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的9月初,朝鮮亂了,烽煙四起。造反、暴動,能搞出了動靜的,割據一地的不下十幾個,成規模,戰斗力強的目前有三家。頭一家就是北方大韓民國政府的義勇軍,其實外人不知道,它的內部也是兩家,有東北軍的義勇軍,有韓國政府的義勇軍,不過他們比較團結一心,看不出分歧。第二家就是漢城暴動的黑帶軍,第三家是江原道江陵地區的紅帶軍。其他的就比較弱小了。
從黑帶軍的表現來看,要求朝鮮各個地方的勢力都團結在李承晚政權的周圍還不太現實,李承晚的權威還是差點啊!
9月13日上午,日軍第1、第23師團在仁川登陸,次日(14日)第7、第24師團在朝鮮半島最南端的釜山登陸了。日本人下的力量不小,一次派出四個師團,其中的第1、7師團是甲種師團。為了配合他們渡海登陸朝鮮,日本國動員了大型商船20艘,日本海軍也幾乎傾巢出動,為陸軍運兵護航,海軍唯一可以出戰的航母鳳翔號到達仁川外海,為日軍提供空中保護,並輔助登陸作戰。
得到消息的黑帶軍自知守不住漢城,他們帶著大量物資和車輛退出漢城,不戰而退,主動撤出,大隊的人馬車輛向西部的山區撤退。他們的這些物資可不是搶奪民眾的,那是搶奪日本人的財產。
但是,他們的這次撤退有一個奇異的景象——大批的民眾,起碼有十多萬人擁塞了大小道路,絕大部分是跟隨著黑帶軍向西撤出漢城,也有向其他方向的。這不是黑帶軍多麼的得人心,而是動亂中屠殺了大量的日本人,現在日軍回來了,定然報復,說不定日本人能夠屠城,不走等死嗎?這里邊也有黑帶軍做了大力宣傳的緣故。
撤退之前,黑帶軍的士兵散布到漢城的大街小巷,他們喊的就是︰“日軍要回來了,日軍要屠城!”
逃跑的人除了金銀細軟之外,第一重要的就是要帶上糧食,帶不走的也要深埋藏匿。
登陸的日軍沒有遭遇戰斗、沒有人阻擊,速度很快,13日的晚上,先頭部隊就進了漢城。
滿目瘡痍的城市再一次遭劫,是更大的劫難。進城的日軍見人就殺,見房屋就燒,不問青紅皂白。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在漢城首次出現了。
此時的漢城在戰前少說也有三四十萬的人口。黑帶軍殺了一遍日本人,撤退時有跟著走了很多人。但是,百姓不是軍隊,不是一聲令下就走的干干淨淨的,偌大的城市,留下來的人依然不少,最低的估計十幾萬還是有的。日軍的這一次屠殺就血流成河了,恐怕比歷史上的南京大屠殺更要徹底,更要瘋狂。因為日本人吃了虧,在朝鮮全國被殺的日本人何止百萬?以日本人的習性他們能不報復嗎?以德報怨那是中國的儒家文化,日本人可是不信這個。
其實漢城里留下來的除了老弱病殘走不了的,相當的一部分是日本國的順民,其中朝奸就不少。他們認為自己忠實于日本人,沒有參與殺日本人,有的甚至自認為自己就是日本人,日本人來了他們是安全的,也有人打著日本的膏藥旗去歡迎大日本皇軍回來。結果是悲劇的,日本人的見面禮是刺刀!其中不乏殘存的真正日本人也同樣遭到了屠殺。
殺人之外就是搶,日本人缺糧,來的都是饑餓的兵,搶奪的重要目標就是糧食,可惜他們搶到的不多。最後就是放火燒,于是整個城市烈火熊熊,據說燒了一個星期。
這個時代的信息交流不發達,否則,這是空前的大慘案,會震驚全世界的。
朝鮮人會記住的,不會忘記,他們也會設法取證,期盼著有討回血債的一天,期盼著報仇雪恨!日本人的大屠殺嚇唬不住朝鮮人,它會激起朝鮮人更激烈的反抗,他們也會更加倍的報復。
這就應了一句老話︰“冤冤相報何時了啊!”
日軍收復了漢城,盡管那已經是一座空城、一片焦土,對于日本國來說也是個勝利,日本國民也是一樣的游行慶祝,高喊著“殺光朝鮮人!”的口號。但是,這個勝利是暫時的,火山已經爆發,那是那麼容易熄滅的?災難在等待著他們,朝鮮將是一個大泥潭!有先知先覺的日本聰明人也看到了這一點,日本國能夠灑脫的罷手擺脫這個泥潭嗎?絕對不能,他們只能越陷越深!現在的日本國里,誰要是說︰“放棄朝鮮吧。”誰就是叛徒,是日本人的公敵!日本人就是一根筋,就是這個習性。
日本人很輕易的收復了漢城。南部登陸的部隊從第12師團殘部的手中接過釜山、光州的防務,第12師團也就乘這批船只回國了。可是日軍再想擴大戰果,收復全部朝鮮那就太難了,也可以說︰已經不可能了。別說整個朝鮮,半個朝鮮也有難度。
朝鮮半島的南半部有幾個像樣的大一些的平原,但是總體來說,朝鮮半島上以山區為主,到處都是大山。在這樣的地形中作戰,重裝備運動困難,得不到發揮,想剿滅對手可是不容易。
另一方面,剿滅對手也要看看對手的實力,如果像東北軍的那種游擊隊水平,誰剿滅誰還不一定呢?
漢城市區的西北部就已經是山地了,所以黑帶軍一出城就進了山,他們很容易躲避日軍的追擊。同時還有另一個方便,如果他們想偷襲漢城也相對容易,山地的復雜地形利于這種偷偷摸摸的,打了就跑的游擊戰。實際上,黑帶軍也沒走太遠,並且到處留下偵查的眼線,日本人只要露出破綻他們隨時可以打回來,襲擊日本人。
漢城西部的山區已經接近了江原道,而紅帶軍佔據的那一片就是江原道的東部沿海地區。所以黑帶軍目前的位置已經接近了紅帶軍。
紅帶軍這麼神秘,到底是什麼來頭?
答案很有意思︰是甦聯的勢力滲透到了朝鮮!
甦聯出兵的具體操作是很容易的。海參崴距離朝鮮的東海岸太近了,六七百里的距離用不了一天,並且東海岸歷來不引人注意,可登陸的地點非常多,眼下朝鮮半島一片大亂,隨便找個地點就可以登陸。只要人數不是特別多,船隊規模小一點,甚至裝扮為打漁船,登上朝鮮半島佔領一個港口不難,後續的部隊、裝備也就有了落腳點。
問題在于甦聯為何要登陸朝鮮,介入這個亂泥潭一樣的亂局?甦聯人的目的何在?
頭一個目的,也是最重要的,當然是對抗、削弱日本的力量,給日本國制造麻煩,由此求得甦聯遠東國土的安全穩定。朝鮮的亂局就是大好的時機,可以人不知鬼不覺的介入,使得亂局更亂。
自帝俄時代起,甦俄與日本就是多年的死敵了,他們對日本人的仇恨不亞于現代的中國。狠揍日本人,那是甦俄多年的夙願,日俄戰爭的仇早晚要報。這也算是個理由吧。
其次,就是對于東北軍,甦聯人是不放心的。東北軍目前是盟友,也是潛在的敵人。張作霖對待甦聯的態度甦聯人是很清楚的,過去他們之間就摩擦不斷,利益的沖突不小。甦聯利用張作霖也是迫不得已,張作霖一旦做大,那也是甦聯遠東地區的威脅,不過目前甦聯還不認為中國的一個地方軍閥可以威脅到甦聯。甦聯如果在朝鮮有一塊地盤,扶植一個傀儡政權,那就對東北軍形成了側後的威脅,可以起到很好的牽制作用,對付張作霖這個地方軍閥就又多了一個辦法。
甦聯人的這個行動付出並不多,充其量幾百門火炮,些許的常規武器彈藥就可以支撐下來,將來或許還需要空軍支援。對于甦聯來說這都不算什麼,就是所謂的四兩撥千斤。付出很小,收獲很大,何樂而不為呢?
甦聯人歷來有擴張領土的野心,海參崴的港口到了冬季就要封凍,他們也迫切的需要一個東方的不凍港口。南朝鮮即便不能成為甦聯的國土,取得一個港口,一個基地也是不錯的結果。
甦聯人這是一舉多得,這麼明顯的利益斯大林盤算得很清楚,因此,出手也就相當的快。
李鴻來是紅帶軍名義上的領導者,他本人是這個時代朝鮮抗日復國革命者中的一員,與黑帶軍領導者樸性泰都是同一個戰壕的戰友,並且他們互相也是認識的。所不同的是,李鴻來逃亡到了甦聯,在那里與甦聯人建立了關系,也受到了甦聯人的教育和訓練,甦聯的這次行動就把他派回來了。
紅帶軍的實際領導者名叫卡里莫夫,漢語、朝鮮語名字叫李熙川,是甦聯國籍的漢人,俄語、漢語、朝鮮語、日語全部通曉。名義上他是紅帶軍的總政委,也是紅帶軍的實際指揮者。這支部隊的上級就是甦聯的遠東集團軍,此時他們屬于西伯利亞軍區。
現在的紅帶軍有兩千五百人。對于編制,甦聯人可是實打實的,不像中國的軍閥那樣虛張聲勢,幾百人就敢自稱為“師”,上千人就叫“軍”甚至“集團軍”“方面軍”。紅帶軍現在就是一個團,李鴻來是紅帶軍的司令。這個團的骨干基本是來自于甦聯的朝鮮人,其他則是江陵暴動的本地地方保安隊,兵員大部分是剛招收的本地朝鮮人。但是甦聯人對于部隊的兵源要求嚴格,不合格的就不能進入正規編制,因此,他們有一個新兵團,現在正緊張地訓練,教官當然是甦聯人啦。
這只部隊的裝備非常好,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外人不知道,紅帶軍另外有一個炮兵團!這可是不得了。不用說了,這個炮兵團實際上就是甦聯紅軍,那里邊可沒有朝鮮人。但是,如果這些炮兵不說話,他們的大部分從相貌上與朝鮮人沒有區別,他們是東方血統的甦聯人,白種人也有,但不多,當然了,這些亞裔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漢族,他們一開口說話就全部是俄語。
為了避嫌,這個炮兵團裝備的火炮全部是日制中小口徑的步兵炮。甦聯紅軍是典型的“大炮兵主義”,他們對小口徑火炮很不滿意,一旦遇到機會,比如說︰繳獲了一門日軍重炮,那麼他們馬上就可以裝備十門重炮。
......
北朝鮮得到短暫的平靜,大韓民國政府在搞政權建設,任命官員,恢復經濟,招兵買馬,訓練部隊。韓國政府控制的義勇軍已經達到了三個支隊(相當于三個師),新建第34、35支隊,金若山少將擔任這三個支隊的總司令,並組建了司令部。東北軍控制的義勇軍也擴大到了兩個支隊(新建一個第六支隊)。
日軍登陸朝鮮的地點是中部的漢城和朝鮮的南部,他們的任務就是重新佔領朝鮮,登陸之後當然不會原地不動,而是四處出擊,已知的朝鮮力量都是他們進攻的目標。南朝鮮的造反者需要鎮壓,北部平壤的韓國政府更是他們進攻的目標。因此,重新佔領漢城之後,第1師團就揮師北上,向平壤進軍,從而打破了北方的平靜,朝鮮的南北就處于全面的戰爭狀態了。
預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93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