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宋朝

第十二章 將星升起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天才小辣椒 本章︰第十二章 將星升起

    【賞罰分明】

    終于打贏了第一仗,而且還贏得相當漂亮!但柴榮悶在自己行宮(輦車上),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因為他知道,這次勝利多少來得有點僥幸,甚至可以說凶險,如果不是當時老天幫忙(南風那個吹啊),加上自己將領的拼死抵抗,還有北漢猛人張元徽突然被砍死,勝負還很難確定,想想他都覺得後怕。

    更令他郁悶的事,他沒有想到才一開仗,自己的右路大軍就投降了。將領率隊逃跑,還要一面逃,一面喊,一面殺,一面搶。(控弦露刃,剽掠輜重,役徒驚走,失亡甚多)

    這些帶領逃跑的將領甚至神經錯亂,還殺了皇帝的使者,阻礙要來救皇帝的後援部隊。

    最不可思議的還不在這里,而是這些將領逃跑到半路上听說自己打贏了,居然又帶隊回來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柴榮想到這里,不禁怒火中燒,這些個毫無軍紀的家伙,留著干什麼,還不如殺了!

    但是等等,敵人就在對面,而且已經重新集合部隊,準備跟他決一最後死戰,現在正是缺人手的時候,怎辦呢?

    而且,將士臨陣脫逃,士兵臨場投降,好像是那個時代的家常便飯,畢竟皇帝輪流做,明年到他家,誰也保不準這個皇帝能夠做多久,所以戰場一旦打不過,投降就投降,似乎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是如果不殺,怎麼整肅軍紀,怎麼服眾?難道要每次都這樣麼親臨督戰,難道每次都要鬼門關走一遭,都要自己出生入死才能取得勝利?

    還有,靠這種貪生怕死的將領、偷奸耍滑的士兵,別說去統一中原了,就是抵御入侵也不可能。

    那麼殺還是不殺,這就是個問題了。

    就在柴榮郁悶不解的時候,他看到站在自己輦車旁的張永德,就想去問問他情況,畢竟那可是幾個大將啊,還有那麼多士兵。

    負責保衛他的張永德听了之後,想都沒想,就給柴榮了他心中的答案︰“樊愛能這人過去本來就沒有什麼功勛,有那麼好的士兵武器,看到敵人就領兵逃跑,死不足惜。而且陛下您如果想削平四海,如果軍法不立,縱然有百萬勇猛之士,留著又有什麼用!”

    柴榮在他行宮車里,听罷頓時將枕頭往地上一扔,你說的對極了!(帝擲枕于地,大呼稱善)

    立即讓人將愛能、何徽以及他們部下軍使以上七十多人押到面前,破口大罵︰“都是老兵啊,都是能打的好家伙啊。可是居然望風而逃,還想把我腦袋當稀有商品,賣給劉崇呢!”

    于是下令︰全部就地斬首!

    殺了臨陣脫逃將士之後,才是獎賞,不管怎麼說,還是打了個大勝仗的,而且很快又要進行下一場惡戰的,所以得趕緊激勵將士。

    很多將士在這次戰斗中得到了升職,在柴榮賞賜完畢,準備繼續開拔。有一個人突然站出來了,他就是張永德。張永德突然走到柴榮面前,他十分激動地對柴榮說,在這次作戰中,他找到了一個智勇雙全的人,還說這次如果不是這個人,只怕他們未必能夠獲勝!

    柴榮听後,頓了一下,在想自己把誰搞忘了,想了半天沒想出來,張永德清晰明了地告訴柴榮,這個人其實就是您身邊侍衛——馬直軍使趙匡胤!

    柴榮听罷,突然想起來剛才的經過,又見殿前都點檢(從二品)張永德大力推薦,頓時大為驚喜,隨即將趙匡胤直接提拔為殿前都虞候(從五品)。

    就這樣,一場高平之戰,將趙匡胤從馬直軍使(八品)一下子連升三級到殿前都虞候。

    趙匡胤從此成為後周軍隊將領的後期之秀,並從此為契機,只用了幾年時間,就達到了別人幾十年都無法比及的高度。

    該殺的殺了,該賞的賞了,柴榮繼續發揚他做事的風格——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徹底!

    領兵,繼續進攻太原,要把北漢徹底消滅!

    【圍攻太原】

    顯德元年(954)年五月,柴榮率領他的軍隊來到北漢都城太原城下。

    劉崇剛回到太原不久,還沒緩口氣兒來,等登城樓一看,見後周軍隊早已經把太原城圍得水泄不通,不由大為懊悔,沒想到自己偷蜂蜜不成,反倒捅了馬蜂窩了!

    沒辦法,他只得趕緊派遣人繼續向契丹請求救援,此時的契丹國主是耶律,耶律得到消息後,還是發兵援救劉崇,畢竟北漢是契丹制衡中原的一枚棋子。

    柴榮得到消息後,立即命令符彥卿、史彥超駐軍忻口(在今山西忻州),防御契丹,他也讓手下將士抓緊時間攻城,他知道,只要攻破太原城,契丹援兵自然斷了希望,退兵而去。

    但是他還沒有嘗試過太原城牆的可怕,這座擁有上千年歷史的城池,城牆修得極為巍峨堅固。不僅柴榮在他有生之年無法攻破太原城,而且在他之後,那個軍事猛人——趙匡胤也沒能在他有生之年攻破太原城。

    戰斗進行一個多月,攻城進度依然沒有絲毫進展,加上柴榮求功心切,兵伐當時最強悍節度使——河東節度使建立政權的都城,都是臨時決定,轉兵征討,後勤根本沒有做好。隨之傳來另一個讓人膽寒的消息,——後周大將史彥超在忻口抵擋契丹時被誘殺。

    契丹軍隊很快就要南下了。柴榮遙望一眼太原城,不敢在拖延,即刻下令撤兵。

    雖然這次沒能攻下太原,但是經過這樣一番折騰,北漢至此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南下。而劉崇也因此憂憤成疾。從此一病不起,在柴榮圍攻太原之後的六個多月,即顯德元年(954)年十一月,病死太原城。

    劉崇沒想到,本想趁著別送葬去偷襲,沒想到反而給自己先送葬了,這……這真是賠了夫人又折自己!

    【團團伙伙】

    戰後回到開封,柴榮就開始對這次出征進行了一次徹底性總結,包括將士臨陣脫逃問題、軍隊戰斗力問題、軍隊配合問題,甚至自己威望問題都前前後後捋了一遍。很快他就發現,在這次出征中,所有問題都集中出現在了一個地方,而這個地方卻不是自己之前憂慮的威望問題,而是軍隊紀律問題!

    準確地說,是“將不用命、士不能戰”,好了,問題癥結找到了,接下來就是治理問題。

    但是找誰來治理呢,柴榮想了想,張永德?不成,太老成持重了,李重進?也不成,此人太高傲了。突然一個人的蹦出腦門,對就他了!

    他就是在這次太原攻堅戰中,又一次表現得十分搶眼的那個年輕人——趙匡胤!

    雖然這次太原包圍戰沒能攻破太原城,但是這次戰斗又一次提升了趙匡胤的威名,他再次展示了他高平之戰的戰斗作風,沖鋒在前、勇猛強悍!

    這次圍攻太原的戰斗中,當後周軍隊還習慣性地用梯子輪番向太原城頭爬上去,趙匡胤卻反其道而行之,帶人直接沖到城門下。

    而且他不像以前那樣,用木頭啊、石頭啊去撞開城門那種蠢招式,而是直接一把大火,把城門給點著了,城門任憑你再怎麼厚,再怎麼結實,也是木做的。城門果然很快就被燒毀,他帶人就要沖進去。但太原城內密箭如雨,很快他左臂上就中了一箭。

    中箭之後趙匡胤趕緊把箭拔出來,簡單包扎一下,帶頭又要繼續往里沖。這時是柴榮親自拉住了他︰“兄弟,夠了,這次打不下,我們下次再來!”

    如果說之前張永德說的言過其實,但是這次可是自己親眼所見啊。像這種有勇有謀的熱血將士,還真不多,于是柴榮趕緊將趙匡胤召進來,立即將治理軍隊這件事情交給趙匡胤去辦。

    趙匡胤得令後,不由大為驚喜,這次真是雙喜臨門啊,不僅連升三級,還讓他整頓禁軍(中央軍),趙匡胤也二話不說,立即按照自己的思路,大刀闊斧地進行軍務整頓。

    首先,對殿前司士兵進行一次徹底體能測評,把那些個老弱病殘的、吃干飯、混日子的直接打發回家。

    隨即,他又按照老板柴榮對軍隊“兵在精不在眾,宜一一點選。精銳者為上軍,怯懦者任從安便,庶期不用”的批示精神。向全國各地發布招兵公告,從地方軍隊及社會上挑選優秀兵種,要求要長的高的,長得壯的,最好還有馬甲線(猛男型號),當然,如果會一些擒拿格斗、善于騎馬射箭的,那就更好了。

    就這樣,經過一番篩選之後,趙匡胤將禁衛軍整頓成為一支威震鄰國,無比強大的軍隊(兵甲之盛,近代無比))。

    當然,對于趙匡胤來說,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也是對他後續人生幫助最大的是他借用這次整頓禁軍之機,將幾個人提拔了上來。

    這幾個人包括石守信、王審琦、韓重等人,這些人在趙匡胤的安排下,先後進入殿前司擔任要職,成為這支精銳部隊的骨干力量。

    為什麼要特別提出這幾個人呢,因為這些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義社十兄弟”。

    “義社十兄弟”是個什麼組織呢?光看名字就知道了,因為跟它相類似的組織在中國歷史上,比比皆是。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桃園三結義”。

    趙匡胤在剛加入郭威帳下的時候,可能也曾經听到郭威說起他曾經與十個人結為兄弟的故事,所以自己也跟著學習,在軍旅生涯中,也結識了一些脾性相投的哥們,其中最要好的十個人結拜做了兄弟,史稱“義社十兄弟”。

    當然,一開始他也沒有想到這種結義的後果,當時可能也就是那種“苟富貴,勿相忘”玩笑,或者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之類的武俠江湖義氣而已。

    但是他絕對不會想到,就這麼胡打胡鬧結識的幾個人會成為後來那場兵變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和大宋王朝的開國功丞。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得出來,老趙果然是把搞關系的好手,也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人!

    這一年,趙匡胤28歲。(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漫話宋朝》,方便以後閱讀漫話宋朝第十二章 將星升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漫話宋朝第十二章 將星升起並對漫話宋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