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帝的聖旨,並非是特例的寫成八股形勢,有的時候基本都是白話。
像開國時的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很多聖旨基本就是白話,偶爾加點顯示筆墨的成語,潤色而已。
這也造成了後世很多皇帝的聖旨,普通一點的,一些私人的基本都偏白話點,其他的不能普通對待的,才需要由內閣的閣臣草擬。
聖旨如此,皇帝的口諭,自然更隨便。
而李進忠傳的這一道口諭,也是直把張 雷得不輕。
本來張 就沒搞明白,朱由校怎麼給了他工部的差事,昨天朱由校告訴他辦差時,他就懵逼了,直到推恩聖旨下了後,他也沒想通。
後來因為帝後婚宴吃飯,張 也不能在這種日子里,問這事情,再加上外人敬酒多,一下子就給忘了,沒想到朱由校竟然讓他這個理科基本還了老師的家伙去搞科研,真是日了狗了!
另外,朱由校怎麼就突然要他送十萬兩銀子進宮里呢?
真奇怪!
“李公公,這十萬兩銀子,是怎麼回事?”張 疑惑道。
聞言,李進忠憨厚的不自覺的摸了摸他的腦袋,不好意思的笑道︰“這卻是怪咱家一直忘了告訴國舅爺您了,皇爺听說國舅爺您用他的名義,索要了陽武侯薛家二十萬兩銀子後,覺得您用他的名義撈錢,得付他一半的錢才行。前幾日就讓奴婢抽時間私下里給您說的,結果陛下大婚,宮里太忙了,我掌管的惜薪司事情也多,所以一直沒得空和國舅爺說,希望國舅爺別見怪。”
當然,別看李進忠憨厚老實的樣子,但他話里還是不自覺的隱去了皇帝朱由校知道他勒索二十萬兩的事情,是他告訴朱由校的。
畢竟這是當著張 這個要賠錢的正主的面兒,李進忠又收了張 不少銀子,自然不好意思把這事說出來了。
不過,李進忠也不是有意這麼做的,他也沒想到朱由校會突然變這樣子,張口就黑了張 十萬兩銀子,這殺熟殺得,連他以前在賭場上爛賭時,都沒做得這麼狠過!
至于說張 能否知道這消息是他透露給皇帝,李進忠卻是不怕。
畢竟,知道這事情的人並不多,除了李進忠和朱由校,也就只有一個劉時敏知道。
很顯然,他不說,張 也不敢去問朱由校,而劉時敏身為宦官,也不會在這件事情上多事,張 能問得到才怪,李進忠吃定了張 只能受這個“無妄之災”,所以才這麼有恃無恐。
事實也的確如此,張 听到這消息,根本沒懷疑是李進忠說的,直接就以為是朱由校從錦衣衛和東廠那里知道的。
終究,對于大明的這兩個特務機構,張 可是聞名許久,誰也不能保證有沒有想向新帝邀功的人,不怕得罪張 這個國舅爺,把事情告訴朱由校。
特別是那日參加搜查賭坊的那些錦衣衛番子,真要干了吃完他張 ,轉手就把他張 賣給皇帝的事情,也很正常,畢竟他們總歸是皇帝的爪牙不是?
“那李公公,能否回宮代張 回稟陛下,張 還沒有去薛家了,待薛家把錢送來,張 必定送入宮里。”張 毫不猶豫的回道。
“國舅爺真是識大體的,咱家回宮後,必定會向皇爺說的。”李進忠笑道。
心里面,李進忠是真的想好好給張 說話的,權當是他這次間接坑了張 後,所做的補償而已。
他的榮華富貴都是皇帝給的,沒朱由校,他張 屁都不是,現在朱由校和他要錢,張 心里真是樂開花了。
起碼,這說明一點,朱由校沒拿他當外人,你可見過,哪個皇帝除了抄家以外,會和臣子像朋友一樣分贓要錢的?
想想後來魏忠賢怎麼獲得朱由校信任和重用的,除了夠忠心以外,剩下的不就是他能給朱由校撈錢,不擇手段的弄錢,維持朝廷經用,邊地軍費以及各地的賑災費用。
現在,魏忠賢還沒出頭了,他張 就被朱由校“索財”,直覺告訴張 ,他以後要發了,只要朱由校給的工部的火器差事干好,以後還是升官發財大大滴?
想想看萬歷爺那時候,各地給他弄來錢的宦官太監的待遇,張 覺得,他做一個只會給皇帝撈錢的外戚,也是很有出路的。
有權,有勢,還能有後台保命,背地里還能靠著這些積蓄實力,只要保住張嫣的後位,讓她不像真實歷史上一樣流產,誕下太子,這大明他還不是開了掛一樣的鼓搗嗎?
想明白這些後,張 便又和李進忠打听朱由校對于支持他研究開發火器,到底是想怎麼支持的。
畢竟,這口諭里,說是張 主持研究開發,要人要錢,朱由校認為合理都會答應,但誰知道朱由校的合理是怎麼合理法呢?
就像真實歷史上,別看朱由校放權給魏忠賢多,但也是有度的,好多次魏忠賢想要把他的運動擴大,都被發現不對的朱由校這個隱形的裁判,突然現身給強硬叫停了,這就說明朱由校心里也是有尺度的,張 必須要摸透皇帝的脈才能下藥才行。
“李公公,敢問陛下關于工部和火器,最近可有透露過什麼口風沒有?”張 突然問道。
“這……”李進忠聞言,看了眼屋子周圍,皺了皺眉頭,欲言又止。
張 一見,便知有戲,連忙行禮求道︰“公公放心,鄙府內並無閑人,不用多心隔牆有耳。而且我問這件事情,也沒有其他意思,主要是為陛下做事,若是領會錯了心意,把事情辦砸了,不是憑白惹陛下生氣不是?因此才有此問,就是想好好把事情辦好,讓陛下高興,希望李公公知道什麼,不要藏著掖著,張 感激不盡!”
“好吧!既然國舅爺這般忠心,大家都是為皇爺做事,那咱家也就說了。”李進忠這才點頭,同意道。
“咱家識字不多,那些奏折也沒看過,只是在皇爺大婚前,听過幾次皇爺念叨關于工部火器研發的事情。”
“好像是皇爺怪罪工部的火器研發很慢,朝廷每年都撥了銀子,但比神宗顯皇帝那時候,根本沒改進多少,而且邊地購買工部的火器也越來越少。”李進忠思索道。
“火器研發慢?購買量少?”聞言,張 自言自語了兩句,若有所思起來。
看來,等帝後大婚的假期一過,正式去工部上任,他該有辦事的方向了!
消息到手,張 客套了幾句,打算再留李進忠喝會兒茶,然後就在府中用膳,以表謝意,反正李進忠有任務出宮,可以偷懶休假。
誰知,這收銀子不手軟的中年太監,听到張 這話,眼神一肅,卻是毫不猶豫的拒絕道︰“咱家在宮里忙得很,能出宮的時間不多,就不打擾國舅爺了,先回宮了。”
“公公這是何意,昨天皇帝皇後都入洞房了,怎麼還這麼忙?莫非是李公公瞧不上我府里嗎?”張 聞言,眉毛一挑道。
按理來說大婚都過了,就算帝後婚禮之後還有什麼禮儀,但也不該讓李進忠這麼忙才是?
“國舅爺誤會了,皇爺和皇後這幾天事情不多,但備不住每件事情,宮內各司都要提前派人去各處收拾,增添些必要的物件不是?”
李進忠解釋道︰“就比如,今天是皇爺和皇後大婚後的第二天,按禮,今日皇帝和皇後需要穿戴禮服去拜見長輩,陛下生母孝和皇太後不在了,那就只能去神宗顯皇帝的劉昭妃處,和光宗貞皇帝的李選侍,她們的宮殿昨天皇爺和皇後去過了,今天再去,就又得加點裝扮才行。”
“還有明天是大婚後,第三天,按禮皇爺又要穿冕服,皇後仍穿禮服,再去拜見劉昭妃、李選侍,並且要行八拜大禮;然後婚後第四天,皇爺還需要穿袞冕到華蓋殿,接受入宮的親王拜八次,負責婚禮的官員拜五次,再到奉天殿,由文武官員上賀表,行慶賀大禮;到了婚後第五天,皇爺、皇後要行‘盥饋禮’……前後這些天,各個宮殿的設施東西,都得檢查齊全,每天檢查,不斷添置,奴婢親自忙完,檢查好了,才能安心休息。否則,不忙完的話,心里不踏實,誰知道有沒有粗心大意的人,壞了事情,到時候連累奴婢一起受罰不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