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宋朝

第三十章 一箭雙雕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天才小辣椒 本章︰第三十章 一箭雙雕

    【統一全國戰略總方針】

    解決軍權問題之後,趙匡胤繼續他的中原統一大業。但當趙匡胤看著牆壁上地圖的時候,突然感覺有些棘手,因為大宋王朝四周都是割據政權,先打哪兒呢?北漢吧,畢竟它隔得最近,而且國土也小,更何況它在我頭頂十分不老實。

    但北漢有契丹撐腰,要是動了北漢,把契丹招惹過來了,那就麻煩了。趙匡胤是個做事十分謹慎的人,為此他征求不少下屬意見。

    早在建隆元(960)年八月,大將張永德來述職,趙匡胤就問他,我要打北漢,你覺得怎麼樣?張永德認為太原兵雖少,但都十分強悍,加上它後邊有契丹為援,不能輕易攻取。

    趙匡胤覺得不符合自己心思,便沉默不答。不久後,又有一員大將張暉入朝覲見,趙匡胤又咨詢了一下他的看法。張暉說︰“北漢附近澤、潞兩州剛經過李筠之叛,早已民不聊生,如果再起兵,只怕百姓受不了,不如先在那邊厲兵秣馬,等到經濟恢復後再做打算。”

    趙匡胤听後,還是默然搖搖頭,覺得都不符合自己心意。沒辦法了,只有去問那個人看看了。

    建隆二年(961)年底的某天晚上,大雪。時任樞密副使的趙普家里來了一位重量級的客人,——當朝皇帝趙匡胤!

    史書記載,趙匡胤在位期間,特別喜歡微服私訪,尤其喜歡到他手下第一幕僚趙普家,為此,趙普還得了個習慣,每次下班(退朝)之後,不敢隨便穿戴,怕這條大魚什麼時候闖進來,自己來不及整理衣冠。

    當時已經很晚了,而且又下大雪,趙普本來以為趙匡胤不會來了,就將朝服脫下來,沒想到剛脫下來不久,門人就告知,皇帝駕到!

    慌得趙普手忙腳亂,趕緊整理衣冠,跑出去迎接,打開門一看,但見趙匡胤陛下已經站在門外了,興致似乎有些高昂,說︰“我已經約了晉王(趙炅)了!咱們今晚喝一鐘啊!”

    很快趙炅就到來,趙普趕緊讓下人鋪設厚墊子在地上,請他們坐在堂中,趕緊整治酒菜,一面吃,一面聊天。

    趙普知道趙匡胤深夜來訪,絕對不是為了過來蹭飯吃宵夜的,應該是有什麼大事要商量,所以趙普就問︰“天這麼冷,陛下您怎麼還出來?”

    趙匡胤听後,嘿嘿一笑,說道︰“我睡不著,我的臥榻之下,全是他人之家(政權)!所以來找你。”這就是後來被人演繹成“臥榻之下豈容他人安睡”千古名句的來源。

    趙普听後也笑了,說道︰“陛下是覺得國土面積小了?那就南征北戰嘛,而且現在正是用兵的好時候。只是不知道陛下心中作何打算?”

    趙匡胤頓了頓,盯著趙普說道︰“我想先拿下太原(指北漢),你看怎麼樣?”

    趙普听後沉默良久,然後說道︰“這我就不明白了。”

    趙匡胤忙問緣由。趙普分析道︰“太原這地方是阻擋西夏和契丹南侵我們的屏障,如果攻下,則我們得獨自面對這兩個政權的強大壓力,倒不如先留下它,等削平諸國以後,再來攻取。”

    听完趙普的話,趙匡胤就知道先攻取北漢確實不可取了。他趕緊給自己台階下,嘿嘿一笑,說道︰“我的意思也是這樣,剛才不過試探你一下罷了。”(吾意正而,姑試卿耳)

    就這樣,趙匡胤確定統一全國的政策方針,還是之前王樸給柴榮《平邊策》里定好的,先南後北。當時柴榮沒有按照原計劃來,這次趙匡胤也沒有按照原計劃來,所以他們都會在這個過程中嘗到計劃外的滋味。

    計劃定好了,接著問題又來了,理由啊,出兵理由!

    畢竟之前都是一家人,只不過不小心分家了而已,而且自從秦朝掃六合之後,中華是一家在中原地區已經形成共識。雖說分了家,但是各割據政權依然保持對中原王朝正統地位的認可,經常隔三差五的就給中原王朝送東西、認親戚,現在你二話不說,就帶兵去打別人,于情于理,說不過去啊!

    別忙,我們的趙匡胤跟“五代十國”其他君主,包括郭威和柴榮最大的不同就是,他運氣好!

    【一封求救信】

    建隆三年(962)十二月,就在趙匡胤苦苦思索出兵理由的時候,幸運之神再次降臨他的身上。他突然收到從南方送來了一封求援信,趙匡胤看後大為驚喜,出兵理由,有了!

    來信的是一個叫周保權的人,是當時“十國”之一南楚(位于今天湖南地區)的皇帝,跟趙匡胤一樣,他也是剛剛繼位當皇帝,他爹周行逢剛去世不久。但跟趙匡胤不一樣的是,他才十一歲!

    在周行逢臨終前,他就跟兒子周保權說,為了鞏固這個政權,我已經將之前跟我一起並肩作戰的有實力的親密戰友們都殺光了(夠絕),但是還有一個沒來得及動手,這個人叫張文表。

    我死後張文表一定會反(當然得反,不反等著被殺?),所以你到時候一定要派大將楊師討伐,但如果楊師搞不定,那就堅守城池不出戰,然後派人去向大宋求援,並歸順中原正統中央——宋朝算了。

    周保權還沒點頭完他爹就死了,他爹一死,那個他爹屠刀下的幸運兒張文表果然不出所料,立馬繼續那個年代政權交接期的套路游戲——起兵謀權。

    听說張文表起兵謀反,周保權慌了,他立即按他爹的遺囑,一面派大將楊師出兵平叛,一面趕緊派人向大宋求救。所以趙匡胤才得到那封求援信。

    然而令人出乎預料的是趙匡胤得到求救信後,並沒有立即下令派兵援助,順便滅掉南楚,因為在他腦海里還有一個更加完美的計劃。

    當時大宋跟南楚並不接壤,兩者相隔一個割據政權——荊南。荊南,又稱南平,由後梁荊南節度使高季興一手創建。這是一個國土面積很小的割據政權,所轄區只有幾個州(主要位于今天湖北地區),是“十國”中最小的一個。

    所以當趙匡胤得到南楚求援信後,他沒有急于發兵,而是先叫他手下一個叫盧懷忠的到荊南去查探一下,很快盧懷忠就將查探結果反饋回來︰“荊南之地,擁兵不過三萬,而且羸弱不堪,要攻舉應該不是難事。”

    趙匡胤得到反饋後,終于將他腦中構想好的那個完美計劃落實了,那就是給他們來個一箭雙雕,將荊南和南楚一並收拾了!

    【平荊南】

    乾德元年(963)正月,作戰方針確定後,趙匡胤二話不說,立即任命手下大將慕容延釗為本次南征統帥,李處耘(特別注意這個人)為監軍,領兵南下。

    很快,慕容延釗就帶大軍來到荊南國界,要求借道荊南,並要求荊南提供軍需,因為當時荊南雖然是獨立政權,但它向大宋稱臣的。

    當時荊南國主叫高繼沖,是荊南的第五代國主,跟南楚的周保權一樣,他也是剛接班,他爹也剛死去不久。他沒想到,自己前門剛辦完一件喪事,緊接著又要被迫接受一件更喪的事情,想來這就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吧!

    荊南朝廷听說大宋要借道荊南去幫助南楚平定內亂,所有人腦門立即蹦出一個古老的典故——假途滅虢!

    這早已是人盡皆知的典故了,唯一不同的是,當時的虞國是有選擇的,而現在的荊南沒有選擇。自己太小了,借道吧,怕等大宋軍隊收拾完南楚之後,順便把自己也給收拾咯,不借道吧,死得更快!

    雖說如此,但是荊南國主高繼沖決定發揚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掙扎的精神,畢竟能拖一天是一天,能當一天國主是一天國主啊。所以他听從手下建議,宋軍需要荊南提供軍需可以,但是要到一百里外給,不能到江陵(當時荊南國都)來。

    而且當時他手下有一員大將給他出了個天才主意,他們打算在中途埋伏宋軍,將宋軍打退,然後他們再到南楚將張文表抓過來,上交大宋就沒事了。荊南國主高繼沖一听,嗯,這主意不錯!

    看到這里的時候,我突然想,手下天真多半都是因為領導天真!別說你能不能打退宋軍,就是張文表也不是你想抓就抓的啊,你當人家南楚是你下人呢!

    但高繼沖手下有一個幕僚堅決反對,他說打是打不過的,周世宗柴榮的時候,統一中原已是天下大勢所趨,沒必要做無謂的掙扎。

    高繼沖躊躇不定,但他還是帶著最後的僥幸心理,決定為“雞頭政權”的家業做最後的掙扎。他先派衙內指揮使梁延嗣和叔父高保寅送牛肉美酒去犒勞宋軍,表示敬意,順便查探一下宋軍情況。

    出乎他們的預料,這次打算借道的宋軍監軍李處耘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並安慰他們說這次宋軍過來只是借道而已,他們幫助南楚平定內亂之後就回去,荊南不會有事的。高保寅听後感動得都快哭了。他隨即派人回去給高繼沖報信,說沒事的,都談妥了,宋軍比我們想象中還要友好得多了。

    當晚,宋軍主帥慕容延釗還在自己帳中設宴熱情款待了梁延嗣和高保寅,而且慕容延釗還是帶病陪客,更加使得高保寅等人受寵若驚,感激涕零,忘乎所以了。

    但是如果梁延嗣和高保寅等人稍微留意一下,他們就會發現,為什麼這次出征宋軍統帥慕容延釗都帶病出席,而宋軍第二號人物李處耘卻沒有出席,他去哪兒了?

    回答︰去江陵的路上!

    高繼沖得到叔叔高保寅的來信後,也是激動得熱淚盈眶的,一直在江陵望眼欲穿地盼望自己叔叔歸來,給自己帶來最後的喜訊呢。然而等了半天,卻听說大宋軍隊過來了,高繼沖趕緊穿戴禮服,出門十五里迎接。

    然而出乎他的預料,這支大宋軍隊里並沒有叔叔高保寅,只見大宋監軍李處耘,還有他手下的數千人馬。李處耘在馬上與高繼沖簡單地打了個招呼,說宋軍主帥慕容延釗和你叔叔很快就到,你在這里等他們就行了。說完李處耘理也不理,率軍繼續向前,直接進入江陵城。

    高繼沖好容易等到他叔叔和大宋軍隊到來,然後他帶著他們一同回都城江陵,然而等他們到江陵城外時,卻看見江陵城內早已扎滿宋軍大旗,所有要塞也全被宋軍佔領。

    高繼沖和他叔叔高保寅帶著那破滅的幼稚可憐的幻想,不由相對苦笑,沒想到自己比南楚還被滅得早,事已至此,他們只得納城投降。

    乾德元年(963)二月,高繼沖納牌印、冊籍,奉表投降。就這樣,大宋收復建國後第一個割據政權——荊南。

    【平南楚】

    就在大宋收復荊南,準備繼續向南,去“幫助”南楚平定內亂的時候,趙匡胤又收到了南楚送來的一封令他哭笑不得的信,信上是這麼寫的︰張文表已經被我們搞定了,你們大宋軍隊不用來了。

    趙匡胤看完信件後,不由微微冷笑起來,哎,這想法,天真吶!我大宋軍隊豈是你一個小小南楚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幼稚!

    趙匡胤不僅沒有下令收兵,反而讓慕容延釗等人趕緊把荊南收拾利索,加速向南楚進發。

    這個時候,剛被滅掉的荊南統治者面臨的問題又轉移到南楚來了。抵抗還是投降?抵抗,肯定是打不過的;投降,割據政權的“雞頭皇權”丟了可惜啊。那麼,是要命還是要“雞頭皇權”,答案︰還是“雞頭皇權”重要!

    畢竟︰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更何況割據政權是帶血肉的雞頭!中國自古就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

    所以,南楚朝內經過一番爭論之後,十一歲的南楚國主周保全決定︰抵抗!

    為此,他們果斷采取措施,立即派人拆毀橋梁,嚴守各道路險要關口,盡一切努力阻擋宋軍過江。

    慕容延釗沒想到南楚居然敢來這麼一手,一時間也不知該怎麼辦,他趕緊把情況報告趙匡胤。趙匡胤听後大怒,立刻派人送信給南楚朝廷︰“本來就是你們請我們來的,現在叛亂平定了,我們對你們就有再造之恩,你們為什麼反而要拒絕朝廷軍隊到來,這不是自取滅亡嗎?(何為反拒王師,自取涂炭)”

    雖說這話兒有些強詞奪理了,但是強權之下是沒有道理可講的!南楚並沒有回應,他們打算用沉默來表明自己的態度。但大宋軍已是箭在弦上,豈容沉默撤弦。趙匡胤當即下令,宋軍兵分兩路,繼續進軍南楚!

    雖然南楚做了抵抗,但宋軍基本沒費什麼勁兒就進入南楚境內,宋軍東路水軍還在三江口(今岳陽北)一舉擊敗南楚水軍,繳獲戰船七百艘,斬殺四千余人。

    為了徹底摧垮南楚軍心,也為了節省力氣。大宋監軍李處耘攻入南楚後,做了一件令人不寒而栗的事。他從剛俘獲的南楚俘虜中,挑選出幾十個比較肥胖的人,將他們處死後扔進沸騰的大鍋里一頓煮,這還不算,最可怕的是他將那些南楚士兵煮熟後,居然讓宋兵分著吃掉!

    而且他強迫剩下的南楚俘虜觀看整出“表演”,“表演”完後,他又將那些觀看的南楚俘放了回去。

    很快宋軍吃人的消息就傳遍全國,南楚舉國上下心膽俱裂,別說抵抗了,就是投降都哆嗦。這招果然很湊效,很快南楚紛紛獻城投降,宋軍也得以兵不血刃地奪取朗州城。周保權出逃被俘。南楚政權被滅。

    因為李處耘設計太過歹毒,縱觀歷史,像他這樣正大光明烹食人肉的還極少出現。趙匡胤听後,對李處耘這種慘無人道的行為十分厭惡,隨即將他貶為淄州刺史。李處耘大為失望,這位“陳橋兵變”擁立新皇帝的功臣,幾年後憂郁而死。

    人還是要講點人性的!(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漫話宋朝》,方便以後閱讀漫話宋朝第三十章 一箭雙雕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漫話宋朝第三十章 一箭雙雕並對漫話宋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