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元年

技術與工廠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青孔雀與白孔雀 本章︰技術與工廠

    nbsp;   宗緯在黑序龍的陪同下來到上海。這個時候的公共租界在上海縣以北,黃浦江與吳淞江交口的地方已經經營了若干年,居民以洋人為主,也有少數華人。等到洪楊軍要攻打上海,租界里才開始有華人大規模涌入。此時華人大多數住在南邊的上海縣城。

    黑序龍和王德成做事穩妥,黑序龍負責外部聯絡和商鋪,德成負責工坊。他們在上海縣城購置了宅院、店鋪,租界里也弄了處宅院,這樣兩邊辦事都方便。

    宗緯上海縣住下後,就去拜望了老朋友徐老板。這個徐老板,名發,字更生,頭腦活絡,做生意精明,已經學會和洋人打交道。這人講究誠信,他曾經為宗緯做了不少事情,買了一些武器、器材,還送了一些書籍給宗緯。這下宗緯到了上海,二人的聯系更多了。徐老板在當地人脈很熟,華洋兩邊都有朋友。

    巴夏是合作伙伴,宗緯與之在租界相見,洽談甚歡,準備在上海發展實業。

    一鴉戰爭以後,清朝開放五口與洋人通商。與福州、廈門、寧波、廣州等地強烈排斥洋人、洋教入城的情況不同,上海更為包容些。為了解決華洋雜處的問題,當地官府相處了建租界的辦法,此時租界里已經有了數百洋人,每年的貿易額可觀。

    經徐老板和巴夏的介紹,他陸續認識了租界里美國波士頓的商人斯蒂芬孫、普魯士柏林商人朋友曼施泰因、英國利物浦商人亞歷山大。這幾個都是到東方來踫運氣的商人,迫切想打開中國內地市場,銷售產品。

    宗緯為了壯聲勢,會見外國商人的時候,帶上了黑序龍、王德成和韓近來,後三人都穿上了滿清的官服,在他身後站立。

    這些外國人久居上海,對中國的事情也知道一些。看宗緯衣冠軒昂,後面三個跟班都是官員,自然心里有了敬畏。會談中,宗緯開闊的國際視野,對商貿的開明態度讓他們高興。宗緯和這幾個商人溝通順暢,很快成為好朋友,他表示將幫助各位打開內地市場。

    他從外商手里買了很多外國的自然科學書籍,這里面有部分是香港和澳門印刷的中文譯本。租界里來自英法等國的醫生、工程師等專業人員,他們掌握了這個時代的先進科學技術知識。宗緯大腦中原本存留了前世的記憶,其中有先進的機械、建材等知識,問題是知識體系應當完整的,憑借部分知識,很難產生重要作用。他必須把這些先進知識與這個時已有的知識體系結合起來,才能發揮作用。

    這段時間他接觸了一些醫生和工程技術人員,認真地向他們討教這個時代的科技知識,他雖然陸續設立了三期工坊班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一期酒坊班,一期船舶班,教授的都還是粗淺的知識。租界里書籍、教師資源都有,他租界工坊里建立了一所工藝養成所,聘請這些外國人傳授先進知識,編寫通用教材。學員則從已有的班次里選拔,也有少數在當地新買的稟賦特別好的少年,工藝一期班有一百人。在這里系統教授物理、化學、數學、機械等專業知識。

    早在7月份,按照宗緯的要求,在與巴夏、徐發、王虎東等人的合作體系之外,序龍和德成開始以島上的兩個英國教官威廉和喬治的名義在租界成立了多家公司,包括印刷廠、日化廠、火柴廠。英國教官提供名義,並不投資,也不參與管理,在廠子里佔有5%的股份。這等好事,他們當然樂意,雙方簽訂了合作合同。

    在租界里,已經有三十畝地的工坊,這里是石家與巴夏合作的紡織廠。在附近重新購買了50畝地,石家、徐家合作生產面粉。這次,又購買了120畝里,容納印刷廠、日化廠、火柴廠幾個廠子。紡織、面粉使用國外成熟技術和設備,日化、火柴卻需要宗緯從後世帶過來的獨有知識技術,就不方便與別人合作。

    開辦工廠既需要從國外訂購設備,也需要相關的技術人員,還需要在租界取得辦廠的地址。宗緯把任務列成表格,要求黑序龍、王德成帶著人員逐項準備。分三批帶來上海的150多個工坊少年成為了技術骨干,黑序龍另外又從江北一帶買了300多個少年。這個時代沒有童工一說,但是宗緯要求嚴格執行勞保紀律,讓孩子們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廠子里也聘請了100多個成年工人,出力氣的活由他們來干。

    到了十月初,火柴廠、日化廠已經建成投產,總共花了3萬多兩白銀。這個時候生產技術還是半手工,產品也有一些問題。火柴燃燒有毒性,宗緯利用後世的知識,對火柴進行了改進。

    香皂在這個時代同樣落後,宗緯對其進行改進,外觀更為精致,包裝漂亮,還有誘人的香味。這兩種產品投放到甦南市場以後銷售狀況很好,宗緯很快把產品向全國推開。

    宗緯把精力重點放在組織人員翻譯西方的科學技術書籍上面,又收集了一些香港、澳門、上海本地已經翻譯成中文的書籍,這可是這個時代寶貴的知識財富。這項工作收效很大,一個通譯兩個月可以完成一本書。宗緯在日化廠成立了印刷車間,使用機器進行印刷。印刷的書籍按西文的習慣,都是橫行的,使用標點。

    廠里生產的火柴和肥皂產品性能優越,包裝漂亮,也引起了幾位外國商人的關注,曼施泰因、斯蒂芬孫等人將一些產品銷回了國內,亞歷山大干脆將這些產品銷往了印度殖民地,這也是近代清國工業品向國外出口為數不多的範例。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咸豐元年》,方便以後閱讀咸豐元年技術與工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咸豐元年技術與工廠並對咸豐元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