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橋梁工程師——樊若水】
開寶七年(974)閏十月。南唐池州(今安徽境內長江南岸)江面,南唐水軍突然看到江面出現了宋軍水師,但他們並沒有驚慌,因為按照以往的慣例,宋軍水師經常這樣過來巡邏的。
對于這種慣例,南唐水軍只需閉城自守,再派人給那些過來巡邏的宋軍水師送些牛肉酒水去犒勞,然後握個手,增強弟兄國家革命友誼,你好我好大家好就行了。他們已經這樣做了很久了,這次也打算這樣做。
就在南唐守軍準備按照以往慣例,給北方來的大佬們奉上慣例的牛肉和美酒,恭維一番,送神送佛的時候。他們突然有了驚人的發現,這次宋軍水師的船只似乎比以往的要大,而且要多,連亙數里!
完了!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大宋軍打過來了!池州守將一看苗頭不對,嚇得趕緊棄城而逃。曹彬等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攻入池州。隨即,曹彬一鼓作氣,先後攻克銅陵、蕪湖、當涂等南唐長江沿岸戰略要地。
幾天之後,曹彬率部就抵達本次征討的一個核心地點——采石磯渡口,因為宋軍大部隊要從這里渡江到長江南岸去。
但當時渡過長江可跟我們今天渡江不一樣,因為當時沒有長江大橋,要送數萬人過江去還是有相當困難的。
很幸運,這個渡江困難被一個人幫趙匡胤解決了,而且這個人是南唐人!——樊若水!
說起這個樊若水,那可真是前半生苦水,後半生騰飛啊!樊若水,字仲師,祖籍長安,南唐池州(安徽池州)人。
史書記載,樊若水小時候就很聰明,跟當時很多人一樣,也曾夢想通過科舉入仕,施展抱負,光宗耀祖。可是老天總是喜歡跟那些胸懷抱負的人對著干的,不把你折騰個“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是不罷休的,而且基本上每個胸懷抱負的人都曾經歷過“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麼個階段。
樊若水自然也不例外,雖說他天資聰穎,抱負滿滿,但是在南唐連續考了幾次試,結果屢試不中!這就尷尬了,怎麼辦呢,考不上!
別急,我們都知道,在古代中國,除了考試之外,還有其他途徑可以做官的,其中一種就是直接給皇帝上書言事,如果自己文章不小心被皇帝看重,那也是可以做官的,可惜樊若水的奏章被李煜扔到垃圾桶里去了。
多種途徑入仕途無望之後,樊若水于是心存怨恨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壯士名言,樊若水也是如此。
當時,南唐在兩個顧影自憐的皇帝治理之下,國家蒸蒸日下。與此相反的是,大宋已經收復中原其他割據政權了,平定南唐也是遲早的事情,很多南唐有識之士都開始向北方大宋王朝投靠了。樊若水自然也想到了這一點。
但隨即一個問題擺在他面前,到大宋去,能做什麼?如果得不到大宋朝廷的賞識,他到大宋去,也不過一個流民,甚至難民而已!何況當時從南唐逃往大宋的人那麼多,他又如何從這些人脫穎而出?
經過一番仔細思量,一個大膽的構想在樊若水頭腦形成,他決定發揮自己的特長,給趙匡胤送上一份大禮,以期獲得趙匡胤賞識重用。
他知道大宋軍要攻打南唐,一定得渡過長江,但長江天險,上萬大軍別說渡江作戰,就是渡江都有問題。怎麼辦呢?造船,可以是可以,但是工程量太大,而且不利于進攻。在長江上搭橋?胡扯,中國第一座長江大橋都是建國後才搭建的,那個時候可沒有這種技術。
搭橋不行,但是,能不能在江面搭一座浮橋呢,回答︰應該可以!
那麼問題來了,搭在哪兒呢,長江那麼長,而且每一處的河道寬度、水流速度都不一樣,嗯,得找一處比較方便搭建浮橋的地方。
而要尋找這麼個地方,對于長期生活在長江邊上,對長江渡口、關卡、要塞等了如指掌的樊若水來說,那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經過一番認真的考察,樊若水最終找到了那個可以搭建水上浮橋的地方了,——采石磯渡口。
地點確定之後,樊若水又在采石磯渡口暗中活動了數月,對采石磯江面有關的水文地理情況進行反復勘察考量,並進行了仔細分析試驗,最後將勘探結果制成文書和圖紙。他相信,這回一定能夠得到趙匡胤的重用!
開寶三年(970),大宋開封城,趙匡胤正為軍隊征討南唐渡江問題苦苦思考,這個時候突然有人跟他說,從江南來了個人,他有辦法!
趙匡胤听後大吃一驚,隨即下令趕緊召見這個人。很快這個人就進來了,這個人就是樊若水。
樊若水覲見後,隨即將他在長江架置浮橋,以渡大軍之計跟趙匡胤說,當時朝中就有人懷疑,在長江水面搭浮橋,開玩笑吧!
且不說萬里滾滾江水,就是數百米,上千米的江面寬度,也讓人望而卻步!而且自古以來,從未听說過有誰能在長江上搭建橋梁的,古代沒有,所以當今也沒有,這是古人慣有思維,也是今人慣有思維。
面對懷疑,樊若水並沒有驚慌,而是將自己之前數個月考察勘探的數據,以及制作的圖紙拿給出來,然後仔細分析給那些除了之乎者也之外,對于其他更實際更重要事情不屑一顧的儒者們看。
等他分析完,趙匡胤就知道,這個人是上天給他派來的曠世奇才,這個方案是可行的!
趙匡胤當即就派工程兵和征調丁夫,在南平舊地石牌鎮(今屬湖北鐘祥市)先做跨江實驗,成功以後。趙匡胤又派人到湖南建造巨型戰艦千艘,另砍伐大批大竹竿,做成竹筏,以備架設浮橋之用。
曹彬率水軍到達采石磯渡口後,按樊若水設計思路,先在兩岸系上竹制巨纜,然後將從湖南帶過來的竹筏一字排開,橫在水面,然後用繩子固定好,就這樣,只用三天時間,就將橫跨長江的浮橋搭建成了。于是,長江有了史上第一座跨江橋梁。
據說,這中國歷史上第一座長江大橋,樊若水也成為這一歷史性跨越的創造者。
樊若水經驗告訴我們,沒有你做不到的事情,只有你願不願意去做,敢不敢去做而已。
【李煜的悲劇】
然而,南唐方面,大宋軍隊要在長江天塹上搭建浮橋消息傳到金陵,李煜听說後,問清輝殿學士張洎,張洎回答︰“從有歷史記載以來,長江從無浮梁之說。此事必不成!”
李煜想想也是,也自我安慰地笑道︰“我看這也是個兒戲!”
很快,李煜和南唐大臣的自欺欺人心態就被打破了,因為大宋把“兒戲”變成了事實。當听到大宋軍在采石磯浮橋建成之後,李煜大驚。于是趕緊派遣水、步軍兩萬余人與大宋軍搶奪浮梁,然而為時已晚!人家沒建橋的時候你都不是對手,等橋梁建好了你再過去找抽。
結果派去的南唐軍遭曹彬和從剛搭建的浮橋渡江前來匯合的潘美部隊一頓猛錘,南唐軍丟下近萬具尸體在那里,被俘上千余人,損失戰馬三百余匹。
僥幸心態,自欺欺人,天即不亡,人亦亡之!
十二月,大宋軍主力部隊向都城金陵挺進。南唐國都金陵城開始戒嚴,並從城內守軍中分出近十萬之眾,前依秦淮河,背靠金陵城,據水列陣,打算跟宋軍進行對陣。
此外,李煜又做了一個可愛的決定︰去掉大宋“開寶”紀年,決心與大宋決裂,但又不敢用舊有的南唐年號,搞得當時南唐公私文書記錄年代時間出現混亂,只能稱“甲戌歲”。
在李煜耍小性兒的時候,東邊的吳越國國王錢�m也領兵從杭州出發,進攻常州。
李煜听到這個消息後,大為震驚,心說吳越國國主這麼糊涂,滅了我還有你嗎?于是我們的天真可愛的李煜終于聰明了一回,決定把自己發現的這個問題告訴吳越國國主錢�m。
他趕緊派人去告訴錢�m︰“今日無我,明日豈有君?一旦明天子易地賞功,王亦大梁一布衣耳。”
這話的意思是說,你今天幫別人(趙匡胤)滅了我,明天你也會被滅掉的,就算最後你得到封賞,也不過開封城的一個小嘍�@ 眩 br />
吳越國國主錢�m得到書信後,只是冷冷一笑,搖搖頭,我們不一樣!隨即轉手就將李煜給他的書信轉交給趙匡胤!然後繼續圍攻常州!趙匡胤得到書信後,更加憤怒,下令全力進攻金陵!
李煜就尷尬了,他原以為自己糊涂,沒想到吳越國國主錢�m比自己還糊涂!可是隨即他就想明白了,因為在三年前,他也是這樣把南漢國主劉 寫給他的書信轉交給趙匡胤的!這正是因果輪回啊!(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