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宋朝

第五十二章 性格悲劇(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天才小辣椒 本章︰第五十二章 性格悲劇(一)

    趙普被罷相後,趙匡胤日子就難過了,我們說過,趙匡胤是一個相對來說缺乏決心的人,比較保守的一個人,甚至是一個比較沒主見的人,很多事情他都希望有一個人在旁邊推動,他總是喜歡以退為進,喜歡從幕後去處理很多事情。

    比如說陳橋兵變,比如說他在皇位繼承這件事上。我們都知道,在建隆二年(961)六月份,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後去世的時候,曾經跟他說過的話,讓他把皇位傳給他的弟弟趙炅,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按照當時的情況,如果趙匡胤出現了問題(突然死掉),傳給他弟弟趙炅是比較明智的,畢竟開國宜立長君,但是杜太後遺詔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時間會改變,人也會長大,她也不知道兒子趙匡胤能夠在位多久。

    如果像柴榮那樣英年早逝,兄終弟及是沒錯,但是趙匡胤在位十多年,等到他逝世的時候,他的大兒子趙德昭已經二十五六歲了,小兒子趙德芳也已經十七八歲了。這個時候傳給弟弟顯然很不符合歷來的規矩。

    但是趙匡胤卻一直沒能夠做出強硬的決定,究竟最後將皇位傳給誰,直到他快死的時候還在搖擺不定,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優柔寡斷的性格,最終導致了他的死成為了一大千古疑案。

    前面我們講過趙普罷相問題,其實在趙普罷相整個過程中,除了趙普貪污腐敗,嫉妒能人之外,其中還有很多次都是趙普借機打擊趙炅的勢力。

    在杜太後遺詔的時候,現場的只有三個人,一個杜太後,一個是趙匡胤,還有一個是趙普,雖然杜太後要求傳弟不傳子。但是趙普自始至終都反對這種做法。

    而趙匡胤就尷尬了,一方面是母親的遺詔,我們知道,趙匡胤是出了名的大孝子,他爹死的時候他沒能盡心服侍,所以對他媽十分孝順,加上他媽當時是太後,她的話就有一種“宗族家法”的命令在里面。

    這搞得趙匡胤在傳位這個問題地上一直搖擺不定,一方面他自然是不想傳位給他弟弟,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听從母親的遺命。加上他本人沒有那種極端的權力欲望,沒有那種為了權力不惜滅六親的手腕。

    所以在接到母親遺詔後,對傳位給誰這個問題上,趙匡胤一直拿捏不定,然而趙普是不管的,他一直支持“嫡長子繼承制”,傳子不傳弟。所以為什麼趙普犯了那麼多事兒,趙匡胤一直不追究他的責任,一直包庇他。

    除了趙普政治能力十分出眾之外,趙普支持趙匡胤傳子不傳弟也是原因之一。

    而趙匡胤弟弟趙炅,在得到母親的遺詔之後,趙匡胤就提升他為開封尹,按照五代十國以來的慣例,這就等于是給了趙炅的皇儲身份了。就差一個封號了,即封王。

    趙炅而因此培養自己的勢力起來,為自己的未來接班做準備,或者以防中途可能出現的變故。

    趙匡胤當然知道這些東西,所以他一再放縱趙普亂來,有讓趙普打擊和壓制弟弟趙炅的成分在里面。比如前面章節我們講到的那個叫姚恕的家伙,他就是趙炅的得力手下,結果被莫名其妙地給黑了。

    這事明面上是趙普干的,但是因為當時涉及到趙匡胤的舅舅杜審肇,如果沒有趙匡胤點頭,趙普是不敢擅作主張亂來的。

    再說那個一直咬著趙普彈劾不放的趙,史書記載他第一次彈劾趙普倒賣木材的時候,害怕得連官都不敢做了,雖然沒辭成,後來不知道怎麼回事,他居然越告越勇,有一次居然敢在趙普進宮的路上攔住趙普,歷數趙普的罪狀,最後還告到趙匡胤那里去,惹得趙匡胤大怒,雖然後來有王博為趙普說話,並將趙貶官了。

    但趙這種反常的行為著實讓人覺得可疑,如果沒有人在後面支持,他是沒這個膽這麼干的,如果有人在背後支持,那麼會是誰呢,雖然當時趙普得罪很多人,但是膽敢跟他面對面地對著干的人可不多,有這個能耐對著干的人也不多。而趙炅是其中之一。

    然而即便這樣,趙普還是不知道收斂,大有一副仗勢欺人的架勢,跟趙炅對著干。我們知道,間不疏親,何況趙匡胤也沒打算把他弟弟放倒,他只是希望通過趙普進行制衡而已。

    現在趙普走了,趙匡胤就尷尬了。

    雖說趙匡胤打仗的本事當世難有匹敵者,但是要論及權謀詭計、玩弄權術,他還不是他弟弟趙炅的對手。而且縱觀整個大宋王朝十八帝,個人認為,權謀水平最高的就是趙炅。當然,他只是權謀水平而已。玩弄權術有一套,至于其他的,普普通通了。

    開寶六(973)年,擔任十年宰相的趙普被趙匡胤罷相,黯然離京。這意味著,趙炅最大威脅被罷黜,“三角制衡”關系被打破。就在趙普離京一個月後,趙炅就封晉王,位列容相之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儲地位形成。

    而這個時候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已經二十三歲了,屬于青壯年時期,繼承是沒有問題的了,就算按照杜太後要求立長者為君,趙德昭也可以當仁不讓了。但是為什麼趙匡胤最後還是封他弟弟為皇儲身份呢。

    這就要說一說趙匡胤的弟弟趙炅這個人了,坦率地講,這是一個可怕的人。

    趙炅,即宋太宗,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他哥哥趙匡胤名諱改名趙炅,即位後又自改名趙炅,本文為了將他徹底跟他哥哥區分開來,以免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統一用他自改名。

    在大宋開國期間,我們很少見到他的身影,他出場最早的應該是陳橋兵變,關于陳橋兵變,有部分史料記載他沒有參與,我們這里不做考證,只說一點,就是陳橋兵變和趙炅謀權篡位時的情形,都有一個特色,那就是整個朝野上下靜悄悄一片。

    陳橋兵變皇宮啥都不知道,趙炅以非常手段登基後,整個朝堂也是靜悄悄一片,幾乎沒有人出來反對一聲,這兩個結果聯系起來看是很可怕的。而且趙炅的權力欲要遠遠超過他哥哥趙匡胤,對權力的追求也要比他哥哥趙匡胤積極得多。

    也許今天我們看來,趙匡胤是陳橋兵變的主角,但是個人看來,主要謀劃者應該是趙普,還有趙炅,因為這兩個人都是權謀高手,也都是野心家,至少他們的權力欲望要比趙匡胤強的多。

    陳橋兵變後,趙炅一路升遷,並在杜太後死後不久,被封為開封府尹(首都開封市市長),我們都知道,趙炅在柴榮時代,不過一個供奉官都知(管理雜物的),跟他哥哥殿前都點檢比起來,那真是天上地下。

    但是柴榮死後,按照五代擁立慣例,對于權力欲極強的趙炅來說,很難保證他不煽動他哥哥學習郭威。當然,這只是猜測而已。

    不管怎樣,陳橋兵變後,趙炅可以說是一飛沖天,從一個小蝦米直接升到首都開封市市長,並同平章事(宰相級別)。

    趙炅當了開封市市長之後,便開始拉幫結派,網羅各色人才。據著名學者蔣復璁先生有一篇宋史論文考證,當時趙炅身邊的喊得出名字的幕僚就有六十六個人。當然,實際可能要大得多。

    此外,他還拉攏朝中大臣,以及各地將領。建立自己的黨羽和班底。他在開封厲害到什麼程度呢,我們舉一個例子你就明白了,當時趙匡胤手下有一個叫黨進的家伙,這個我們應該不陌生了,就是猛張飛類型人物,可以說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當時趙匡胤安排他負責京城巡邏。

    黨進巡視京師時,十分看不慣百姓養寵物,一旦發現,就會讓人將寵物放走,還十分不滿地教訓別人︰“有錢不去買肉奉養父母,反去喂養禽獸,豈有此理!”

    然而有一次,黨進看見有個人在那遛鷹,便準備過去教訓一通,誰知那家伙說了一句話︰“這是晉王的鷹。”黨進便慫了,趕忙說道︰“你們要好好看顧,別讓它受傷了。”

    從黨進前倨後恭的態度我們不難看出,趙炅當時在開封勢力已經強大到什麼地步,所以有人擔心,就像趙匡胤密告,然而趙匡胤卻以“挑撥離間”給駁斥回去了。

    趙匡胤真是什麼都不知道麼,當然不是,恰恰相反,趙匡胤十分清楚趙炅的勢力,他也在想辦法剪除趙炅的勢力,之前我們看到趙普對趙炅的種種作為,明面上是趙普跟趙炅的兩股力量對抗,實際上很多時候趙匡胤都是支持趙普的。

    然而現在,趙普走了,趙匡胤壓力就大了,他之所以壓力大,主要還是他性格方面的問題,首先,第一點,杜太後雖然有遺詔,但是當時只有三個人知道而已,而且根據歷史記載推斷,應該只是口頭遺詔而已,他完全可以不認賬,然而他卻沒這麼做,可以說他孝順,也可以說他優柔寡斷。

    第二點,在處理國家政務和人情關系上,他沒有那種堅強果斷的決心,這一點可能是因為他奪得政權的方式給他一種道義上無形的壓力,我們可以看到,他奪得後周政權後,基本全部留任後周官僚班子,自己又新建了一班官僚班子,搞得整個大宋的官僚體系在整個中國歷史算是最紛繁冗雜的,這也是後來大宋積重難返的問題根源。

    第三點,他不是那種凌厲霸道,權力欲很強的人,這一點可以從很多事實中看出來,他對待官員問題,除了那些特別突出,會危及到王朝統治的行為之外,尤其武將方面,其他的他基本上都是听之任之的。

    比如趙普的貪污問題,擅自專權問題,他都不管,但是只要趙普一跟樞密使李崇矩聯姻,李崇矩被人告發,他查都不查,直接將李崇矩貶官了。

    而且他是一個十分仁厚的長者,很信任他身邊的親信,尤其是他弟弟趙炅,他數次親征,都委任他弟弟趙炅留守開封。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因為正是這樣,他弟弟才得以培養自己的勢力,而且他不知道他這個弟弟,後來幾乎將他一族趕盡殺絕。

    趙普罷相後不到一個月,在多方面的壓力之下,趙匡胤被迫封弟弟趙炅為晉王,即正是確立趙炅的皇儲身份。

    然而即便如此,趙匡胤還是沒有放棄最後的期望,繼續為爭取“傳子不傳弟”做努力。(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漫話宋朝》,方便以後閱讀漫話宋朝第五十二章 性格悲劇(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漫話宋朝第五十二章 性格悲劇(一)並對漫話宋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