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只相信,偉大的是感情;最後我無力的看清,強悍的是命運!
——信樂團的《離歌》
柴榮回到開封後,病情繼續惡化。但他還是日以繼夜的堅持著,作為“五代十國”時期最英明神武的國君,從他即位那一天起,他就像打了雞血那樣。永不疲倦,永不停歇,為統一大業,為回復中原而嘔心瀝血。
柴榮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上天給他三十年光陰,那他將用十年來統一天下,用十年來讓百姓休養生息,用十年來實現國富民強。”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但是,上天只給了他六年的時間,連他祈求的三分之一都沒到,歷史還有什麼比這更滑稽的麼。
在開封堅持了幾天之後,柴榮就知道,大限將至,無力回天了。
他不得不對後事進行安排,當然,最重要的就是人事安排。因為他的兒子柴宗訓此時才七歲(此前還有兩個大兒子,可惜被劉承 給殺了),比劉承 還悲劇!這樣年齡的皇子,繼承是沒問題的,但是能不能保得住,那就難說了。
畢竟,那是一個強兵悍將隨時起兵造反奪權的時代,別說一個七歲的孩子,就是稍微軟弱無能一點的皇帝都可能被取代。但是已經沒有辦法了,只能趁自己余威尚存,為他(柴宗訓)盡最後的力量吧。
柴榮為自己的兒子能夠順利接班,為了自己柴家江山能夠長治久安,他機關算計,極盡所能,對輔佐兒子的人事進行了安排。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第一,重新冊立皇後,柴榮的第一任皇後是天雄節度使符彥卿的大女兒,不過幾年前病死了。現在又冊立符彥卿的二女兒為皇後,打算通過聯姻關系,不僅可以防止符彥卿覷覦皇位,還可以借用親近族人制衡其他覷覦的人。
第二,安排宰相範質、王溥、魏仁浦等人共同參管樞密院(全國最高軍事機構),打算借用文官制衡武將。
第三,任命自己親信韓通為侍衛副都指揮使,成為禁軍侍衛司的統領者,這里要簡單說一下禁軍,禁軍是古代王朝直屬帝王,擔任保護皇帝或守護首都皇城軍隊的統稱,類似民國的中央軍,通常情況下是全國最精銳的部隊。
當時候後周的禁軍由侍衛司、殿前司兩部分組成,殿前司最高長官就是張永德,侍衛司最高長官是那個強將李重進,但現在也只是虛職,因為他被派到外地去了。而設立兩個司的原因也是為了相互制衡。
第四,將李重進外調出任淮南節度使,仍餃職侍衛司指揮使(侍衛司最高長官),防止這個連郭威都害怕的人虎視眈眈。
第五,最後也是最重要、最致命的一點,罷去張永德殿前都點檢的職務(木牌事件),由趙匡胤繼任,畢竟趙匡胤是新人。而且柴榮根據自己之前對趙匡胤觀察來看,這個新人是一個很靠譜很忠誠,沒有野心的一個人,這樣的人是不會犯上作亂的,我相信我的安排。
如果柴榮知道趙匡胤借整頓禁軍的時候將自己親近安插進來,還有他無時無刻不在四處結交各種軍事將領(包括他岳父符彥卿)、政治能人(趙普),到處認兄弟哥們的行徑,他絕對不會這麼想了。
為此,我們特列一份柴榮死後後周中央人事任命名單,就知道趙匡胤的可怕了!
武將方面︰殿前副都點檢慕容延釗(殿前司二把手),跟趙匡胤親如兄弟(常兄事延釗);殿前都虞候王審琦,此人是趙匡胤的“義社十兄弟”之一;侍衛馬步都虞候韓令坤,此人是趙匡胤的發小;侍衛司馬軍都指揮使高懷德,趙匡胤親密好友,此後他還娶趙匡胤的妹妹為妻;侍衛司步軍都指揮使張令鐸,趙匡胤好友,此後他把女兒嫁給了趙匡胤三弟趙光美。
文臣方面︰宰相王溥與趙匡胤私下交往密切(陰效誠款),宰相魏仁浦,好好先生。
從上面我們不難看出,在朝中核心武將方面,只有兩人不是“趙式軍事集團”了,他們就是傲將李重進,粗將(城府一般)韓通;在核心文臣方面,只有宰相範質對趙匡胤不搭理,但是文臣在那個“槍桿子里搶政權”的時代,是不頂用的。
所以後續的事情發展就不足為怪了,柴榮認為他最信賴的人,認為最不可能謀權篡位的那個人最終攫取了他後周的柴式家業!
柴榮安排完畢之後,終于長舒一口氣,應該不會出現什麼問題,就算出問題,我也無力回天了,柴榮想。
其他我們先不管,就從柴榮這種十分精明的聯姻協助、文武制衡、強者外派的人事安排來看,幾乎做到了無可挑剔,甚至是盡善盡美了,但是!前提是他還活著!
如果他死了,不管他如何機關算盡,也不管他有多精明,別說這種完美權利制衡計劃無法實施,就是神仙大羅機關算計的神仙計劃也不可能繼續。很簡單,他們算不透人心!
現在,一切都安排好了,再看看這個王朝,郭威和自己父子齊心協力、日以繼夜、嘔心瀝血打造的王朝,還有自己那未盡的雄才大略,柴榮內心有多麼不甘。
但是不管他有多不甘心,也不管他多麼強悍,在命運面前,還是只能束手待斃。
顯德六(969)年六月十九日,柴榮最終帶著無盡的遺憾走了,走的時候還很年輕,才三十九歲,距離他即位也不過五六年。
對于柴榮,我只能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你已經做得夠多了,接下來的事情,就讓另外一個跟你一樣,具有廣闊胸懷,雄才大略的年輕人去做吧!
不管是柴榮、郭威,還是“五代十國”中“五代”里的其他中原皇帝,他們都有一大悲劇,那就是他們在位的時間很短!而這種短命在位時間,有時候是自己無能自找的(劉承 ),有時候是命運捉弄(郭威、柴榮)。
接下來的這個人之所以能夠完成最後的霸業,除了他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要比“五代十國”中原王朝的那些帝王要幸運得多了!
所以這不禁使我想起一句話︰說什麼天道酬勤,說什麼人定勝天,原來命中注定的事,僅靠自己努力,是根本改變不了的!
好吧,感慨夠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
趙匡胤,出場!(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