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過年的日子,總是在歡慶與忙碌中,過得飛快。皇後今年第一年以中宮之主身份操持過年,原本躊躇滿志,預備大展風姿。但短短一個來月,經歷這麼多事情,心里琢磨,無論辦得多好,在太皇太後眼里,主子康熙心里,都比不得仁孝皇後。想也是,當年宮中只那位有個正經名分,其他人縱然不忿,面上還不得捧場幫襯?縱然仁孝皇後稍有瑕疵,一個死了的原配,也不是活人能隨意攀比的。更何況,如今後宮百花齊放,倒不如自己想開點兒,把那累活兒,容易得罪人的活兒放下去,一來,得個不貪權的名聲,二來,也好借機叫佟貴妃幾個平日里裝老實、背地里倒三窩四的人一點兒事兒干,免得閑著無聊,就惦記中宮那把椅子呢。
如此一來,佟貴妃領著端嬪,惠嬪帶著僖嬪,榮嬪陪著宜嬪,分別領了過年膳食、衣物、擺設等事情。皇後本來想讓李安安陪著操持坤寧宮祭祀等事,李安安因幫著敬嬪養胎,婉拒了。過後倒是得了太後一句稱贊,道是知進退,懂分寸。太後此言別人不懂,康熙明白,先帝活著的時候,董鄂妃參與中宮祭祀;先帝死了,孝康皇後也曾主動陪著太後祭祀。當時康熙年幼,不覺得有什麼。現在想想,當時太後心里不知道多憋屈。生母雖然貴重,怎能比得上自幼朝夕相處的嫡母太後。安嬪如此守分隨時,寬慰太後心情,康熙嘴上不說,內務府給啟祥宮送年貨的質量,又往上提了一層。
此等小事,李安安自然沒有在意。敬嬪近日開始孕吐,常常一頓飯吃不進去兩三口。不過一個月,人便瘦的蠟黃蠟黃。敬嬪不好受,李安安陪著擔心。好在臨近過年,太皇太後與皇太後體恤宮中嬪妃不能與家人團聚,特意留出大年初三,各宮主位娘家至親女眷都可以進宮探望。
敬嬪娘家母親帶了大嫂前來,好一番寬慰,又捎了敬嬪小時候家里常吃的點心方子,好叫小廚房做了給敬嬪換口味。
有了家里人寬慰,敬嬪胃口便好了很多。
難得娘家來人,宮里各個主子莫不是歡喜感慨,一大早收拾停當,等著宮外來客。唯獨啟祥宮里,李安安依舊往日模樣,不慌不忙。整個宮里,安安靜靜。蔥香、佳慧忍不住問︰“主子,少時家里夫人便來了,咱們是不是叫小廚房準備好中午酒席?”
李安安對著鏡子,隨手挑個銀鍍金嵌寶蝴蝶簪挽在頭發上,看看端莊牢靠,順手合上妝奩,扭頭笑問︰“誰跟你們說今兒個咱宮里有客人?”
佳慧聞言,閉嘴不語。蔥香則皺眉喃喃︰“怎麼會不來呢?別人家里都來了啊。”
李安安笑著擺手,扶著佳慧坐到窗前,隨手抓了本書,放在炕桌上,翻開一頁一頁慢慢摩挲,輕聲說道︰“前幾日家里人就向中宮遞話,說夫人自入冬以來,便感了風寒,纏綿病榻,來不了了。”
佳慧沉穩,還不覺得。蔥香一股子氣先泄了,埋怨道︰“太皇太後的恩典,怎麼說不來就不來了呢。縱然夫人身子不爽不能來,家里大奶奶二奶奶總能來吧?怎麼就不來了呢?”
李安安笑笑不說話。佳慧先拉蔥香一把,使個眼色。蔥香便不說話了。二人伺候李安安茶水、點心,候著李安安對著窗戶看書,便悄悄走到外頭候著。蔥香悄悄問佳慧,“你剛才拉我做什麼?”
佳慧看里屋安安靜靜,輕輕嘆口氣,說道︰“你也是傻,自從咱們跟了主子,你可見家里夫人來過?”
蔥香想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了想,搖頭,“原先不是咱主子不是宮位主,夫人想來也沒地兒啊。”
佳慧冷笑,“嫡母有幾個對姨太太屋里的兒女上心的。你不也見過夫人,在坤寧宮當著皇後的面,可曾對咱們主子熱絡過?別說夫人,就是大奶奶二奶奶,可有幾分實誠笑模樣?”
蔥香抿嘴不言。過了半日,才諾諾道︰“那是當著皇後的面,不好多說。”
佳慧唯有嘆息,“不是親生的,主子又從小跟著姨太太,沒在夫人跟前呆過,不過是面子情罷了。更何況,主子又沒個同母的兄弟。”
蔥香抿嘴,半日方說︰“娶那麼多媳婦兒干啥,真是。”
佳慧張嘴,頓了頓,又安安靜靜閉上。王賀領著兩個小太監捧著幾盒點心進來,笑道︰“主子娘娘賞的,說是叫咱們主子嘗嘗。覺得好了再去坤寧宮拿。”
佳慧、蔥香急忙上前,接過來打開,整治好了,送進去給李安安。
李安安叫進來看了,果然是坤寧宮自制的上好點心,杏仁干糧、奶油薩其馬、蜂蜜蛋糕,還有皇後最愛的玫瑰餅,居然是以鮮玫瑰做餡兒,一擺進盤子里,便是滿屋子的玫瑰香氣。李安安命挑好的擺到正殿中堂,先對著坤寧宮方向行禮謝恩。收拾已畢,少不得回禮,多謝皇後娘娘。
原來皇後與李安安乃是同病相憐,娘家情況與李安安差不多,原先撫養皇後長大的嫡母去了,親娘是妾,進不得宮,繼母跟自己統共沒見幾次,來是來了,見了面除了面上情,也無話說。更何況,親爹也沒了。就是弟媳婦,能有多少親近?想起啟祥宮沒個親戚來往,皇後難免多關照關照。見了李安安送來的幾樣點心,皇後心里頗覺得過年也有個實在親戚來往,故而,對啟祥宮愈發關照起來。
正當啟祥宮主僕關起門來自己過日子時,神武門接到安嬪娘家送來的牌子,說安嬪嫡母剛阿岱夫人與五嬸——一等伯巴顏夫人請求入宮探望安嬪。
消息先傳入坤寧宮。因皇後一向看重安嬪,故而不曾耽擱,便遞到了皇後跟前。皇後正陪著娘家繼母和弟媳婦閑嘮家常,听小太監這麼說,點頭笑道︰“既是兩位夫人想安嬪了,便叫她們只管來就是。都是骨肉至親,理應多走動走動。”
這邊消息傳出去,不多時,剛阿岱夫人與巴顏夫人便大妝入內。先到坤寧宮拜見皇後,不過在門外磕個頭,皇後隔著屏風囑咐幾句,未曾多留,便由小太監引領著去了啟祥宮。李安安得了消息,心中納罕,少不得重新換了衣服,吩咐下去午間設宴款待,帶著佳慧、蔥香等端坐正殿等候。剛阿岱夫人與巴顏夫人一路聯袂而來,到了啟祥宮,看宮院內肅靜安寧,大小太監肅立宮門走廊上。再看皇後特意送來加菜飯盒,心里把當年那個小庶女高看幾眼。隨著小太監到了啟祥宮正殿外,听著里面通傳,少時一個十三四的小宮女打簾子出來,大太監王賀弓腰來迎︰“二位夫人,安主子有請。”
巴顏乃是李永芳第五子,生母為宗親格格、安親王之姐,繼承李永芳爵位。巴顏夫人在九個妯娌中,頗有底氣,率先邁步進了大殿。剛阿岱夫人略落後半步,緊跟著進來。
二人入內,只覺殿內略微暖和,不似殿外凍手,卻也不如自家溫暖如春。因糊窗戶的乃是上用高麗紙,殿內明亮,格局闊朗。正中一張黃花梨八仙桌,桌上擺著六盤御賜點心,桌後一高腳橫幾,零散擺著幾盆鮮石榴、柿子,還有坤寧宮賞下的外進的黃橙,滿滿盛在白底牡丹瓷盆里,透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著一股子喜慶。幾上中堂掛著富貴牡丹圖,圖上,便是康熙御筆親題︰勤襄內政。左右楹聯,分別為︰詩書傳世德,福慶納天時。落款卻是鈕鈷祿氏。不消說,能在宮妃正殿掛出的楹聯,這位鈕鈷祿氏必是當今皇後無疑。二位夫人心中微凜,再看中堂桌子兩旁,各置一把靠背圈椅。東邊椅子上鋪著大紅色鵝黃牡丹褥子,西邊端坐著一位宮妃,一身紅色旗袍,正襯著眉目含春。兩肩上流甦墜著東珠,恰顯得面白如玉。見二位夫人看來,這位宮妃抿嘴兒笑說︰“母親和五嬸來了?都是自家人,快不必行禮了。”
剛阿岱夫人還真以為李安安說不讓行禮,就不用行禮了,直著腰便要往西邊兒幾把靠背椅上坐。好在巴顏夫人听娘家人提起,皇後頗為看重安嬪,伸手拉了剛阿岱夫人一把,對著李安安略屈膝,笑說︰“拜見安嬪小主,安小主過年吉祥!”
剛阿岱夫人少不得依葫蘆畫瓢。李安安也不計較,再次叫二人不必多禮,請在右手邊靠背椅上安坐。佳慧親自帶著小宮女上前奉茶。
大正月的,正是冷的時候,二位夫人初時坐到靠背椅上,還覺得椅子上墊子墊得厚實。跟李安安敘了一會兒家常,腳下就發覺冷了。巴顏夫人年輕尚且忍受得住,剛阿岱夫人到底年紀大了,忍耐一會兒,便有些打寒顫。李安安手捧熱茶,只當沒瞧見。依舊拉著二人說得熱絡,提起自十三歲離開家,來到這人生地不熟之地,多年不曾跟娘家人親近,李安安還特意擠出幾滴淚來。
還是巴顏夫人瞧出三嫂受不住寒,截住話頭,斟酌一番,對著李安安賠笑道︰“今日進宮,一來探望安小主,二來,也是為了您的六妹妹,寧慧。”
李安安依舊微笑看著兩位夫人,靜等下文。不用說,就知道你們倆中老年太太不會閑著沒事兒來瞧我,還說我跟小時候在家一個樣兒,愛吃烤鴨!好意思,安嬪小時候長隨父居住在山陝之地,人家愛吃的是刀削面,羊肉湯味兒的!
巴顏夫人等了半日,不見李安安接話,只得硬著頭皮道︰“您的六妹妹寧慧,今年大選給撂了牌子。家里給她踅摸了個女婿,六角俱全,門當戶對。只是,這媒人上,不好找。”
李安安還是不說話,微笑著看二位夫人。屏風外頭,蔥香問佳慧︰“六姑娘是誰家的?”
佳慧擺手不語,借著換熱水的空檔,拉了蔥香出來,先埋怨道︰“你也不看看,兩位夫人都在呢,還問東問西。”蔥香低頭認錯,佳慧這才小聲道︰“罷了,跟你說了也好,省得問東問西。”指指屋里,“那位年輕點兒的夫人,乃是咱們主子的五嬸,她口里的六姑娘,可不是咱們主子娘家六妹妹,乃是她家的六小姐。跟咱們主子不序齒,不一起排行的。”
蔥香又不傻,幾句話就听出來李家那點兒齷齪事兒來。這邊李安安傾听之下,巴顏夫人不得不紅著老臉,說出男方名字。
李安安繃不住了,捏著茶盞,踟躕問道︰“納蘭容若?”
皇城,武英殿大學士明珠府內書房,明珠摸著手上扳指,問長子︰“想好了?”
案前一青袍男子毅然答曰︰“父親放心,此次撤藩必成。兒此去,乃是為國為家。”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男主︰哎呀媽呀,爺終于露臉了,不容易啊!
李安安︰這文~~~,還有你啥事兒啊?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