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平定後,大宋終于解決了王朝南部的後顧之憂,可以集中力量對付北邊的北漢和契丹,實現全國統一大業了。
然而,就在趙匡胤準備一鼓作氣,繼續向北方進軍,完成全國統一大業之時,大宋開國第一幕僚,趙匡胤最為得力的助手,時任大宋宰相的趙普卻突然被罷相了!
作為趙匡胤最核心幕僚的“鐵三角”之一,趙普的離去不僅影響了趙匡胤的統一大業,更是影響了帝位的傳承問題。那麼趙普是如何被罷相的呢?
說起來是我們王朝統治的老傳統了,政治斗爭!畢竟王朝政治,除了外患,就是內斗了。這次內斗是怎麼回事呢,事情又得從頭說起了,先說說趙普吧。
從周世宗柴榮征淮南,趙匡胤和趙普在滁州首次會面開始,趙匡胤就對趙普的政治才能十分欣賞,在他數次升遷過程中,他都向柴榮申請,將趙普調過來輔助自己。
大宋建國後,趙普因為參與陳橋兵變,擁立新皇帝有功,被趙匡胤提拔為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正三品)。
趙匡胤對趙普極為信任和看重,每次有軍國大事,基本上都要找趙普商量,然後才執行的,比如前面我們講到的趙匡胤治國幾大措施,基本上都是按照趙普提出的“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的基本方針而來的。
而且,趙匡胤每次出征,要麼都帶上趙普,要麼就讓趙普留守開封,跟弟弟趙炅把持朝政,穩定後方。可以說趙普對大宋開國的穩定和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甚至可以稱他是大宋開國第一宰相。
乾德二年(964),趙匡胤將中央與地方政權問題解決完畢,一看時機差不多了,便將範質等三位前朝宰相罷黜,而且是同一天罷黜的。隨即任命趙普為門下侍郎、平章事(宰相)、集賢殿大學士。至此,趙普達到他官職生涯的巔峰。
達到人生頂峰的趙普便開始了任何權相的本色,第一就是貪污腐敗,別人是收斂就算了,趙普除了貪污受賄之外,還做起了生意。
趙普擔任宰相後,曾多次違反禁令,販運木料,強買民宅等行為。被當時三司使一個叫趙 的人告發,趙匡胤听後大怒,本來要治趙普的罪,但後來因為宰相王溥求情,趙匡胤才沒追查此事。
後來趙匡胤攻打南唐,李煜派弟弟李從善上京進攻,希望趙匡胤緩兵,同事托人悄悄給趙普送去了白銀五萬兩,希望他幫忙說情。這回趙普沒敢要,畢竟那是敵我對立的關鍵時期,他還是知道輕重的,他直接報告了趙匡胤。
趙匡胤見著,就跟趙普說︰“你就收下吧,別忘了寫封回信謝謝李煜,再拿點錢給那邊的使者就行了。”
但當領導的面,加上這次“禮品”實在太夸張了,趙普不敢收,然而趙匡胤不耐煩了,說︰“別不識大體,輕看自己,你就收下,也免得李煜亂猜。”
于是趙普奉命收錢。
第三次可就尷尬了,開寶六年(974年),吳越王錢�m派人給趙普送信和禮物,單子上說是“海物十瓶”,放在堂屋的左廊下。正好趙匡胤過來造訪,趙普來不及收拾掉,趙匡胤看見了就問是什麼東西。
趙普說是吳越國錢�m送來的海物。趙匡胤說︰“錢�m送來的海物,一定是好東西。”就命人打開,結果發現瓶里裝的所謂的“海物”全是金瓜子(小顆粒的瓜子黃金)。趙普登時嚇了一跳,這回他真是不知道,所以很緊張,趕緊跪下磕頭說︰“我還沒有打開書信,真不知道里面是這玩意啊!”
然而趙匡胤只是笑了笑,說道︰“盡管收下吧,他們還以為國家大事都是你們這些書生決定的呢。”
就這樣,趙匡胤再次放任了趙普,而且從這些事例我們不難看出,趙匡胤對文人其實是很鄙夷的,因為在他眼中,文人對顛覆國家的威脅始終不值一提。
然而,也正是因為趙匡胤一而再再而三的對趙普這些看似不大事件(相較起兵謀反)的放縱,導致趙普越來越專斷,越來越肆無忌憚。
當時,趙普兼任監修國史。趙匡胤怕他忙不過來,命令薛居正、呂余慶為參知政事(副宰相)以輔助趙普,但因為趙普是在太強悍了,這兩個副宰相在他手下,基本上只能打下手,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
而且趙普在的時候,副宰相不能宣布皇帝的詔諭,不掌印,不能參預上奏議事,朝會時不領班,只是奉令制作敕令而已。
就這樣,趙普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超級大腕——獨相,這樣的超級權臣,縱觀整個大宋王朝,也只有蔡京、秦檜而已,但是我們都知道這些人是什麼人物。
成為超級大腕之後的趙普自然也犯了幾乎所有能臣宰相都會犯的錯誤,除了貪污受賄之外,還擅自專權,黨同伐異。他也是一個嫉妒心很強的人,見不得任何人在趙匡胤面前比他更受寵,即便是趙匡胤的弟弟趙炅也不行!
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他這一點。乾德三年(965年),剛平定的後蜀混亂不堪,後蜀沒投降的散兵四處劫掠,理由之前我們已經講過了,朝廷命馮瓚知梓州(今四川三台)。馮 到任後,采取各種措施,很快就平定了當地叛亂。他曾有三百人守城擊退三千人的記錄。跟當時奇人康延澤有一拼。
趙匡胤對他十分贊賞,有一次在趙普跟前說“馮 這個人真是個奇才,我將來一定要重用他”,正所謂說者無心,听者有意。
趙普听趙匡胤這樣夸贊馮 ,心中十分嫉妒,于是給趙匡胤建議,既然馮 這麼有才能,那就讓他到後蜀去任職,治理那里的動亂啊。
那時候宋朝剛剛平定後蜀,西南方面需要大量的官員去管理,于是在趙普的建議之下,馮瓚就被派出京知川東重鎮辛州,與此同時,趙普還派親信為馮 私奴,暗中收集馮 一些過失罪證。
一年之後,這個趙普派去監視馮 的私奴突然回來,去敲登聞鼓,狀告馮 貪贓枉法,這下厲害了!
要知道,在宋朝,凡敲擊登聞鼓,皇帝不管在干什麼,都必須上朝,親自接待敲擊登聞鼓的人,詢問情況的。
當趙匡胤得到馮 被告,貪贓枉法的事情的時候,趙匡胤于是急召馮瓚回京,並親自審問,然而並沒有查出什麼問題來,只好作罷,然後放馮 回去。
趙普一看沒告倒馮 ,本著不到黃河心不死的精神,在馮 返回任職的路上,趙普又派親信至潼關清查瓚的行裝,這次終于發現內有乾坤,因為馮 包袱里有金帶珍玩,並追查得知馮 是打算把這些東西送開封尹趙炅幕僚劉 ,珍寶就算了,問題是里面有一條金腰帶!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腰帶是不能隨便亂帶的,普通官員別說金腰帶,就是玉腰帶也不能帶,那是身份的象征。現在查出了金帶,雖說是送給趙炅幕僚劉 ,但劉 是沒資格帶著玩意的,那麼這條腰帶只能是送給開封尹趙炅了,這算是隱性的圖謀不軌了!
這回一審訊下來,馮瓚全部認罪。趙普終于滿意了,力主處死馮瓚,然而趙匡胤卻沒有殺他,而是削官流放登州(今山東蓬萊)沙門島。十年不得歸,但是開寶九年(976年),趙炅登基後,隨即遇赦馮 ,將他放還。
開寶二(969)年,有一天開封尹(首都開封市市長)趙炅手下姚恕有事兒上門求見趙普。但趙普正在家里大宴賓客,加上姚恕那時只是個判官(正八品),于是相府的人也就沒把姚恕放在眼里,沒讓他進去。
宰相門人萬沒想到,姚恕比他們更拽,立即大怒,轉身就走。趙普接待客人完後,知道這件事,趕緊派人就追,追上之後還誠懇道歉。
然而姚恕反應卻令人大吃一驚,面對當朝第一宰相的道歉居然傲然不理,徑自離開,絲毫不把趙普放在眼里,于是這梁子算是結下。
不久後,澶州通判出缺,趙普主動向趙匡胤推薦姚恕去應職,要特別注意這個舉動,首先,當時在澶州任知州的是趙匡胤的舅舅杜審肇,不好伺候,而且屬于那種有功不是你,有過你就背的“黑鍋”職務;第二是當時澶州不是好地方,黃河經常發大水,搞不好經常被降職殺頭的,第三是姚恕是趙炅的得力手下。
如此可見趙普心機的可怕。趙炅知道這件事後,知道趙普在背地里又擺了他一道,趕緊去找趙匡胤說,不讓姚恕去,趙匡胤一見趙炅這麼積極,還以為姚恕真有才干,不禁沒有答應趙炅的要求,反而更加要派姚恕到澶州了!
姚恕到澶州後不久,黃河發大水,澶州如期缺口,淹沒農田百姓無數,然而姚恕卻沒有及時上報,這下玩大發了。趙匡胤得知情況後,要追究責任,杜審肇因為是舅舅,不好下手,免職回家;所以找了個替罪羊姚恕,直接砍了!
這事兒鬧的,要知道,當時黃河幾乎年年大大水,缺口也是常有的事兒,何況姚恕即使沒有及時上報,也罪不至死,現在你居然把人給砍了。
這事兒最詭異的不是在這里,而是姚恕被砍了之後,被人扔掉河里,順黃河水往下漂,最後居然被他的家人發現!才知道姚恕死了!而且姚恕死的時候,還是穿著官服!這就嚇人了,在古代犯罪,要殺頭的話一般是穿囚服的,怎麼可能穿官服呢!
這只能說明一點,姚恕是被人給私下殺掉的!而殺掉他的人,表面上是趙普,其實背後支持者應該就是趙匡胤!因為當時他弟弟趙炅權力十分龐大,已經威脅到他的皇位,以及兒子繼承問題了!
這下趙炅氣大發了,趙普做事未必太過生猛精進了些,把自己親信黨羽都逐漸剪掉了,自己要是不出手,只怕被他摁著動不了了。
于是,緊接著就發生了第三件事情。(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