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宋朝

第九章 道別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天才小辣椒 本章︰第九章 道別

    好了,老板(郭威)升職了,而且不能再升了,趙匡胤也升職了,雖然只是個不大不小的官——禁軍東西班行首,但是畢竟也是官了,而且不用像以前一樣出去打打殺殺了,只要保護好老板的超級別墅(皇宮)就行。

    雖然升官了,趙匡胤同志卻沒有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的情緒,也沒有被糖衣炮彈打垮。相反,我們的趙匡胤同志還是繼續嚴格要求自己,發揮他任勞任怨、勤勉自勵的工作作風。因為表現良好,不久後再次升職,被任命為滑州副指揮使。

    剛在都城穩定不久,又得外派了,雖然是升職,但滑州跟開封沒得比啊,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他的第二個兒子出生了,雖然如此,趙匡胤還是收拾東西,趕赴滑州任職。

    在滑州,盡管史書沒有記載,但不難推測,趙匡胤同志秉承工作作風和人際關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政策方針,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繼續發揮他不驕不躁、繼續發揮他敢想敢干優良作風。

    除了工作上兢兢業業之外,趙匡胤還四面出擊,發揮“酒神”(他確實喜歡喝酒)凝聚力,到處認哥們兄弟,和周邊兄弟單位——特別是和澶州節度使柴榮搞好弟兄關系,因為兩年後,即後周廣順三年(953)三月,周太祖郭威將重臣樞密使王峻黜往外地,養子柴榮從澶州節度使任上開封尹,趙匡胤隨之轉為開封馬直軍使。

    當然,此時的柴榮還不是皇帝,甚至連皇儲都不是,但是他有一個重要的身份,皇帝郭威的養子!並且擁有澶州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亮瞎趙匡胤同志鈦合金眼楮的頭餃。

    我們前面講過,郭威的家人在他徹底反叛之前已經被那個沖動的年輕人劉承佑斬盡殺絕了,現在跟他關系比較親近的只有幾個人,其中一個是柴榮;另外一個是李重進,還有一個是張永德。

    尤其是李重進,他是郭威外甥,這個人不僅閱歷比柴榮豐富,資格比柴榮老,而且早就手握重兵、戰功卓著,在當朝有著顯赫的威望名聲的。當然,此人的性格缺陷也很突出,那就是居功自傲,恃才放曠,是不屑于跟後輩(趙匡胤)這種級別勾搭的。也正是他這種性格造就了他以後的悲劇。

    我相信當時趙匡胤同志在積極拓展人際關系的時候應該都跟這些人有過接觸,也應該是根據他對這些人的性格以及他們的身份,經過仔細考量後,最終決定賭一把,把柴榮作為他後續職業生涯的賭注,在趙匡胤賭博彩(他真的賭博,《宋史》第一卷就寫得有)的一生中,這次押注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賭注之一。

    而後續事情的發展也正好印證了他的眼光,所以,有時候人的眼光真的很重要啊!

    好了,就這樣,趙匡胤在滑州繼續進行他工作作風和人際關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政策,干了兩年左右,很快好消息就傳來了。

    廣順三年(953)三月,周太祖郭威將重臣樞密使王峻黜往外地,將養子柴榮從澶州節度使調到京城開封擔任開封尹(首都開封市市長),並封為晉王(特別注意這個身份),趙匡胤也隨之轉為開封馬直軍使,盡管這個官也個不大,但得看是誰把他引薦提拔上來的!

    等了好久終于等到今天,夢了好久終于……呃夢還沒開始啊,沒關系,我會繼續搞好我的工作作風和人際關系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戰略思想的,雖然我現在還不知道將來會怎樣,但是就目前來看,我的這個基本戰略思想還是無比正確的。

    就這樣,趙匡胤在外面轉了一圈,又回到了開封,柴榮被調到開封後,後周王朝在郭威和柴榮這對父子的同心協力、披肝瀝膽治理之下,逐步走上了正軌,正帶著它的人民奔向安居樂業的小康生活呢。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在後周開始穩步邁進,欣欣向榮起來的時候,新王朝的締造者郭威身體狀況卻急劇翻轉,從馳騁沙場的悍將,一下子變得病魔纏身的老者。此刻郭威當皇帝才不過三年,還沒有突破那個年代皇帝任職的平均值呢。

    隨著郭威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他也感覺到告別時候的來臨。在這之前,他要趕緊將王朝的事情安排好,其中最重要的是權利的交接,傳位給養子柴榮是已經確定了。但是對于一個“絕對權威”的“君權”來說,任何時候它都是有危險的,更何況是在交接這個敏感時期。

    其他人郭威倒是不怎麼擔心,但是李重進是他放心不下的,雖然柴榮此刻已經三十多歲了,也是馳騁疆場多年的老手,但是相對于李重進,他還是略顯稚嫩,但是他是這個王朝的最合適人選,我(郭威)看得出來。

    為了讓李重進服從安排,郭威在傳位養子柴榮的時候,還借用自己最後的權威,特地命令李重進向柴榮行君臣之禮,以免其覬覦皇位之心,最終才算交接完畢。

    好了,縱我一生,崛起草民階層,被迫從軍廝殺,橫刀立馬,赫赫戰功;到擁立新君,權傾天下,卻被人誣告,全家被殺,最後被逼起兵而反,自立為王。所有的這一切,有些是我想要的,有些不是我想要的,我位高權重,卻小心謹慎,不曾有過覷覦皇位之心,最後卻登上了這九五之尊,還有什麼比這更可笑的麼?

    這一路走來,披荊斬棘,過關斬將,從刺青兵卒到位極人臣,我做錯不少事情,也成就不少事情,但此刻已經不重要了。

    十多年的流浪生涯,幾十年的戎馬倥傯,但是卻只做了四年皇帝,到最後才發現,人生——除了生死,其他事情皆不過過往煙雲而已!

    到了跟各位道別的時候了。就這樣結束了麼?不,還有最後一件事情。也是體現郭威超越很多帝王關鍵的一件事情。同時這些事情也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後來的主人翁——趙匡胤。

    郭威把柴榮叫來,特別囑咐他說︰“我死後,你盡快發喪,一切從簡,別去擾害百姓,少用工匠,不要派宮人守陵。陵墓前替我立一塊石碑,上面刻幾句話,就說我平生習慣于節儉,遺詔命令用紙衣瓦棺就行了。”

    看罷郭威的遺囑,回顧他的一生,我們基本上可以說,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也是一個理性的人。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王朝中,在兩百位皇帝里,郭威絕對不是最偉大的,戰功不是最卓越的,但是能夠做到死後陵墓從簡的帝王不多,就我所知道的,還有一個——漢文帝。

    後周顯德元年(954)正月,一代人杰郭威在開封病逝,享年五十一歲。(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漫話宋朝》,方便以後閱讀漫話宋朝第九章 道別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漫話宋朝第九章 道別並對漫話宋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