正二品,行省平章事,位同六部尚書,具是正二品,師父以為如何?”

    王寧安頷首,“陛下的安排極為妥當,只是眼下先在遼東設立行省,暫時不必全面調整,等機會成熟,再公布出來。”

    “嗯,就按師父的意思辦!”趙曙又道︰“那行省之下,還要設立哪些官職?”

    王寧安道︰“陛下,臣以為應當設立兩個平章事,一正一副,總攬行省事宜,同時,設一布政使,輔佐平章事,在布政使之下,設立六廳,對應中樞六部……同時設立巡撫,負責監督所有官員……”

    王寧安滔滔不斷,顯然,他早就下過功夫,把歷代的行省制度雜糅在一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說的趙曙連連點頭,現在就剩下一個問題,誰是第一任遼東行省的平章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宋將門》,方便以後閱讀大宋將門第1047章 行省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宋將門第1047章 行省制並對大宋將門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