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美軍仰攻1團機群的20幾架f22很快進入近身搏斗,雙方都發射了數十發近距格斗導彈,但是兩個因素對美軍來說是災難性的︰在解放軍空前強大的電磁壓制下,美機與導彈的敵我識別信號被湮滅,美機發射的格斗導彈很快就開始同時追擊雙方飛機的尾焰,而1團機群發射的短距導彈,仍然能夠比對計算機內預置的電磁背景,將電磁背景信號以富里埃分析分解成一條條單純的正弦波,予以排除,從而分離出制導信號和敵我識別信號,結果形成了不對稱信息作戰︰1團的導彈只追擊美機。這樣,美機被雙方上百發導彈追逐,不具備周緣矢量系統的f22遭受到近距離的5對1甚至6對1導彈交叉攻擊,根本無法抵擋;另一個因素就是j12的周緣小矢量噴管技術。
j12有一個高壓可燃氣發生器,與通常汽車上用的噴油-可燃混合氣裝置原理類似,但壓力要高一些,在戰機需要變向時,高壓可燃氣注入小噴管並被點燃,產生80kg/cm2的燃燒壓力向外高速噴出,反作用力就給戰機一個急遽強大的變向推力矢量。小噴管口徑約15厘米,每次噴發產生的推力受可燃氣噴油量的大小控制,噴出動能受噴發推力大小和噴發時間長短控制,最大推力是小噴管截面與可燃氣燃燒壓強的乘積約14000公斤力。小噴管沿機身周遭排成前、後兩個環形,兩個環形的間距不到2米,單個小噴管噴發時戰機急遽轉向,例如前環9點鐘小噴管噴發或後環3點鐘小噴管噴發,都可使戰機急遽右轉,轉向角速度是傳統翼舵系統所能做到的10倍以上。若是兩個環的小噴管同時噴發,則在異向噴發時戰機轉向角速度更大,可以在一瞬間翻轉180度,像剛才j12戰機前後兩個環上12點和6點鐘方向的小噴管反向噴發,就使戰機在一瞬間倒翻過來。兩個環的小噴管同向噴發時,可以在1秒鐘之內讓戰機無轉向橫移十幾米,當臨近方向多個小噴管噴發合成更大的推力矢量時,戰機可以在10毫秒內無轉向橫移近2米,這就遠遠超過了現行使用的傳統翼舵偏轉機構轉向的導彈的機動性,也遠遠超過使用主發動機推力矢量變向的機動性。而j12就無需任何主發動機尾噴管推力矢量變向機構,傳統的翼舵變向機構也得以大大簡化。
今天j12與美軍首次交鋒,往往在美軍的短距格斗導彈近身的一剎那,依靠機身周緣小噴管矢量位移系統,j12驟然橫向位移,導彈只得貼著機身飛過去。飛機的機動力遠超過導彈,一對一甚至二對一的導彈攻擊很難打中飛機。
很快,周圍不再有f22身影。
1團長集合起團機群剩余的22架j12,開始向美軍主力機群疾沖。
252
空六師巨網樞紐機。
參謀長盯著屏幕上急速奔來的160個光點,腦子里也在急速地思索著。
盡管f22是重型戰機,盡管缺乏情報資料,但是,從aim250如此遠的射程可以粗略估算出,如果每架f22攜帶2枚aim250,那麼它至多再帶2枚格斗導彈。但美軍如果這樣配置,就太托大了。在與j12初次交手以前,他們應該不敢這樣。前面他們還發射過一批空對地巡航導彈,已經悉數被後面的兄弟部隊擊落。再加上美軍主力機群已經對1團發射的中程導彈和80發aim250,觀察美軍與1團機群搏斗時發射的短距格斗彈的數量,可以推算出,只有少量美機是雙發aim250配置。那麼,眼前這批160發aim250,應該是他們f22主力機群的最後一批遠程空空導彈。
1團應該快頂不住了。
1團是抗美援朝下來的老部隊底子,號稱“老虎團”,戰斗作風硬朗,戰術水平高,飛行員個個技術高超,平均飛行時間在1000小時以上,1團長可稱空戰戰術家,在集團軍內對抗性演習中幾乎打遍各師無敵手,加上全軍最早成軍的j12第四代空優戰機飛行團身份,在軍里一直是響當當的王牌團。
今天面對234架從未交過手的f22和首次面對美軍的新型aim250超遠程導彈,居然打成18︰119,即使大家原來的期望已經很高,1團的表現也是大大超出大家的預料了。
參謀長也清醒地認識到,1團的戰績是我軍掌握制電磁權和j12獨步天下的機身周緣小矢量噴管技術的結果,這兩樣東西對于巨網機群現在都不存在。
失掉了1團機群作為網絡前置節點,電子虛擬成像已經造不出來,而巨網24架j8d都必須準確飛在合成相控陣的陣列節點上,巨網才能發揮功能,任一架j8d偏離節點,中心計算機都會驟然加大運算負荷,當美軍的aim250飛到的時候,別說j8d沒有周緣矢量系統,就是有,也不能用,3架j8d脫離節點的機動就會超出中心計算機的最大運算速度能力。所以,巨網只能緩慢前飛,或是緩慢地整體轉彎。前飛會縮小與敵距離,進入近戰格斗則巨網必然全軍覆沒。轉彎就失去戰斗方向上的功能。
1團剩余的22架j12還敢于向美軍絕對優勢的主力機群猛沖,說明1團長已經冷靜地判斷出巨網機群和整個師作戰的態勢,他們也已經沒有r79和中程導彈了。1團的最後沖鋒,是打算犧牲自己,最大限度地遲滯敵人,為師主力爭取時間,這是老傳統的一往無前壓倒一切的戰斗作風,也是王牌部隊強悍的霸氣。
師長率領的主力低空突擊團即將到達位置。必須堅持最後的幾分鐘。參謀長決心打出手上所有的王牌,最後一拼。
命令2團的40架j12加速前飛,很快再造了一個前置網絡節點,與巨網擬出美軍主力機群右前方的一個虛擬機群,並且更重要的是,這樣可以將巨網的輻射中心源向左前方移出20公里。
命令3團的化學激光炮打掉不受欺騙直沖過來的剩余導彈。
師長親率的主力低空突擊機群應該即將到達開始攻擊位置。
空六師展開全部兵力,奮勇抗擊佔有數量絕對優勢的美軍先進隱形戰機的大機群。
253
飛行中的aim250導彈群。
先是接收到80架f22的遺囑托付式的指令,轉換到彈載主動制導,隨後彈載計算機就發現巨大的輻射源目標向右移動20公里,不暇思索,125發aim250遠程導彈一齊向右轉過一個角度,而另外的35發則不受影響,繼續在被動制導模式下向原輻射源目標飛行。
254
美軍雙機聯網預警機。
看到中國前鋒機群擊落全部美軍40架隱蔽前突機群後,余部以壓倒一切的氣勢直沖過來,軍官們開始慌張了。
情況明顯︰發射了160發aim250導彈,這是102架f22發射的,其中80架在受到猛撲到眼前的解放軍的遠程導彈面前開啟了彈載制導,隨即右轉;而仍然接受被動制導的35發導彈是預警機經f22載機制導的,預警機已經發現,那個巨大的輻射源突然右移約20公里,這次是“空速”25馬赫的右移!有了上次的經驗,軍官們知道輻射源的新座標是假的,是解放軍電磁虛擬合成的,但是真的在哪里?
按上次經驗,在目標應出現的最大概率位置搜索可以踫踫運氣找到真目標,問題是主力機群的80架f22載機被擊落,那125發aim250已經不停使喚,無法再讓它們回到被動制導狀態,而現在的彈載制導就是通向錯誤的死路的制導。現在只剩35發遠程導彈受控、可用,可是,真目標不見了,又應該控制這些導彈飛向哪里呢?導彈群在相對中國機群高速飛行中,時間所剩不多了!
然而,禍兮福所倚,就在此時,氣象計算機報告,5秒鐘後,中國主力機群將從xx號雲塊和xx號雲塊下鑽出,那時e193號低軌衛星就可以提供準確的光學戰場資料。這就是說,盡管中國人使用了空前強大的電磁壓制,但是現在是白天,只要沒有雲層遮蔽,低軌衛星畢竟可以光學地看見中國機群,然後使用激光通訊將照片傳送過來,多星定位系統和中心計算機可以立即根據這些照片計算出中國機群的真實準確位置。
指揮官咬緊牙關,做出了人力決策︰
受控導彈向原目標最大概率位置繼續飛行。再等待幾秒鐘!
255
李中岳乘坐的渤海漁業公司的小型飛機,以100米的高度掠黃海海面飛行,已從韓國濟州島的南面穿過.
已經受到美、日軍艦和飛機的多次詢問、警告,但是小飛機是在公海之上。
小飛機再次受到日本軍用飛機警告後,降低飛行高度到30米。
與中岳島之間連續地交換信息之後,李中岳命令︰消滅e193號衛星!
就在此時,尾隨的日本軍用飛機使用4管高速機槍掃射,小飛機冒出黑煙,通訊設施被擊毀,掙扎著降低高度到10米蛇行掠海飛行,機內人員操起滅火器力圖控制火勢。
256
美軍e193號低軌衛星在430公里近地軌道高度上飛行,從上海東戰區上空一掠而過,數十幅照片以通訊激光發給了美軍上海東主力機群的雙機聯網預警機。
257
美軍的35發aim250遠程導彈撲了過來。
3團的化學激光炮開始射擊,3條看不見的光劍在一瞬間將40公里外的aim250連連擊落。
空六師3團的機載高能化學激光武器的最大射程雖然有120公里,但是如果在這個距離上射擊,激光斑離散面積較大,能量耗費就要加大一個數量級。所以直到40公里距離,3台化學高能激光器才開始齊射。
第一次射擊,為了求得可靠擊毀,功率調到15兆瓦,3道激光立即將40公里外的3發遠程導彈擊毀,其中一發在解體時發生了爆炸。以接近峰值功率的射擊,消耗了大量激光“燃料”,即使在中國稀土催化劑的幫助下,每架激光戰機仍然消耗了330公斤氟化氫合成燃料。
間隔5秒,第二次射擊降低功率到5兆瓦,明顯改變了3發導彈的軌跡,導彈的控制系統失效了。從其中一發被破壞導彈的運動軌跡判斷,激光割傷了它的整流罩,不平衡氣動力分量使導彈做規則螺旋軌跡飛行。這說明功率不能再降了。
第4次射擊後,換能系統超負荷告警燈亮了起來,必須延長發射間隔。8秒鐘後第五次射擊,看不見的強光利劍揮過,20發aim250就逼近到14500米距離了。
3團長咬緊了牙關。壓箱子底的能量“預備隊”必須拿出來了。低溫超導電池釋放出巨大的電流,3兆瓦激光連續3次齊射,超導電池釋出的低溫超流動液態氦分子迅速爬過發射鏡內曲面,吸走了連續射擊的巨大鏡面耗散熱量。超導電池轉入充電工況,與4台大功率螺旋槳發動機同軸的超導磁場發電機發出強大的電流,慢慢地向超導電池注入能量。再次射擊還要至少2分鐘時間。
剩下的11發距離8000米,化學換能裝置警告燈熄滅。第11次射擊。第12次射擊,每次射擊能量降到了最低。
當化學換能裝置超負荷警告燈再度亮起來時,剩余6發aim250遠程導彈的尾跡用肉眼已依稀可見。
3團長做出了破釜沉舟的決定。超級電容支持的第13次射擊。
化學換能告警燈還在亮,第14次射擊。兩架高能激光換能器立即燒毀,剩余的1發aim250以反輻射導引頭制導,從3團防區中間呼嘯穿過,直奔巨網而去。
258
空六師巨網指揮機。
參謀長看到那枚aim250突破3團化學激光戰機的阻擊,直沖了過來。
顯然,美軍導彈能夠直奔這里而來,是由于電磁波頻帶以上的指引,那就是低軌衛星的光學指引。這枚導彈沒有攻擊3團的化學激光機,直奔這里,說明是使用反輻射制導。
那麼,只要巨網關機,這枚導彈就可能找不到目標。但如果它使用多模復合制導,關機就不管用。
更重要的是,師長的低空突擊機群應已到攻擊位置,現在必須要有巨網的目標指引;而且,巨網一關機,虛擬電磁座標失效,2團機群立即暴露,此時受虛擬電磁座標欺騙的125發遠程導彈可能會沖向2團機群;而一團機群即將進入短兵相接的肉搏戰,面對美軍如此巨大的數量優勢,失掉電磁壓制意味著1團機群要受到密集的導彈攻擊,攻擊密度會超過j12的機身周緣矢量噴射系統的防御能力。
巨網雖然重要,但是全面衡量,此時此刻,巨網,不能關機!
參謀長咬住嘴唇不發命令。aim250直撲了過來,一架j8d轟地一聲化作火球,令人欣慰的是,在最後時刻,機身下飄出了降落傘。
巨網中心計算機立即重新調整了多節點合成相控陣雷達。失掉一個節點之後,計算機運算負荷驟然加大,各架j8d都要保持更嚴格的飛行位置,小幅度的偏移都會引起中心計算機超負荷。
259
空六師師長率領的主力突擊機群 第61低空突擊團,終于到達攻擊第一目標的位置。
師長從牙縫里冷冷地迸出5個字︰“一大隊開火!”
一大隊是20架超低空變軸向驅動地效飛機構成的。這種飛機的兩翼上各裝一台大功率螺旋槳發動機,螺旋槳轉向相反。發動機與螺旋槳一體,可浮動在重心位置的變軸向重心軸上。當飛機起降、拉高時,變軸向重心軸轉動發動機,使螺旋槳主軸方向向上,此時飛機處于直升機狀態,雙槳反向旋轉使機身自轉力矩抵消,省去了尾漿,推進效率大大提高。螺旋槳主軸向上指時,飛機可以一直拔高,最大升限可達6000米的高度。螺旋槳主軸與水平的夾角—動力矢量角越小,飛機前飛的速度分量越大,最大水平飛行速度可達340節。當兩個漿的功率不一樣時,飛機向功率小的一側轉彎,一側關機並且漿主軸制動時,飛機急劇轉彎。當兩個漿的動力矢量角和功率都不一樣時,飛機做非平面轉彎。由于飛機依靠變軸向動力系統取得的空間機動性,使傳統的舵、翼控制系統大大簡省。
當動力矢量角趨于零度,飛機可以貼海面在0.5—1米高度上飛行,機翼與海面狹小間隙通過的氣流產生的空氣浮力使飛機可在節省升力因此可在最小飛行阻力狀態下輕快地飛行,即地面效應飛行狀態。
地效飛行狀態下,飛機反射波與海面雜波渾成一體,雷達極難辨識。並且,變軸向驅動地效飛機的機身使用特殊工程尼龍制造,機身表面還處理出一個微孔層,防輻射吸水涂敷材料在偶爾飛濺而上的浪花中保留了水份,更使得機身回波與海面回波無法區分,涂敷材料的顏色也與海面一致。發動機的排氣管向下指向海水,從上空難以察覺這個唯一的紅外特征。只有使用低空機載鑒相合成毫米波多普勒雷達,有可能在3-4公里的距離上檢出速度差信號,這也等于有效雷達發現的概率接近于零。
一大隊在美軍b-1隱身戰略轟炸機群的下方海面,向上面渾然不覺的戰略轟炸機群射出40發導彈,僅僅10秒鐘功夫,當價值逾百億美元的9架b1戰略轟炸機內導彈來襲警告響成一片時,美軍已經來不及采取任何防御動作,9團巨大的火球炸裂,b1戰略轟炸機全軍覆沒,同時,29架擔任護衛的f22戰機被擊落。
當師長“二大隊開火!”的命令剛下達的時候,上方剩余29架f22已經從海面導彈發射的尾焰發現了異常。
29架f22俯沖了下來,在3000米高度被二大隊的36發導彈擊落了26架,剩余的3架俯沖向海面時,雷達沒有給出任何有價值的目標信息,導彈無法射出,直到一架f22的飛行員以目視發現了幾架若隱若現與海面渾成一色的變軸向地效飛機時,過大的速度差使這架f22一掠而過,來不及機炮射擊,這架f22再兜轉回來試圖二次攻擊時,被海面上射來的十幾條機炮火流罩住,立即粉身碎骨,幾乎同時,最後兩架f22被如狼似虎般追逐的導彈群擊毀。
260
美國夏沿山太空戰略部隊指揮部。
10分鐘過去了,排除“強迫收視”病毒的一次次努力都宣告失敗。
緊急備用系統已經啟用,僅30秒,裝備了美國最好的反病毒程序的備用系統就崩潰了,再次被太空傳來的強迫收視病毒攻佔。世界大國國家之間的病毒攻防戰又一次證明,計算機病毒領域矛的發展依然領先盾的發展。
緊急備用系統唯一的貢獻就是剛來得及查找出病毒來源于一顆民用同步通訊衛星。這顆衛星覆蓋了多半個美國的衛星電視傳播,地面站遙控排除病毒的努力一次次失敗以後,關閉這顆同步通訊衛星的報告送到了空軍1號。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