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愚配

第十九章 飛毛腿的故事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撿貝拾珠 本章︰第十九章 飛毛腿的故事

    飛毛腿姓吳名德盛。烏由縣鎮江口村人。人長得大高個兒,細身條。走起路來,比飛還快。從他家到北京,七百多里路,黑里去黑里來,兩頭不見亮兒,一宿打來回。

    飛毛腿有個姑姑,遠嫁在北京城里,臨終前,啥也不想吃,就是饞老家新出籠的黃面窩窩。飛毛腿听說了,回家對母親說︰“娘,你蒸吧,俺給俺姑送去。”他母親蒸了,出了籠,晾緊住皮兒,飛毛腿帶著上了路。當趕到北京城里他姑姑家,那黃面窩窩不涼不熱正可口兒。

    飛毛腿飛得快,飯量也大。一頓飯能吃一斗米——用一斗米煮飯,全部吃完叫“吃一斗米”。天長日久,就把日子給吃窮了。飛毛腿從小喪父,無兄弟姐妹。成親後妻子又因難產去世,撂下幼子吳繼飛。與母親、兒子三人相依為命,靠祖傳的二畝薄地維持生活。

    有一年天大旱,莊稼收成無幾。這一來,飛毛腿的日子就更難混了。平常,糠糠菜菜的還能湊合,到了年下,家里連個面星兒也沒有。按照當地的習俗,大年三十早上吃長壽面。可飛毛腿家吃的是糠菜團子。平常不問家事的飛毛腿這才知道家里沒了白面。飛毛腿是個責任心很重的人,不忍心讓母親和幼子過年吃糠菜,就對母親說︰“娘,俺到北京表哥家去借。”他娘說︰“兒啊,今天就是大年三十,咱怎好向人張口?只要你爺倆心里不難受,咱就這麼著過這個年吧!反正也撂不了年這邊兒。”听母親這麼一說,飛毛腿心里更難受了,說︰“娘,你放心,我保證讓你和繼兒在大年五更里吃上白面餃子。”說著就出了門。

    飛毛腿幾個飛旋兒,就到了北京他表哥家。誰知,二年不見,表哥家日子也不好過,老的老,小的小,破衣爛衫遮不住瘦骨嶙峋。飛毛腿見狀,那里還張得開口?寒暄了幾句,托詞出了表哥家。這時,天已過晌午,已是包年夜餃子的時候了。飛毛腿心里煩燥,開腿,到北京市里轉了一圈兒,等到了天黑,就往回趕。飛毛腿從大早上吃了糠菜團子,一天水米沒沾牙。當走到滄州時,肚子餓得咕咕叫。見路旁一戶人家明燈蠟燭照得耀眼明,知是個富戶。也是肚子逼出了點子,心想︰“他一個大戶,多一點兒不顯多,少一點兒不顯少,我去偷他的供,先填飽肚子,再給母親和兒子端蓋簾兒餃子走,這個年也就算過去了。”心里這麼想著,就潛進門去了。

    那時,凡大戶人家,都有打更守夜的。年關看守得更緊。飛毛腿潛到院內背影處一看,見院兒里有守夜的來回溜達,一時不得手,就鑽到堂屋家堂下面的供桌底下去,想伺機行事。誰知,這戶人家極有家教,老的少的都不入睡,聚在堂屋家堂前面,由老者給兒孫們講述歷代祖宗的功績,訓導兒孫們繼祖創業。飛毛腿躲在供桌下面,和他們就隔著一層布簾兒,別說動手,大氣也不敢出一口。等老者講訓完了,也到了交子之時,一家人又開始煮餃子上供,燃放爆竹。一個小孩在往外抱爆竹時,不小心在堂屋里摔了個跟頭,爆竹撒了一地。有一個爆竹 轆到供桌底下去了,那小孩兒就去撿。一撩布簾,現有人,就喊︰“有賊!”家里人們一听,全圍了過來。飛毛腿見露了餡兒,就出來了。那老者一見,對家里人說︰“沒外人,是你叔,你們忙你們的去吧!”又對飛毛腿說︰“他叔,屋里來吧!”隨即叫人預備酒菜,非要飛毛腿喝酒不可。酒席間,老者問起原委,飛毛腿把家里的景況、求借無門及個人的想法,如實地講了出來。老者深表同情。喝完酒,又讓他吃餃子,又讓家里人給他預備出一些米、面、肉、點心,對他說︰“天已過半夜,等明了以後,叫干活的送你回去。”

    飛毛腿說︰“不用了,我一個人能走。”

    老者說︰“東西你拿不了。”

    “承蒙老先生錯愛,”飛毛腿說︰“這東西我不要,但求老先生給我兩碗剛出鍋的熱餃子,趕回去讓老娘五更里吃。”

    “從這里到你家,大幾百里地哩,你趕得回去?”

    “趕得回去!”

    老者見他說地真切。就讓家里人給他新煮了兩蓋簾兒餃子。盛在竹籃里。對他說︰“這餃子你先帶回去孝敬母親。等天明了。我再讓干活地使車把東西給你送過去。”

    飛毛腿接過竹籃。謝了老者。腿上了路。及至到家。村里剛有起五更地。端出竹籃里地餃子。涼熱正可口。老母親問明了情況。含著淚說︰“孩子。你去偷人家。人家不但不怪你。還管吃管喝管帶。這可是個大恩人啊。常言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今後你有了。可一定要回報人家呀。”飛毛腿點點頭。記在了心里。

    再說滄州那個老者。一來見飛毛腿言語直爽。面色厚道。似可交之人;二來見他行動怪異。黑里來黑里走。懷疑他非狐即仙;三來又恐怕他是匪類地探子。日後加害于自己。出于這種種復雜地心理。到了天明。還真地讓抗長活地套車把東西給送到飛毛腿家來了。趕車地回去一學舌。與飛毛腿說地一模一樣。老者這才放下心來。日後又接濟了兩次。

    飛毛腿家有了老者地接濟。平安地度過了災荒年。老母親對飛毛腿說︰“孩子。像這樣地大恩大德。咱一個窮人家。用東西回報是報答不了地。往後。咱母子多行善事。我在家多燒香拜佛。祈求老天保佑他家富貴長久;你在外訪著點兒。他家如有用得著你地地方。無論多險多難。也要盡力去幫忙。”飛毛腿點點頭。又記在了心里。

    年關過後。為了糊口。飛毛腿就從渤海販魚到北京城去賣。他手提兩只大魚簍黑里來黑里去。既省了來往運費。又省了住店錢。再加上他地魚鮮好出手。買賣還算不錯。掙地錢除了填飽他地肚子和養活老母親兒子外。剩下地全接濟了窮人。每年地除夕夜。也就是大年三十晚上。他都往滄州老者地大門上掛兩只雞和兩條魚。招呼也不打就走。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起五更時。家里人見了。就向老者報告說︰“大門上有雞有魚。”老者說聲︰“收進來!”這事就算過去了。年年如此。老者心照不宣。家里人也不追問。

    有一年地除夕夜。飛毛腿又去給那老者掛雞掛魚。見老者地門口躺著一個“飛尸”。

    那時,窮人的生活無保障,十冬臘月里,凍死餓死在路上的人時有生。為了處理這些死尸,也就在民間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死尸躺在誰家的地頭上,誰家必須報案,經查實確系凍餓或自然死亡,而又無人認領,誰家就賠口薄棺負責掩埋;如果死尸躺在了門口,驚官動府不說,沒事也得厚棺盛殮。那麻煩可就大了。死人本身就是“喪門”,更何況一個素不相干的外人?因此,人們把死尸看成極不吉利的象征,避之如避瘟疫。如果現的早,就趁人們還都不知曉的時候,或遠遠的移到別處,或移到和自己不對勁的人家的地頭或門口。因此,人們又管死尸叫“飛尸”

    飛毛腿見有死尸“飛”到了恩人的門口,知還未被覺,就把雞、魚掛在大門上,扛起“飛尸”,撩開長腿,打了個旋轉,就走出百十里地,扔在一個沙土崗子上。

    誰知,此事卻引起一場官司,老者的兒子為此差點送了命。

    原來,這“飛尸”不是別處的,是老者街上的一個媳婦。這媳婦作風不大正派,和老者的兒子有染。在和鄰居口角時,被鄰居當眾揭了短兒。媳婦覺得再沒臉見人,就在年三十晚上吊死在該鄰居的大門上。鄰居現後,覺得人命關天,無論把她扔到她家或是停在這里,打起官司來自己都難脫干系。想起這媳婦與老者兒子有染,就把死尸移到老者門口,怕被人看見,也沒敢往門上掛。

    媳婦的男人不見了女人,就告到縣衙。縣官根據原告提供的線索,傳來了鄰居。鄰居謊說在年三十的傍黑兒,見這媳婦進了老者的家門。于是,又傳來了老者的兒子。老者的兒子不知就里,自然說不清楚。有鄰居在那里作“鐵證”,就動了大刑。重刑之下,老者的兒子招架不住,屈認了個“逼奸不從,亂棍打死。”當押著他找尸體時,他一會兒說藏在了這里,一會兒又說埋在了那邊,指來指去也沒指出埋尸的地方,最後定了個“奸殺毀尸”罪,打入死牢,麥後問斬。

    飛毛腿神不知鬼不覺地替老者背走“飛尸”,也沒把這事記在心上。腿回家過年去了。過完年,又回北京做買賣時,听說了此事。心想,我本想替恩人解危,不想反害了他兒子吃官司。我是當事人,得去說清楚。于是,趕到滄州報了案。把現“飛尸”的經過和“飛尸”的去向,一五一十全說了出來。縣官一听案情有了新線索,忙帶仵作隨飛毛腿到百里外的沙土崗子上去勘驗。那年的冬天特別冷,大年初一晚上又下了一場大雪,死尸被封在雪下面。待飛毛腿領著縣官一行趕到後,扒開積雪,尸身還完好無損。死者穿戴整齊,除了脖子里的一條麻繩和一道繩索印外,全身再無一點傷痕。這就排除了“逼奸不從,亂棍打死”的招供。飛毛腿根據自己的判斷,陳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說︰“如果這個女人是死在被告家里,他們決不會把死尸仍自己家的大門口。這個女人是用麻繩吊死的,老爺可以勘查各戶的大門,誰家的門眉上有掛落的麻繩絲兒,這女人就是在誰家的門上吊死的。”

    縣官見飛毛腿說的在理,又系命案,真得親自帶著衙役去查看起來。結果,在那鄰居的門眉上現了遺落的麻繩絲兒。在鐵證面前,鄰居只得招認,交待了事情的全過程。至此案情大白,老者的兒子無罪釋放。飛毛腿知恩報恩夜移“飛尸”的故事也不翼而飛,成了人們茶余飯後說故兒的資料。

    這飛毛腿不僅腿跑得快,耳朵還特尖。方圓十幾里內的響動他都能听得見。只要他撲捉到有違常規或有喊救命的聲音,一個旋轉便趕了過去,經他救助的人海了,可被救助的人知道他名字的卻很少——他從來不告訴人家姓名。

    甄艷茹在樹林了哭訴時,聲音雖然很小,還是被二十里外的飛毛腿撲捉到了,他撂下撒網,一個旋轉便來到樹林里,解救了已經把勃頸套入繩套的甄艷茹。這才有了三女聚會結拜金蘭的故事。(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智愚配》,方便以後閱讀智愚配第十九章 飛毛腿的故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智愚配第十九章 飛毛腿的故事並對智愚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