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後蜀】
教訓了北漢,整頓完軍政內務之後,柴榮並沒有停下來,因為他不像五代以往那些國君一樣,安于一隅,得過且過。他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要像唐太宗李世民一樣,統一中原,光復華夏。
但是怎麼個統一法?柴榮一打開地圖,頓時就尷尬了,因為當時後周南邊、北邊、西邊全部都是割據政權,東邊之所以沒有,因為東邊是海!
但即便如此,柴榮依然雄心壯志,毫無畏懼,這些小國,不過趁亂叛變,佔山為王,安于一隅,享受渾水摸魚得來“雞頭”的快意奢靡而已。現在就是我收服他們的時候!
那麼問題來了,因為現在東西南北四面有三面都有柴榮統一道路上的敵人,還不止一兩個,有將近十個,先打哪一個呢。而且五代以來,中原地區長期戰亂,別說百姓受不了,就是將士們也已經人困馬乏了,若自己提出用武力統一天下,必將引來一片譴責之聲。
柴榮陷入了沉思,不過他沒有沉思多久,就將這個問題轉交給了當時的大臣。為此他還特地出了兩個題目︰《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和《平邊策》,還限時答題。
三天後,文武百官們絞盡腦汁、修飾文墨、用盡典故,終于都將答卷交了上來,壘起來幾乎頂到殿頂,柴榮看後卻大為惱火。
這些答卷滿篇都是文采華麗、字句對偶文辭,什麼“修文德、來遠人(修文德、使遠方的人歸順)”之類的應試套話、空話,他們應該都看過《鄒忌諷齊王納諫》那篇文章。
很顯然,這些人根本沒有明白他什麼意思,他要的是實實在在君臣之道,說白了,就是讓文武百官明白,怎樣做一個好大臣,而不是像過去幾十年那樣,動不動就起兵,動不動就謀反。以及一些統一中國、安定邊界的策略,而這些吃“四書五經”長大的家伙,還是習慣性地將“仁義道德”、“宗教禮節”那套玩意兒來糊弄老板,哎,都是思維定式惹的禍啊。
當然,柴榮也發現了一個例外,這個人叫王樸,當時是翰林學士,根據題目要求,他認認真真地實事求是地將問題剖析清楚。指出唐末以來內亂原因,然後大致說了一下皇帝該怎麼做,大臣該怎麼做。
隨即話鋒一轉,直奔主題,講邊患問題,把東西南北各國軍事實力、內政經濟、以及跟後周地緣情況都仔細分析了一遍,最後得出結論︰先易後難!
當然,原文要寫的比我描述的出彩得多,這里就不摘錄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網上搜來看。
柴榮看過之後,不由熱血沸騰,激動不已,還反復看了三遍,看完後覺得還不過癮,隨即傳旨,把王樸叫進宮來,促膝而談,兩人越聊越投機,越談越興奮,一談就談三個時辰,直至半夜三更。
柴榮終于在朝廷里發現一個跟他一樣的人,性格猛烈如火,積極進取,剛毅頑強。于是第二天早朝時,柴榮馬上頒旨天下,擢王樸為左散騎常侍,王樸也充分發揮他超能的水平,很快成為柴榮的左膀右臂,不僅如此,他還深的柴榮信任,在柴榮例次出征時都留守京都,鎮懾後方。
柴榮跟王樸談完之後,基本上確定了全國的統一戰略︰先南後北,先易後難,以戰養戰!
根據王樸的《平邊策》,以及柴榮和他商討的結果,他們決定把統一全國的第一個目標對準了南唐。
雖然柴榮跟王樸最初選定的第一個統一對象是南唐,但柴榮在征討的時候,卻矛頭一轉,將第一個統一目標對準了西蜀。
至于理由,大致有兩點︰第一,後晉年間。後蜀皇帝孟知祥,趁著中原大亂,把後晉的秦、鳳、成、階四州給佔領了。這四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無論是出川進川,這里都是必經之路。三國時期,諸葛亮每次伐魏,都會先出兵奪取這片土地,柴榮也想先拿下這幾塊地。
第二,按照歷史記載,當時蜀國皇帝叫孟旭,是典型的混沌二世主,二世主的生活自然就是吃喝玩樂之類的。一旦揮霍成性,國用不足,便向老百姓征收,苛捐雜稅就壓到老百姓的頭上來。秦州、鳳州、成州、階州的百姓本來屬于中原王朝,不堪重負,想回歸中原,接連不斷地來到汴京,懇請柴榮收復失地。
于是,出兵理由有了,柴榮二話不說,于顯德二年(955年)四月,在他跟王樸商定統一全國戰略後不久,立即派手下兩員大將向訓、王景率軍西征後蜀,他本以為很快就拿下了,但是這次出征依然犯了柴榮致命弱點——雖然勇猛精進、雷厲風行,但是缺乏統籌、急于求成!而且他這個弱點貫穿他的一生。
七月,西征後蜀軍隊因為軍需供應不繼,戰事陷于僵局,很多前線將領執意請求退兵,可是對于柴榮這種積極進取、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性格,怎麼可能答應,他的回復也很簡單︰先在那呆著!
當然他也沒有閑著,準備派人前去查看一下情況,因為他想要的是速戰速決,這才符合他的性格,畢竟現在剛打了幾次仗,朝廷沒錢。而且接下來還有好多仗要打,耗不起啊。
所以這次派過去,不僅是要經驗豐富、靠得住的人,還要一個跟自己一樣,敢想敢做,雷厲風行,行就行、不行就不行的人去考察。根據這幾個條件,柴榮將當朝臣子在自己腦海中過濾一遍,很快就得到了那個人——匡胤老弟,就你了!誰讓你前兩次戰役中表現的那麼搶眼!
柴榮立即派趙匡胤作為特使前往秦州前線視察戰局,趙匡胤也很快就回來,而且給柴榮帶來一個比他性格還要火爆答案︰“陛下,就四個州而已,我們一定能拿下!”
得到這樣的反饋之後,滿朝文武登時驚了一剎,又是一個比血氣方剛皇帝還熱血沖動的年輕人。
但是趙匡胤並非空口大話,他隨即將收集來的戰場信息拿出來,仔細分析了當地地形地貌狀況,敵我現在戰斗力對比,證明自己所言非虛。
快兩個月了,柴榮本來已經有些猶豫,听了趙匡胤鞭闢入里的分析之後,發現自己果然沒有選錯人,柴榮立即下令,繼續進攻。
閏九月,後周軍大破後蜀軍,秦、成、階三州相繼歸附,十一月,周軍最後攻克鳳州,收復四州之地。
趙匡胤用他的遠見卓識軍事才干證明了自己不出世的將才天賦。(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