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咽喉保衛戰 (修改稿)

十 批亢搗虛 562-573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中悅 本章︰十 批亢搗虛 562-573

    562

    從橢圓型辦公室里回來,美國國務卿就一直陷于深沉的思考之中。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一段不長的時間之後,美國的高能激光系統將恢復。但是,它恢復以後,對于中美雙方,都不再具有先前的意義。

    美國發動的這場扼制咽喉演習,就和他剛才攻擊上海的行動一樣,是為了遏制中國的經濟。這種攻擊會在兩種情形下中止︰一種是完全打垮中國的經濟,另一種是完全無法遏制中國的經濟。東亞時間中午時分,曾經有一段時間似乎要出現第一種情況。在那個關頭,如果中國領導人退上一步,美國也就贏了。可是他們的回答是絕不低頭。這就很可能要出現第二種情況了。

    日本人以逼迫的口吻要美國就從東北亞軍事基地撤出列出時間表。我們本來也要撤的,你們不是不知道。2004年我們就開始逐步撤出中繩,找你們要一點撤軍費用,你們嘟嘟囔囔的還是給了。我們的手是伸得長了一點,到現在伊拉克問題都沒解決,這麼久,快超過越南了。美國其實並沒有能耐真的同時打兩場戰爭。中東與東亞,必須保住一頭。中東是世界能源戰略制高點,必須確保。東亞雖然發展迅速,中日這兩大最有希望趕上美國的經濟體都在東亞,可是,東亞處在能源戰略的下游,都要仰仗上游的供給。既然如此,美國何必強攻這個費力不討好的下游,我們就在上游入手,佔據源頭,我們還可以在中游下手,遏制咽喉。上游中游都在我們手里,下游自然不戰而得。

    攻佔了伊拉克,美國從源頭開始順著能源之河東下,向著下游進軍。第一站要拿下伊朗扼制俄中,可這兩個國家軟磨硬泡就是不辦,明著給美國幾分面子,暗中死頂,給伊朗的大毛拉們撐腰,中俄頂風上,俄羅斯公然幫伊朗建核電廠,各種核字頭的設備公然運入伊朗,中國與伊朗簽下令人吃驚的購買石油大合約、購買油田大合約、建設輸油管線大合約,上千億美元砸了進去,中國人這麼瘋狂,想干什麼?你們倆個實際行動如此,光嘴巴上順著美國說說又有什麼用?你們拖完了原子能署拖聯合國,拖完安理會拖常務理事會,雖然憑空猜測是弱者的行為,可我還是忍不住猜測你們暗中鼓動伊朗人出面硬頂,然後假惺惺明面上順著我們發了一個無關痛癢的聲明議案。然後當然是伊朗站出來否定這些提議中的實質內容。你們在一起演戲。美國不喜歡演戲。美國風格是實質行動。于是拖到今天終于逼得我們采取實質行動。可我們一動手,衛星就看見俄羅斯南部機場、中國西部機場忙碌異常。哼哼,你們兩個還是撕下假惺惺的面具要赤膊上陣了。看來你們從一開始就下定決心在伊朗那里絕不退讓,然後表面上一步步和我們敷衍拖時間,到了最後我們忍不住要出手的時候你們也毫不猶豫撕下面具翻臉動手。彼此彼此,都是圖窮匕見。你們和我們敷衍無非是為了爭取和平的時間,你們現狀比我們差可是速度比我們快,現狀不如而速度超過的一方最好的策略就是爭取時間了。用這個拖時間定律去看國際政治,許多表面繁復的事情就清清楚楚。所以美國不喜歡拖時間,我們要那麼多和平時間干什麼,和平不是實質,實質是利益。口號不是實質,實質是行動。

    老歐洲和中俄沒有本質的不同。有所差別也都表現在嘴頭上。無非是在動嘴階段,老歐洲們說的話比中俄更中听一些,到了翻臉動手階段,老歐洲一定不會跟著我們動手,也不會幫我們動手,最多只能做到不對我們動手。老歐洲的政策分析可以寫一大本書,也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第一句是老歐洲與中國和日本都是處在能源河流的下游,他們的政策在基礎上有著共通之處;第二句是老歐洲離伊朗比我們近的多,伊朗的中程導彈加核彈頭打不到美國卻可以打到歐洲,所以在動嘴階段你們一定真動嘴,到了動手階段你們一定不動手。

    所以此前十幾年我們只能先繞過伊朗站。繼續順流東下,就到了印度站。我們當然要拉攏印度,為此不惜給他核技術。核技術這東西,利益需要支持就給,沒有也給,利益需要封殺就不給,有也不給。當然,離美國遠的可以給,近的絕對不行,甦聯要往古巴運核導彈,古巴導彈危機就只能那樣爆發、那樣結束。印度站初始階段還算成功。後面不好說。同樣是因為利益。印度也要他自己的利益,目的當然是利益,武器只是手段。利益的基礎在于經濟,印度與其他大國的關系最終服從于他的基本經濟利益。經濟利益上,美印經濟聯系密切技術貿易額很高,比印中之間高多了,這決定了我們在印度站初始必勝。可是接下去情況會變化。印度與美國的經濟貿易關系以電子-網絡-芯片這些計算機類技術產品勞務為主,這些東西很好運,一架飛機把一年貿易額運了一半,軟件還用不著飛機運。可是中印之間基礎經濟領域的貿易卻被世界屋脊隔絕。印度8億人口其實窮的叮當亂響,吃飯的經濟還是第一,本來應該是印中之間在基本經濟領域的貿易紅紅火火,勝過跟我們做的軟件芯片這些東西的十倍,印中關系本來應該比印美關系緊密十倍,可是有那條世界屋脊,天然如此,你們又能奈何。可是,二十年前,高瞻遠矚的中國開始了西部大開發。那時國務卿還是一位美國將軍,在一次國際會議場合見到過中國代表——他現在是中國現任的領導人。私下場合大家沒什麼拘束容易發展友誼,國務卿問那位中國代表︰你們的西部大開發,我看出來兩條路線,一條通上海合作組織,一條通往中東石油,是不是還有一條戰略路線,那個準備修建的青藏鐵路,是不是通往中印邊境?那位中國代表笑說︰不止是中印邊境。國務卿說︰你們國內一些熱血青年說有了這條鐵路往中印邊界運兵就有可靠保障,保證你們能打贏下一次中印邊界戰爭。我也有同感。那位中國代表還是笑笑說︰運送比軍隊更厲害的東西。國務卿驚問︰那是什麼?中國代表說︰吃喝拉撒睡的東西。言畢哈哈大笑。

    國務卿當時有些惱火,心想你不願對我這美國將軍透露更多東西可以理解,可也用不著這樣。

    現在懂了。的確是為了運輸吃喝拉撒睡的東西,那些東西比高技術芯片厲害,甚至比軍隊還要厲害十倍。假以時日,中印關系一定後來居上遠遠超過美印關系。

    順著那條能源河流繼續東下,就越過馬六甲海峽,到了南海站。在這里,美國與沿著河流溯流西上的中日勢力迎頭相撞,石油咽喉之戰的爆發就成為歷史的必然。

    身居下游的中日溯流西上沒有錯誤。佔據源頭的美國順流東下也沒有錯誤。新加坡事變的爆發也沒有錯誤。這里唯一可能出錯的地方在于美國的對日政策。聯日制華,哼哼,對待兩個同居下游的國家,卻一廂情願地把政策搞得那麼涇渭分明,行得通嗎?還是同樣,在動嘴階段我們可以這樣說這樣做,但那只是心照不宣,心照不宣就是大家嘴上講心里卻不信。現在到了動手階段,美國還要心照不宣嗎?還要用這樣愚蠢的東西付諸實踐指導軍事作戰嗎?那就演變成自欺欺人。可能會使美軍遭受來自背後的慘重打擊。而且,國際政治的拖時間定律。日本不同于中國,他現狀不如我們卻也相差無幾,發展速度呢,卻比我們還慢。所以中日這兩個國家對美政策的不同在于︰中國拖時間,日本卻是搶時間,比我們還急。

    那麼,再過一會,日本的出鞘的武士刀鋒,必然對準美國!

    國務卿慢慢地把手伸向通向空軍一號的專用電話。

    563

    射出300發aim250導彈不久,美國遠東空軍司令官就命令全體返航。

    東亞時間午後時分,返航途中,司令官在檢討得失。與中國空軍第二集團軍的遠程導彈戰,為遠東空軍挽回了些面子。中國人原來確實沒有那麼多的j12,總統命令南線機群掉頭看來是錯誤的。後來上來的中國空二軍主力,黑壓壓近千架飛機,約半數是甦30、j11、甦27和j10,但是沒發現他們有j12,沒有能力強大的j8電子戰機群(這是值得認真研究的重點之一),頭上沒有一顆衛星,指揮機被k31擊落,電子戰船團的壓制電磁場剛起作用,就被美國海軍的潛射反輻射導彈擊毀。這種條件下,美軍依靠遠程導彈aim250的優勢,打出可能是110對零的戰損比,替美國空軍挽回了一些面子。但是司令官面對先敗後勝的戰局無論如何都高興不起來。因為他清醒地估量出,美國在這場頂級水準的大空戰當中,按空軍的標準還是輸了。

    在空戰頂級武器的比較上,中國的j12壓倒了美國的f22,中國的電子對抗壓倒了美國的。美國空軍只是依靠地球另一面飛來的不對稱的激光,才打掉了中國老虎部隊的電子戰機群,如果那個機群還在,美國只有射程優勢的aim250就不會輕易得手,剛才向中國空軍的遠程導彈射擊的戰果也不會是110︰0,如果他們處于一個政治上允許撤退的戰場而早些使用掉頭戰術,那麼那300發aim250就可能在推進劑用盡後全數落空,並且,如果中國人掌握了制電磁權的話,遠程導彈就不能制止他們空2軍的主力機群沖過來,沖過來之後的近戰,f22也不比甦30和j11佔優,盡管j11沒有裝備那種令人膽寒的周緣矢量位移系統。

    純以空軍的觀點來看,中國人的問題在于數量。如果今後的空戰中,中國人有足夠的j12和電子戰機群,那麼美國空軍將如何應對呢?美國空軍會不會不可避免地一次次全軍覆沒呢?不不。如果我們已經知道中國人的頂級空軍比我們領先10年,那麼美國就需要修改戰略而不是修改戰術。遠東空軍的基本戰略就應該是——不要在中國人的家門口招惹他們。

    如果空軍戰略做出這樣的修改,那麼美國的勢力範圍邊界就應該從中國沿海後退1000公里。那塊地帶就屬于中國人了。包括台灣在內。

    還好,中國沒有航空母艦。不然,那個地帶的寬度就遠不止1000公里。航空母艦很容易造,中國人造航母沒問題,但是艦載機、人員訓練和護衛編隊卻不那麼容易辦到。

    美國空軍黯淡的日子應該不會很長。f34、f35都屬于與f22相近的水準,能夠垂直起降就是了。對于海軍,垂直起降當然很有意義,但是對于空軍講究的制空戰機,垂直起降還是犧牲了一些性能,它增加的機動性,也比不過中國人的周緣矢量系統,比不過,還差很遠。

    空軍部準備以2年內成軍的f37作為過渡,而迎來嶄新的絕代天驕——f41。

    但是,不必了。今天上海東一戰,必然將f41計劃送進字紙簍。美國一定要拿到周緣矢量位移技術,用到下一代戰機上。從那以後,才能重新和中國人平起平坐。

    遠東空軍主力機群的掉頭不是戰術性的,不是只為了躲中國人可能射出的遠程導彈,而是戰略性的掉頭—掉過頭去對付日本人。遠東空軍不應該叫遠東空軍,那是二戰後遷就英國人的做法。英國人早就不值得遷就了。應該叫西太平洋空軍。

    剛剛接到的情報表明,日本空軍主力在越過東海日本線以後並沒有遭遇中國空軍的抵抗,他們也沒有對油田區的中國海軍艦只做出任何攻擊,然後突然向東回轉,即將截斷美國遠東空軍機群返回中繩的退路!日本人要干什麼?他們是要支援發動了獨立運動的台灣嗎?還是他們要先我們一步動手了?.

    司令官的思考在這里被打斷。此時,他听到了第一次明語警告︰

    “美軍機群不得進入中繩附近的日本領空!”

    “你方機群必須立即南下,返回台灣或者f國基地降落!”

    什、什麼?!

    司令官讓聯絡參謀負責質問日本人,自己則向華盛頓緊急報告了情況,話音未落,指揮機內偵測參謀驚慌地向他報告︰“東南日軍機群方向射來900發導彈,掠海飛行,方位xxx,xxx,高度xxx速度xxx,將于300秒後與我機群相遇!”

    564

    美國遠東空軍第二攻擊波機群掉頭後向東南方向飛行,與日軍大機群的飛行軸向夾角近50度,雙方都朝著大致東面的方向飛,不過這里面的味道大不相同。美國遠東空軍滿腹密圈琢磨著配合杜特立中校行動攻佔中繩的動手時機,日本空軍則眼楮不僅盯著美軍大機群,還盯著台灣基壟。

    日本空軍主力此前在越過東海日本線後並沒有遭遇中國空軍的抵抗,他們也沒有對油田區的中國海軍艦只做出任何攻擊,就突然向東北轉向,眼下的位置已經截斷了美國遠東空軍的退路!司令官接到日軍的警告後讓聯絡參謀負責質問日本人,自己向華盛頓緊急報告了情況,話音未落,指揮機內偵測參謀驚慌地向他報告日軍機群方向射來900發導彈!司令官命令一位參謀“不間斷地”直接向五角大樓報告情況的發展,一面命令對導彈來向做電子偵搜,下令機群向南轉向,先延長與導彈群交匯的時間,

    這對于華盛頓做出那個艱難的政治決定是非常需要的,對杜特立中校行動時機的配合也是十分需要的。

    30秒之後,對日聯絡軍官報告︰日方不回答。

    司令官指示︰從現在起,與日軍的聯絡不再使用遏制咽喉行動的密碼,改用明碼!

    第45秒,五角大樓指示︰正在與日方聯系,暫時不要采取還擊行動,

    第50秒,電子偵搜初步結果顯示︰發射導彈的方向的確是日軍大機群,但是在日軍大機群後面,中繩西北110海里處,還有一條巨大的人工島,

    司令官跳了起來,腦袋幾乎撞上機艙本來就不高的天花板,命令︰打開那個浮島!

    參謀軍官換入戰區搜索視屏,手指在那個浮島位置上點了一下,人機互動系統立即將那里放大呈現出來。

    似乎有個小點,不清楚。

    參謀軍官的手指再那個小點上又點了一下,小點放大,——是什麼?

    參謀軍官手指連點,司令官伸過頭來看—一個小島—赫然出現!它,它,數據同步顯示,它有20節的速度!不是人工島!

    放大,再放大!放到了最大。那座移動的島嶼輪廓終于浮現—長約2400米,最大寬度約300米,上面數百架似乎是飛機的金屬回波小點隱約可見,頭部顯然具有低興波阻力流線形狀,尾部是一個直徑超出了寬度的巨大圓形物體,它,它,它是—一艘巨大無比的航空母艦!

    “打開情報分析計算機!立即查清楚!”司令官急促地命令道。情報分析計算機運行了15秒鐘。結果是一段不長的文字,標題是︰

    zy研究機構

    565

    美遠東空軍司令官用了30秒鐘看了情報計算機根據輸入特征信息從資料庫里提取出來的簡單介紹,說zy研究機構是台灣國民黨軍隊的一個秘密金庫,主要功能是籌集資金和從事某些尖端領域的研究,這些領域是機身周緣矢量位移系統、……等7項,(其中第4、5、6、7項都只有一個標記,這個標記表示正在調查的最高密級,遠東空軍司令具有調取資料的權限,但在指揮機上無線調取的方式則不被允許)…,至于那艘巨型航空母艦,資料只是介紹說,該研究機構為了籌集資金,從台灣石化工業下游副產品中收取了數量巨大的泡塑材料,平時用某種方式鋪放在海面上,已在高雄瀕海地段拓展出一片人工黃金地皮,可能要效法日本築波產業的做法發展一些商業項目並且使用風力和海浪動力的某種方式發電賺錢雲雲。

    司令官看了,就知道在飛機上得不到最機密的東西,回去再和拳擊手要就是了。如果是台灣國民黨軍隊的企業,就應該不會攻擊美軍。特別是今天台灣軍隊受到中國大陸軍隊和日本“接僑”部隊的兩面打擊,唯一指靠的只剩下美國了。但為了慎重起見——這是對日本人負責——司令官還是使用衛星電話,再次與五角大樓核對這個zy研究機構的資料,很快,五角大樓給出回答︰

    “如果是zy研究機構,那麼他的確是台灣軍隊的一個秘密研究機構。中繩基地雷達監測,也未發現該船有任何熱發射的紅外跡象。不過你們要注意,他們就是美台聯合防衛計劃規定台灣方面準備的離岸浮島式機場,最近從中國渤海返回時裝載了3萬多名輕步兵和大量陳舊落後的裝甲車輛,不過沒有任何艦載遠射程武器。”

    這艘船是去干什麼,司令官暫時無暇研究。3萬名輕步兵是不是中國人準備用于“解放台灣”的登陸部隊?即使是,輕步兵加上t59以前級別的落後裝甲車也無濟于事。眼下要解決的當務之急是︰誰打來900發導彈?

    要點是︰這浮島如果沒有艦載遠射程武器,而且“未發現該船有任何熱發射的紅外跡象”是現實的技術結論,足夠說明導彈不是他發射的,至于那些飛機,既然到現在還沒起飛,對遠東空軍機群也威脅不上。眼下這就夠了。

    其它的可能排除,這900發導彈就是日本人發射的。正在南海迎面與克來星敦戰斗群對戰的那艘潛艦就很可能是日本人的春汛。這都是日軍對小鷹號和里根號航母特混群偷襲的繼續。第二次珍珠港事變還在擴大。冰山正在浮出水面。

    就在此時,五角大樓的命令到了︰“總統已經授權,如果遭到日軍攻擊,可以還擊!”

    美國空軍最強大的對手就是日本空軍。雙方實力差距微小,要想打贏日本空軍必須周密策劃突然發動全力以赴。可是司令官現在遺憾地看到,允許開戰的時候,遠東空軍面臨的作戰態勢已有些不利了。

    機群南向掉頭後,日本人的導彈群切半徑追來,目前距離交匯點還有50秒鐘,日軍機群正擋住中繩方向,距離約200千米,即將飛過漸遠點,即使現在攻擊,導彈也比日軍的至少晚150秒鐘交匯目標,不能再猶豫。司令官命令︰“發射全部aim250導彈!”

    566

    日本空軍的千架大機群返回越過東海“中國線”的時候,日本司令官收到听到了第一次明語警告︰“你們在中國領海上空!必須立即離開!”

    “我們在日本中繩專署經濟區上空。你們是誰?”指揮機內的一位參謀軍官回答,

    “中繩從來也不是日本領土,她一直是中國的屬土。你們必須馬上離開!”警告者的口音帶有澳洲英語腔,語氣沉穩、嚴厲。

    “那麼請教,我們要向哪里飛才能離開你們的領海呢?”參謀軍官語帶嘲笑地問。

    日軍司令官饒有興致地听著對話。這不過是中國反日憤青常作的惡作劇,今天日軍登陸台灣基壟,中國憤青悶不作聲才不正常。只不過他們這次能接通到這架指揮機上,看來倒也不簡單。司令官示意參謀軍官搜索電波來向。

    “如果你們還不掉頭,將遭到攻擊。”沙的一聲,警告者關了通話器。

    參謀查找電波來路,發現竟是來自一顆澳大利亞橢圓軌道通訊衛星的激光通訊!那麼,不是中國憤青。

    難道,澳洲將參與美軍對我們的聯合攻擊?可是為什麼他們要替中國講話?美國難道要把中繩歸還中國嗎?還是美國佬即將發起的外科手術的一部分?動手前布設的疑陣?

    立即與空軍總部聯系,空軍幕僚長指示︰

    1將澳洲衛星的通訊激光波長與你們電腦衛星圖譜里那顆衛星的應有波長對比,判別澳洲衛星是主動發射還是被動反射。

    2在你們前方距中繩190千米處,有一艘台灣國民黨勢力控制的浮島式機場,上面運載了3萬多名中國大陸的輕步兵,有可能是因為海軍和陸軍登陸基壟而趕回去增援,船上沒有射程超過10千米的重武器,但是返回台灣後就對基壟登陸部隊有威脅,我們已準備在他距中繩80千米時用重型氣爆彈摧毀他。你們的回程不要經過這艘船短程防空導彈的距離,如果受到攻擊,也可以炸沉它。

    3注意回程可能遭受美國遠東空軍主力機群的攻擊,必要時,先下手為強!

    這個問題現在被打斷了。

    不久收到美國遠東空軍機群的質問︰為什麼你們向我們發射了900枚導彈?!

    這是找茬,明目張膽的挑釁!美國人立即就要動手了!

    司令官再次緊急請示總部,

    日本空軍幕僚長以岩石般的語氣命令主力機群︰“不用理睬美軍的挑釁,發射全部遠程導彈,先下手為強!”

    司令官懂得幕僚長的意思。太平洋戰爭時的兩次大型航空母艦艦隊作戰,中途島和珊瑚島,日軍得出的結論是一旦發現敵人,就要在第一時間以全部艦載機全力出擊。

    這個理論後來被日本空軍引申為現代遠距空戰的先下手為強的作戰原則。

    日軍機群鎖定美國遠東空軍主力機群發射了全部遠程導彈。

    不久,

    雷達主官報告︰美國遠東空軍向我射出大批aim250遠程導彈!

    通訊參謀報告︰中繩第二軍司令官發來絕密情報,美軍即將對中繩我軍展開攻擊!

    日軍主力機群采用了向中繩加速逃飛的戰術,這樣做一是為了拉長美軍aim250導彈追擊的時間,使得反導武器取得最大效果,二是為了及早到達自航炸彈能夠作用的35千米距離,及早按計劃對美軍中繩各基地予以空中打擊。

    這就使他們及早接近中岳島號到15千米的距離,在中岳島還不想動手的時候,招惹了這位海上霸主。

    567

    中岳島超級戰列艦。

    李中岳對防空火控官說︰“節約一點我們的155空b,還是等他們靠上來,用23子母彈吧。”

    這句話使日本空軍主力機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享受空中金屬彈丸雲模糊打擊待遇的人。

    568

    首次防空射擊,火控官注重首戰效果,安排了過大的射擊密度。

    李中岳登上中岳島號之後,30部10管23毫米副炮的直徑6米/55噸輪盤提升到一級戰備轉速1600轉/分,真空泵開到一級真空功率,在日軍主力機群接近到80千米時再次提升轉速,在日本機群接近到18千米時提升到2300轉/分的射擊轉速。

    李中岳低喝一聲︰

    “開火!”

    6厘米長的棗核形23毫米彈頭從輪盤的儲彈外層沿切線方向頭尾相餃地進入發射管,300條金屬彈丸流射出,6秒鐘之內,2000萬發彈丸低沉呼嘯著撲向日軍剛從春潮油田耀武揚威歸來的主力機群,在預定距離爆炸開來,化成3億多塊彈片碎塊,以每平方米2-3塊的平均密度,遮蔽了高2500米、寬50公里的空間。

    日軍主力機群一頭撞上了這面密不透風的金屬之牆。

    569

    日本空軍主力機群沒有再接到後續的任何警告。上千架飛機的大機群,凝聚了日本新一代空軍的精華。飛行員最少的也經過6年多的訓練,平均飛行時間1500小時。約800架fc01空優戰機代表了日本航空界的最高技術成就,它的多項性能指標達到和超過了f22。

    日本機群司令官並沒有把那艘浮島放在眼里。他認為這是上個世紀中葉的落後兵器,個子雖大,也只能用來嚇唬人。距離20千米時,司令官命令向那艘浮島投放100枚250公斤自航炸彈,這就夠了。司令官要保留主要的對地打擊力量對付中繩的美軍基地。到中國東海跨線招搖一番的目的本來就有借此掩蓋南下突擊中繩美軍的用意。

    先是來自右前方預警機的語不成聲的明語報警︰“襲擊!…一塊—大金屬板!…寬50公里…高2、2、2—高3千米—的、的、的大金屬板!大金屬牆!金屬長城!它沖過來了!速度2、2、3馬赫!”語調已經帶上了戰栗的哭腔。

    所有飛行員都認為這架預警機里有人瘋了。這些fc01飛機的機載雷達不亞于美軍f22的,可是什麼也沒感受到。

    可是,隨後,所有的預警機——8架預指電戰機,都開始了瘋狂而混亂的報告︰

    “巨型金屬襲擊物!有—網格!”

    “…前端—距我15千米——14千米13千米——12、11千米!”

    “它在我的正前方!——上、上來了!”

    “天啊!這是什麼啊!!”

    “不是金屬網!——是……是…是金屬彈雲!——彈雨!彈、彈、彈霧……”

    “它爆炸!爆炸!!”

    所有的飛機作了所有能做的事—射出所有紅外誘餌、電磁成像誘餌、遠程導彈、中程導彈、近距格斗導彈,有人甚至試圖轉過機頭機炮射擊,所有電子干擾都開到最大限度,有人拉高機頭向上逃跑,有人推低機頭向下俯沖,有人左右亂轉上下亂飛做出各種復雜動作,有人把加速桿推到底又打開火箭助推加力,

    無需再解釋來襲者是什麼,所有的反抗逃避都終歸無效,每架飛機都在最後0.5秒的時間里,看到細密如雨霧般打來的彈丸碎塊,這彈丸或許有黃豆大,或許有蠶豆大或許有葡萄粒那麼大或許有魚丸那麼大,它們,如冰雹如暴雨般打來,每一平方米至少有2、3粒!這個數字是飛行員們腦中最後顯現的數字。

    大機群作戰要考慮空間最大容納密度,這是為了相鄰兩架飛機任一架的機動動作不會撞到另一架,上下左右前後都是這樣,這是出于安全性的最低要求,有時出于戰術的考慮,友機的間距還要大些。日軍上千架飛機大機群所佔的空域,最大截面積達260平方公里,即使從其前方攻擊者的角度來看,扁平狀的投影面積也有近80平方公里,

    但是,3億多顆小金屬碎塊,以每平方米2-3顆的平均密度,遮蔽了132平方公里的空間截面,以爆炸後1500米/秒的高速沉沉呼嘯而過,

    彈丸雨霧過後,日軍機群變成數百團火球,沒變火球的飛機,凡是用非鈦合金制造蒙皮的,都被十數發小彈丸碎塊擊穿,凡是使用鈦合金機身的,飛行員坐艙罩都被擊穿了幾個洞,艙罩內壁涂濺上飛行員的鮮血,副油箱被擊穿後起火,掛載導彈被擊穿後冒煙-起火爆炸,而且,所有飛機的發動機進氣口都吸入不止一顆小碎塊,高溫下脆弱的渦輪頓時被打得粉碎,然後還是將飛機引爆為火球或是裂解開來,那些向上、向下逃避的飛機暴露出更大的被彈面積,被更多的小碎塊命中,沒有誰能夠在1秒鐘之內跳到另外一個空域去,

    而在這個充滿了高速金屬碎塊的空間內,飛機的任何隱身技術都無濟于事,小彈丸沒有眼楮,只要飛機在這個大致的空間里哲學地存在就可以了;

    飛機的任何機動動作都無濟于事,那只是金屬暴雨中的舞蹈;

    任何電子干擾、紅外誘惑也無濟于事,因為小碎塊的智商太低,或者說是沒有頭腦,面對千嬌百媚的誘惑,白白辜負了美人恩;

    任何反導導彈甚至機炮射擊都無濟于事,因為導彈和炮彈自己都被更小的東西射穿。

    到此為止,人類所有的空戰武器和戰術都無濟于事了。飛行器發展史到這里腳步踟躇地停頓了一下。

    日本空軍精銳的千架大機群化作了漫天花雨。

    570

    離心炮可以在提升輪盤轉速的較長時間內逐漸積累能量,相當于把每轉圓周長一圈圈連接起來的極長加速炮管的電磁炮,等效炮管長度達到數十千米,因此所需發射驅動功率只有現行電磁炮的萬分之一甚至更低,徹底解決了電磁炮所需超大功率電源與加速炮管長度的矛盾。甚至可以做到發射時零驅動功率,只是利用輪盤已有的轉動慣量,發射期間輪盤轉速緩慢降低,釋出的能量等于射出彈丸的總動能.。23毫米離心副炮若在5秒鐘內共發射9.83萬發200克彈丸、以平均速度527米每秒射出的話,那麼發射開始時彈丸速度是670米每秒,發射終了時彈丸速度為500米每秒,輪盤轉速由2160轉/分將至1590轉/分,這種零驅動功率發射期間初速降低,適合于對付漸近飛行物的彌漫射擊,例如反導射擊。.

    23毫米副炮的直徑6米/55噸輪盤在線速度850米每秒時具有能量9930兆焦,主軸即使使用滾動軸承時每分鐘約損失0.5兆焦,副炮實際上使用了流體靜壓潤滑滑動軸承,每分鐘約損失0.05-0.1兆焦,軸承損失可忽略.

    彈丸在固定軌道內滑行的摩擦損失是主要損耗。彈丸與固定軌道截面曲率吻合,由于離心力的作用,固定軌道處的相對空氣密度最大,而彈丸頭部與固定軌道間形成的楔形會在高速滑行的彈丸與軌道間形成動力空氣潤滑膜,200克彈丸離心力對固定軌道壓力約為48千牛頓,壓強約為96牛頓/平方毫米,這樣輕的壓強不會壓破動力空氣膜.形成的動力空氣膜之下,1發彈丸跑1周長的摩擦損失約0.5千焦,不到彈丸動能的0.7%,損失輕微可以忽略.

    臨戰前一段時間用驅動電機將輪盤加速到接近戰斗轉速的戰備轉速,只有軸承損失和風阻,電機用10-15千瓦的小功率就可以補償損耗維持轉速。…

    現行直接命中機制速射炮的最大射速6000發/分下對1發反艦導彈的攔截概率約為0.6,這是射速太低的緣故。不可突破的反導防御需要高得多的射速。當1枚速度600米每秒直徑370毫米長度4米翼展1米超音速反艦導彈在距艦3000米處與首批反導彈丸相遇,導彈在5秒鐘後到達軍艦,其前段蛇行機動平均垂直速度分量60米每秒、被彈面積約為0.23平方米時,5秒鐘內導彈位置不會超出一個直徑120米面積11304平方米的正投影圓,如要導彈被擊中2次,需離心炮射速達到11304*2/0.23/5=19660發/秒,遠超過現行速射炮的100發/秒,卻在23毫米離心副炮射速範圍之內,導彈被1發200克/相對速度1000米每秒的彈丸擊中後摧毀概率不低于0.9,2次命中摧毀導彈的模糊概率約為1-(1-0.9)^2=0.99,可認為是絕對摧毀這枚超音速導彈.導彈在臨艦時如不做蛇行機動,軌跡分布的正投影面積很小,被擊毀的概率更高.

    離心炮的發射沖擊不是向後而是向正交的側面,後坐力的準確定義在此應為側坐力。23毫米副炮的200克彈丸發射的側坐力約2460公斤,僅和普通內燃機的一只活塞在做功沖程所受沖擊相當,轎車行駛時感覺不到什麼,車載離心炮不難承受,對艦載炮更不成問題。並且,……這些措施大大消減了離心力的沖擊負荷.

    中岳島號周緣上布置了30部10管23毫米離心副炮,主要用作20千米半徑內間接命中機制反導和防空,23毫米炮彈丸有可高爆破片彈、穿甲彈、燃燒彈、子母彈和實心彈丸5種,反導時主要使用高爆破片彈和錐形噴射子母彈,在目標區域炸出十幾塊大小破片,破片速度為原速度疊加上爆炸加速,可達1500米每秒以上,打擊導彈的側面和正面都具有足夠的動能。來襲導彈在不到1秒鐘之內從幾萬發高爆破片彈形成的數十萬塊縱橫交織的高速破片區域內穿越,將無一例外被悉數擊毀。在20千米射程內,每部23毫米副炮來得及可靠擊毀15發以上的超音速反艦導彈,30部23毫米離心炮可以防御每次密度450發的導彈飽和攻擊。現在李中岳用23毫米近防炮打日本空軍的千架大機群,飛機比導彈大得多,當然難逃全軍覆沒的下場,這只能怪這些飛機走得與中岳島太近乎了.

    571

    射向美國遠東空軍主力機群的900發導彈,在接近到50公里時,空速驟然從3馬赫提高到6馬赫。

    572

    美國遠東空軍主力機群。

    情況很不妙。敵方導彈在50千米距離時突然加速一倍,中心計算機象是驚呆了一樣久久拿不出應變方案,司令官也方寸大亂。

    本來這900發遠程導彈還是可以應付的,全頻帶電磁阻塞就壓制了導彈的被動電磁制導或主動電磁制導,機群不是與導彈對開以隱蔽尾焰,而是保持與導彈同向,全體速度都開到2.5馬赫,把尾焰清晰暴露給導彈群,這是出于下列的計算︰

    從發現導彈位置和該時日軍機群位置計算,導彈是在最大射程上發射的,已知日軍最新遠程導彈的最大射程就到這里,與aim250大致相當,900發導彈應該是從900架戰機上發射的,這麼遠的射程,導彈重量使得fc01只能攜帶1發——如果它勉強掛載2發的話,就不能再掛載其它導彈包括格斗反導導彈,他們剛才越過了日本線到不折不扣的中國人的地方轉了一圈,不可能事先就知道不會與中國人發生戰斗,因此要掛載反艦彈藥,至少要掛載自衛的格斗彈,每機1發遠程彈的掛載,期望函數是一擊必殺,形成對美機1.5對1的交叉攻擊,不是任何戰術佯動,而已知的渦扇主推-末端火箭助推方式以最高效率在最大射程和遠程導彈重量下,只能以2馬赫渦扇主推,末端火箭推進要到20公里才可能打開,而這群導彈一直保持3馬赫主推速度飛來,在這個速度區間和推進方式下,燃料耗費率是速度的2.*次方函數——就算日本人的推進技術有了驚人突破,以3馬赫飛了全程,扣除戰斗部重量——如果還有戰斗部的話——剩下的火箭助推佔用重量應為負數,就是說沒有火箭助推了,最壞可能,如果某個驚人發明打破已有計算公式的話,剩下的可能的火箭末端助推距離至多只能有幾千米,建立在這樣的計算基礎上,計算機給出了應對方案,立即就被司令官采納——美軍機群掉頭高速逃跑讓導彈追逐尾焰,每秒鐘導彈與飛機接近160米,導彈在距美機50公里時的剩余射程只剩至多90公里,即使末段啟用火箭助推,最多也只能接近美機群到30公里左右就會力竭墜海,其它的反導措施就不必用了!

    所以,當來襲導彈群在50千米遠就突然加速到6馬赫時,無論是計算機博弈還是人力決策都方寸大亂,這個速度,如果機群保持航向不變,至多48秒後導彈群就追上了飛機!如果為了隱蔽尾焰現在就調頭與導彈迎頭對開,即使降到最低穩定速度,不出24秒就會與導彈相遇!時間緊迫,應該如何決策?

    司令官腦門上滲出了密密的汗珠,命令︰

    施放全部紅外誘餌!

    全體發射反導導彈!

    再堅持一下。司令官不相信日本人有如此超出想像的科技進步,心中象是要說服自己似的不斷重復著,不可能,這不可能,你們就是虛張聲勢要騙我們掉頭對開,好湊上你們的最大射程!最多45秒後你們就會耗盡推進劑而墜海,那時與我們還有2-3秒的距離!上帝保佑啊!

    .

    573

    中岳島動用155毫米離心電磁副炮以2400米每秒的初速和約37度角射出900發制導炮彈,由于是冷發射,當然沒有煙塵火光震動聲響和紅外特征,這些導彈按彈道飛行40多公里後,速度衰減很大,重新接近海面時火箭助推發動機點火,炮彈改平以巡航導彈方式超低空水平飛行,與日軍機群以6千米距離交掠而過,發動機的燃料只用于保持速度而沒有用于初始加速,加上冷發射造成的40多公里的初始距離,使得射程成倍延長,引起美軍中心計算機的混亂,臨近美軍機群到50公里時,末端一次加速到6馬赫,美軍機群孤注一擲保持同向逃飛,當炮射導彈群接近機群到20公里時,更大的意外出現了,

    900發155毫米炮射導彈使用火箭助推2次加速,空速驟然提升到10馬赫!僅6秒鐘,接近美軍機群到5000米,以14.5馬赫的相對速度與1200發反導導彈對穿而過,近半數反導導彈近炸引信感應啟爆,但是破片團被遠遠甩在後面,另一半反導導彈反向折回後以最大末端速度6馬赫追逐來襲導彈群的尾焰,卻怎麼也追逐不上了。

    導彈群剛穿越反導導彈彈幕,就與數百發紅外誘餌撲面相撞,奇怪的是,面對熱情如火的紅外誘餌,155毫米導彈絲毫不為所動,除了幾十發正撞入紅外誘餌燃燒劑燃燒造成的高溫氣團之外,絕大部分都與紅外誘餌擦肩而過,絲毫不受誘惑,直撲美軍機群而去!

    遠東空軍司令官在最後一剎那閉上了眼楮,等待在末日爆炸中的靈魂飛升,2秒鐘過去,卻什麼事也沒有發生!司令官重新睜開眼楮,寬大的電子視屏顯示,所有導彈都沒有追擊飛機的尾焰,而是徑直超越了機群!

    司令官狂喜,指揮機內有人高呼︰“上帝啊!”

    什麼原因使日本人的超級導彈全部失效?司令官的人力思考尚未有任何結果,奇怪的景象出現了︰

    導彈群剛超越機群,就在前方空中全數爆開,導彈的戰斗部發出最後的攻擊!

    155毫米遠程炮射導彈b型為了求得360千米的遠射程,即使依托了高炮口初速獲得200千米以上的無助推初段射程,被火箭助推系統擠剩下來的戰斗部也只有3公斤重,可這3公斤並不是炸藥.

    每個戰斗部在美軍機群前方輕輕爆開後,微小液滴固化膨脹像爆玉米花一樣化成數萬個微小的輕如柳絮的顆粒,一瞬間,近3000萬個玉米花大小的特殊熱敏高爆劑以平均每20平方米1粒的密度翩翩飛舞,彌漫在500多平方公里的扁平狀斷面空間,遮蔽了遠東空軍主力機群的去路,

    只一瞬間,遠東空軍的每一架戰機發動機進氣口都將前面數千平方米內的熱敏高爆絮粒吸入,每個絮粒在隨渦輪旋轉的高溫氣流中輕輕爆炸,將高溫下本來已經很脆弱的渦輪葉片炸碎,高速飛濺的渦輪碎片引起二次破壞,發動機轟然爆炸,戰機隨即解體,

    只有一架電子戰機超出了破壞概率,發動機渦輪碎片只是掀掉了右邊的機翼,飛機拖著黑煙急遽向海面俯沖,機內一位上尉在最後的時間竟恍然悟出中岳島155毫米b型對空導彈的原理,對著話筒高喊了一句︰“不要再用噴射戰機…”,遲來的左發動機的強烈爆炸打斷了上尉的話。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石油咽喉保衛戰 (修改稿)》,方便以後閱讀石油咽喉保衛戰 (修改稿)十 批亢搗虛 562-573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石油咽喉保衛戰 (修改稿)十 批亢搗虛 562-573並對石油咽喉保衛戰 (修改稿)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