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宋朝

第二十九章 建國後(二)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天才小辣椒 本章︰第二十九章 建國後(二)

    【杯酒釋兵權】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初某一天,晚朝退朝後,大宋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高懷德、王審椅等人突然被他們的領導趙匡胤的留下,說是一起去喝酒、侃大山,眾人听後,不由受寵若驚,自從領導登上皇位後,好久都沒跟領導聚會喝酒聊天了。感覺和領導關系也越來越疏遠,難得今天領導邀請,眾人于是屁顛屁顛地跟過去了。

    酒席上大伙觥籌交錯,談天說地,追溯往昔,感慨萬千。然而就在大伙其樂融融的時候,他們的領導趙匡胤突然悶悶不樂起來,石守信等人忙問緣由,趙匡胤借機搖頭感嘆道︰“我能做皇帝全靠你們啊,但是你們知道麼,做皇帝太難了。還不如做一個節度使快樂,像我,從沒有一天晚上安心睡覺過。”

    石守信等人不由一愣,趕忙問怎麼回事,趙匡胤隨即解釋道︰“還能怎麼回事兒呢,皇帝這個位置誰不想要啊!”

    石守信等人听罷嚇了一跳!這話怎麼說的,旋即他就听出了趙匡胤的弦外之音,趕緊起身跪下磕頭,惶恐道︰“領導您別嚇我們,現在天下已定,誰還敢有二心?!”

    趙匡胤听罷直接明了說道︰“嗯,這可不一定哦,你們雖然未必有二心,但假如你們手下有人貪圖富貴,又將黃袍披在你們身上,即使你們不願意當皇帝,事情難道還由得你們麼?”

    石守信等幾個將領听後,猶如夏天一盆冰水從頭頂澆下來,整個人從頭涼到腳,全身顫栗,原以為是什麼喜慶“座談會”,搞不好要成鴻門宴了!

    所有人都趕緊跪在地上,磕頭認罪︰“領導,我們腦瓜都不好使,不知道怎麼辦,希望領導您可憐可憐我們,給指一條活路啊。”

    趙匡胤听後終于嘴角微揚,露出笑意,說道︰“這好辦!人生短暫啊,大家不過都想榮華富貴,多積累些錢財,不讓子孫後代遭受貧苦而已;既然如此,你們就交出兵權,我讓你到地方做節度使,在那里,你們可以建豪宅、住別墅,還可以游山玩水、吃喝玩樂,與子孫後代同享天倫之樂,多好呀。而且我也可以和你們結為親家,這樣君臣之間,無所猜忌,豈不更好?”

    石守信等人還以為又是一出“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戲,沒想到居然是這樣的結果,不由喜出望外,當即猛叩頭謝恩。

    第二天早朝時,朝中大臣就發現了一個怪象,石守信等禁軍高級將領好像約好了,突然一起生病,而且集體遞交辭呈,要求辭去軍隊將領職位,主動下鄉知青,到地方做節度使。趙匡胤也充分發揮體諒下屬精神,當即大筆一揮,同意了!

    就這樣,趙匡胤又完美地導演了一出精彩絕倫的好戲。雖然史書記載過程無比和諧,但只有當事人才能感受到當時的凶險與肅殺。

    【軍事改革】

    解決了禁軍各高級將領之後,趙匡胤隨即對禁軍進行了改組整編,首先撤銷殿前的都點檢、副都點檢職位,沒辦法,自己就是靠都點檢起家的,有前車之鑒。隨即又將侍衛親軍中的馬軍與步軍分開,進行權利分散制衡。

    至此,從五代以來的殿前、侍衛兩司就變成了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三個部門,史稱“三司”或“三衙”。三個部門長官也變成了殿前都指揮使、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史稱“三帥”,至此,禁軍形成了三衙鼎立、三帥制衡的局面。

    隨後,趙匡胤又在三衙之下設制“四衛”,即屬殿前司的鐵騎軍、控鶴軍;屬侍衛馬軍司的龍捷軍;屬侍衛步軍司的虎捷軍。在四衛下面,趙匡胤再各設四廂都指揮使,進一步將軍權分散。

    即便如此,趙匡胤覺得還不夠。為了防止將士擁兵自重,擅自專權,趙匡胤又將軍隊將領的統兵權和調兵權分開,軍中將領只有統兵權,就是之前我們說過的對軍隊進行訓練等日常事務。而調兵全收歸樞密院,樞密院歸誰管呢,——皇帝!

    就這樣,趙匡胤將地方權利歸中央,中央權利歸個人,最終達到帝制王朝的集權高峰,雖然不是最高峰,但是給後來的明朝和清朝極大的制度參考,並將帝制皇權推向極端化。

    但這還不夠,趙匡胤針對軍隊又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禁止將帥擁有心腹親兵,嚴禁士兵在軍隊里拉幫結派,嚴格要求全軍將士遵守“層級關系”,下層士兵要絕對服從上層領導。徹底壓制“五代十國”以來兵強叛將,將驕弒主的潛在威脅。

    不僅如此,趙匡胤還實行了三年一換防的戍卒制度,搞得“兵不識將,將不識兵”,防止將領私人武裝力量崛起的可能性。

    此外,更絕的一點是,趙匡胤將中央禁軍數量上調到跟地方節度使軍隊數量之和相等,以便中央對地方節度使反叛進行全方位壓制。也就是說,現在就算全國各地節度使同時起兵謀反,中央也有足夠的能力進行撲滅!

    這條是最能體現趙匡胤軍事思想特色的,但也就是這條措施徹底導致了宋朝自開國以後,邊疆霍亂不斷,甚至亡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你就一個開封城,軍隊數量跟全國各地駐守邊疆的正規軍數量之和一樣多,而且你開封城里的軍隊戰斗力還是全國最強的!這就讓人覺得,你究竟是想要國家呢,還是只要都城!

    【帝制王朝的管理哲學】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趙匡胤深受五代的“驕兵叛將,悍將軾君”的荼毒。還有他本人保守、謹慎的性格,以及整個中國帝制王朝統治者的思想內核。

    在趙匡胤看來,或者說在幾乎所有帝制王朝的統治者看來,內憂外患之中,內憂始終是第一位的。也難怪,畢竟從古至今,外來入侵沒有王朝內斗頻繁,也沒有內斗給皇帝更強烈的直觀感受,更直接觸動帝王家族的根本利益。

    而且,在那個年代,所能參考的王朝興衰經驗基本上就是中原以往的朝代歷史,而在以往的朝代,尤其是大一統的朝代之中,還沒有一個王朝是因為外地入侵而覆滅的,基本上都是禍起蕭牆,內部顛覆的。所以王朝統治者始終認為,相比較外患,內斗才是王朝最致命的。

    也正是因為這種思想,才使得大宋有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外族滅掉的大一統中原王朝!

    而且不管是外患,還是天災霍亂。對于一個帝制王朝統治者來說,除去開國皇帝,對于一個絕大部分時間都端坐龍椅、待在宮牆之內的帝王來說,那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他們很少直接接觸王朝百姓疾苦,絕大部分帝王都沒有親身經歷邊疆霍亂給百姓造成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悲痛;沒有見到過將士戰場殺敵,為國捐軀,血肉橫飛的場景;沒有親眼見識過天災霍亂給百姓造成的餓殍遍野、流離失所的苦難,所以不存在那些所謂的感同身受。

    僅僅通過下屬官員上書得窺一二,但官僚為了自己利益,基本上都是僻重就輕說事,很多人更是報喜不報憂!畢竟“千里做官只為財”嘛,犯得著為那些自己境內的霍亂給自己找麻煩,搞不好還丟官丟腦袋,何必自討麻煩。

    還有統治者,整天宮牆之內,不是“仁義道德”就是“宗教禮法”,妄圖通過所謂的聖賢學說,立身作則,借以“榜樣力量”兼澤天下,又沒有人來約束帝王的治理國家行為,基本上靠自覺。但是你懂得,無數的事實證明,“靠自覺”和所謂的“自我約束”是世界最扯淡的“管理哲學”!

    我們還不能說沒人做到自覺,但是從概率學上講,人在大概率上是做不到自覺的!即使他是皇帝!

    所以,在這種極為簡單粗糙,甚至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當事人,只要還沒有火燒眉毛,還沒有到快被辭退,被砍頭,都城被攻破,國家快滅亡,自己的皇冠就快丟失,自己的三宮六院就要沒了,那麼我們的統治者就不會對外患引起重視的。

    而且儒家傳統思想的主張都是什麼修文德,來遠人,妄圖通過所謂的“仁德”感化效果,不僅能夠治理好自己的國家,還想當然的認為只要把自己國家治理好了,別人自然會向我們看齊,自然會臣服歸順我們,畢竟上千年來,我們都是這樣過來的,也沒什麼大問題,所以如今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而且,從古至今(宋朝),每次王朝更迭,國家滅亡,好像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是由于內患引起的,外患頂多就是在邊疆的確燒殺搶掠而已,但是那又不是搶王朝核心統治集團內部人物的東西,他們的利益沒有什麼損失!

    但是內斗則不同了,因為內斗關乎著這個王朝中樞每一個官員的眼前的切生利益。除去個別“不懂行情”的家伙,跳出來為國為民之外。其他人都忙于內斗去了。

    對于統治者來說,內斗才是歷代王朝最大的隱患,這也是我們一貫的統治思想,所以慈禧在八國聯軍已經殺到都城,依然下令將幫助王朝抵御外辱的義和團剿滅行為也就不足為怪了!

    但不管怎麼樣,經過對軍隊這一頓整理,趙匡胤徹底解除了國內潛在的威脅,為他著手統一中原消除了最大隱憂。(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漫話宋朝》,方便以後閱讀漫話宋朝第二十九章 建國後(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漫話宋朝第二十九章 建國後(二)並對漫話宋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