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9月11日,漢城暴動取得了成功,但是黑帶軍的傷亡也很慘重。
樸性泰把他的指揮部就設在原總督府,漢城的總督府就坐落在景福宮的前面,它位于漢城的中心,也是便于指揮的位置。
黑帶軍首領樸性泰現在是千頭萬緒,很多的事情都需要立即處理。
頭一件事就是黑帶軍的統一指揮。無論今天的造反還是將來的抗日斗爭,軍隊都是基礎。可是局勢雜亂,容不得他做細致的整頓,只能按照兵力的大小任命各部的頭頭,各支部隊邊執行任務,邊擴充,邊整頓。這種組織方式純屬于造反起義軍的辦法,非常的粗略。
.第二件事,就是屠殺日本人。這個事情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今日不殺,明天日本人又回來了,想殺也殺不了。時不我待,立即動手。
.第三件事就是眼下的軍事部署了,日本的援軍說來就來,往最快里說,今日下午就可能到達。漢城他是不能堅守的,撤退的軍事安排總要有,否則,倉促上陣那就是大潰敗。
.第四件事︰對外聯絡,取得外援,尋找聯手的盟友。
還有一件事,那就是建立政權。但是這個要緩一緩,看看形勢,漢城他還不一定佔得住,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就算完整的一個師團都在他的手上,一個輕裝備的治安部隊能對付日本正規軍的進攻嗎?
目前樸性泰手中的軍隊估計已經過萬了,絕大部分都在漢城及其周邊地區執行屠殺日本人的任務。在總督府這里樸性泰留下了兩千多人,這是他的看家本錢,留在身邊不能動。樸性泰在這里對這只部隊進行基本的整編,調整各層的軍官。這支隊伍就是攻打總督府後殘留的余部,只剩下一千多人了,折損了差不多一半。但是,起義軍的隊伍膨脹迅速,幾個小時的時間,又達到了兩千多人,並且還在迅猛的增加。在暴動成功的熱潮中,在風風火火的氣氛中,只要豎起抗日的招兵旗,只要有糧食、有槍炮子彈,擴充隊伍還不容易?
樸性泰在總督府對外發布的第一個命令就是在朝鮮境內徹底的屠殺日本人!殺干淨,一個不剩!
有點佔山為王的味道啊,他在對全國發號施令了。
向全國發號施令?用什麼辦法?
辦法是有的,樸性泰手中有電台,可以發布通電。
他們殺日本人,有點類似于元末明初中國的中原地區殺韃子。元朝的統治者是蒙古人,他們散落在中原各地做太上皇,作威作福,魚肉百姓。于是起義造反者就約定了八月十五這一天,全國一起動手殺韃子,據說每一塊月餅的餡里都有一個“八月十五殺韃子”的紙條。結果,幾日之間,散落于全國各地的數十萬韃子被民眾屠殺。
現在的朝鮮就是這種態勢,全國男女老幼齊上陣,把身邊的日本人殺干淨。
朝鮮南北三千里的範圍,被殺掉的日本人估計在三百萬到五百萬之間,數量很大。其原因也是日本人把朝鮮當作了皇道樂土,他們也是散布于朝鮮各地作威作福當霸王,這個數量就相當的大了。
樸性泰估計日本援軍的反擊路線有兩條,最要命的一條就是直接在漢城附近登陸,比如仁川就是很好的登陸地點。漢城這一帶是朝鮮國少有的平原,平原地區富庶,但是不容易防守。
樸性泰自己估計,他的黑帶軍目前有一萬左右,未經整編訓練的部隊就是烏合之眾,做不了戰的。第二,就是缺少重武器,現在他的手中幾乎一件火炮都沒有。因此,日本的援軍一到,他只有撤退逃跑的份,對日本正規軍作戰連想都不要想。
日本人進攻的第二條線路就是在南部的釜山、光州登陸。朝鮮全國都亂了,釜山、光州也不會平靜,但是,那里的局面還是日本人控制的,第12師團殘部正在釜山等待回國,他們就臨時擔負起保衛釜山的作用。這也是偌大的朝鮮國中,日本人僅存的控制區了。
黑帶軍就要在仁川方向設置偵探,一旦日軍大隊人馬來了,他得趕緊跑。然後就是預先研究逃跑的方向了,這也要看他對外聯絡的結果。
樸性泰控制著第31師團的主要部分,因此,他的手中是有電台的。有電台就可以對外聯絡,他是不是需要聯絡韓國政府呢?就是李承晚總統的政府。如果你這樣想,那就把問題想簡單了。
打個比方,三國時期,一個造反者,他成勢之後第一個想投靠曹操嗎?在當前的中國,一個成勢的軍閥(比如現在四川的軍閥)第一個想聯系蔣介石嗎?一般都不會的,造反者都不是簡單人物,不經過復雜的演變過程是不會立即向頭號同盟者效忠的。樸性泰現在就是李承晚的同盟者,他們都在抗日,都在為復國努力,但是他們未必互相效忠。
在樸性泰看來,北方李承晚政權的武裝力量是原第32師團,他自己的手里是原第31師團,大家旗鼓相當,力量差不多,為什麼找李承晚?那不是自降身份嗎?
李承晚還沒有足夠的權威,他豎起一面旗子,別人也未必甘心做小弟。
樸性泰第一個想聯系的是中國的東北軍,是張作霖,他要取得援助,也想找靠山,靠張作霖可以,靠李承晚就未必了。
......
東北軍用電報聯絡部隊,用電報聯絡國內友鄰的勢力,都需要有不同的電報密碼。那麼,樸性泰從來就沒有與東北軍聯系過,他使用什麼密碼,使用什麼頻率呢?
無線電報的頻率中有公共頻道,公共頻道中有若干頻率可供選擇,像東北軍大元帥府使用的電台是有標準的呼號,未經約定的通信,就可以在公共頻道上試探著呼叫對方的呼號。對方听到了給予回復,雙方就可以通信了。
呼叫的意思就是不間斷的發報︰“土豆,土豆,我是地瓜,听到了請回答!”注意不是語音,是滴滴答答。
在電報密碼中有一套標準電報碼,就是電報局使用的公用編碼,使用這個電報碼發報就叫明碼電報,它完全沒有保密性,是公開的。當然了,竊听者需要開機,並且剛好調到這一個頻率之上。
樸性泰就是用這個辦法與東北軍取得了聯系,如果他們願意保持長期的電報聯絡,那就要交換電報密碼,以後的通信就保密了。
漢城的信息傳達到了大元帥府,張作霖立即就做了批復,張作霖的批復是︰
“我東北軍在朝鮮事物中只承認大韓民國政府,與朝鮮其他各方勢力都不需要建立正式的聯系渠道。
回復樸性泰︰我東北軍一方希望朝鮮民眾,在大韓民國政府的領導下統一朝鮮各派勢力,完成抗日救國大業。貴方有什麼需要,都要通過韓國政府與我方聯系、交涉。
另外,需要向韓國聯絡官通報此情況。”
張作霖關上了與朝鮮其他方面聯系的大門,這是為什麼呢?
朝鮮是一個小國,國土小,人口少,戰略回旋空間小。面對日本國這個強敵,有利的條件不多,斗爭是殘酷的。因此,朝鮮的一方就要團結為一個整體,才能更有力量。分散的各派很容易被日本人各個擊破。
朝鮮抗日形勢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東北的安危,張作霖是利益攸關的一方,他當然會盡自己的所能維持朝鮮抗日力量的統一,而不是鼓勵分裂。
這也有點像中國的情況,如果中國是統一的,而不是分散的各方軍閥勢力,只要政府不腐敗,不投降,日本人是沒有什麼機會的。也可以說,後來日本大肆的侵略中國,與中國四分五裂的局面有很大的關系。
歷史上就有一個現成的例子,正好說明這個問題。
“西安事變”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過程、結局大家都知道的,就不說了。
回過頭來看事件的經過,我們可以問一個問題︰當時的東北軍、西北軍、南京的國軍、國內各派、延安的紅軍,他們之中都有誰想殺掉蔣介石?誰不想殺掉蔣介石呢?
最不容易說清楚的是東北軍和西北軍,他們算那一派?他們雖然事實上沒有殺掉蔣介石,但是我們可以論斷“不想殺蔣介石”這一派中,肯定沒有東北軍和西北軍。為什麼呢?
西安事變的起點是軍隊攻打華清池,那個戰斗的場面歷史上都有詳細的記載,戰斗也很激烈,蔣介石跳窗而逃,九死一生。作為軍人,無論是張學良還是楊虎城,他們難道不知道刀槍無眼?把委員長置身于槍林彈雨之中,打死了怎麼辦?他們想過沒有?如果他們在乎蔣介石的安全,他們會采用其他的辦法,而不是開槍!
這是反證法︰蔣介石是可能死掉的,張、楊知道這種可能,依然要開槍!你說他們是那一派?
所以說“不想殺蔣介石”的人中沒有張、楊二位。蔣介石死了是一種可能性,有可能一開打,就真的死了!他們料到了,要說沒料到那是騙人,並且應該已經做好了這個準備了。這不是栽贓陷害,是合理的推論。
在戰場上,連長的死亡率不高,但是不等于連長不能陣亡。軍人都懂得這個道理。
這可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歷史是不能編造的,這個話沒有人願意說,那是“利益”二字在左右著人們。
南京的國軍態度如何?兩派都有,這是有歷史結論的,我們就不�@鋁恕 br />
閻錫山、李宗仁當時沒表態(後來還是表態了,那個不算數)。他們歷史上反蔣的次數太多了,為什麼反?就是要蔣介石下台!他們應該算那一派?
紅軍那邊更不用說,當扣押蔣介石的消息傳出來的時候,那是一片歡騰,都說︰槍斃蔣介石!這個也好理解,蔣介石與共產黨可是死對頭了。
好了,全國一致︰殺蔣介石!蔣介石危矣!
但是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這是歷史的奇跡!
幕後的推手是誰?是斯大林!
當時的中國,如果蔣介石死了,我們不能武斷的說中國就要亡國。但是,中國最大的勢力,當時合法的中國政府就要分裂,還可能垮台。如果不說日本必勝,那也是抗日的局勢惡化,汪精衛在國民黨內的影響力就大了,漢奸政權更多。
中國的抵抗力弱了,日本人騰出手來對付誰?那就是甦聯,甦聯將面臨東西兩線作戰,並且中甦之間的邊界線漫長,甦聯的遠東地區運輸線路途遙遠,長達幾萬里,甦聯人防不勝防。這個結果甦聯是無法接受的。
斯大林通過中國共產黨做各個方面的工作,當然也有施加壓力,最後達成新的國共合作,聯合抗日。一舉扭轉了危局,成了皆大歡喜的局面。張學良的這一份歷史功績怎麼看都有點像他的那個“世界名將”!糊里糊涂的功成名就。
西安事變的成果是國共合作,就是兩家不打。有人說促成蔣介石抗日那就扯淡了,蔣介石一直在抗日,用不著誰去“促成”。
斯大林的這個態度還有一個佐證︰西安事變(1936年12月)之後,1937年與南京政府簽訂“中甦互不侵犯條約”,隨後,甦聯支援中國抗日的援華航空隊就立即開到國軍的地區(注意︰不是到延安),支持國民黨軍的抗日作戰。這里僅列出兩個數字︰各種戰機1285架、空地勤人員約5000人,規模夠大吧!如果中國的抗戰與甦聯無關痛癢,斯大林支援中國紅軍好不好?何必支援蔣介石?這一千架戰機如果支援中國紅軍一下子就能把國民黨干趴下!
兩年後,甦聯的衛國戰爭吃緊,他們的航空隊撤回。
......
面對朝鮮出現的多頭勢力,張作霖所處的位置就相當于西安事變時斯大林所處的位置,東北的利益所在,他只能有這一個態度——維護朝鮮抗日力量的統一,反對分裂。大韓民國政府比其他各方,在政治上要成熟的多,支持韓國政府是唯一的選擇。
想一想也有意思,張作霖在中國就是個自行其事的軍閥,面對朝鮮國卻一本正經地主張統一!幸虧他沒有與朝鮮人當面辯論,否則,一個反問,他將如何回答?
樸性泰何去何從?且听下回分解。
---92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