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料林家一眾還沒高興多久,待回了梨香院夜里林安便發起熱來,丫頭們趕忙叫醒黛玉,派了人連夜去請了李大夫過來,幸虧梨香院自通外面街道,用不著走榮國府的大門,來往十分便宜。
林安不過是普通發熱,李大夫用了藥情況便有所好轉,黛玉放下心來,身邊的丫頭婆子也都是伺候林安伺候慣了的,他一年總也有幾次是這樣,看著大家皆有條不紊,又留了李大夫在此守著,心中稍安。
第二日一早,折騰了一夜的林安發了汗燒總算是退了,只是人還未醒,李大夫又新開了藥道已無礙,黛玉方才放下心來。
夜里一番動靜叫黛玉壓著沒傳出去,待天一亮,自是瞞不住了,榮國府諸人得了消息,賈母忙叫人拿了帖子去請了王太醫過來,診脈結果自然與李大夫無異,雲林安乃是氣血兩虛,五內郁結,不甚著了風,听聞白日林安曾動氣,便道此病需要靜養,並保持心情愉悅,否則恐有損壽數。
林家上下對此早已習慣,每請來一個新大夫把脈往往都有此話囑咐,只是榮國府上下還是頭一次听說,往日只知道林安身子弱,竟不知道原是這般的差。等下便唬的賈母當即便叫鴛鴦翻箱倒櫃的找出來各種人參燕窩鹿茸等珍貴藥材一股腦的都送來梨香院,下令閑雜人等無事不許過來打擾林家姐弟,只叫林安安心養病,又哭著說黛玉不應該瞞著自己,早應該告訴自己實情。一時等回了院子就叫人趕忙把史湘雲送回了保齡侯府,叫她短時間不要在來,生怕林安瞧見她再氣個好歹傷了身子,可就真是罪過了。
如此舉動卻是叫保齡侯夫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史湘雲哪一次過去不是要住上個十天半月的,自家不派人去接怎肯回來,有時候老太太還幫著留人,怎麼這次才去了一日就灰溜溜的叫人給送了回來。
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兒,保齡侯夫人不打听倒好,一听到竟是因為史湘雲惹得賈寶玉大鬧碧紗櫥,砸了通靈寶玉,又當眾給林家姐弟甩臉子,氣的林家小爺半夜發熱險些喪了命,才被賈母給送了回來,保齡侯夫人差點沒氣的昏過去。
不是自己的孩子教養起來本就困難,又何況自家前兩日還接了林家送來的禮,說是林家小爺同大姑娘回京,因身上有孝不便登門,便派了管家娘子過來請安,連侯爺都夸贊人家懂禮數好教養,叫自己得空和老三家的一起過榮府瞧瞧那兩個孩子,這會子雲丫頭這是鬧得什麼?
“去去去,把雲丫頭給我叫來。”保齡侯夫人扶著額,想了想又喊住了丫頭,說道︰“罷了,讓她歇著吧,快些備車,去忠靖侯府。”
等到了忠靖侯府,妯娌兩個一拍即合,即刻便趕往榮國府探望,不想竟是已有人先她們一步。
來人正巧要走,史家兩妯娌一見竟是劉太師的兒媳,禮部尚書之妻方氏,各自交換了一個不解的眼神,只因黛玉也在跟前不好多問,待方氏離去,方才喚黛玉至跟前,細細的打量了起來。
“早就想著要過來看看哥兒姐兒,只是一直不得空,今日听雲兒回去,方才听說安哥兒病了,便趕來瞧瞧。”保齡侯夫人拉著黛玉的手,見這姑娘規矩禮儀一絲不差,心里也頗為替賈敏惋惜,又想到史湘雲,臉上也覺得有幾分不好意思來,便同忠靖侯夫人喚了丫頭,一起遞上了給黛玉同林安的表禮。
黛玉道了謝自收下不提,忠靖侯夫人因問道“安哥兒怎麼樣了?可還好?”
“勞煩夫人費心惦記,如今也退了熱,吃了藥又進了些清粥,已是無礙了。”
听聞如此,兩位夫人方才放下心來,見黛玉行事大方進退有度,心下皆是添了幾分喜愛。只是想起史湘雲惹得事故,保齡侯夫人心知混不過去,便對黛玉同賈母笑道︰“雲丫頭不懂事,還請老太太同姑娘多擔待,她爹娘去的早,也是個苦命的,她如今也知錯了,老太太和姑娘別生氣,我這個做嬸嬸的替她賠個罪。”
見她如此,黛玉忙稱不敢,此事便就此揭過,又听忠靖侯夫人笑道︰“今日來也不單為此,前兒姑娘派人過府上來,我們便想著過來看看姑娘同安哥兒,也不為別的,無非就是得空還請老太太帶著哥兒姐兒去我們那坐坐,本都是親戚,應該常走動的。”
賈母听見自然十分歡喜,娘家就剩下這兩脈了,還都封了侯爺,同林家走得近自然百利而無一害,便看著黛玉含淚說道︰“你們都不知道我玉兒的好處,當年都說我的敏兒好,不想玉兒更好,勝過敏兒百倍。她才來了幾日,心里念的都是孝敬我,一會兒給我送點心一會兒陪我說笑解悶,如今小小年紀倒也辛苦,好在他老子也心疼她。”
又略坐了坐,賈母便趕了黛玉回去照顧林安,看著保、忠二夫人,嘆了口氣,抹著眼淚說道︰“她們這些小輩一個比一個可憐,小小年紀,父母皆不在身邊,玉丫頭還強些,好歹有個弟弟,她們父親心里也著實記掛著,雲丫頭就孤單了,你們到底只是叔叔嬸嬸。”
賈母傷心,保齡侯夫人和忠靖侯夫人也陪著掉起了眼淚,一時賈母擦了淚,又嘆道︰“雖然你們是嬸嬸,但畢竟雲丫頭如今跟著你們,她呀,我原瞧著是個活潑的,也喜歡她這個性子。但今日再看,這雲丫頭也太任性了些!我也知道你們難做,正巧安哥兒要養著,近日也別叫她過來了,好好叫嬤嬤看著收收性子,不然日後怎麼找人家。”
保、忠二夫人忙點頭應了,互相交換了個眼神,忠靖侯夫人便嘆道︰“老太太心疼我們,知道我們的難處,我們也值得了。”
掃了二人一眼,賈母搖搖頭又道︰“今日還好只是林家,但又因為是林家,我不得不送雲兒回去,你們可知,前兩日連忠明王府都派了嬤嬤過來看望玉兒兩個。”
“忠明王府?”
兩人皆是一驚,保齡侯夫人便忙說道︰“林姑爺可是要調回京城了?沒想到林家竟同忠明王府有舊?那今日來的太師府的方夫人?”
“劉太師是林姑爺的先生,尚書夫人就是奉了劉太師的命過來瞧她們姐弟的,尚書夫人也甚是喜愛玉兒,只可惜安哥兒病著,只好下次再見了。”
言罷,賈母同保、忠二位夫人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其實,劉太師家只是其中之一,這些日子各家派來榮府見黛玉的人自然是瞞不住賈母,老人家瞧見這個陣仗,心道這般情狀只怕國公爺在世的時候才方可比擬,故而心中愈加看重黛玉同林安。
賈母又道︰“府里老大家的是那個樣子,老二家的你們也知道,再者,林丫頭是個口風緊的,她們也派人去了你們府上?瞧瞧,我竟是一絲風聲都不知曉,林家有自己的理事的,沒派人過來的還不知有誰呢,送東西的只怕也都去了林府老宅。”
“老太太放心,我們回去就和侯爺商量,雲丫頭那里,有我們看著,又有了老太太的話,斷不會再出什麼差錯。”保齡侯夫人沒想到林家竟這般有能耐,如今不過是兩個小輩,林如海自己尚不在京城就是這般,往後的林家還指不定會如何呢?
不說保齡侯夫人同忠靖侯夫人回去之後又是如何商議此事,卻說黛玉匆忙回到梨香院,見林安已經醒了,正由奶娘伺候著喝藥,已是無礙了,懸了一天一夜的心此刻才算徹底放了下來。
其實林安這個病倒也真怪不得史湘雲,由杭州上船一路行至京城,林安身子便一直不大利索,搬入賈府至今又諸事繁雜,各色人物擾的林安心緒不穩,李大夫早就給他調養著,又有黛玉等人的精心照料,故而撐到此時方才發作,于此,黛玉也是知情的。
唯一讓她驚訝的就是賈母的態度,入府之後,賈母對她們姐弟也算得上是寵溺了,說實話,連黛玉自己都覺得她倆甚至蓋過了賈寶玉的風頭。至于原因,打死黛玉也不信是因為親情或是什麼亂七八糟的理由,當年真正的黛玉要比他們兩個慘了百倍,賈母又是什麼態度?
只能說,還不是因為她們老爹林如海。
正如原著書中所說,林如海已決心不再續娶,而經過黛玉一番努力,對賈母的教養方式林家也不敢苟同,何況邢夫人身份低微,王夫人態度曖昧,一番查探之後林如海深覺兒子女兒在榮府當真比不得自家,只是形勢所迫,自己還要為黛玉的名聲考慮,而賈府是目前唯一的選擇。
故此林如海思前想後,唯有求助于他人,便列出一份單子交給黛玉,叫她按著單子備好了禮,自己親筆書信給各個故交送了去,望黛玉姐弟在京城期間能得其照拂一二,同時又听取了黛玉的意見,派人送信去了自己的外祖家聯絡感情。
無論離得的有多遠,黛玉默默祈禱此行一定要成功,只要她林家不只有榮國府這一門親戚,日後她姐弟二人的命運便就多了一條選擇。
到底還是因為如今的林家得勢,想明白其中關竅,黛玉不由得十分佩服賈母,暗嘆果然是老狐狸一只,這審時度勢的本領,自己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看著喝完藥一臉苦瓜相的弟弟,黛玉暗自嘀咕了一句︰“加油吧,少女!”(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