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敬嬪听了,撫著肚子嘆氣,道︰“你我都沒生養過,一時哪里想得全乎。本以為明日我娘家母親來了,能幫著看看。誰知——罷了,咱們姐兒倆就囫圇著過吧。好在,如今月份尚淺。”
李安安看她臉色暗淡,精氣神比昨日還不如,心中不由愈發納罕︰怎麼絲毫沒有別的女人懷孕要當娘的那股子高興勁兒?只是今日事多且繁雜,從昨夜起,便沒歇好,沒心思細想。恰好蔥香打啟祥宮搬鋪蓋來,問今晚宿在何處。李安安想了想,便挑了永壽宮後院東偏殿住了。敬嬪連說委屈了,哪有一宮主位住在偏殿的。李安安笑笑,只覺敬嬪越發沒了精氣神兒。只是李安安困頭上來,隨意安慰敬嬪幾句,便帶著蔥香自去歇息。崔柱兒與王賀各自守著後殿,安排宮人們輪值不提。
如此過了幾日,宮中局勢愈發緊張。王賀從門口打听巡視大力太監,听聞幾位皇子已經叫接進乾清宮內,幾位公主則隨太後住到了壽康宮。坤寧宮、交泰殿、乾清宮三大內殿,幾乎到了無處不見侍衛的地步。至于外頭,王賀偶爾听了一句,菜市場的黃土,已經鏟了三尺下去。如此說來,不知多少人命喪午時了。
隨著消息傳來,敬嬪精神愈發差了。李安安稟明皇後,請了趙太醫每日診脈,只說無事,卻眼見敬嬪一日瘦比一日。李安安起初還當她初次有孕,擔心孩子,哪知過了一個來月,臘八粥吃過了,眼看冬雪飛至,敬嬪除了臉色愈發蠟黃,竟然毫無孕婦福態。這才真正擔憂起來。
好在敬嬪之父華善,乃是宿衛宮禁之護軍參領。得知女兒有孕,十分高興,在宮禁之時,親自帶著人來往永壽宮外頭轉了幾次。敬嬪隔著大門,對著門縫,和華善說了幾句話。父女二人多年未見,竟于此時能說上兩句,已是難得。華善又替夫人傳話,告知敬嬪如何養護身體。如此兩三次,康熙與皇後知道了,也沒說什麼。敬嬪有了家人關心,心情雖依舊不安,多少也是慰藉。
這一個多月,康熙清理八旗中以漢女冒名頂替入宮的旗人,把跟他們有聯系的反清勢力順藤摸瓜連藤拔起,宮禁暫時松動,每隔三日,嬪妃們便隨著皇後到慈寧宮拜見太皇太後、皇太後。偶爾踫見康熙,祖孫二人談起外頭局勢,也不很避諱嬪妃。得知跟吳三桂打仗,將士們日子甚是艱難,皇後便率先表態,今年過年不鋪張浪費。以佟貴妃為首,嬪妃們自然也跟著表示,要節衣縮食,支持康熙外頭事業。
太皇太後掃一眼滿屋子嬪妃,看看孫子不過二十六歲,默默劃拉一番底下重孫重孫女,就是把沒養活的都算上,才平均三四個嬪妃一個孩子。這還不算那些沒位份的庶妃宮女子。如此一比較,老太太平白添了一絲隱憂。對著皇後笑道︰“知道你是個好孩子,只是也別委屈了自個兒。外頭的事,還有皇帝呢,男人為什麼打仗?還不是為了讓老婆孩子吃飽穿暖,過上好日子麼。”
皇後笑著應了,答︰“皇祖母說的是。只是帝後一體,夫妻同心,看著聖上每日為前方戰事焦灼,孫媳心里,哪里還能安心享受。更何況,孫媳貴為皇後,每日供奉只有多沒有少的。略有儉省,這年過的都比尋常百姓豐裕。並不委屈。”
太皇太後只笑著看皇後與眾嬪妃,並不說話。李安安坐在皇後身側,瞥眼看見太後一面看敬嬪,一面試圖給皇後使眼色,可惜挨著太皇太後,皇後沒能瞧見。頓時心下了然,對老太太來說,子孫豐茂方是大計,人家沒指望靠孫媳婦省那點兒過年錢。也是,草原出來的,靠天吃飯,與平原農耕積少成多的農家思想,大有不同。皇後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作為旗三代,這方面不能完全跟上太皇太後想法。于是,悄悄伸手,拽拽皇後衣角,等皇後輕輕回頭,卻又笑著拉了敬嬪的手,小聲說話。皇後一時不解李安安何意,听她問敬嬪近日都吃什麼,這才恍然。這一個多月二人都住一所宮院,哪里會不知道敬嬪吃什麼。分明是暗示才對。
皇後往敬嬪肚子上看一眼,心下略一琢磨,便明白李安安意思,扭頭笑對太皇太後告罪,“孫媳是皇後,理應與聖上共進退。儉省些是應當的。只是如今宮里有幾位嬪妃懷有龍嗣,委屈了誰,都不能委屈孩子們。故而,依孫媳看,這幾位懷孕的嬪妃,和養著皇子皇女的嬪妃們,很是不必儉省。”
看太皇太後笑紋更深,皇後便知說對路了,笑著接著說,“非但她們,就是安嬪、端嬪幾個成日里忙著宮務的,忙著照顧懷孕嬪妃的,也不必儉省。健健康康的,養好身子,好為咱大清國開枝散葉呢。”
太皇太後點頭,拍拍皇後的手,說道︰“孫媳所言甚是。”
佟貴妃笑著開口,“如此,便有孫媳和主子娘娘過年份例各減幾成便是。其余嬪妃,意思意思,也就罷了。”
太皇太後笑著看看佟貴妃,對著太後說道︰“瞧見這孩子,就想起了玄燁他娘當年的模樣呢。”頓一頓,依舊笑說,“也是個有福的。”
太後一笑,對著佟貴妃開口,慢吞吞說道︰“你也還年輕,素來身子又弱,不必如此。皇後一人陪著我與太皇太後儉省些就是。”
佟貴妃听了,只覺臉上發燒,諾諾稱是。
皇後听了太後所言,對太後愈發恭敬起來。惠嬪等人听了,只是低頭不語。李安安與敬嬪互相看一眼,冷不丁瞅見端嬪微笑模樣,二人皆無話。
一時暖閣內安靜下來。太皇太後掃一眼眾人,微微笑道︰“太後回去歇著吧。皇後過年事多,也回去歇著吧。”對眾太妃、眾嬪妃道,“你們也都跪安吧。”
太後與皇後聞听,起身行禮,領著眾位太妃、嬪妃們告退。
不多時,慈寧宮東暖閣里,僅剩幾名太皇太後當年陪嫁的老宮女。甦麻喇姑端上奶茶,請太皇太後喝了幾口。陪坐在一旁小木扎上,微微發愁道︰“如今這位佟貴妃,可是遠不如當年的康貴人啊。”
太皇太後放下手中奶茶,淡笑道︰“姑佷倆境遇豈能相提並論?一個是漢軍旗普通人家閨女,一個則是先太後親佷女,皇帝表妹,正經的瓖黃旗貴女呢。”
甦麻喇姑陪著笑道︰“太皇太後說的是。如今佟家,是不一樣了。”頓了頓,又愁道,“看樣子,皇後對滿漢是一樣看待,有她鎮著,佟貴妃想來也做不出偏激的事。只是不知道等咱們家幾位小格格來了,會是個什麼光景了。”
太皇太後聞言,冷了面色說道︰“要我說,哥哥他們也真想不明白。如今難不成是天命年間?還指望著科爾沁女兒佔滿皇帝後宮呢!也不看看,別說蒙古,就是姿色稍弱些的正經滿軍旗閨女,皇帝可多看一眼了!”說完,冷哼一聲,輕聲道,“過不了幾十年,這六宮,就是漢妃的天下。”
甦麻喇姑聞言,急忙勸太皇太後不必如此悲觀。太皇太後想了想,反而寬慰甦麻喇姑,“你當我生氣?到了這般歲數,我還有什麼看不開的。咱們入關以來,就該明白,滿人方能有多少?要想大清國海清河晏,少不了漢人輔佐。故而,當年,福臨與我,方才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選了玄燁。其一考慮的,就是玄燁身上漢人血統。可惜啊,如今,就連玄燁姥姥家,都不承認自個兒是漢人了。哼,祖宗都不認的人,她也配……!”
甦麻喇姑垂首不言,只當太皇太後只是發發牢騷罷了。平心而論,佟貴妃人才風流,可惜,常常以瓖黃旗貴女自居,遠不如皇後大氣。縱然佟貴妃是為了融入滿軍旗,借以太高身價。比起皇後來,到底少了從容,缺了底氣。還不如敬嬪與安嬪,漢軍旗就漢軍旗,從不以漢人血統自怨自艾。反倒能讓人高看兩眼。
想起敬嬪,甦麻喇姑便勸太皇太後多看看孩子們,等來年,又要添幾位皇子皇女了。太皇太後這才有了笑模樣。叫老宮女取來一盒長命鎖,商量著將來孩子出生,賞賜哪個合適。
這邊佟貴妃辭別皇後等人,回到景仁宮,往椅子上一坐,揮退眾人,別的不干,先捂著帕子哭了起來。
外頭宮人聞听室內嗚咽,卻不敢進去哄勸。直到里面聲音停了,佟貴妃喊人,秀寧這才領著幾個小宮女,端著熱水,捧著帕子進去。看佟貴妃臉上淚痕猶在,面色卻已平靜,都松了一口氣。幫著貴妃卸妝,洗臉,勻面,重新梳頭。等一切收拾停當,佟貴妃掃了一眼,問秀寧︰“繡安那賤蹄子呢,我一會兒不在,她就跑沒影了。真當這兒是她家廚房呢,餓了就來,吃飽了就走?”
秀寧陪笑道︰“主子抬舉她了,縱然她爺爺是御膳房總管,做的好與不好,還不是主子一句話的事兒。她哪兒敢把這兒當自己個兒家後廚,隨便逛呢。方才我還見她了呢,說是去給主子做糯米湯圓兒去了。”
佟貴妃冷笑一聲,“這才來幾天,竟把你也給拉攏過去了。”
秀寧聞听,急忙跪下,滴淚辯白,“奴才自三歲起,便跟著主子。別說是繡安一個小宮女,就是再大的人來了,奴才也是主子的奴才,憑天大的好處,奴才也不能背主,叫人拉攏了去。是奴才私心,怕主子口渴,這才告訴繡安,您喜歡吃山楂餡兒的湯圓。奴才做錯了事,求主子懲罰。求主子,千萬別氣著自己。”說著,就往地上磕頭。
幾個小宮女捧著水盆毛巾,也跟著跪下,求佟貴妃別生氣。
佟貴妃看她們哭的真切,這才舒緩了半口惡氣,親手扶起秀寧,柔聲哄道︰“我怎會信不過你。不過是怕繡安那賤蹄子偷懶耍滑,把事兒都推給你做,勞累你罷了。瞧瞧,這小臉兒哭的。”說著,親手給秀寧擦淚。
主僕幾個這才破涕為笑。佟貴妃收拾好了妝容,捏著根簪子在發髻旁對鏡比劃,嘴里問道︰“你方才說,繡安去做糯米湯圓兒了,什麼餡兒?”
秀寧站在一旁,幫著佟貴妃簪發,答道︰“回主子,是山楂餡兒的。”
佟貴妃點頭,插好簪子,對著鏡子照一照,點頭,吩咐道︰“去,跟御膳房說,今年元宵節,多備幾樣餡兒的湯圓兒。山楂餡兒的,端嬪她們幾位漢妃——也愛吃。”
秀寧急忙應了。就要出門吩咐。佟貴妃叫她回來,看著她的臉說道︰“你呀,什麼都要自己去。繡安呢,她爺爺不是御膳房總管嗎?叫她去,整好,叫她們祖孫倆見見面,說說話。”扭頭盯著細白的手指,柔聲說道,“可憐見的,進宮多少年,竟連骨肉親人,都少見了呢!”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男主︰放我出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