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因為冬天來臨的緣故吧,習慣于更多的時間待在家里,打開音響,捧一本書,泡一杯綠茶,靜靜地讓自己沉浸在故事中。---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我不喜歡冬天,不僅僅因為這個季節是凋零的季節,讓人不由地會失落,會傷感。還因為,這刺骨的寒風,讓我的十指懶得在鍵盤上飛舞,而習慣于每個夜晚,用厚厚的毛毯,將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在溫暖中,任思緒隨意飛揚。
這幾天又重溫一遍《納蘭詞》,感覺依舊是那麼好,每一闕詞,看似平淡,可是又讓讀者啞然,眼前揮之不去的是一個個動人而又浪漫的愛情故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我太喜歡這闕詞了,簡直有點愛不釋手。讀著,讀著,忽然間,讓我想起了《北京尖叫》,想起了那里的女人,想起了那個讓我無數次流淚的故事。
“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生死相許?”這首《雁丘詞》里,我尤其喜歡這句。自古,又有誰能逃脫這個“情”字呢?無論是《神雕俠侶》里的楊大俠,還是《北京尖叫》里的那個風流倜儻、灑脫不羈的豐子,都在被“情”所困擾著,同樣因為“情”字,讓無數個女人,糾纏著,痛苦著,掙扎著,尋找著,等待著,最後化作無數雙眼楮在我的腦海里不停地浮現。
我不得不佩服聰明的作者,用一個大大“情”網,網住了故事里的女人,也網住了故事外的女人,讓每一個讀過它的人,都心甘情願地待在網里,永遠不要出來。《北京尖叫》也許就著這麼一個,讓人走不出情網的故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好美的句子,我有時在想,如果豐子沒有那次倒霉的大病,如果沒有遇到月,如果他們沒有相愛,那麼,也許就不會有竹林木屋里那雙幽怨的眼楮,就不會有飛機上那雙含淚的失望的眼楮,也不會有老屋里那雙等待的眼楮,更不會有牆角處默默流淚的眼楮,是的,也許就會像作者所說的,開始過“正常人的生活”,也許就不會有《北京尖叫》的故事,可惜,這些都是假設,一切都不可能再回到最初。
有人說,豐子身上有李白的“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又有賈寶玉的多情,可是我從豐子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無奈,就像作者說的“厭倦了隆隆車軌的轟鳴聲,也厭倦從一片原始山林向另一片空朦湖泊的勞頓奔波”“那些年,一個人在他鄉流浪,沒學會什麼真本事,唯一的收獲就是學會了忍耐,但不知道是不是無奈。”這些大段大段發自內心的獨白,讓我流淚,我相信,每一個有過類似漂泊經歷的人讀後都會流淚。在他與月邂逅後,他以為他從此找到了可以停靠的港灣,可是,看到月在被世俗流言擊倒後,遁入空門,永不回頭時,豐子的心碎了,“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經管,他的身邊依然有燕子、玉秀、菲兒、丹,可是,一個人,一生的摯愛也許只有一回。好弟兄--東子,走了,“一個人走了,拖著那高大微駝的身軀走了。就像他來到這個城市時,一無所有。”這一次,豐子覺得自己心里的那道防線徹底崩潰,沒有心了,再也听不到自己的心跳,他在那個骯髒的空間里轉來轉去,他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有什麼可以值得他留戀,因此,他要去找心,找回曾經失去的心,哪怕會是一生的等待,于是,走進了竹林里的那個小屋,每個夜晚都站在小木屋的窗前等雨傾听鐘聲,永遠,永遠……
說到《北京尖叫》里的女人,不知道為什麼,腦海里一下浮現出了這麼句詩“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個“痴”字,就把《北京尖叫》里所有的女人都概括了,這是《北京尖叫》里每一個女人發自內心的渴望,渴望豐子能停下他流浪的腳步,渴望能給她們一個真正的家。于是就有了:月每天晚上都夢見自己身上穿著白色的婚紗,不停地跑;燕子流著淚,親手為豐子穿上白色的西裝;玉秀傻傻地說︰哥,我不嫁人,這輩子就守著你,伺候你。
最初讀這個故事,我真的很不理解,為什麼這個豐子這麼吸引女人,可是當我讀到“天堂人間”時,我明白了,真的,在那一望無際綠如地毯般的草原上,在那燦如金星、縴若紅簪的花叢中,當我看到他們用最原始的方式,讓靈魂和肉體融合在一起,太讓我驚訝了,藝術在這里升華,問世間,有誰能如此瘋狂?這樣的愛,怎麼不值得用一生去等待呢?于是,我在想,如果我是月,能這麼瘋狂的愛一次,那麼這一生也就無悔了。愛歸愛,可是在世俗流言面前,月還是妥協了,她畢竟是一個靈魂的工程師,她的身份,她的職業,她的家庭都注定了這份愛沒有結果,所以,月選擇了青燈孤影,用自己的下半生去贖罪。“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
從燕子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當年卓文君的壯烈,當司馬相如有二心的時候,卓文君知道丈夫的心已經不再屬于她了,于是寫下了︰“朱弦斷,明鏡缺,朝露�,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燕子也許就是這麼一個敢愛敢恨的女人。女人總是很多疑的,而多疑讓女人第六感覺變得很靈敏,可是,燕子聰明就聰明在,她明明猜到豐子去找月了,可是又不點破,只是說:“你的身上怎麼有股檀香的味道。”平淡的話語里隱含著濃濃的醋意,女人就是女人,小心眼總是難免的。東子的婚禮上,豐子無聲地離開,燕子知道,身邊的這個男人其實並不屬于她,即使留住了人,也留不住心,與其這樣痛苦一輩子,不如選擇離開。所以,那天晚上,燕子瘋狂的舉動,我看到燕子的心在流淚,在淌血,她親手為豐子穿上了白色西裝,並留下了他的孩子,算是圓了她一個夢吧。也罷,也罷,有道是︰“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燕子走了,在飛機升天的那一刻,豐子才真正明白,他是多麼的愛燕子。不過,感謝作者,最後讓燕子終究是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我想,很多讀故事的人,可能都沒有注意到那個經常在牆角默默流淚的丹吧,說實話,作者在對她的描述上太吝嗇了,可是即使是少的幾乎可憐的幾個出場上,卻把這個女孩子的內心,描寫的淋灕盡致,她一直在暗戀著豐子,可是豐子卻從來沒有對身邊這個女孩多過一絲的關注。如果讓我在《北京尖叫》這幾個女人里選擇豐的妻子,我首先會想到--丹。她心細,每一次豐子出去外拍,她都會把所有的設備都裝好,不需要豐子再操心。她感性,五年了,她一直把對豐子的愛深深埋在心底,沒有人知道,即使在情人節,她親手送給豐子一束玫瑰花,可是卻說是燕子姐送的。她能干,即使豐子這個主拍不在現場,她也能把片子拍的非常好,讓人挑不出來刺。她善良,在豐遇到挫折的時候,她總是默默無語,在一旁陪著豐子落淚。她有情有義,當豐子要把公司送給她時,她卻對豐子說:“我只是臨時幫你接管,公司還是你的,我等你回來。”她痴情,五年,一個女孩能有幾個最寶貴的五年,可是她一直在默默的等,等豐子來注意她。我原以為她會抱怨的,可是她卻說︰“五年了,我沒有遺憾,沒有後悔,我是幸福的,我比她們幸福,至少每天都能見到那個我愛的人……”看到這里,我無語了,請問,世上如此好的女孩到那里找呢?“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我想甦東坡的這首《卜算子》用到她身上再貼切不過了。
關于菲兒,我卻不想多說,豐子說︰我要跟菲兒結婚。我笑了,我說,你不會的,即使真的有一天要結婚,你也會逃婚的,因為菲兒跟你不是一路人。對于菲兒,在豐子的心里一直是一個迷一樣的女孩,她有些過分的出色與優秀,讓豐子有種好奇心,很想知道她究竟是誰。豐子覺得他愛上了這個女孩,其實並沒有,他只是像所有的男人一樣,想把這個謎底解開,直到有一天,他知道菲兒是燕子的妹妹,而菲兒接近他只是為了幫姐姐報仇時,豐子有些失落,這無形中又一次揭開了他原本已經愈合的傷口,也加速了他決定去尋找心的念頭,所以,我說菲兒的出場是豐子決定走進竹林木屋的催化劑。
說說東子吧,有人說,東子這個人太老奸巨猾,總喜歡佔豐子的便宜,而豐子也每次都傻乎乎地心甘情願為東子掏腰包。可是,我卻從中看到的是一種濃濃的友情,深深的兄弟情。經歷過北漂的人都知道,在異鄉,友情或許比親情更為重要,在你身無分文,而又無法跟家里人訴苦的時候,身邊這些與自己毫無血緣關系的兄弟,會毫不吝嗇地將手里的饅頭掰一半給你,這就是友情。也就是這樣的友情,讓豐子一直在無私地幫助東子,而不苛求回報。對于東子的婚姻似乎有點戲劇化,夏冰以懷孕要挾東子結婚,後來卻帶著東子的存款跟前夫跑了,再加上生意上被朋友出賣,他忽然明白這個世界原來到處都充滿的謊言,還有什麼可以讓自己相信呢。最後東子走了,就好像剛來到這里一樣,一無所有地走了,那個原本高大、風流倜儻的男人變的有些佝僂,拖著他疲憊的身軀,漸漸消失在站台上。
我把玉秀放在了文章的最後,因為玉秀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一個人物,《北京尖叫》的故事是因為她的到來而開始的,一直到故事結尾,豐子把玉秀安頓好了,才放心地離開,就像豐子說的,在他的心里一直把玉秀當做妹妹,一個失散了十幾年的妹妹,所以作者很巧妙地將母親的叮囑遺留給了玉秀,無形中就注定了,玉秀就是這個家里的成員之一。從玉秀的身上我看到了母親的影子,一句看似平淡的問候“哥,你吃了沒有。”讓我想起了母親。無論自己身處何方,只有親人會對自己永遠有這份牽掛。
我又回到了那片滴雨的竹林,聆听雨聲,不遠處,普陀寺的鐘聲敲響了,那首《山尼寺》再次在我的耳邊響起。我知道,我再也走不出這片竹林了,緣于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
?
只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