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輕手輕腳回到臥房,看到海誠睡得正香,她皺緊眉頭長嘆一聲。
汶錦被指婚給蕭梓 做正妃這件事太過突然,挑戰了她和海誠義知底限。他們都太過緊張、激動、興奮,大有揚眉吐氣之感,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
聖旨要傳到柱國公府,因為 瀅縣君是柱國公府二房嫡女。
柱國公府應該昨天就接到消息了,可卻沒人來知會他們,這不是存心讓他們出丑、難堪嗎?事關柱國公府上下的顏面,可沒人去考慮這些。
分家吧!早早擺脫這一府的柱蟲,最好老死不相往來。
把他們一家過繼給長華縣君也好,從此與柱國公府涇渭分明,井河不犯。
第二天一早,文媽媽就把汶錦叫起來,梳妝打扮完畢,到正房見海誠和周氏。
周氏陰沉著臉,眼角還有淚珠,海誠正溫言軟語勸慰她。
看到這一幕,汶錦微微搖頭,沒問因由,打了一個哈欠,轉身就往外走。她走進西梢房,靠坐在涼爽合適的軟榻上,竟然閉上眼,補起了覺。
“姑娘,你快去勸勸老爺和太太,今天可是你的大日子,他們……”
“你都知道今天是我的大日子,他們不知道嗎?這麼重要的日子他們都有閑心吵架,那就讓他們吵個痛快,誰也別去勸,等我打個盹,就傳早飯。”
文媽媽重重嘆了口氣,出去找伺候周氏的下人詢問他們吵架的因由去了。一會兒,文媽媽就回來了,也不說話,沉著臉,臉上都冒黑氣了。
汶錦淡淡一笑,問︰“知道他們吵架的因由了?”
“你說為府里……”文媽媽恨恨咬牙,氣哄哄跟汶錦說了兩人吵架的理由。
听說周氏是因為聖旨要傳到柱國公府,府里昨天就接到了消息,卻沒人來告訴他們一聲而鬧氣,埋怨海誠,汶錦撇嘴一笑,繼續打盹。
“姑娘,這是府里那些人的小算計,就是讓我們家出丑,給大姑娘長臉。老太太不是老爺的親娘,出ど蛾子倒也沒什麼,國公爺怎麼就這麼糊涂呢?太太生氣不是不情理,大姑娘是國公爺的親孫女,姑娘就不是嗎?”
“他們使一些小算計、小手段讓我們出丑,給大姑娘長臉,我們就乖乖听話嗎?國公爺要是不糊涂,能被老太太拿捏嗎?能把國公府弄成這樣嗎?”
他們一家從西南省回來,剛進京,就讓國公府丟了面子、讓海朝沒臉。
在一個無知無畏的小人心里,根本就沒有父子大義,更不會被顧及親情,也不會被道義羈絆。他只想自己怎麼合適怎麼做,沒有什麼東西能真正束縛他。
這樣的人不是大奸大惡,不是偽君子,卻最無情無義,海朝恰是這樣的人。
他的長兄因他而死,他沒有一點愧疚,否則這些年他也不會對長嫂不理不睬。
他的父親因他而戰敗殉國,大軍潰敗數里,死傷無限,海家世襲罔替的爵位也丟了。可他卻頂著父兄拿性命為他換來的最後一任的爵位,活得悠哉樂哉。
于情于理,他都該為父親守孝三年,為長兄守孝一年。
可是,海老太太卻在他守重孝的時候生了海謙,秦姨娘懷上海誠時,他也沒出孝。那幾年,海氏一族受了多少白眼?挨了多少唾罵?被斥責了多少次?
海朝要是有臉有皮有氣節的人,還能活得下去嗎?
海老太太之所以能制服海朝,其實就是強中更有強中手,正好同流合污。
別說汶錦嫌惡海朝這個祖父,就連海誠也早就厭煩海朝這個親爹了。
汶錦看到周氏房里的管事侯嬤嬤進來,問︰“太太和老爺還吵呢?”
“沒吵,一直都沒吵,太太想以不知道為由不去府里接聖旨,老爺正勸她呢。”
汶錦微微搖頭,“太太怎麼糊涂起來了?”
“太太可不糊涂,那指婚聖旨是傳給姑娘的,老爺、太太和姑娘都不去,傳旨公公怎麼傳旨?到那時候,府里不派人來請行嗎?”
汶錦眉頭微皺,很冷漠地看了侯嬤嬤幾眼,嚇得侯嬤嬤趕緊告退了。
“荷風,你把我剛才和侯嬤嬤的對話告訴太太房里的大丫頭,只學話,其它的什麼也別說。太太是真糊涂,還是賭口氣,一試就知道了。”
“是,姑娘。”
汶錦輕哼一聲,抱著迎枕,躺到軟榻上,繼續補覺。過了一會兒,荷風回來了,叫醒汶錦,說周氏讓她到花廳用飯,等吃完飯,就去柱國公府接旨。
“荷風,你讓人留意侯嬤嬤。”
“侯嬤嬤伺候過老姨奶奶,老爺對他們一家都很照顧,姑娘覺得她不對勁?”
汶錦微微一笑,沒說什麼。
前世,她不善于識人,被口蜜劍腹之人蒙騙,最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重生一世,即使有父母疼愛,她也事事小心,只怕一不小心落人口舌。
今天頒下指婚聖旨,最晚一年,她就要出嫁,成為一府,還是炙手可熱的臨陽王府的當家主母。那是富貴鄉,也是是非地,光事事小心遠遠不夠。
即使蕭梓 能為她遮風擋雨,她也要用心經營,防患于未然。
侯嬤嬤是伺候過海誠的生母秦姨娘的人,可她的做派卻很象海朝的平妻白如夫人。白如夫人跟海老太太斗了這麼多年,屹立不敗,能在各房沒有暗線嗎?
吃過早飯,汶錦和海誠、周氏去國子監接了海岩,一起去了柱國公府。
柱國公府所在的街道已灑掃干淨,門前鋪了紅毯,門上掛起了紅燈籠,一派簇新喜氣。門人一身新衣,喜氣洋洋,正跟看熱鬧的路人閑話玩笑。
汶錦一家的馬車停在門口,門人趕緊陪笑上前施禮,說了一堆恭賀的話。又正門打開,讓他們的馬車通行,又一路小跑,把他們帶到了接旨的廳堂。
柱國公府大小主子們全到齊了,男的在外廳,女的在內堂,內外竹簾相隔。
除了海家男子,外廳還有兩個外人,一個是憫王,還有一個是海貴妃宮里的管事太監。這兩人笑意吟吟,比海家人還要高興,海朝父子正陪著他們說話。
內堂里鮮衣搖曳,玉影輕移,卻很安靜,偶爾說話也輕聲細語。
海誠一家進來,先給憫王和海朝行禮請安,又和其他人互相問安。之後,海朝親自領著他們一家進到內堂,給海老太太行禮。
海老太太臉色陰沉,甦氏也一副死了親娘的模樣,倒是白如夫人婆媳對周氏和汶錦熱情有加。幾位姑娘坐在碧紗櫥里,都很沉默,看到汶錦才有了些笑意。
海琪落落大方,拉著汶錦坐下,又行禮道︰“以後還請妹妹多多關照。”
海琳輕哼道︰“以後妹妹成了姐姐,姐姐成了妹妹,這也顛倒太過了。”
“三姐姐這是在質疑皇上和臨陽王殿下嗎?”海玫聲音很高,語氣生硬。
“你吼什麼?這里什麼時候輪到你說話了?”海老太太借題發揮,狠狠斥責海玫,“也不想想自己是什麼身份,得了勢就料不下你了嗎?真是賤人脾性。”
周氏冷笑道︰“六姑娘,你到底是什麼身份?跟二伯母說說,還有,你什麼時候得勢了?你母親家族失勢之前,她也是很金貴的人,你這賤人脾性隨誰呀?”
海玫強忍眼淚,咬牙道︰“二伯母是聰明人,這麼簡單的問題還用問嗎?我當然是隨根了。我母親是金貴人,可我偏偏不隨她,要不能那麼賤嗎?”
“你個臭丫頭。”海老太太氣壞了,要打海玫,被丫頭婆子攔住了。
海玫是三房嫡女,海老太太的嫡親孫女,同她母親一樣,最看不慣海老太太言行品性。她母親還在家廟里,她在府里的日子也不好過,卻是很要強的人。
汶錦很喜歡海玫的性子,也在盡力幫她,讓她的日子好過些。
海璃一身白衣,從碧紗櫥後面出來,跪在周氏和汶錦腳下哀嚎,大哭葉姨娘命苦、冤枉。外廳的人听到了哭聲,連憫王都驚動了,海朝派人進來詢問因由。
海琪拉著汶錦的手,輕聲說︰“四妹妹,听說葉姨娘被暗衛營抓起來了。姐姐愚鈍,不知道她犯了什麼罪。說到底,葉姨娘畢竟是二房的人,有些事也是歪打正著。不如妹妹求求臨陽王殿下,讓他開恩,把葉姨娘放了。”
海琳撇嘴道︰“葉姨娘真是可憐人,她給四妹妹保了一門好親事,沒想到竟落了這樣的下場。這事要是傳出去,外人就是不說忘恩負義,也會說無情無意。”
海玫放聲大笑,“葉姨娘保媒保得高明,遠不如三姐姐這番話說得高明。三姐姐就不恨葉姨娘嗎?听說當時二姐姐、三姐姐和五姐姐都在場,臨陽王殿下救了四姐姐,葉姨娘讓三位姐姐替四姐姐以身相許報答救命之恩,也無可厚非。”
汶錦看了周氏一眼,說︰“五妹妹快起來,我這就請人到暗衛營求情。”
眾人听到汶錦的話,各色目光聚到她身上,都想知道她怎麼請人求情。
周氏趕緊使眼色阻攔,這是海琪給汶錦挖的陷阱,可她卻要往下跳。
“荷風,去跟老爺說大姑娘請我跟臨陽王殿下求情,要把葉姨娘從暗衛營放出來。臨陽王殿下沒在我們府上,不如救憫王殿下更方便,請他跟憫王殿下說。”
“是,姑娘。”荷風明白汶錦的用意,趕緊出去傳話。
海琪有點傻眼,甦氏著急了,眾人的目光更加精彩。
過了一盞茶的功夫,荷風回來了,海誠和海朝都沉著臉進來了。
海誠叫朱嬤嬤進來,說︰“把五丫頭帶到後院看管,今天就別讓她出來了。”
海老太太正憋著氣呢,看到海誠在她面前發號施令,就要發作,被海朝狠狠瞪了一眼。海朝怕海老太太鬧騰,今天日子特殊,他諒海老太太沒鬧騰的膽量。
海朝重哼一聲,威嚴的目光掃過眾人,“不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傳旨官已經出宮了,這麼重要的日子怎麼能隨便胡言亂語?都謹慎些,听到了嗎?”
海老太太不敢應聲,其他人就更不敢說話了,都乖乖听著。
海琪低著頭,羞得滿臉通紅,都氣息都粗重了。
汶錦也低著頭,只是她暗自得意。海琪玩陰謀,她就用陽謀對付,勝敗自現。
“公爺、公爺,長華縣主來了,說是來給公爺和老太太賀喜。”
海老太太嚇了一跳,忙喊道︰“不讓她進來,把她趕走,快,攔住她。”
下人見海老太太如此緊張,趕緊出去傳話了。
海朝很驚慌,听到海老太太說要把長華縣主趕出去,他也沒了主意。海誠要勸阻,又見周氏和汶錦都給他使眼色,他暗嘆一聲,也就罷了。
來報信的下人出去時間不長,又回來了,說長華縣主一行已經進來了。
一名太監站在內堂外,高聲道︰“國公爺、老夫人,憫王殿下請你們去迎接長華縣主。長華縣主是皇族貴女,不能拒之門外,再說她也是國公爺的長嫂。”
“好好好,我們馬上就去。”海朝看了海老太太一眼,就出去了。
海老太太萬般不情願,但還是扶著甦氏的手出去迎接了。
長華縣主一身素色衣衫,身形消瘦,精神卻很好,身體也硬朗。她不用人攙扶,走路的步伐快捷穩當,臉上掛著象是與生俱來的高傲,笑容中透出冷冽。
看到海朝等人,她挑了挑嘴角,沒說話,似乎連一眼都不想看他們。
海貴妃宮里的管事太監做了自我介紹,請了安,又介紹了憫王。長華縣主和憫王互相見禮寒暄,她一邊說話,一邊用清亮的目光掃視海家眾人。
海朝剛要開口,就听到門外傳來喧鬧聲,他知道聖旨到了,趕緊讓人擺香案接旨。海老太太沒理會長華縣主,帶著女眷進了內堂,長華縣主就在外廳候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柱國公府二房第四女賢良淑德,貞靜溫婉,現加封為 瀅縣主,賜于臨陽王蕭梓 為正妃,欽此,謝恩。”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海朝有點納悶,連聖旨都忘記接了。海誠趕緊接過聖旨,再次叩謝皇恩。
憫王和管事太監領傳旨太監到里屋喝茶,海朝和海謙互看一眼,趕緊跟上來。
海謙試探著問︰“敢問公公是只有這一份聖旨嗎?是不是還落下什麼?”
“哎喲,你要是不提醒,咱家還真忘了。”傳旨太監彈了彈蘭花指,說︰“皇上口諭,柱國公長房長女要是願意做臨陽王的側妃,就做吧!朕就不另外擬旨了。”
眾人都被這賜婚側妃的口諭驚到了,唯有長華縣主笑出了聲。(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