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艄公夫婦倆住的是一個只有三間北屋的農家小院。
這天夜里,三個落難女孩兒住在北屋的西里間。
經過一天的折騰,甄艷茹和王燦菊早已疲憊不堪,頭一挨枕頭就進入了夢鄉。
梅蘭花卻無一點睡意,望著窗外的明月,躺在被窩里想心事。看來,娃娃親這條線索是徹底的斷了。以後又上哪里去找呢?听飛毛腿叔叔的口氣,明天家里肯定有人來接。一進了那個深深的庭院,自己所能做的,只有在上門求親的人員中尋找。然而,所有上門求親的人,都是家庭富有,身心健全的人。有智障的人恐怕連興心都不可能。這就大大的縮小了範圍。如何才能到大庭廣眾里面去尋,去找呢?她在心里回憶著前世人多的地方︰一個是集市,一個是慶典活動。在這個朝代里,集市是有的,而慶典活動還不曾听說過。記得有關于廟會的記摘和描寫︰“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就是平常時候,善男信女們也時常進廟燒香拜佛。如果讓干娘領著我們三個去逛廟……
她很為自己的這個想法高興。這樣一來,既擴大了尋找範圍,又能和甄艷茹和王燦菊多待幾天。她始終認為,退娃娃親不是她的過錯,經過了一場生死考驗,她們應該成為好朋友才對。
第二天早起,梅蘭花就把自己想到寺廟燒香拜佛散散心的想法對甄艷茹和王燦菊說了。
兩個女孩一個十七一個十六,正是貪玩愛湊熱鬧的年齡。更何況家里還有無法擺脫的煩惱,能躲避一天就躲避一天。便欣然同意!
李二嫂听說後一百個支持。高興得說︰“後天就是果村玉皇廟會,我們到那里趕會去!”心里卻在想︰干親雖然認了,如果第二天姑娘們就各奔東西,再見面還不知要等到哪年哪月?人一走,茶就涼,有什麼感情可言!能留她們多待幾天,再陪她們到處逛逛,彼此多了解一些,多增加一些感情,日後走動起來也就隨便了。
吃過早飯不久,三個女孩的家人都趕著車6續來到了。三家都是殷實家庭,都帶了不菲的謝禮來。
李二嫂高興得合不攏嘴。謙讓一番後,把女孩遇救的情況、相互關系及認干親和結拜金蘭一一對各自的家人學說了。並說要親自帶三個姑娘去趕廟會,讓三個姑娘散散心。等姑娘們情緒好了,一定通知家人來接。
梅家是由屈鳳來套著馬車拉著吳奶奶來的,這一關自然好過;甄家和王家同是派了正常的兒子來接的,也只有回去復命了。書中交代︰甄王兩家的父母知道自己的女兒和未來的兒媳婦在一起,覺得這樣可以增進姑嫂之間的感情,說不定對促成換親有利,也就听之任之,任其所為了。
在交通工具上。梅蘭花想讓屈鳳來趕著梅家地馬車來回接送。李二嫂堅決不同意。說不要這樣興師動眾地了。家里有小毛驢和小雙輪木 轆車。她自己趕著就行。路也不是太遠。一天滿能打個來回。反正是出去散心。一邊走一邊玩兒豈不更好!
梅蘭花沒想到干娘還有駕馭牲畜地能耐。不自覺地往其腳下一瞅——原來是一雙天足!也難怪。已經是滿臉災難。再要在腳下施刑。這個女人地命也就苦到頭了。
在家休息了一天。第三天早上吃過早飯。干娘女四人乘著毛驢拉地藍蓬木 轆小雙輪車出了。三個姑娘坐在車棚里。李二嫂坐在車前板上駕馭牲口。
一輪朝陽照在車蓬上。車內暖融融地。見路上行人不多。梅蘭花便撩開車蓬簾子觀看外面地風景。
田野里到處是一片蔥綠。玉米高粱已經有排叉(大腿根)深。路邊地草叢里。各色各樣地野花迎著朝陽爭芳斗艷。蝴蝶在花間飛舞。蜜蜂在花心兒采蜜。不時有鳥兒掠過。捕獲著花叢上面地飛食兒。
一對彩蝶翩翩飛舞。追逐嬉戲。在它們地後面有一個同樣地彩蝶。不遠不近。不離不棄地緊緊跟隨。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一會兒遠。一會兒近。距離高度無論怎樣變化。三只彩蝶總是兩前一後地在一起。
“看這三只蝴蝶真好看!”甄艷茹高興地說。野外的新鮮空氣化解了她胸中的郁悶,心情也開朗起來。
在她的指點下,梅蘭花和王燦菊也把目光投向三只飛舞追逐的彩蝶。
“知道為什麼蝴蝶總是三個在一起飛,而且前邊兩個,後面一個嗎?”梅蘭花看著彩蝶問道。
“不知道。難道這里還有講兒嗎?”甄艷如追問了一句。
“有。這里頭還有一個淒美委婉的故事呢!”梅蘭花略有所思,表情也有些沉重。
在甄艷茹和王燦菊的要求下,梅蘭花講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
從前,有一家姓梁的和一家姓祝的很不錯。兩家的夫人都懷了孕。于是,兩家說定︰如果都生男孩兒或者都生女孩兒,兩個孩子就結拜干兄弟或者干姊妹;如果是一男一女就定為娃娃親,長大後結為夫妻。
後來,一場突然變故,梁家由富戶變成了窮戶。這時,梁家生了個男孩,取名梁山伯;之後,祝家生了個女孩。祝家見梁家窮了,不願跟梁家結親了,就騙梁家說也是生了個男孩。還給這個女孩起了個男孩的名字,叫祝英台。按約定兩人結拜為干兄弟。
兩個孩子長到讀書的年齡,就同在一個學校上學。梁山伯和祝英台兩人很要好。後來,兩人又一起到杭州去求學。在杭州學館里,祝英台愛上了梁山伯。可是,梁山伯心眼實在,一直沒有看出祝英台是個姑娘。兩人同桌讀書,同床睡覺,梁山伯都沒有覺。
師母心細,見祝英台的性格舉止像個女的,就試探他倆。在他們睡覺的時候,每人腳下立上一塊磚,說︰“誰要睡覺時踫倒了這塊磚,就打誰四十戒尺。”
祝英台是個姑娘,比較穩重,從沒踫到過;梁山伯睡覺不老實,經常把那塊磚踫倒。因此,常常挨打。嚇得梁山伯睡覺時不敢伸腿。祝英台心疼他,就說︰“梁大哥你伸腿來,四十戒尺我替你挨。”
師母現祝英台確實是個姑娘,又見她和梁山伯非常要好,就想替他們倆做媒。正在這個時候,祝英台的父親來信讓她回去。
梁山伯送祝英台回家,一送送了十八里路。兩人情意綿綿,總也不肯分手。
一路上,祝英台百般暗示梁山伯,想告訴他自己是個女孩。可是梁山伯心實,一直也沒明白過來。
他倆路過一條小河,要趟水才能過去。祝英台就脫下套鞋,露出裹著的小腳下了水。見梁山伯沒有反應,就說︰“梁大哥你快瞧,兩條紅魚水里漂。”梁山伯看也沒看說︰“水這麼混濁,哪來的紅魚?”祝英台只好上岸穿上了鞋。
路旁有一眼水井。祝英台拉梁山伯雙雙來到井旁。往井里一瞧,兩個人的影子倒映在井水里。祝英台高興地對梁山伯說︰“你看井中兩個影,一男一女笑盈盈。”梁山伯一甩袖子說︰“你我本是男兒身,哪來女影在水中?”又把機會錯過去了。
走著走著,看見兩只鴨子一前一後的在搖搖擺擺地行走。見有人來,後面的就扇著翅膀“咯咯咯”的叫著追趕前面的那只。這時,梁山伯和祝英台也正在一前一後走。祝英台見狀,就又暗示說︰“公的就在前面走,母的在後面叫哥哥。”梁山伯笑笑,沒當回事兒。
送君千里,總有一別。快要分手了,祝英台又說︰“走了一溝又一溝,前面溝里有石榴。有心摘給大哥吃,又怕你把它丟!”梁山伯說︰“石榴籽多心靠心,我不會把它丟。”
祝英台听了這話,以為他明白了自己的心意,心里挺高興。就此分別,祝英台回了家。
梁山伯回到學館以後,師母就把祝英台是個女的告訴了他。並要給他們做媒撮合。梁山伯這才明白過來,說︰“俺光知道是祝賢弟,就沒往祝妹子上想。俺這就回去登門求親。”
再說祝英台,她父親讓她回來,是為了讓她和馬員外的兒子馬文才訂親。祝英台自是一百個不願意。可是兒女的婚事由父母做主,不願意也沒辦法。等到梁山伯來到祝家攀親時,馬家已經下了聘禮。
梁山伯又生氣又後悔,當場就吐了血。從此一病不起,沒過多少日子就死了。
消息傳到祝英台的耳朵里,祝英台悲痛欲絕。結婚這天,向父母及馬家提了三點要求︰一、允許她內穿白羅衫外罩紅嫁衣;二、花轎必須從梁山伯的墳前過;三、允許她下轎到梁山伯的墳上哭一哭。這三條如果有一條不答應,她就不上花轎。
兩家老人見條件提的雖然苛刻,料想到墳上哭一哭,告一下別,從此絕了念頭,也不為過。就答應了。
花轎來到梁山伯墳前,祝英台脫掉紅嫁衣,身穿白羅衫,頭戴白綾花,從花轎里跑了出來,撲到梁山伯的墳上大哭起來。直哭得肝腸寸斷,淚如泉涌。她的真情感動了老天爺,剛才還是陽光明媚的天氣,霎時間便狂風大作,下起了瓢潑大雨。呼嘯的狂風幾乎把人都吹跑了。馬文才見狀,急忙過來阻攔,也被狂風吹了回去。
祝英台在墳前邊哭邊拜,一遍遍地說道︰“拜一拜,拜兩拜,叫一聲俺的梁大哥,你快把墳頭裂開來。”
話語剛落,一道閃電劃過,緊接著霹靂炸響,那墳頭真的裂開了。祝英台躍起身就往下跳,馬文才一把沒拉住,剛跳下去墳頭就合上了。
這時,雨過天晴,從墳頭上飛起了兩只花蝴蝶。人們說這是梁山伯和祝英台變的。兩只蝴蝶上下飛舞,自由自在地在花叢中嬉鬧。
再說馬文才,見祝英台跳進了墳里,梁祝化蝶而飛,很是不甘心,也變成了一只蝴蝶在後面緊緊追趕。
後來,人們就說︰前面飛的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後面跟的是沒臉沒皮的馬文才。
甄艷茹和王燦菊被故事深深吸引住了,陷入了沉思之中。
梅蘭花講完故事才覺,這個時候給這兩個人講這樣的故事,是不是有些教唆的意思?!(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