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上,高道乾站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望著前方里許遠近的那一片巍峨大城,高道乾不禁心情激蕩,感慨萬千,情不自禁在心中高聲吶喊。
“臨安,我來了!”
臨安,這座即便在幾十年後,經歷了蒙古大軍鐵蹄踐踏,已經失去了往日輝煌的名都大邑,依然讓游歷了半個世界,見多識廣的馬可.波羅驚嘆為世界最為華美、最為富足、最為興盛的城市,足見其繁華無匹。
臨安城內,此刻就生活著四十多萬人,這還沒算上十幾萬駐軍,整個臨安府更是人口超過百萬。要知道,這個時期,即便是歐洲第一大城市—威尼斯,人口也僅有可憐的區區十萬人。
宋朝,這是中國古代唯一不抑商的朝代,也是工商業最為發達、物質最為豐富、思想最為解放、社會發展最為接近現代的朝代;
這是一個文人至上的朝代,文人就是罵了皇帝也不會被砍腦袋的朝代。
宋朝,這也是中華古代史上,科技藝術最為發達的時代,是被後世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相提並論的朝代,更是一個如果沒有被戰火摧毀顛覆,最有可能比歐洲人早上幾百年,提前進入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個朝代。
而臨安,正是這個朝代的精華薈萃之所,財富聚集之地,此刻就要融入這個奢華、典雅的城市之中,這讓高道乾的心情如何能平復下去。
臨安城的北門,正式名稱是余杭門,
運河在臨安城的城北,高道乾此刻就站在臨安城的北關之外。雖然離著余杭門還有里許,可這北關外官道兩旁就已經人流涌動如潮,街兩邊更是店鋪林立,叫賣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
高道乾強抑住心中激蕩的情緒,想著自己身臨臨安這座繁華都市,第一步應該是先找個住處,安頓下來再說。只是這樣一座富足的城市,城里住房一定緊張,租金恐也是不菲,想了想決定,今日就先不要進城,就在這北關之外,先找一個住處,待明日進城探尋清楚再做打算不遲。
正想著,高道乾的肚子突然不爭氣地咕咕叫了起來,高道乾這才想起自己從早上到現在只吃了一頓早飯。抬頭可看看天色,日已偏西,大約在三四點鐘樣子,不由心中暗笑。不要說自己這個一日三餐慣了的穿越者,就是每日兩餐的宋人,這個時候也到了飯口。
古代文化專業畢業,那是必須要學習歷史的,高道乾很清楚古人的生活習俗。古人一向每日兩餐,早飯叫朝食,在上午九點左右。第二頓叫哺食,時間在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
民以食為天,還是要先填飽肚子再說。
高道乾將肩上的包袱拿下來提在手中,夾雜在北關街道上熙攘的人流中,一邊欣賞著街道兩邊的景物,一邊查看哪里有飯鋪。
北關外的這條街市很寬闊,雖然人潮涌動,人聲嘈雜,可也並無交通阻滯,讓高道乾驚訝的是,這麼寬闊的街道,竟然全都是大塊青石板鋪就。高道乾清楚臨安富庶,可也絕沒想到竟奢靡如斯。看著腳下那光滑如鏡的青石板,就知道這條街上每日會有道少人來往行走。
街道兩側店鋪櫛比,擺攤叫賣的小販更是比比皆是,讓高道乾詫異的是,所有店鋪不管大小,也不管客人多寡,更不管售賣何種貨物,每一家店鋪內都干淨整潔,甚至有的店鋪內還裝飾典雅。
高道乾不由心中感慨,到底是南宋的京城,這檔次就是不同。
高道乾一路走過,也見到街道兩側有許多巷口,透過熙攘的人流看到巷口里面的情況,發現這里竟然還是一些大宗商品的集散地,就好似後世的批發市場,有糧米、蔬菜、木材等等不一而足。
唯一讓高道乾不解的是,那些市場里雖然有很多車輛,可他就沒有在這街道上看到一輛拉著貨物的大車,街上的車輛只有一些腳夫推著的獨輪小車。
雖然街道上飯鋪極多,差不多每隔兩三家店面就有一處是售賣吃食的,可高道乾卻沒有輕易進去。
雖然高道乾腰間還纏著那根沉甸甸裹著金餅的腰帶,可在這麼多人注視下,他可不敢輕易拿出來。身上剩下的銅錢只有幾十文,大些的鋪子高道乾思襯著沒敢輕進。
這些天,高道乾為了趕路,每日只是買些炊餅和醬菜充饑,對飯鋪里飯菜的價錢貴賤,他心里很是沒底。
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店面不大、客人只有三五人的湯餅鋪,看那幾人裝束,都是販夫走卒一類做行腳生意的,想必也不會花費許多銀錢來吃飯,這間湯餅鋪他應該吃得起。
看得仔細,高道乾這才邁步走進湯餅鋪。
高道乾一進門,早有伙計迎上來,殷勤地把高道乾帶到空位坐下,又笑容滿面地拿來水牌詢問高道乾要吃何種湯餅。
南宋所有面食,都被稱作餅,烤、烙的叫炊餅。蒸熟的叫蒸餅,比如這時包子、饅頭就被稱作蒸餅,只不過這時的饅頭其實是包子,而所謂包子卻是沒餡的饅頭。水滸中,母夜叉孫二娘做的人肉饅頭,其實就是包子。而煮熟的面食,則稱作湯餅,比如混沌、各種面條都通稱作湯餅。水牌,則就是菜單。
接過伙計遞過來寫滿字跡的水牌,高道乾仔細看過去,上面列著許多面食名稱,有軟羊面、桐皮面、插肉面、桐皮熟燴面、豬樣庵生面、雞絲面、三鮮面、筍潑面、藥棋面、筍厥混沌、肉湯角兒等等一長串的面食。
雖然高道乾知道所謂角兒,其實就是後世的水餃,可看著水牌上那許多不明含義的面食,高道乾還是不免有些頭大,猶豫了半晌,只是撿著自己熟悉的雞絲面點了一碗。
借著伙計取面的時間,高道乾仔細打量起這間再普通不過的湯餅鋪。
湯餅鋪面積不大,廳堂只擺著六張食案,每張食案配置四把木凳,食案和木凳都漆著紅漆,擦拭的十分潔淨,夕陽余輝灑進鋪子里,照的食案和木凳閃著光亮。
高道乾記得前世還是學生時,讀過的一篇關于宋朝人飲食的文章,按照那篇著述所講,宋代人飲食文化極為興盛,在飲食上也極考究,哪怕是臨安街邊攤鋪,也都很留意潔淨、衛生,“凡百所賣飲食之人,裝鮮淨盤盒器皿,車檐動使技巧,心愛食味和 ,不甘草略”。意思就是說,宋朝人在飲食上十分講究,哪怕是街邊小攤,只要售賣飲食之物,所用器具餐具都極為干淨,器具也很精美,在衛生上不敢有絲毫疏忽,否者,講究的宋人絕不會來光顧。
甚至大些的酒肆、店鋪,往往會使用銀質餐具,就是有人叫外賣送餐,用食盒盛送過去,拿出來的也往往是銀餐具。當然,這些銀質餐具自然也不會丟失的,這臨安乃天子腳下,不僅民生富足,大宋可是講法制地。
高道乾再看那幾伙客人食案上,餐具雖然不是奢靡的銀器,可也都是細瓷碗碟,筷子都是制作精巧的竹筷,每人面前還放著筷枕。在前世,除非大飯店,尋常小店是絕對不會有筷枕的。高道乾知道,宋朝人對于筷枕可不是這個叫法,宋人稱其為止著。
再看幾人面食,細瓷大碗中熱騰騰的煮面上都蓋著大塊的豬肉和羊肉,看著吃的滿頭大汗的幾個行腳漢子,高道乾心中不由暗贊,這臨安果真富庶,尋常販夫行腳人平素都能有如此吃食。
及至高道乾要的雞絲面端上來,一大碗熱面上鋪著筍絲、黃瓜絲,還有幾片矮黃,讓人看一眼就有食欲。
所謂矮黃,就是後世的娃娃菜。
雞絲面里雖然也有許多雞絲在里面,可終究比不得其他客人碗里的大片香噴噴的肉片,高道乾暗暗咽了口口水。
餓了一天的高道乾,雖然有些不甘,可聞著雞絲面的香氣,肚子叫得更歡,再也顧不得其它,接過伙計遞過來的竹筷大口吃起來。
十六七的半大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食量自然也好,一大碗熱面,只一會功夫,便被高道乾風卷殘雲一般一掃而空。再看其他幾個客人,還在慢條斯理地悠然吃面,高道乾不由有些赦然。
摸摸肚子,只有八分飽,想著還要吃,可猶豫了片刻還是作罷。
喚過伙計結賬,一碗雞絲面只要十五文,這讓高道乾暗暗後悔,早知如此,倒是實在應該再要一碗面來吃。只是已經結賬,不好再要吃食,便數了十五文銅錢遞給伙計。
不想,那伙計看著高道乾遞過去的銅錢並不接,而是笑著問道。
“小官人。”
官人這一稱呼,在宋代並不是一定指為官之人,而是對有一定地位男子的尊稱。
伙計舉動,讓高道乾不由有些發愣,心中暗想,莫非這伙計見著自己是外鄉人,想要宰客?
正想著,卻听那伙計又道︰“小官人可要一搏?”(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