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咽喉保衛戰 (修改稿)

761-770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中悅 本章︰761-770

    761

    至于判斷中國大陸的對台動武戰略,一直是令人困惑的事。.

    非要走到動武一途的時候,中共仍有兩條路可選︰

    一是打過來,然後徹底佔領;

    二是某種程度地小打一下,壓迫和促成台灣建立一個服從中央政府的本土政權,形成台灣人管台灣的統一的一個中國。類似香港。但是重大差別在于︰打一下、撤回來。

    這樣做是基于下列3點考慮︰

    (1)能夠被台灣人民接受,“平穩過渡”,迅速恢復和平、秩序和發展,形成兩岸統一的富裕強大的中國,而不是台灣島戰亂不斷,經濟凋敝;

    (2)國際社會易于迅速接受和承認,美國沒有了武裝干涉的理由,只有承認現狀,接受既成事實,形成新的大中國誕生之始,就避免了國際反對和制裁,迎來和平發展、長治久安的局面。

    冷靜地估計,中共對台灣的武裝佔領很可能招致美國的軍事反撲和全面圍堵,而美國真的動手時,海空力量對比,大陸可能守不住台灣。

    力量對比形成的異常局面︰打下來容易,守住難。

    打一下撤回來的方案就是不守而守。避開軍事短處,用政治長處解決問題。

    (3)小打一下,消滅掉台獨勢力的骨干力量,也打消了基層業者對共產制度實施的種種不理解和經濟顧慮。小打一下已可以消滅台獨勢力和影響,而台灣的統一勢力本來也有相當基礎,新的台灣政權靠攏北京,有大陸的強大支持,必然穩定獲得足夠的執政優勢。

    一段時間之後,讓台灣政府自己提出請中央政府在台灣駐軍等問題,國際方面已經平靜,台灣人民已經認同,那時就是水到渠成。

    此後台灣局勢也很難逆變,道理很簡單︰台灣的軍事實力已被消滅和管控(在統一力量手里),台灣民眾已經受到足夠教訓,美國已經無法支持台獨勢力。

    所以,小打一下是更有效和穩固的佔領,明為與之,實為取之。

    大陸的對台戰略,

    以經濟綱領統一人心是上策;

    快速突然地打一下然後收束是中策;

    死拼硬打、兩岸付出重大代價、台灣打爛長期動亂、中美軍事長期對抗的局面是下策。

    762

    對于中國大陸的軍事戰術的研判,則是認為發起攻擊的主動權在大陸手里,所以大陸攻擊戰術的決定作用超過了台灣的和美國的。

    對大陸攻擊戰術的研判是︰

    (1)突然攻擊台灣本島,速戰速決。

    (2).真正難以對付的攻台戰術,是大陸使用遠程火箭炮巨量、廉價地投擲炮彈,加上使用中程導彈,海峽內台灣艦艇無法生存,島內地面機場無法使用,東海岸岩洞機庫可能被“窒氧”戰術封鎖,島內地面防御陣地、炮兵陣地、雷達和導彈陣地、指管通勤樞紐等很快都被摧毀;

    台灣最後有效的反制戰略應為在遠程火箭炮射程外--台島東海域,以特混編隊加浮島機場構築離岸基地,保障台島制空權,以及長期補給的戰略平台,為堅守--反攻提供支撐點。

    在台海上空最大容量範圍內,共軍如果一次出動1000--1500架較為落後的戰機,用“機海戰術”加上導彈飽和攻擊,美軍如果來援2-3個航母編隊將慘敗。美軍如果集結5-6個航母編隊,或是預構2個以上浮島機場支持400--600架先進戰機,輪流出擊--補充導彈,則解放軍的飽和攻擊仍然無法壓制美軍的航母編隊。

    面對無制導、巨量(數千發以至上萬發)遠程炮彈攻擊,nmd系統無效。

    大陸如果攻擊沖繩、釜山、關島、菲律賓等美軍基地,則將演發成中美大規模軍事對抗,這是中共不願意的。如果不攻擊美軍基地,則美軍反攻時大陸無法守住台島。

    大陸如使用大規模低精度炮擊戰略,將嚴重毀傷台灣平民生命財產,面對問題︰戰後治理很難;打爛台灣違反大陸的總經濟利益。

    因此,突然襲擊速戰速決戰術成敗的關鍵,在于事先隱蔽集結突然發起攻擊,如果能夠突然襲擊,美軍來不及增援,則大陸勝;如果美軍趕來的部隊不多于3個航母編隊,仍為大陸勝;若美軍來得及部署5個以上航母編隊,則大陸難以取勝。

    即使大陸取勝,美軍如果反撲,大陸也很難守住。

    大陸若要守住,必須攻擊沖繩、釜山、關島、菲律賓等美軍基地,與美國人的大規模軍事對抗就不可避免。

    大陸制勝之道,不在戰術上,而在戰略上,就是突然襲擊,“小打一下,再撤回來”。這樣既使得美國沒有出兵理由,也事實上實現了統一的戰略目的。

    763

    大陸的第二種攻擊戰術是︰先打下澎湖。

    這樣做的優點︰

    美軍很可能不出動反撲。

    從制華戰略上說,美國認為讓出外島可以加速使台灣脫離大陸,當年勸蔣先生放棄金門就是為此;而美國的戰略目的是用台灣牽制大陸,只要台灣本島不被佔領,那麼美國人不會為了外島付出與中國開戰的代價。

    佔領澎湖,在軍事上就有效控制了台灣海峽,台灣的海峽海空屏障盡失,大陸隨時可以攻佔台灣,易如反掌︰

    本島對澎湖部署的飛機、導彈的預警時間不到7分鐘,世界上任何戰略防御系統都在技術上失效了,大陸只要打,台灣的空軍、雷達-導彈部隊會立即覆滅;

    澎湖重炮群可以密集打擊對面登陸地帶任何目標,在50-70km射程內,膛線身管炮可以達到誤差半徑50米以內,500公斤以上鑽地彈頭下,防御工事將被摧毀殆盡,重炮射程內無海軍攔截可言,解放軍的兩棲裝甲車直渡2個小時既登陸,台灣無法建立任何有效防御。

    佔領澎湖,既實現了徹底的經濟遏制。首先,台灣無資源,經濟命脈依賴海運。大陸佔領澎湖,則海峽航線為大陸控制,大陸海軍、導彈部隊可以輕易控制高雄、台中、基隆港口;

    也不至于打爛台灣。台灣經濟畢竟是大中國經濟的一部分,自己打爛自己是萬不得已不作的事。佔領澎湖,可以唾手而得台灣,又避免了打爛的悲劇,避免了打爛後佔領的民心歸附問題——這個問題不能小看,打了之後能不能守得住、守得住佔領能否成功,才是台灣問題真正難度所在。

    打下澎湖,則大陸就從軍事、經濟上徹底遏制住了台灣,島內政治生態必然劇變,民眾必然大比數倒向統一,後面的實現和平統一將水到渠成。

    這樣做的缺點:

    不能一蹴而就。而攻佔澎湖,也必然要壓制打擊台灣本島的軍事目標,費事不小。

    764

    大陸的第三種戰術︰封鎖

    封鎖,是最容易實現的軍事手段,但是副作用也很大。

    說它容易,是因為海運船主們都很怕賠錢、怕損船。

    大陸只要在近港口的航線建立檢查站,對進入台灣海域——也就是中國海域的船只進行“入境登記”,船主如果不在登記表內一個中國的主權欄目上簽字,則按國際法大陸完全可以扣船,而如果這樣的簽字實行,則台灣島內人人都明白後面自己應該怎麼做,民間必然立即接受統一主張,不得不接受也罷。

    這只是封鎖的辦法之一。類似的辦法還有很多。大陸動用潛艦部隊也能夠實現封鎖。

    封鎖扼住了台灣的經濟命脈,使台灣不得不俯首听命,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

    但是封鎖的副作用很大︰

    島內民眾生計受到威脅壓迫,政治上會加劇趨向獨立,原來支持統一和三通的工商業主會改變對大陸的態度。

    其次,美軍來得及從容調動集結,集結完成,就可以宣布軍事護航,大陸如果不撤消封鎖,中美仍然難免一戰,只是大陸的突然襲擊不可能了。

    再次,國際社會的反彈也會出現。

    判斷︰除非台灣宣布獨立,大陸不得不對台動武,此時才會把封鎖作為一種輔助軍事手段使用。

    765

    李中岳的報告在分析台灣軍隊的基本判斷之後,也直接分析了美日參戰台海的可能性。

    美國不會徹底地支持台灣,台獨勢力把希望寄托在美國人身上是愚蠢的。

    美國人在台海問題上的基本國策是牽制中國。

    牽制不是砸爛。美國需要中國的穩定+低速發展。美國已經是當今世界的霸主和最富裕國家,因此是現行的世界格局的最大受益人。這個基本利益,使得美國的基本國策是︰保持現狀。

    一切打破這個現狀的努力都是美國人反對的。

    因此,最需要穩定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

    也因于此,中國的不穩定也是美國反對的。

    所以,即使甦聯垮台了,尼克松訪華原因消失,美國今天仍然需要穩定的中國。

    同樣的原因,美國也不希望中國迅速發展。同樣是因為中國如果迅速強大,仍然是打破美國人一統天下局面的偉大力量。

    要中國穩定,就有支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三個公報;

    要阻止中國迅速發展,就有“與台灣關系法”。

    中國雖然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是中國一旦出大問題,取而代之的不是美國勢力範圍的延伸,而是全球經濟體系的崩潰。中國擁有較高素質和較低成本的巨量勞動力,失掉這一環節,其它低成本勞動力的國家無法接替中國能夠提供的中等技術素質的產品,而工人薪酬高的國家無法降低勞動力成本也就無法降低產品成本,所以一旦中國這個世界經濟的巨大的中間環節垮掉,世界經濟的發展現狀就會隨之崩潰。而現狀崩潰的最大反對者,就是現狀下的最大受益者。

    為了台灣和中國開戰,無論勝負,在戰略上對美國都是輸。打垮了中國,美國最大利益既得者的現狀隨之崩潰,打不贏中國也同樣代價巨大。

    利用台灣扼制中國對美國利益來說是錦上添花,而和中國開戰則是動搖根本。

    美國只會在保住根本的基礎上追求更多,而不會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美國在台海參戰問題上的立場,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嚇阻

    幾十年來,先是采取模糊政策,不明確說參不參戰,以此嚇阻中國大陸。隨著中國的實力發展,模糊嚇阻不起作用了,美國就開始明確表態︰“使用一切力量保衛台灣”,進入明確嚇阻階段。等到真的打起來,美國最多是陳兵台海壓中國大陸談判,而決不會全力以赴與中國大打,因此嚇阻戰略的最後階段必定是紙老虎階段。

    台獨勢力只是一群從街頭運動起家的投機的政客,他們看不透這個道理,把所有的賭注都押在美國人身上,因此他們除了最終被美國人犧牲交換和拋棄之外,不會有別的下場。

    766

    對于日本是否會介入台海戰爭的問題,李中岳的報告做出了明確的判斷︰日本人不會參戰

    日本的第一國策是經濟生存。它沒有資源。涉及資源的事才會動真的。

    日本決定出兵伊拉克,並不真的是給美國人面子,而是沖著伊拉克的石油去的。

    日本也希望制約中國的強大。但是迫切性與美國人的沒法相比。

    因為︰

    (1)美國制約中國,是為了保住老大的位置,而即使把中國制約住了,日本也不是老大。其實是為美國人作嫁衣裳。

    (2)日本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程度,大于美國。日本與台灣的經濟聯系,弱于中國大陸。

    (3)真正壓制著日本稱霸的人,不是中國,而是美國。二戰中太平洋戰爭暴發的基本地緣政治經濟因素並沒有消失。日本人去參拜靖國神舍,沖著誰?不是對著中國,而是對著美國。

    (4)日本跟著美國人走,原因是︰

    ——戰後依靠美國的軍事保護傘,節約了巨額軍費,投入到經濟,是經濟得以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

    ——長期以來依靠對美出口順差支撐經濟發展;

    ——假美國人之手制約中、俄。

    (5)但是這三個理由近年都在消失︰

    ——日本自己羽翼漸豐,發展軍備,修改和平憲法,不再肯臣服于美軍保護之下;

    ——對美順差讓位于對華出口,中國市場的吸引力與日俱增;

    ——俄國人是否歸還北方四島問題,近年讓位于從俄國拿到石油,體現了資源第一的國策。

    (6)國際法理上,日本人一貫以波茨坦公告、開羅宣言等規定,推說中國國民政府的戰勝國簽約地位,自己要服從等等,堵中國大陸的嘴。但是這也正是一個中國的文件。是對台灣地位未定論的有力批判。與美國官方否認台灣是中國叛離的一個省的態度是不同的。

    (7)日本在軍事上難以承受中國對其資源供給線的打擊︰

    現實的考慮是,如果一旦與中國翻臉,日本的石油供應航線有近1000海里在中國的海空武力威脅之下,有200多海里甚至在中國遠射程炮火的威脅之下。即使美日加在一起的海空實力即使超過中國10倍,防守住這樣的資源供給線也是極端困難的,幾乎是不可能的。

    何況日本自己的海空實力僅在某些項目上略超中國,而在某些項目上又落後于中國。綜合比較,在中國近海,日本略遜于中國,不可能取得中國近海的制空權和制海權。

    日本新近努力開闢的西伯利亞輸油管線,更是在中國陸軍的虎視之下。歷史經驗表明,國境線300公里以內,中國陸軍是無敵的,包括美國人也不行。

    如果遠了,自然另當別論。

    綜合評價,日本人的資源供給線經過中國近海、近陸,因此不可能敢于冒與中國軍事對抗的風險。

    日本人至多可能因為東海油田的爭奪與中國開戰,而不會為了台灣與中國開戰。日本最想要的是不與中國開戰,又能拿到一些東海石油,既希望借助美國的力量壓迫中國讓步,又不希望自己給美國當槍使,某種程度上,還希望借助中國的力量從美國人那里收回一些對石油航線命脈的控制權。

    767

    李中岳給中央的報告也分析了國民黨和台灣軍隊本身。

    國民黨的社會基礎是50多年前從大陸東渡過去的原在大陸的黨、政、軍和工商界要員、親屬和幾十萬老兵。這些人一到台灣就掌握了台灣的政商資源,成為控制台灣工商業和政府、軍隊的精英階層,形成台灣的政商主流,一方面,他們作為最大既得利益者,讓本地人士感到受到壓迫,逐漸想反抗造反,凡是國民黨擁護的他就要反對,為反對而反對,國民黨反共,反對派們就有不少人包括李登輝先是共產黨,陳水扁也當過左翼律師坐過牢;國民黨反對台獨,反對派們就偏要台獨,後來國民黨漸失人心,反對派們發現台獨可以收攏選票,再加上美國的有心利用,反對派終于發展為猖狂的台獨勢力政黨。

    另一方面,掌握台灣政商主流的政黨,在台灣這樣一個高度分工的生產社會中,不可能不是一個代表生產階級利益的政黨,台灣的工商界要獲取經濟利益就必須在生產與交換上與中國大陸合為一體,必然要與大陸展開深度資本合作、生產合作和市場合作,這在政治上必然反映為國民黨反對台獨,主張一個中國。無論誰當國民黨黨主席,無論台獨勢力曾經怎樣甚囂塵上,國民黨只可能以退為進虛與委蛇,不可能更改反台獨的基本立場。即使李登輝這個台獨份子曾經把持了國民黨,但他不能改變這個黨所代表的經濟基礎,

    .最終結果,只能是他出賣和滾出國民黨,而不是國民黨變色。

    這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台灣軍隊作為台灣上層建築的一部分,其政治立場必然也為經濟基礎決定。

    768

    陳水扁在中午過後,就始終呆在他的“總統”辦公室里,哪里也沒去。因為他明白,如果大勢已去,那麼躲到哪里都一樣地不安全,如果大勢還在,那麼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在這間辦公室里。中共講過要實施“斬首行動”。怎麼應付這個斬首行動?辦法研擬了數十種,內外退路準備了十幾條,地下隱蔽所鑿了七八處,從逃跑專機、逃跑專用裝甲車到外國護照真的假的各種行頭以至化妝面具都備下了不止一套。但是,又怎麼樣呢?陳水扁並不真的相信這些。他其實挺同情薩達姆的,也仔細研究過老薩為什麼會被人出賣,深夜噩夢驚醒,常夢見自己也被人從地洞里掏了出來,掏出來時不是要他張大嘴巴驗牙齒,而是要他撩起衣服驗肚皮。他堅信,最好的防護衣就是權力,一旦失掉權力,連最親信的衛隊都會有人打他黑槍,逃到天涯海角也無處可去。

    反復研究的問題是中共會不會動手,在什麼情況下動手。

    國防部的研究結論是,最好的可能是在美國的威懾下中共不敢動手。中共真動手的時候,台灣必定在一開始先頂不住,取勝的希望在于隨後再在美國人的支持下反擊回來。台灣無論怎麼打,都是先輸後贏。

    先輸是肯定的,後贏能不能實現呢?

    購買軍備不是問題的核心。買了軍備也是先輸,輸得慢一點,還是先輸。輸的快慢只有軍事上的意義,沒有政治上的意義。政治上的意義在于後贏。問題的關鍵就在這里。

    能不能後贏呢?關鍵就在于美國人支持的程度。讓帝國主義為你打仗和使用雇佣軍為你打仗的基本道理一樣,都是要付代價。讓街頭流氓出面打架,給錢就行了,請大流氓、大哥級的出手,還可能要給出一塊市面地盤。再大,請一個大國出兵,代價就大得不好算了。當年國民黨政府為了請動甦聯出兵東北,犧牲了外蒙古。現在我們請美國人保衛台灣,要支付什麼呢?買軍火的真正意義就是給美國一筆保護費,如果用錢能買動美國人,那就是美國出兵的最小代價了。

    但是人家不會完全按你的意思辦事。當年蔣介石拿出外蒙古,除了請甦聯出兵東北,深層意思還有請甦聯不要支持中共爭天下。可是甦聯還是明里暗里支持了中共。

    花1萬億台幣買軍火,也是一樣。美國人要是為了這點錢就出兵跟中共打,那是美夢,大家嘴里講講安撫民眾,心里都不信。那幾個軍火公司在國會內是有一批議員,但是他們現在叫中國威脅叫支援台灣叫得起勁,都是為了鼓動情緒造成氛圍賣出軍火,等錢一到手,也就瀉了勁了,你再買軍火我還賣,可是出兵的事就免談了,還是伊拉克化吧。可是國軍自己打怎麼可能打得過中共,何況國軍不僅不想打中共,大概還想打台獨,推翻自己。

    美國如果肯出兵台海,那也決不是看在那幾百億美元軍購的面子上。美國人之所以支持台灣,是因為要制約中國,因為中國現在是世界老二,誰當了老二,老大就跟誰緊張。而美國人支持他陳水扁,卻是因為他擁有民眾支持。總統府一側是開達葛藍大道,以前是介壽路,給老總統蔣介石上壽起的名字,又被他當台北市長時改成現名字,那是山胞的名字,本土化。這條路,記載著外省佬們盛極一時的統治威權,也記載著中國國民黨政權終于被台灣人推翻。窗子正對面的廣場,有“自由民主統一中國”八個大字,每個字一塊大牌子立著,它代表著殘存的外省人勢力和藍營的虛偽口號。右面那條路往淡水河那邊走下去,長長的高架橋下,半地下室似的封閉間隔里,低矮的窗透出昏黃的光,震動和粉塵下有不少工人干活,這些工人中不少自己就是老板,因為租不起正經車間,就選中的橋下工作間做他們的營生,這一邊,就是他陳水扁的社會基礎所在了。陳水扁站在辦公室里,審視著窗外,認為從左向右順時針地一圈,就是台灣從歷史走向未來的道路。

    中共號稱是無產階級政黨,要革資產階級的命,可是有意思的是,在台灣,與中共關系良好的,都是大資產階級,不贊成台獨而要與大陸往來三通的,大都是中產階級,而擁護民進黨支持台灣獨立的民眾,卻大多是下層工農,小作坊主和小業主們。不少台獨要員,包括李登輝先生,早年還當過台灣共產黨員呢。而他這個早年的左翼律師,一再鼓動人民起來推翻國民黨的統治,還坐過政府的監牢。所以,無論藍營勢力怎樣地還掌握著台灣主要的政治經濟企業資源,選舉卻怎麼也選不過民進黨,因為民進黨代表著中下層,人多。

    但是,台灣的中下階層工農群眾為什麼比資產階級要傾向台獨?這個問題的根源,陳水扁並沒有想清楚。他只是一個高能量的選舉操盤手,卻沒有思想和理論,所以他只是一個政客,而不是政治家。他想不清楚這個問題,因而心安理得地認為,廣大基層民眾就是支持獨立,這是民意。所以,這個問題被大陸先行想通,相通以後把國家統一經濟綱領發作出來的時候,台獨勢力的末日就到了。這就是今天的情形。台灣民眾建立在自身基本經濟利益上衷心擁護統一,美國就無法再支持台獨,統一大業,以及統一後的大中國的持續發展建設,就有了無法動搖的根基。

    769

    陳水扁還認為他很明白台灣軍隊的情形。

    從上到下分為三層,最上面,上將的幾乎全部和中將的三分之二,可以認為是能夠支持民進黨政府的,老頑固們都給李登輝換下去了。現職上將里最後一個隱患,前任的防長,3年前在軍購風波記者招待會上,被香港記者問到如果台灣宣布獨立,大陸要動武的話,國軍是什麼態度,這老家伙居然回答說︰“用不著他們打,我們自己打!”一言出口,引起軒然大波,事後在民進黨立委的攻懺下,終于把這最後一個上將隱患給拿了下來。對高階將領,陳水扁有個任用三原則,一是用民進黨員台獨思想堅定分子,二是盡量用本省籍的,三是實在不行,就使用空軍將領接掌各個要位,因為空軍將領掌握不了多少地面實力,發動政變的風險較小。但是即使如此,國軍將官的絕大多數,包括本省籍將領,還是反對台獨。

    3年前,24名台軍現役將領接受《聯合報》訪問,題目是“你贊不贊成防衛性公投”。結果,22人表示不支持“防衛性公投”。這24名受訪現役將領,包括兩名上將、12名中將、10名少將;這些受訪者平均分布各軍種,其中逾70%為實際指揮戰斗部隊的指揮官。

    為什麼本省籍將領還是反對台獨,陳水扁始終沒想透徹。

    中間那個層次很不妙。從少校到少將,3/4是鐵桿統派掌控,那些該死的外省人第二代第三代,頑固不化,死抱著那個早已不存在了的“中華民國”不放。政戰監察系統有一個絕密報告,說有一小撮死硬的少壯統派軍官,成立了一個秘密組織,以消滅台獨光復舊物為己任,很有點中華沙文主義味道,不不,那就是法西斯主義的味道,對政府的威脅很大,並且最可怕的前景是,他們會不會和他們的老冤家中共攜起手來?情治系統已經反復向自己輸誠,表示要根除這個危害國家的軍中組織,但是成效甚微。這說明情治系統也被這個組織滲透了。這個頑固不化的中間層沒辦法都換下來,那是軍隊的中堅力量。對策只能是︰利誘分化瓦解,不再提升他們,而盡快把本省籍的下層軍官提起來接替他們。他們也會老的,把上校和少將這兩個階級的退休年齡再降一點,再過5年,最多10年,也就自然解決了。不會再有外省人第四代了,那就是本省人了。去中國化文宣教育開展得還是有成效的。

    讓人放心的還是少校、上尉以下直至士兵,軍隊下層的至少2/3在自己手里,本省籍子弟是肯于為獨立而戰的。還要大幅度提高士官階級的薪水,讓本省子弟不再把服兵役當作可怕的事,逃來逃去的,他們怕女朋友“兵變”,怕耽誤了時間買不了房子,怕打斷了教育連續性沒法賺大錢。沒關系,這些都可以用錢來解決的,多給你們發點 銀就是了嘛。

    陳水扁認為,各家有各家的難處。大陸的難題在于怎樣頂住美國人的反擊,更難的題目,是怎樣拿下台灣民意,完成戰後治理。美國人比中共厲害十倍吧,可是打下伊拉克容易,戰後治理卻始終也拿不下來,無盡頭的戰亂早晚要把美國拖得受不了。

    但是,今天下午接二連三的巨變,讓陳水扁的如意算盤全數落空了。

    770

    晚飯時分,北京西山軍委指揮中心。

    綜合听取了台灣方向局勢進展的各項報告之後,總書記停住腳步,緩緩地指示︰

    “開始吧!”

    政治局和軍委全體成員情不自禁全體站了起來,精神振奮。大家知道,那個偉大的歷史時刻到來了。

    中國從此恢復了國家統一。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石油咽喉保衛戰 (修改稿)》,方便以後閱讀石油咽喉保衛戰 (修改稿)761-770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石油咽喉保衛戰 (修改稿)761-770並對石油咽喉保衛戰 (修改稿)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