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1
中岳島號超級戰列艦。
各個外環主炮輪盤以最大射速發射炮彈,5萬噸旋轉炮彈還有不到1萬噸沒打出去。
總工程師報告︰所有冷卻劑用盡。下主軸承溫度115攝氏度!主飛輪轉速仍有6轉分!
李中岳命令︰“全速發射主炮炮彈!放棄攻擊目標!不計初速,只是把炮彈甩出去!”
742
李中岳與美國總統的第二次通話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的,這次持續時間更短,只有不到90秒鐘。
李中岳︰“1萬5千發核彈頭正在向你飛去,5000發是你們的,1萬發是我們的。”
美國總統︰“台灣是中、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全、全力支持中國的國家統一,支持中國以武、武、武力統一台灣!美軍願意協助解放軍消滅台、台獨份子!”
李中岳︰“我們現在不會對台灣使用武力了。中國人不會再自相殘殺。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和平統一進程必將立即完成。”
美國總統︰“美國國會正在通過彈劾我的程序,關于銷毀核武器,我沒有權力再說什麼。”
李中岳︰“你們那5000發核彈頭的當量你自己知道。”
美國總統︰“美國願、願意支付給中國足夠的戰爭賠、賠、賠償!”
李中岳︰“我們那1萬發核彈頭的總當量是30億噸tnt。”
美國總統︰“美、美國會宣布全部銷、銷毀核武器的,懇請、懇懇求你們給、給我們一、一點時間!”
李中岳︰“你有5分鐘時間。此後,無論你宣布什麼,結果都是一樣的。”
743
中岳島號超級戰列艦。
旋轉炮彈還有3000噸,主炮各外環輪盤最高線速度1330每秒米,最低的已不足200每秒米,主飛輪轉速仍有3轉分,下主軸承溫度315攝氏度!
總工程師臉色慘白冷汗淋灕,命令︰“下主軸承注水!”
洶涌水流涌入主軸底部,開始變得暗紅的下主軸承部位冒出大團的蒸氣,直沖了上來。
744
北京西山,軍委指揮中心。
中岳島號的實際情況在這里原原本本地展現出來。
李中岳與美國總統的對話被衛星播向了全世界。
大廳里的人們也都清楚听到了。
副總參謀長抬起頭看總長。
總長把軍帽從桌子上拾起來,慢慢戴到了頭上。
總理輕輕地搖了搖頭。
國防部長詢問的目光看向總書記。
總書記苦笑,說︰“把那個人抓回來。”
745
李中岳與美國總統的第三次通話是美方主動要求進行的,緊接在第二次通話之後。這次持續的時間稍長了一點。
美國總統︰“我代表美麗堅合眾國宣布,將按照上合行動條款和時間表銷毀全部核武器。
請、請你立即發出對那些導彈戰斗部的阻斷信號。”
李中岳︰“現在我們談談美國對中國的戰爭賠償。”
(停頓了20秒)
美國總統︰“……講、講啊!請、請講啊!”
李中岳的語氣變得沉穩而慢條斯理︰“美國這次在新加坡外海率先向我艦隊發射大量導彈,隨即派遣大批飛機侵入我東海空域,攻擊我上海市,動用洲際導彈轟炸了我上海市外島,使用高能激光摧毀我大量衛星和飛機,空降兵在我台灣桃園國際機場降落,派遣艦隊侵入我南沙群島,又發射了數以千計的針對我國的載有核彈頭的戰略導彈。
這些戰爭侵略行為,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給中國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
因此,美國必須對這些戰爭侵略行為做出賠償。”
(又停頓了10秒)
美國總統︰“我、我在听,請、請繼續講啊!”
李中岳︰“我們的條件你听好了︰
第一,美國必須把阿拉斯加、關島、夏威夷群島、馬邵爾群島和其它美屬太平洋島嶼割讓給中國。
第二,美國向中國賠償戰費12000億美元,5年內償清,但中國將其中的與庚子賠款美國退轉的相當的部分作為丁亥賠款退轉給美國作為美國青年學習中華文化的資助經費,另外將抗日戰爭期間美國政府和民間直接援華的款項按現時時間價值折合,退還給美國政府和人民,方式另訂。
第三,美國總統必須就此次侵華事件向中國人民做出令我們滿意的悔罪道歉。”
美國總統︰“我代表美麗堅合眾國全部接受這些條款。
請、請你立即發出阻斷信號!只剩不到2分鐘了!”
李中岳︰“這些導彈的戰斗部阻斷信號已經發出了。
但是我們不能保證你們那5000發導彈執行阻斷信號的質量。”
就在此時,雙方的談話被分別打斷。
美國總統接到國會決議通知︰“你被免除美國總統職務,由現任副總統暫代總統職務,即刻生效。”
李中岳則接到中央軍委的命令︰“免除你的一切職務,保留軍籍,即刻生效。”
746
中岳島號超級戰列艦。
旋轉炮彈數量︰零
主飛輪轉速︰零
下主軸承溫度︰27攝氏度
中岳島終于失去了全部戰略打擊能力。
747
一條特急電訊從北京傳向了全世界︰
“中國政府采取緊急行動制止中岳島號超級戰列艦向美國采取的進一步行動”
世界嘩然。許多人暗中長長松了一口氣。
戰後會談整頓階段開始了。
748
北京西山,軍委指揮中心。
從今天清晨美軍“誤射”導彈引發新加坡事變開始,歷經12個小時的全方位不對稱作戰,美國宣布戰敗。
現在,政治局所有成員的目光,都情不自禁盯在了巨大的軍事態勢圖的一個點上,那就是︰
台灣
大家盯住台灣的目光深情流露。國家統一大業今天必可完成,台灣,今天必可回歸祖國懷抱,卻不是使用武力直接解決的。
台灣局勢,今天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現在,要就國家統一的幾個重大政治經濟問題做出決策。
所有在場的政治局成員和軍委委員面前都放著3份材料。
一份是軍委3號預案的台灣部分。
一份是有關部門半年前整理匯報的關于解決台灣問題的綜述材料。
還有一份是總書記讓大家“都看一看”的李中岳寫的《國家統一的經濟綱領》提要。
今天早晨,負責對日工作的政治局委員奉命“把那個人放了”。
那個人什麼話也沒說,听完委員的話,就仰天大笑出門去了。
但是留下了一個信封,請委員轉交給總書記。
委員做了細致有效的工作。
信封內是一封一頁紙的信,和一張光盤。
那張一頁紙的信上,是一個摘要,有些像過去折子的“貼黃”,講了三件事︰
1以數量制質量,以模糊制精確,以簡單制復雜,以經濟制軍事
——與美國霸權主義者軍事經濟斗爭的新戰略
2《國家統一的經濟綱領》
3解決能源問題的三大技術方向
那張光盤,則是全部詳細的資料。
政治局委員做了摘要,寫了題注,使得這份文件變得清晰簡練易讀。看的出來,委員本人至少用了一上午的時間,而且動用了他手下那個卓有成效的班子。
749
委員做的提要比較精練,只有5000多字。大意是說︰
為什麼要提出國家統一的經濟綱領?
一、50年來,經濟綱領以外的手段已用到極限,憑之難以實現統一︰
1武統,現在及今後一段時期,我們不願意動武。不是在軍事上打不贏,也不是怕美帝,而是怕打斷我經濟迅速發展的勢頭。新中國的實力迅速增長有3次︰50年代前半是第一次,被左傾政策和中甦分裂打斷;60年代前半是第二次,被文化大革命打斷;改革開放至今是第三次,尚未被打斷,唯一足以打斷的因素,就是台灣問題。國際反華勢力支持台獨,是利用它牽制、阻止中國的強大。我們利用軍事威懾旨在保持台灣不要迅速分裂出去,贏得時間來建設。依據是︰台灣問題最後必定憑實力解決。
2文的方面,現行策略已用到極限︰
2-1外交圍堵︰台灣邦交國近年已穩定在近30個,再行大幅減少很難。即使減到一個沒有也不行,因為對台灣真正起支持作用的都是非邦交國家,如美國。
2-2政治、外交方面切斷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尚難以做到。因為中國要發展為足以與美國抗衡的強大國家,這個前提下,台灣不找美國,美國也要找台灣。這個工作遇到很大困難,也出現過失誤。利用經濟手段也難以實現以美制台,因為是中國對美國有數百億美圓的出超,這方面的手段倒是握在美國手里的居多。以美制台只是權宜之計,只可利用,不可依靠。
2-3文宣方面,歷史的、政治的、國際法的道理都反復講了,國際社會也基本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大家都在講一個中國。
2-4台灣內的統派力量︰較小,並呈下降趨勢,現在實際上不到30%。
二國家統一的經濟綱領能夠代表群眾的基本利益
(委員注︰下面這篇文章始見于互聯網,首次提出國家統一的經濟綱領)
現在是2000-3-18早上7點。此文發表時,台灣大選已塵埃落定。
人們的關注,集中在宋楚瑜、連戰、陳水扁3人誰會當選上,問題的實質是︰這三人誰當選,並不是頭等重要。現在的態勢下,無論誰當選,都會或明或暗地續走台獨路線,只有程度、方式、緩急、口號的不同,這將是台灣大選後島內局勢發展的主要動向。
其基礎在于︰台灣70%的人,內心深處是想某種程度的獨立,而非心向統一。這個島內群眾基礎,決定無論誰上台,要想鞏固政權,則非明獨即暗獨;決定國民黨統派從主流變成非主流,由台上而台下;決定李登輝能高票當選和選後能夠引導國民黨與民進黨的理念合流;決定美國的干預只是數十年來難以統一的輔助因素而非主要因素。
這個島內群眾基礎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經濟利益。從大陸的基本策略方面檢討,統一的道理來自歷史的、民族大義的、國際法理的,統一的手段有文--談判和圍堵、武--不放棄使用武力兩手,但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或說是主要的策略,是國家統一的經濟綱領及其實施。對于台灣的群眾來說,告訴他獨立有什麼壞處--比如經濟蕭條和戰爭--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告訴他統一有什麼好處,首先是經濟上的好處。這就要提出國家統一的經濟綱領。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綱領是首要的政治經濟政策,決定國家興亡、政權更迭。例如︰
李自成展轉數十年不得,“迎闖王,納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這一正確經濟綱領實施不長時間就得了天下。
共產黨從國民黨手里得天下,靠得是六個字︰“打土豪,分田地”。有了4億農民的擁護,小米加步槍打敗國民黨800萬軍隊才是可能的。
粉碎“四人幫”能夠一槍不發(那時四人幫都是擔任了軍隊最高層領導職務的),是因為四人幫在經濟政策上的倒行逆施︰農民沒有土地,自留地被沒收,連自己種的果樹、養的豬羊雞鴨都被砍了、充公了,被迫去趕“社會主義大集”,嚴重侵犯了農民的基本經濟利益。而解放軍的士兵、班長、排長、連、營長,都是來自農民,軍隊基層的基本經濟利益決定了軍隊基層的政治取向,也就從根本上決定了軍隊的指揮權。
後來的“保駕護航”的重要作用,再後來的軍隊與所辦企業脫鉤能順利實施,都說明根本利益大于暫時利益,說明改革開放這一基本經濟綱領得到人民和軍隊的基本擁護。
11屆3中全會後農村承包式的經濟改革贏得了8億農民的根本支持,奠定了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的群眾基礎,憑此,他可以在12屆3中全會前作了重要的中央組織變革,改革力量自此掌權。但是此後推行的城市-工業改革卻不是一帆風順,兩屆領導班子的更替,六-四風波,及至國企改革的艱難攻關,都是工業經濟改革實施不盡順利的現象反映。工業經濟比農業經濟代表更高級的生產力,有更大規模的分工合作,不是承包制代表的生產關系所能充份適應和容納。改革不得不向先進生產力的方向繼續深化。總起來說,社會主義中國能夠歷經80年代末甦聯、東歐的瓦解而屹立不倒,能夠在新冷戰環境中發展壯大,根本上依賴于正確經濟綱領的實施,使執政黨與大多數人的基本利益密切結合在一起。
共產黨得天下、坐天下最厲害的法寶,就是代表了人民基本利益的經濟綱領,及其有效實施。這個最厲害的法寶,也必須用到解決台灣問題上來。當大陸提出完整的國家統一經濟綱領,並有效實施的時候,也就是說,當台灣老百姓都明白國家統一之後,台灣以大陸為腹地,經濟會得到怎樣的突破發展,工業收入、農業收入、商業收入會增長多少、房子和土地價值會長多少,股票會漲多少,自己和家庭的收入會得到怎樣的保障和大發展,而不只是獨立就要挨打的時候,國家統一就成為群眾的要求,也就為期不遠了。
..
750
經濟基礎決定了國家的統一和分裂。
生產力發展程度的不同階段,要求不同程度的生產分工與合作。
生產力發展程度越高,就越要求更大規模的分工和更高程度的合作,也就越要求政治制度和國家形式能夠適應、能夠集約和統一。
而生產力發展程度低下時,分工規模小,對合作的要求不高,就沒有對高度集約化國家的需求。
我們看到,小農經濟下,每個農戶各自為戰,自給自足,男耕女織,前院養豬,後院種蔥種蒜,少量不能自給的去趕個集交換一下。這樣的生產力分工水平很低,只能產生小農經濟的家長制政治制度,形成一個個小小的獨裁的地主國家,如中國的春秋戰國,歐洲中世紀的上百個城堡國家。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分工越來越細,分工規模越來越大,資本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大規模分工對高度合作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由此,產生的上層建築,包括國家機器,集約化和民主化程度越來越高,表現在國家形式上,也就越來越趨向整合和統一。
因此我們看到,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歐洲先是由眾多的城幫國家整合成十幾個大國,又進而簽訂馬斯垂克條約,整合成歐盟,出現統一的歐洲議會,統一的貨幣,並進一步在軍隊、外交上趨向統一國家。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美國實現南北統一;日本從戰國割據整合成統一國家。
在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的地區,分裂的國家走向統一,如東西德國的統一。
在生產力不夠發達,或發展水平不均衡的地區,國家統一進度緩慢,甚至出現分裂和倒退。例如南北朝鮮至今難以統一,而甦聯出現國家分裂。
.
由此可以歸納︰
(1)國家統一還是分裂,是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發展階段在上層建築的表現;
(2)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總的趨勢是走向國家統一,走向國家之間的整合和合作。例如現階段出現的經濟全球化整合運動。
中國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早已經超越了要求國家統一的階段。
現階段中國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是︰
台灣只有以大陸為腹地,才可能突破瓶頸,進一步向外發展;
台灣只有以大陸為市場,才能得到出口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台灣只有在大陸提供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條件下,才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甚至是才能夠維持經濟不凋敝;台灣只有與大陸的經濟結合互動,特別是與上海-甦杭經濟圈密切結合,形成大中國台海經濟圈,才有可能整體再上一個台階;
台灣只有做到上述與大陸的經濟結合,經濟發展需求對資源價格的拉動作用才會出現,對島內勞動力需求會猛增,勞動工資才會增加,房產價格才會有長期增長,從而土地價格才會長期增長,從而房地產抵押值——工業資金才會充裕,工業才會發展,拉動股市價格提高,從而,人民總收入才會快速、長期、穩定地增加,工商業者的財富才能快速穩定地持續積累;
台灣只有與大陸形成大中國經濟體,才能乘上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列車,享受中國成為當代世界工廠的利益,獲得廣闊的國際生存和發展空間,國際地位才能穩固和提高,融入經濟全球化才有入門權利,各種國際經濟文化組織以至以中國屬幫地位加入聯合國才有可能。
台灣統獨力量的經濟基礎︰
(1)統一力量的經濟基礎在于與大陸的經濟合作根本利益。表現形式上,主要有台灣企業來大陸投資的踴躍,甚至“戒急用忍”的種種限制也無法阻礙,所謂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還表現在近年台灣經濟界要求三通的呼聲日益高漲。因此,要求經濟率先整合統一的力量,是代表高度社會化分工的工業、流通業、金融業力量,由此拉動的相關產業和土地經濟也有相應的利益要求。
(2)農業經濟、手工業、小生產成分、小商販階層,要求的社會化分工程度較低,對合作程度和資本集約化程度要求不高,成為不甚支持統一的力量,甚至在反面宣傳下會傾向獨立。
(3)個體階層和低級勞力階層,不僅對統一沒有需求,還對大生產效率提高後對勞動力的精實有本能的排斥,甚至在反面宣傳下,恐懼一旦統一,大陸廉價勞力的涌入會搶了他們的飯碗,這些人會傾向獨立。
這樣的經濟基礎,形成政治倒置的奇怪現象︰
支持統一的是大、中資產階級,而傾向獨立的確是中下勞工階層,農業生產者、小商小販和小手工業者等。
.
所以,要提出國統經濟綱領,把絕大多數人的經濟利益靠近到統一上來。
.只有引資和三通還不是國家統一的經濟綱領。引資和三通還未能反映大陸與台灣生產力發展到目前階段,其次,吸引台資只是針對台灣資產階級的政策,台灣資產階級本來就是趨向統一的力量。而台獨勢力的社會中下層基礎,勞工和小業者階層,我們尚沒有針對他們的經濟政策。
這樣也就改變不了力量對比。
(委員注︰這篇7年前的文章提出了下列國家統一的經濟綱領,有些我們已經做了,有些在今天可以突出加強)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